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类型拉丁语诗歌.doc

  • 上传人:无敌
  • 文档编号:1268495
  • 上传时间:2018-06-21
  • 格式:DOC
  • 页数:30
  • 大小:9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拉丁语诗歌.doc
    资源描述:

    1、 拉丁语诗歌篇一:诗歌的历史就是英国的历史1.怎么了解学术动态和最新学术成果?常用的网站和经常查阅的书籍有哪些?诗歌的历史就是英国的历史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British Poetry”总算在买了之后的近两个月里陆陆续续的给看了个大概。当初知道这“哥伦比亚”文学史系列是因为其独特的编排体系。和一般分章节排序,一条脉络一贯至底的传统文学史写法不同,全书由 26 篇专论组成,由26 个不同的作者从各自独特的角度阐述文学现象。于是这种基于个体的集体叙事方式使得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包含“多部相互重合、相互竞争的诗歌史” 。中国传统的英国文学史教材,包括比

    2、较经典的陈嘉先生的四卷本英国文学史 ,或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罗经国的新编英国文学选读 ,亦或是最近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界比较有影响的新四卷本欧洲文学史和五卷本英国文学史 ,采用的都是强调观点一致、线性发展的传统文学史写作模式。此哥伦比亚英国文学史成书于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行的八九十年代,先前的那种模式开始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不同的叙述,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史论。其姐妹篇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的导论里有这么句话:“历史学家不是真理的昭示者,而是故事的讲述者。 ”那么“英国文学历史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很多个不同的故事。 ”虽然说本书的体系不强调一致,但还是脉络清晰,也算给我重新温习了一下整个英国诗歌的发展史。我

    3、总觉得我是个厚古薄今的人,学历史,学文学都是比较了解先前的,而对 20 世纪及当代的东西了解甚少。阅读此书,则让我对相当代英国诗歌有了个更深入的理解。英国诗歌从古英语及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算起,迄今已有 1500 多年。最早的诗歌如同欧洲文学整个的发展一般,总是以记载英雄事迹的史诗为代表。法国的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Cantar de Cid, 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Das Nieblungenlied,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都差不多代表了这些民族最初文学的成就。英国最初的诗歌当然还包括 Caedmon 的宗教诗,和一些 Bede 的歌谣,但最重要的同样

    4、也是史诗,即贝奥武甫Beowulf。这次还收到一朋友送的原文的Beowulf,当然有古今英语对照,现代英语译本的大学时候念过,但明显无法体现古英语头韵的力度,只不过要读懂原文,估计得先学好德语。中古英语时期的韵文作品就显得丰富的多:民谣,抒情诗等极富法国特色的作品随着诺曼人的入侵在英国盛行起来。法语在英国的崇高地位,使得英语在这个阶段拉丁化极其明显。英语的这个阶段的屈折形式大大减少,语法现象简单化,语法格和性基本消失。词汇方面则从法语,拉丁语大量引进新词,扩大了英语的词汇量。到乔叟时代,英语重新开始得到英国上层的接纳。而乔叟 Chaucer 本人对于英国诗歌的贡献,使得后人尊为“英国诗歌之父”

    5、 。文艺复兴时期是戏剧的时期,但这些戏剧家本身也是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传诵至今。其前 129 首是写给一个美男子的,很明显是有同性恋倾向的诗:)其他的诗人包括 Edmund Spenser(其仙后的词藻特别华丽妖艳,我喜欢,哈哈) ,Philip Sydney 等。17 世纪的英国诗歌比较多样化,一方面有善用意象和比喻,含义隐讳的玄学派诗歌,比如 John Donne, Ben Johnson。又有宗教题材的 George Herbert。但最主要的是在复辟阶段,英国出现了一位诗坛巨人,John Milton。 Milton 家学深厚,熟悉古希腊罗马经典和圣经典故,诗歌常引经据典,恢

    6、弘大气。18 世纪的三位主要诗人是 John Dryden, Alexander Pope,和 William Blake。Dryden 的诗歌我没有怎么读过,主要是看他的文学评论,所以对他了解不多。Pope 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他的古典主义诗歌强调形式的完美,并且把英雄双韵体 Heroic Couplet 发展到了极致。整个 18 世纪被称为“蒲柏时代”或者“奥古斯都时代” 。 (另外,是否记得达芬奇密码里有个暗号是 a pope,然后一开始以为指的是一个教皇,后来才知道是一个人名字的缩写,A. Pope,即 Alexander Pope) 。William Blake 是个具有非凡想像力的诗

    7、人,他在晚期的一系列预言式作品中,构筑起一个庞大繁复的神话世界。他的作品风格接近浪漫主义,但他本人于主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并无明显联系,一般人们认为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声。19 世纪初的浪漫主义兴起,是英国诗歌的顶峰之一。名诗人云涌William Wordsworth, George Byron, Shelley, Samuel Coleridge, John Keats 等等。不展开讲了,太多了。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又成为文学主流,但是此时的诗坛亦有名家,如Robert Browning 和他首创的戏剧独白诗;Mrs. Browning的葡萄牙十四行诗等均为上品。19 世纪末期的Arnold,以

    8、及拉斐尔前派诗人都从新的角度丰富了诗歌,是英国诗歌进入一个新的局面。20 世纪和当代诗歌的情况更为复杂,暂且不提。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还特别加重了对北爱尔兰,苏格兰诗歌的评价。尤其是当代北爱诗歌,是英国诗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英国诗歌的重心正转移到北爱。Seamus Heaney 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诗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那本 Beowulf 的现代英语译本也是这位诗人翻译的,并被誉为是这部史诗目前最好的译本。这部诗歌史各篇专论的撰写者视角不同,采用的手法各异。有的是一个诗人一篇,比如重要的 Chaucer, Milton, Blake 等。Dryden 和 Pope,Wordswo

    9、rth 和 Tennyson 则两个一对比较,而 Byron, Shelley, Keats; Yeats, Lawrence, Eliot 则是三个一组,以凸现诗人之间的异同。“十六世纪叙事诗”和“十六世纪抒情诗”是以题材入手;“拉斐尔前派诗歌”则以流派入手;有的以地域入手。总之其论述是“局部的” , “不完整的” , “碎片的” ,但是这些文章汇合在一起,就展现出了整个英国诗歌的全貌。我想这样多层次,多视角的写作手法,纠正了以前单一视角,一个声部的叙述导致的绝对化倾向,更好地展示了英国诗歌多姿多彩地丰富复杂性。另外这样的文学史,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入手,而不必如以前那样从头开始读起。

    10、篇二:现代诗歌论文 (5000 字)缪斯来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前后浅析【摘要】 “文化救国”引发的的中国诗歌现代化,是在中西文化异质共生的关系中螺旋状朝向离散空间上升发展的。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审美文化心理和诗歌创作特色的不同,导致异质文化夹缝中的中国诗歌现代化一直“寻寻觅觅” ,至今未形成系统化、稳定化的美学创作原则,文学论争间歇性发病。当下,后现代主义随科技的高速发展逐渐“深入人心” ,中国新诗迫切需要一场革命。【关键词】 异质共生 审美文化心理 后现代主义一、中国诗歌现代化的源起“中国诗歌现代化”是“中国文学现代化”整体概念中的一部分,而“中国文学现代化”又是在“现代中国”意义下生存的概念

    11、。 “现代中国”指 1840 年以后中国的中心任务转为反帝反封建。 “中国文学现代化”即产生于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自然延续和发展,又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不断寻求自身品格的文学。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首要是由于“文学救国”引发的。现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华民族通过自身的现代化来抵抗外来侵略。经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之后,中国人更加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于是“西学”通过西方直接输入和国人翻译介绍迅速扩散,中国文学现代化至此便从以“文学救国”为目的的“翻译介绍”开始了。 “文学救国”中的“文学”涵盖一切文化教育的观念。“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使“文学革命”势在必行。“文学革命”首

    12、先从“诗界革命”开始。晚清, “以诗歌韦政通,以古人为范约束今人”的传统受到部分先觉者的不满,黄遵宪就是其中一个。黄遵宪不仅提倡新思想,还最早提出了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 “五四”时期胡适先生提倡用白话文写诗, “诗界革命”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文学救国”为目的的“文学革命”有些激进:在引进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却未能及时对外来文化本身加以批判性吸收。这便未至今未停歇的文化论争埋下了伏笔。二、中国诗歌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国现代诗歌有诸多流派,异彩纷呈,但无一不是以西方文化的介入为前提的,其创作理论、手法等可谓一路学来而未能有所超越。中国诗人至今认为能找回失掉已久的民族自信。中国诗歌

    13、的现代化不是从中国自身内在经济、政治、社会的自然演变而来的, 被西方“文化殖民”被迫现代化,未能考虑到中西方思维方式、审美文化心理、创作特色的不同。所以,有必要对这种“被迫”深究一下。(一) 、中国传统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质中国诗歌现代化是在异质共生的文化夹缝中发生的。这种异质共生根源于中西方思维模式、审美文化心理的异质。首先,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导致中西文化异质的根本原因。早在中西方先民创制文字时就表现出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西方拉丁字母是表音文字。由于中国人注重感性思维,注重对直观形象的感受,汉字在创制时即以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的形式表现人对事物的感受。西方人注重智性思维,注重逻

    14、辑推演,拉丁字母在创制时即以严格的逻辑分析精神规定了每个单词的语音、语义的准确性。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同样导致语法上的差异。由于感性思维方式和文字的表义性特征,是中国汉语语法有很大的灵活性与模糊性;二西方因其注重严格的逻辑推演和文字的表音特性,是西方语言语法逻辑严密、具体。汉语人称代词、介词、表示比较的词和动词可以省略,没有时态的变化,虚词可以代替动词,这是汉语与拉丁语的语法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方诗歌表达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上的差异还导致中西方对“诗”的认识上的差异“诗”与“pome”的差异。中国的“诗”是建立在感性直觉思维基础上的诗,起源于“诗言志” 、“诗缘情”说的中国诗

    15、是用来表现感性心象的文本,其中的主观情感超验的、超文本的。而西方的“pome”诗是智性思维方式下被制作出来再现先验逻辑的文本工具。其次,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是文化异质的基本原因。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是由于不同民族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不同认识而造成的。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是基于中西方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不同。中国主张“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精神,要求人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诗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用自然意象表现诗人的心象,用“以物观物”的角度作诗。西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天人相对”的理念。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极力追求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把人与自然“分析”

    16、为二元对立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征服自然欲望的指引下,西方着重发展了以自然科学基础的理论科学哲学,而未能注意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于是西方诗歌通过再现客观物象以表达先验逻辑或“追求真理“的倾向明显。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因中西方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的不同造成。中国文化重视“情” ,在中国伦理道德中,情与理是可以共生的,有时理是可以为情让步的。在中国人际关系中情即理,理即情,太讲理便是无情,无情便是无理。在情与理的纠纷中,中国人发明了中庸之道,目的是使人伦关系更和谐,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在诗歌上,体现为“诗缘情”诗因情而生,中国抒情诗的早熟与发达。西方文化则崇尚“理” ,理性是西方哲学

    17、的基石。在人伦关系中,他们追求自由。自由的概念分为先验意义上的自由和实践意义上的自由:先验意义上的自由排斥感性,实践意义上的自由虽部分牵涉到“自由感”(感性)但还是以纯粹理性为主体。在日常生活中,西方人之间也讲求逻辑,体现为时间概念很强,注重事情的条理性。西方的理性体现为他们强烈的个人和自我意识。西方诗歌拥有个人主义的奔放激情和理性的自我解剖。审美文化心理的不同,最终导致中西方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不同。中国以善为美,西方则以真为美。中国的哲学是“道” ,是伦理制度的哲学;而西方哲学是“逻辑” ,是理论科学的哲学。不同的美学原则表现在诗歌上为:中国诗是“女性型”感性直觉抒情,西方诗是“男性型”理性逻辑叙事。最后,创作理念与手法的不同是中西方诗歌文化异质的直接原因。在思维方式与审美文化心理不同的基础上,创作理念与手法也必然不同。中国然在追求“道”的理念下充分发挥汉语表意优势语法灵活多变、指意模糊,以实现诗歌传达言外之意、韵外之旨的目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本的意蕴超越了文本本身。但展现结构韵律是表意文字的缺点,也正是之一点束缚了中国传统诗歌。西方人在追求“真”的理念下利用严格逻辑推理得来的分析性、单指性的拉丁语追求在“再现”过程中的真。由于表音文字在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拉丁语诗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26849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