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城里的车农村的车 农村学校城里教师的困境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一些农村教师鉴于各种考虑,纷纷在城里买房居住,成了城里人。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是农村教师。还是城里教师呢。姑且把他们称为农村学校的城里教师吧。家住在城里,工作单位却还在农村,这让他们既享受不到城里教师的待遇,也没有了农村教师的便利。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已成为农村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关注他们,就是关注农村教育。 小唐是一所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也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积极热情。前两年,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他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把孩子安排在城里上学。可方便了孩子,却难为了自
2、己,他不得不两头奔波。既要照顾家里的孩子,又要操心学校的孩子。时间一久,他吃不消了,且不说身心疲惫,单是来来回回的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得已,他只好辞去了班主任工作,并改代了地理课。这样,他就由原来一周14节课加两个晚自习,变成了一周6节课,而且还不用上晚自习。然后,他再把这6节课调在两天上完,每周只要来两天就行了。虽说学校每天都要点名坐班,不来罚款,但算一算还是不来划算。他也只能忍痛割爱,面对现实。 象小唐这样情况的老师,不在少数,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对于他们的困境,设身处地想也确实不易,值得理解和同情。但从学校的发展来看,这种现象也给学校带来了一系列的困境:一是不少优秀教师离开了班主任队伍,放弃了热爱的专业课,主科改副科,甚至不想代课,造成了师资的严重浪费;再就是调课、冲堂现象严重,课程安排不合理;还有长期不点名,使坐班流于形式,影响其他教师的积极性等等。 这一系列的困境,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改变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重罚,一是重赏。但重罚怕激起民愤,而重赏又舍不得发钱,于是中国几千年的中庸思想再一次发挥了作用,既不重罚,也不重赏,维持现状。维稳的思想远远超过发展的思想。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标准有了,教材变了,设备新了,但我们却发现教师的现状没有变,教师的思想没有变,教师的心思和热情越来越偏离了教书育人的主题。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