收藏 分享(赏)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7649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覃筱燕 严莉 唐丽 蓝蓉【摘要】 目的介绍藏药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组织培养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花锚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以及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等。而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黄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降血糖和调节免疫等功效。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的开发已经成功,而组织培养技术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结论进一步从该属植物中筛选抗肝炎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及研究采用

2、人工的方法达到该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目前及今后对该属植物重点研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花锚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花锚属植物全球约有八十余种,分布在北半球及南美,其中已进行有关植化研究的只有 种:Halenia corniculata,Helliptica,H campanulata 和 Hasclepiadea。我国有该属植物两种,为花锚 H corniculata 和椭圆叶花锚 Hellipitica ,。椭圆叶花锚(又名黑及草;藏语称“去合斗拉果玛”;蒙名为希赫日地格达),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为龙胆科 花锚属 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

3、等地,生于海拔 的林下或草原。它性味苦寒,全草入药,为藏蒙药系统中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验证其对治疗肝炎有疗效。以花锚为主药材研制、开发的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成品藏药,具有疗效稳定,效率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藏药事业的迅速发展,椭圆叶花锚的药用资源需求量快速增加,由于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植物资源日益枯竭。为了扩大花锚资源的有效利用,笔者对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有效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1 化学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锚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

4、酮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以及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口山)酮及(口山)酮苷孙洪发等从椭圆叶花锚中得到五种(口山)酮成分,分别为, 二羟基, 四甲氧基(口山)酮, 二羟基, 三甲氧基(口山)酮, 二羟基, 三甲氧基(口山)酮, 二羟基, 二甲氧基(口山)酮和, 二羟基, 二甲氧基(口山)酮。 孙洪发等又从椭圆叶花锚中得到 3 种(口山)酮苷成分,分别为 木吡喃糖( ) 葡萄吡喃糖, 四甲氧基(口山)酮, 木吡喃糖( ) 葡萄吡喃糖 , 三甲氧基(口山)酮和 木吡喃糖( ) 葡萄吡喃糖 , 四甲氧基(口山)酮。其中 木吡喃糖( ) 葡萄吡喃糖 , 四甲氧基(口山)酮(花锚苷)和 木吡

5、喃糖( ) 葡萄吡喃糖 , 三甲氧基(口山)酮(去甲氧基花锚苷)为该属植物抗肝炎的两种有效成分。 张德等6采用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 等分析方法首次从藏药花锚中分离得到两种针状结晶化合物, 分别为 羟基, , 三甲氧基(口山)酮( , , ) 和, 二羟基, 二甲氧基(口山)酮(, , )。 高洁等7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个(口山)酮化合物,分别为, 二羟基, 三甲氧基(口山)酮, 羟基, 四甲氧基(口山)酮, 二羟基, 四甲氧基(口山)酮, 二羟基, 二甲氧基(口山)酮, 二羟基, 二甲氧基(口山)酮

6、, 羟基, 三甲氧基(口山)酮, 羟基, 四甲氧基(口山)酮和 羟基, 四甲氧基(口山)酮。2 其它成分 等8从花锚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的黄酮类葡萄糖苷;高光跃等9从椭圆叶花锚全草中测出含有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 等10从椭圆叶花锚全草中分离得到齐墩果酸和谷甾醇葡萄糖苷; 等11从花锚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二糖酯裂环烯醚萜。2 药理活性 花锚为藏蒙药中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藏民族地区,目前对花锚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1 保肝降酶作用张经明等12采用花锚煎剂(含花锚苷)对 造成的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表明,花锚苷可明显增加核糖核酸;药理实验

7、证明,花锚中的花锚苷和去甲氧基花锚苷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可增加核糖核酸,增加肝糖元,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加速坏死组织的修复,是该植物抗肝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周富强13通过不同剂量西宁花锚对 实验性肝损伤后肝糖元的含量的研究,发现西宁花锚对 损伤后小鼠肝糖元的储存的恢复有一定的药效,可显著提高肝糖元的含量。 马学惠等14在齐墩果酸防治 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该药物能使血清 明显下降,肝内甘油三酯积累量减少;同时,能使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宫新江等15的齐墩果酸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表明,齐墩果酸能抑制环

8、磷酰胺所致的肝细胞上清液, 及 活力升高,肝细胞 值减小,说明齐墩果酸可抗环磷酰胺所致肝细胞损伤。王晓峰等16采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肝细胞,以 胸腺嘧啶和 亮氨酸掺入的方法,研究经齐墩果酸预处理后的小鼠的肝细胞 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齐墩果酸能促进肝细胞 及蛋白质合成,且合成速率明显增高,具有保肝作用。另外王晓峰等17报道齐墩果酸在对小鼠肝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直接作用时,小鼠血清样品与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分别作用后, 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说明齐墩果酸对谷丙转氨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降血糖作用苗德田等18研究了齐墩果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对化学性高血糖模型大鼠

9、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柳占彪等19用齐墩果酸对高血糖大鼠治疗,结果发现单一的齐墩果酸具有降低高血糖的作用,同时在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和血清胰岛素均有明显升高。 抗炎作用戴岳等20采用多种实验性炎症模型证实齐墩果酸对二甲苯与乙酸引起的小鼠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对角叉菜胶等多种致炎物引起的大量足垫肿胀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 抗氧化活性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洁等7在研究藏药花锚中(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时,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个(口山)酮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抑制 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的生成,有效降低肝微粒体膜的氧化损伤

10、。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其他作用椭圆叶花锚的干浸膏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使降低的血清溶血素及脾细胞免疫溶血活性提高到正常水平21。另有报道椭圆叶花锚全草的氯仿可溶部分(富含口山酮葡萄糖苷)具有抗阿米巴作用22。3 人工栽培 高原野生重要植物资源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培育地道地产中藏药材是实现高原地区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中藏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工栽培的重要意义花锚属与獐牙菜属植物等同属于藏茵陈类药物,被称为“藏药中的奇葩”,是治疗肝中毒、肝炎的最佳药物之一。但是这种药物资源一般生长在人

11、迹罕至的高寒缺氧环境中,其再生周期较长甚至不能再生,藏茵陈供需矛盾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突出。 尽管野生椭圆叶花锚在青藏高原地区分布广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医药特别是藏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藏医药领域,椭圆叶花锚的药用资源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藏药产业一度出现重成品生产轻药材来源、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造成过度的采挖及收购现象,特别是在植物生长阶段的花期大量采收导致资源量锐减,野生植物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对作为原料植物药的椭圆叶花锚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工引种栽培为了解决藏茵陈类药材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经过

12、3 年的栽培与试验,成功地解决了以往藏茵陈种子萌发率低、出苗率低、人工栽培难以成活等关键技术问题。3 种藏茵陈类药用植物川西獐牙菜、抱茎獐牙菜和花锚人工种植成功,并通过鉴定。经过专家的监测和对比分析,这次人工栽培的 3 种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和芒果苷的含量基本接近于天然野生资源,川西獐牙菜的有效成分含量甚至显著高于野生资源,人工条件下栽培藏茵陈类药用植物的质量及其本身的药用价值完全可以得到保证。随着青海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 青海省椭圆叶花锚人工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试验在该省也初见成效。陈桂琛等对椭圆叶花锚的引种栽培的研究表明,栽培

13、的椭圆叶花锚植株在植株高度、分枝数量、单株生物量等生长状况指标明显高于野生植株,其有效化学成分接近野生状态的水平,说明野生椭圆叶花锚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吉文鹤等4运用 建立了花锚中青兰苷、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的含量分析方法, 为栽培花锚替代野生花锚入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栽培花锚中花锚苷和去甲氧基花锚苷的含量和在野生花锚中的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别, 可以初步证明栽培花锚可以替代野生花锚入药。纪兰菊等5在研究栽培花锚的品质能否代替野生花锚入药时,通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析,得出结论:同一产地的野生与栽培花锚药材色谱分离图叠加比较,显示了良好的相似度。证明栽培花锚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数量符合花

14、锚药材的指纹特征,可以代替野生花锚药材入药。3 组织培养随着对花锚属植物药用成分不断深入的研究,药用潜力的挖掘,该属植物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造成了该属植物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且面临枯竭。该属植物的人工引种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行,但是,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对其的培育效率。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离体培养技术。目前,花锚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仍然是个空缺。因此,建立该属药用植物的离体快繁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它也是实现高原地区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4 最佳采集时期 从生物量的角度考虑,花期的生物量高于

15、果期,更高于其他时期。杨慧玲等在研究不同地区和生长物候期藏药花锚有效成分齐墩果酸的含量变化实验中,比较了野生状态下不同海拔、栽培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花锚的齐墩果酸含量,为确定该药材的采收时期、不同地区药材的质量以及栽培地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发现花锚花期齐墩果酸含量最高,而幼苗期、蕾期和果期都低于花期的含量。因此,花期得到的药材最多质量也最好。 吉文鹤等4研究了花锚中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的含量随着不同生长期的变化趋势,为药材的合理栽培和采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表明,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含量在营养期含量最高,从 月逐渐降低,从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角度考虑,月份(营养期)为花锚的最佳采收期。5 结语 花锚属植物是藏蒙药中治疗肝炎类疾病的常用药物,全草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黄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等功效。在我国,该属植物药用历史较长,故具有很高的药理研究价值,特别是有关抗肝炎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较大的市场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降血糖作用、抗氧化活性和调节体液免疫的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这些研究工作都亟待进一步的深入;另外对野生植物的过度采挖造成资源贫乏,采用人工的方法达到该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已成为目前及今后对该属植物重点研究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