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环境污染与近海生态系食物链之关系.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7269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与近海生态系食物链之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污染与近海生态系食物链之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污染与近海生态系食物链之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污染与近海生态系食物链之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污染与近海生态系食物链之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環境研習手冊發現好美的天堂 1 環境污染與近海生態系食物鏈之關係嘉義大學森林系 廖秋成一、 緣起因為過去我們對食物鏈的作用無知,以溪河或近海作為各種廢水排放的場所,總以為祇要稀釋於大自然之中,使濃度降低不致危害到人類就一了百了,然由於這些污染物經食物鏈之逐級累積,反而使食物鏈未端之有毒物質濃度增大至數萬倍,造成對人類嚴重傷害,使得罹患各種癌症的人口日漸增加,且知道水污染嚴重性的民眾,必須為日常用水付出更大代價。二、 近海污染的主要來源(一) 家庭污水:除都會區一般都未設置衛生下水溝,家庭污水直接排放河流,造成河流及水域污染。(二) 工業廢水:污染性工廠一般設置溪邊,如電鍍廠、紙廠、石化工廠等,

2、直接將廢水排放溪流,造成河川及近海污染。(三) 農業所使用農藥、肥料及刈草劑,隨降雨沖洗聚集溪流中,而流放近海。(四) 畜牧養殖場糞便排放,是過去國內水源污染的嚴重問題。三、 近海生態系污染防治方法(一) 讓學生及一般民眾了解食物鏈濃化作用,即在自然環境之下,有環境研習手冊發現好美的天堂 2 毒物質不但無法分解消失,且易為生物體所吸收,生物本身也無法分解,使污染物遂積存於生物體內,造成毒害作用。隨食物鏈之運行,物質逐一轉換循環,能量濃度漸漸降低,但因污染物不能分解轉化,故其濃度反有增大之現象,至食物鏈末端,其濃度已增高千萬倍 。(二) 普及衛生下水道之設置,將家庭污水與降雨分流,污水必須集中處

3、理,達到排放標準才能排放,以減少近海污染。(三) 設置專業工業區,將同質性污染工廠集中,採取廢水共同處理,以降低成本。(四) 畜牧養殖場之糞便需經污水處理,將糞尿廢水與固態物質分離,固態物質製成有機肥,而污水經處理再排放。(五) 水源保護區或集水區禁止經濟作物、畜牧業、遊憩區和高爾夫球場之進駐。環境研習手冊發現好美的天堂 3 嘉義沿海的生態環境 蘇銀添個人小檔案: 個人經歷:1957 出生。曾任藍辰工作室負責人、紅樹林聯誼會會長、布袋嘴文化工作室召集人、布袋嘴文化工作室執行秘書、反八輕布袋自救會辦公室主任、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現任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理事長、台灣永續聯盟執行長、國立台南社教

4、館布袋社教站總幹事。著作 好美寮生物觀察手冊 。 新塭風華 嘉義沿海自然資源解說手冊環境研習手冊發現好美的天堂 4 天堂在哪? 天堂在好友與潮音徘徊的沙灘環境研習手冊13課程大綱:文章一嘉義沿海生態環境的變遷(一)前言:嘉義沿海二十餘公里的海岸線,涵蓋東石、布袋兩個鄉鎮,從北港溪、六腳大排、朴子溪到龍宮溪、八掌溪,五條溪流從中切割,海岸滿佈河口沖積地形。廣大的溪埔地早已被開發成為鹽田(近二千公頃)及養殖漁塭;發達的離岸沙洲成為海岸的天然屏障,沙洲內的淺灘一直是漁民養蚵的最佳場所;較深的海灣或沙洲的缺口成為天然的漁港(如東石、網寮、布袋、好美等漁港) ;近海水深六公尺內的海岸濕地,生產力相當豐富

5、,沿海捕撈,收獲豐碩。長久以來,特殊的環境生態孕育了多少生物,遷動著當地居民的經濟活動,與居民的生活、文化密不可分。而奇特的地形景觀、多樣且高歧異的物種組合,更是環境教育的活教材。對於這樣的寶地不禁要自問,我們究竟了解多少?我們曾否有過崇敬之心?在日漸重視環保的現今,我們是否為環境生態的保育盡過力?近年來,特殊的地形與優美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環境破壞帶來的禍害層出不窮,且有日趨嚴重之勢,舉凡生態、生物乃至在地的漁民,都難逃厄運。如有逐漸乾涸之虞的鰲鼓濕地、已經沒有紅樹林的型厝紅樹林保護區、築了水泥圍牆的朴子溪、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布袋海埔新生地、沙洲快速流失,由海堤取代的好美寮自然保護區、即將

6、變成工業區的廣大鹽田濕地、逐漸南移下沉的外傘頂洲、漁業資源枯竭的沿海魚場、病變頻傳的養殖區這些例子不勝枚舉,而是什麼力量有以致之?已經到了非深刻反省不可的時刻!(二)有逐漸乾涸之虞的鰲鼓濕地:鰲鼓濕地是世界七大濕地之一,位於鰲鼓農場西側的東石農場,面積約一千餘公頃。每年有大批候鳥過境、覓食或過冬,生物種類繁多,據調查有植物290 種、8 種哺乳類動物、鳥類 207 種,尤其為數多達 35 種的保育類動物,也是全省已知魚鷹等猛禽最大、最穩定的度冬區,生態資源豐富,甚受國際重視。嘉義縣政府擬爭取開發此區為鰲鼓工業區,經中華鳥會及環保團體的戮力環境研習手冊14撼衛,於 85 年 4 月農委會召開野生

7、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臨時會,會中經濟部及台糖公司決定放棄鰲鼓工業區開發計畫,農委會將研擬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此案遂告塵埃落定。同年 12 月,經濟部曾有意將該區開發成國際觀光休閒農場,後來不了了之。87 年 2 月,農委會將鰲鼓濕地列為國家植物園規劃地點,88 年元月又核定為濕地生態公園,89 年 9 月,宣布將劃設為黑面琵鷺保護區,90 年 2 月行政院表示有意將東石農場規劃為雲嘉海域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綜上所述,可知鰲鼓濕地受重視的程度。此區水的來源,因年蒸發量大於年降雨量,故雨水功能不大,主要是靠潮差,海水由西南角一根自由出入的涵管及南側失修的水門滲入。後來因農場興建堤防,整修水門,致完

8、全阻斷濕地的水源,沼澤範圍日漸縮減,濕地漸成乾涸地,威脅度冬鳥群,生態嚴重受損。新近雖因下雨累積了一些水,但終非長遠之計,如何讓台糖網開一面,惠予放水 ,才是永續之圖。(三)沒有紅樹林的型厝紅樹林保護區:型厝地區六腳大排旁曾有一處茂密的紅樹林,生長著海茄苳跟紅海欖(昔稱五梨跤) ,林相蓊鬱,吸引大批的鷺鳥築巢棲息,被劃設為型厝紅樹林保護區 。陳適庸擔任嘉義縣長時,感其鳥叫蟲鳴,景色怡人,遂向省旅遊局爭取興建旅遊中心,並設有觀海樓與賞鳥屋,希望帶動生態旅遊的發展。後因地層下陷及興建堤防改變水文,使得大片紅樹林變成枯木林,終難逃滅絕的命運。旅遊中心興建完成,整個區域除木製的保護區牌子字體斑駁、落寞

9、的伴隨著水泥堤防外,空無一物。半淹在海水中的海防廢棄班哨,道盡了物換星移的辛酸,樹傾巢亦覆,鳥去樓也空!(四)不能免俗的朴子溪:河川自古即是孕育生命的處所,人類生活文明的倚賴,也是經濟發展的重心。曾幾何時,由於工商業發達,生活型態改變,人們對河川的倚賴日減,與河川的情感也漸漸疏離,對於曾是恩同再造的河川,非但莫不關心,甚至大加破壞,已經到了河不河的地步,怎不叫人扼腕。朴子溪中上游稱為牛稠溪,朴子大橋以下才叫朴子溪,因接近出海口,受海水漲退潮的影響越趨明顯。圍潭段以降,河面漸寬闊,兩岸花草樹木青翠茂環境研習手冊15盛、河岸濕地,綠意盎然的國寶級植物紅樹林、眾多可愛的招潮蟹、還有數量龐大的冬候鳥,

10、生態資源相當豐富,景觀更是迷人。然而這樣的環境並沒有因此得到特殊的待遇,相反的,在興建又高又大的水泥堤防即為河川整治的概念下,朴子溪終究還是無法免俗。在興建堤防的過程中,使得圍潭濕地的冬候鳥(尤其雁鴨)數量銳減;東石南橋以下,一片極美觀的紅樹林,幾乎死亡殆盡。長此以往,對民眾的親水權與河川的生存權將造成不利的影響。如中、上游污染源無法有效管制(沒有處理設施,管制得了嗎?) ,朴子溪恐無法避免如高屏溪、北港溪般,淪為又髒又臭的大排水溝。(五)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布袋海埔新生地:嘉義縣政府從民國 67 年起,以抽砂填海造陸 的方式,積極開發布袋海埔地,第一期填築新生地 49.14 公頃。隨後復於 7

11、074 年間展開二期海埔地的開發,共填築海埔地 66 公頃。因一期海埔地已嚴重下陷,淹水情形時有耳聞(一排排鐵門深鎖,一張張法院封條,不知過了幾拍都賣不出去的房子可為明證) ,故二期海埔地填築高度比一期海埔地高出許多。然並未因此而幸免,緊靠南側堤防的外環道路,仍因遭掏空而出現大坑洞,道路多處明顯坑洞,洞內只剩薄薄的一片柏油路面,民眾憂心怕發生斷路意外。沿二期海埔地以西興建的布袋商港,其北堤西岸於 88 年底發現地面下已被掏空,情況危急。89 年 9 月北堤東側的堤外便道及便道旁的大片土地,又出現道路塌陷、掏空情事,為避免行車發生意外,有關單位還將其封閉請車輛改道。抽砂填海而成的陸地,不但地盤不

12、穩固,還因抽砂導致臨近海岸嚴重塌陷、流失,加上深入海中的商港外堤造成突堤效應,使情況更為惡化,好美寮海灘快速流失,即為明顯的例子。(六)危機不斷的好美寮自然保護區:內政部依據行政院 71 年 4 月 22 日第 1777 次院會決議,有關保護台灣沿海地區天然景觀及生態資源措施案第二項指示,積極研擬,於 74 年 2 月1 日邀集各有關機關會商協調後,完成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 ,劃環境研習手冊16定北海岸、北門、尖山、九棚、好美寮等五個沿海自然保護區。好美寮自然保護區劃設後即危機不斷,76 年布袋鹽場擬於龍宮溪北岸紅樹林生長區,開發第三工區機械化鹽灘,遂向內政部申請將自然保護區變更為一般

13、保護區,內政部在未經詳查的情況下, 原則同意其變更案,致鹽場大興土木,雖經保育團體力爭而作罷,但已將原本台灣最大的海茄苳生長區(近 70公頃)摧毀大半,造成生態浩劫。隨後的西濱快速公路又開進保護區,讓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區內的紅樹林僅餘不到 20 公頃。八掌溪北側的離岸沙洲,與海岸平行,長約 3.3 公里,是沿海的天然屏障。沙洲上原本大小沙丘遍佈,形成獨特的沙丘景觀,大沙丘可高達 6 公尺,沙地植物群落自然完整,其演替過程甚具學術研究價值。近年來由於沿海不斷的抽砂,大小沙丘流失殆盡;往外延伸的海堤造成突堤效應,海灘侵蝕,木麻黃(防風林)傾倒。颱風季節,海浪翻越沙洲,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地

14、方政府為解除危機,爭取經費興建海堤,把原本已經受重創的沙洲,弄得更加殘破,天然屏障處境堪虞,自然生態死氣沉沉,沙洲內養殖區更是危機四伏,在建築在沙丘上的海堤護衛下,不知漁民是否真能過的安心?!(七)即將變成工業區的布袋鹽田:布袋鹽田已經有兩百餘年的歷史,今年 6 月以後,即將因成本與人力等因素而結束生產,遺留廣大的土地如何接續利用,成為各方屬目與討論的焦點。布袋鹽田原本即由溪埔濕地開發而成,又屬海岸敏感帶,廣大的鹽田濕地也成了候鳥的天堂,無論是數量或種類,均足以構成重要野鳥棲息地的條件。這樣的地區,談開發利用必須格外慎重,任何錯誤的決策,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88 年 7 月,八輕進駐布袋

15、鹽田如果成為事實,則不但地方產業首當其衝,受到嚴重打擊、生活品質低落、身體健康受威脅,整個環境生態亦將遭逢前所未有的大災難。現今八輕案雖然暫時擱置,但在八輕案之前即已進行的布袋智慧型工業園區 (產業特性如附表)開發案立刻接手,且已通過第一階段環評,正進入第二階段環評中,布袋鹽田似乎擺脫不了工業區開發的陰影。(八)逐漸南移下沉的外傘頂洲:外傘頂洲是雲嘉沿海天然的屏障,屬於雲林縣的版圖,卻大部分在嘉義縣環境研習手冊17境。與陸地間的淺灘,是海產豐富的海岸濕地,養蚵、捕撈均為漁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外傘頂洲正對澎湖列嶼,為由北港溪以及濁水溪沖積而成的三角洲,沙洲外緣灘線以北港溪為中點,呈弓型突出。191

16、2 年日人整治濁水溪,林內一、二號堤防完成後,濁水溪由原西螺溪出海,北港溪自成水系,排砂量大減,沙洲外緣灘線逐年被侵蝕,由弓型突出轉呈凹狀內彎。另據研究指出,在 1982 年之前的過去 50 年間,外傘頂洲原來位置向西移動 4.25 公里(原距本島 4.95 公里,後增為 9.2 公里) ,即每年向西移 85 公尺,面積增大 6 倍(原為 1.26 平方公里,變大為 7.51 平方公里) 。又根據郭金棟教授(1990 年 12 月)在台灣地形變化及其未來之開發利用報告指出,該區海岸整體而言呈日漸後退趨勢,後退量往南增加。而工研院能資所吳啟南等利用多時(Multitemporal )遙測資料,包

17、括衛星多光譜(Multi-spectral)數位影像及航空照片分析結果顯示,外傘頂洲有嚴重侵蝕後退趨勢,預測未來數年內,外傘頂洲南段主體將以平均每年約 100 米速率繼續往東南漂移,其露出浮洲將被侵蝕殆盡。證之後段,由於上游建攔沙壩,中、下游盜採砂石,河床嚴重掏空;後來的六輕抽砂填海造地,又造成突堤效應,使得外傘頂洲不斷南移下沉,與其北方的海豐島沙洲一樣,終將完全淪為潛沙洲。因此,不管是雲嘉政府或民間,搶救外傘頂洲的呼聲不斷,兩縣政府更提出開發離島工業區、外傘頂洲與東石海岸間淺灘開發東石經貿特區等構想,事實上這些構想只是以保固外傘頂洲之名,行開發之實而已,試想,不管是離島工業區或東石經貿特區,

18、一經開發後,外傘頂洲還會存在嗎?到時外傘頂洲恐怕將成為歷史名辭;原本海產豐富的海岸濕地也終將化為烏有,毀了環境生態,更慘了漁民生計。(九)結語:長久以來,庇護沿海居民生命財產,提供經濟來源,孕育產業文化的地形景觀與環境生態,如今遭逢無情的摧殘,竟至支離破碎。這豈只是令人心疼而已,討海人的依靠沒了,傳統產業結構逐漸解體,生活生計陷入困境,更可悲的是產業與生活文化終將徹底改變。面對生態的破壞、傳統產業的解體、生活文化的危機,我們似乎該思考,環境研習手冊18應把自己置於何處?該做些什麼?又能做些什麼?壹、沿海濕地的鳥類生態簡介翁榮炫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專案助理E-mail:.tw Tel:09397

19、81356濕地大意是指深水域(水深 6 公尺以上)與陸地的過渡地帶,包含潮濕的土壤、水域與水生植物等三個要素所組成。依形成的方式,可區分成天然與自然的濕地。依濕地所含的鹽度,可區分為淡水與海水兩類型。如海岸潮間帶的泥灘地,就是天然的海水濕地類型。濕地的功能與價值大致如下:(1)經濟價值濕地是整個地球上生產力最豐盛的生態體系。濕地裡,除了水份充足外,河流上游帶來豐富的有機質與養份,以及無遮敝的陽光,再加上每日潮汐推動的力量等優勢的條件,使得濕地的生產總量是良田的二倍半至四倍。(2)地下水的補注與流出濕地可補注地下水,維持地下水位, 在乾季時又可釋出水量。(3)減輕洪患濕地可減緩洪水的流速及吸收水

20、量,減輕洪患的發生。(4)養份與廢物的留存與轉換濕地可存留養份與淤泥,而淨化水質。(5)緩除暴風浪海岸濕地可吸收及減緩風浪的衝擊。(6)野生生物的庇護所簡單地說濕地是一塊潮溼的土地,包含定期與不定期淹沒的地區,是水域與陸地的過度帶,由於其含有豐盛的物質(有機、無機)及日照充足等因素,造就豐盛的生產量,提供各類生物生存,因此生物相較其它生態系豐盛,其中成群的水鳥最吸引人門的關注。嘉南平原的濕地區分兩大類型,一是沿海的河口潮間帶及鹽田、魚塭等自然與人工濕地,另一類型為內陸的淡水湖泊、埤塘。沿海的濕地寬廣,再加上週邊的紅樹林、防風林及潮溝、路邊各種不同演替的植被,構成一個非常龐雜的濕地生態系,提供多樣不同的動物棲息。其中水鳥的種類更是龐雜多樣,鳥群數量數以萬計,是台灣的重要濕地,也是春秋過境之候鳥重要停棲點。依鳥類的居留習性可分為留鳥、冬候鳥、夏候鳥、過境鳥及迷鳥等。水鳥大都為冬候鳥及春秋過境鳥為最多(種類及數量),少數為留鳥。冬候鳥又以黑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