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论持续质量改善在病区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摘 要】目的:加强抢救室的管理是医院抢救急重症患者成功与否的前提,也是病房护理质量的保证策略 介绍持续质量改善在病区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结果:经过改善,抢救室管理质量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善是一种不间断的活动,有助于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关键词】持续质量改善;病区抢救室;管理;应用医疗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善(CQI)是对过程与结果进行螺旋上升式的不断的循环评价,医疗护理干预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是改善护理过程,并重新评价以判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抢救室的管理是医院抢救急重症患者成功与否的前提,也是病房护理质量的保证。我科 2009 年开始应用持续质量改善对
2、抢救室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策略1.1 一般资料 我科抢救室内设有抢救车、中心吸氧吸引装置、抢救六大盘存放柜、氧气筒、负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设有抢救室物品管理登记本、抢救室药品仪器设备登记本。如遇抢救,当班护士及时交接认真记录药品及物品使用情况,负责抢救室管理的护士每月 2 次持续质量改善在病区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大检查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并不定期抽查。1.2 CQI 实施步骤1.2.1 组织计划 成立由护士长负责、抢救室管理护士为组长,科内其他护士为组员的改善小组,制定 CQI 计划表,包括负责人、小组人员名单、存
3、在的理由、理由分析、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进行过程性、持续性、预防性的全面管理。1.2.2 制定抢救室管理质量标准 抢救室环境整洁;药品、无菌物品,仪器设备规范放置,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并且标识醒目;杜绝过期药品和物品;高危抢救药特殊标记。1.2.3 收集资料,确定存在的理由 在抢救室检查中发现其主要理由有:(1)抢救室环境不整洁,存有死角;(2)抢救药品及无菌物品放置不规范;(3)药品及无菌物品有过期现象;(4)部分药品及物品标识不清;(5)偶有抢救车内药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造成缺失现象;(6)氧气筒压力不足,吸引器负压不达标;(7)护士对中心吸引使用不熟练。1.2.4 分析理由产生
4、的理由 抢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护士对抢救室管理认识不足;护士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交接班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各类登记本填写不及时,护士抢救设备使用技能不熟练。1.2.5 制定预期目标 通过持续质量改善,重新完善抢救室管理制度,使我科全体护士认识抢救室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每位护士风险意识;制定抢救药品物品摆放图,药品及物品准备完好率达100%,建立氧气筒压力登记卡,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培训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护士抢救技能。1.2.6 整改措施 实行在护士长领导下,有抢救室管理护士,全体护士参与的管理制度。制定具体抢救室管理制度,召开护士会议,在每月护士护理安全例会上讨论抢
5、救室管理存在的理由,处理方案,提高对抢救室管理的重要性,对反复强调后仍然经常出现的现象考核到个人。1.2.7 效果评价 护理部每月大检查,指出存在理由并进行改善;护士长每周检查及抽查抢救室管理的情况,发现理由及时改善;每月护理安全例会进行工作小结、讨论,肯定改善后有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改善的理由,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 CQI 顺利实施。2 结果三年来我科通过 CQI 在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抢救室环境整洁;药品、物品规范放置且标志醒目达 100%;过期药品和物品为 0;在每月护理部进行的护理质量检查中,抢救室检查的合格率由 86%上升到 99.5%,护士对抢救仪器性能使用掌握 100%。3 讨论CQI 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以病人的需求作为动力,转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理由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策略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抢救室管理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病区护理质量,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和规范抢救室的管理,有效进行风险制约,使理由得到及时发现。持续质量管理实施后,制定了具体的抢救室管理制度方案,使全体护士认识到抢救室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每位护士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