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朗读教学之反思.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7039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教学之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朗读教学之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朗读教学之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朗 读 教 学 之 反 思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是感悟的前提条件。重视朗读是阅读教学不变的主题,而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是小学阅读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的结果。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走入了误区。一、朗读的误区误区一: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指导地、反复地让学生读课文,读了一段又一段,读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一味地读书,到底有何收获不太重视,长此以往,学生读而生厌。 “到底一篇课文读多少遍,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有所感悟?”这是许多教师疑虑的一个问题。其实,真正的语感不是可以量化的,语感培养的过程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

2、践的过程,需在语感外化(说写活动)和言语作品内化(听读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品位。语感来源于学生自身内部的感知感悟,来源于平凡的语言实践。误区二: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大部分教师喜欢指名朗读某一节,不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某一节;喜欢全班齐读,忽视自由朗读、个别读;喜欢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过多的评论,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评价。有的老师上课,学生刚接触课题,就要求学生带着激动的心情或者沉重的心情、矛盾的感情、陶醉的感情朗读,这是不合情理的。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出文章的感情,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产生了共鸣,自然就不要你去告诉他要用什么感情、语气去朗读课文了。误区三: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有的教师

3、上课伊始就让一名学生读课文,或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之类的理解性问题。当学生听读完课文之后,马上开始讨论所思考的问题,课文本身就不管了,大部分学生能否读正确、读流利也不管了。教师只是走了一个整体感知全文的过程,并没让所有学生充分地读,语感的培养也就成了纸上谈兵。误区四:教师范读无感情,学生听读无感动。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最高境界是教师的语感、作者的语感与学生的语感通过课文言语产生共鸣,是教师之心、作者之心与学生之心在课文的语境中的交流碰撞。然而,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的语感素质较低,基本功较差,不能声情并茂地范读,不能起到感染学生、感动学生的作用。学生的语感

4、也就只能停留于片面、肤浅、贫乏、迟钝的基础上。 2二、走出误区,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知,有所感悟,我们有必要对朗读教学进行再认识,努力创出新意:(一)读贵在实朗读,作为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必须力求扎实有效,就课堂教学来说,应做到:1、量要大,面要广。读课文应该让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读书的面要广,尽量做到形式多样,让人人都有读书的机会。读书的量要大,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2、层次清,要求明。教学一篇课文,大致要经历初读、精读、熟读几个阶段。初读课文,要让学生整体感知,把课文“读通” ;精读课文,要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把课文“读懂” ;熟读课文,要让学生

5、回归整体,把课文“读美” 。3、形式活,质量高。读不能流于形式,但又不得不注重形式。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原作,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这样的读书质量才会高,才能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趣,读出滋味来,并达到熟读成诵。4、重示范,重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二)读贵有悟阅读教学强调“在读中有所感悟” ,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规律,从而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另外,学生又

6、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砺练了读的能力。1、悟其意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文字变为鲜明生动、具体的图象,从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情意的熏陶,进而结合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鸟的天堂一课,当分析到本文难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时,老师叫学生读完句子之后马上问:你从这句中看到了什么?教师可在学生初读感到困惑时,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将充满无限生机的榕树,绿叶展现在学生眼前,再辅以朗读品味,句子所蕴含的美的意境,学生就了然于心了。2、悟其内涵。课文中有些内涵较深的词句,往往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文章的中心起着重要

7、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品味。如丰碑一文中,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学生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可采用“四读四悟”法,使学生经历一个由“朗读感悟理解3提高”的过程。3、悟其情感。情感是作者创作的原动力,也是作品的生命力,教师要有捕捉文中“情感焦点”的本领,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深刻领会情感的产生的始因以及情感蕴含的思想内容。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 “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教学时,可让学生将“清凌凌”换成“清澈”一词,试着读读感觉如何?通过对比着读读,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准确的用词来勾勒一幅色彩明快、格调和谐的天然画卷,来抒发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草塘的喜爱之情。从表达得生动改为表达得平实的比较中,学生品味到生动的语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趣和深邃的意旨。4、悟其写法。这里的“写法”指字词句段篇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师如能根据课文的语言规律、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引导学生领悟,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定会提高。如在推敲用词的准确时,可以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和原文比较,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