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期中國繪畫史 第 21 講吳鎮12801354號梅花道人吳鎮號梅花道人,嘉興人,在元四大家中最為貧窮,以為人看相算命為主。他工於詩文、繪畫,繪畫題裁除了山水之外,還有許多梅、蘭、竹、菊四君子的作品他的作品在當時並沒有受人重視,50 歲以後才漸享畫名。山水擅畫漁夫以寄託情懷 漁父圖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作於 1341 年吳鎮的漁父圖並不是在描繪真的漁父,也不是以人物為主的人物畫。他是藉著這一題裁,表現自己厭世隱居的行為和思想。以漁隱來自比。畫面以山水為主,在天空水曠寬闊的河面上,有漁舟活動於其間,舟上坐著過著漁隱生活的文人學士,以及童僕侍從,意境幽深,表現放歌蕩漾蘆花風 , 一葉隨風萬里身的心
2、境。這張畫在構圖上的特色,是以一條寬闊的江流隔開相對的遠近兩岸,形成一種闊遠的構圖,遠近兩岸山坡、石塊、群峰做有層次的組合、排列。其上以隨意的筆法點染叢樹、茂林,以及岸邊蘆草,遠山之間還迷漫著濃厚的霧氣。畫中以煙水遼闊的景緻,襯托漁夫遺世孤立的寂廖感 吳鎮漁父圖. 孤單的文人坐於小舟上釣魚,蕩漾於寬闊幽深的山水之中的淒迷景色。藉漁隱以抒發避世遁隱的念頭的藝術表現方式 吳鎮,蘆花寒雁圖,絹本,83.3 x 27.8cm,北京故宮筆法靈活,水墨溼潤,意境深遠吳鎮【中山圖】 ,1336圖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山峰以及聳立、點綴於山中的茂林、叢樹。這麼簡單、平凡的題裁卻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覺得有無窮的變化和
3、生機,以及深沈的動力。就其原因,是他能掌握線條應用的輕重緩急變化,以及墨色的深淺濃淡對比,以此襯托出空間的距離,以及物體的量感,從而產生一種旋律似的動感【風竹圖】 ,1350吳鎮除了山水畫外,又善於用水墨畫竹石松梅等題裁。 墨戲: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餘,適一時之興趣 , 意足不求顏色似 。這種士大夫畫的理論,吳鎮的墨戲之作很多,其中又以墨竹圖數量最多。表現一枝細瘦勁挺的竹子,在風中翻揚飛動的姿態,暢妙優美。筆意豪邁,氣象崢嶸、勁直。講究四向團圞,枝葉活動的生意,因此很注重用筆的粗細輕重變化,以此使畫面達到巧妙的平衡和飄動的勢態 倪瓚,1301-1374無錫人,家境富裕中年以後遭遇種種困難,
4、因此開始研習信仰佛道,甚至棄家遁跡扁舟箬笠,往來湖泊之間 ,在船上生活達二、三十年之久。精研山水畫,一生只畫山水,而且以水墨山水畫為主,他的畫構圖變化很少,畫風一致,但對後人的影響卻很大。張雨,倪瓚像,元,紙本,25.2 x 60.9cm倪瓚,山水,元,水墨,紙本太湖和松江一帶 一河兩岸的構圖方式。近景是平垣的陂面,上面有數株竹樹,旁邊有茅屋或草亭。中景是遼闊的水面,遠景是坡岸,其上有低矮的土坡或起伏的山巒。概括的表現太湖一帶的典型景色。畫中不加人物,只畫空亭,用筆用墨都很精簡,傳達一種寂寥、蕭疏的氣息,畫風與倪瓚為人的清高、孤傲互相呼應。 折帶皴 ,喜用側鋒,表現山水樹石秀峭圓渾的感覺。又喜
5、用乾筆皴擦,雋雅鬆秀,稚嫩蒼老、厚重兼而有之。在畫上題許多詩文,人稱詩書畫三絕倪瓚,六君子圖,元 水墨,紙本 高六二公分 上海博物館藏 松、柏、樟、楠、愧、榆 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平遠構圖,近坡高樹數株,中間是遼闊的湖面,把遠山提到了畫幅最上端,構成三段式章法,使畫面具有遼闊曠遠的特殊藝術效果以小楷長題接上下景物,使全圖渾然一體。筆墨無多,意境幽深, 疏而不簡 倪贊 漁莊秋齋圖 元,1355表現他所居住往來的太湖、松江一帶的水色風光一河兩岸的構圖法,也是受到董源影響的,畫中的構圖往往將平坦的山坡置於前景,上有竹樹,有時有茅屋或亭子。中間是以一片平靜的水面,江水的對岸是起伏的山巒。章法構圖非常簡潔用乾筆皴擦,折帶皴法是他的獨創,使畫面平穩沉著。畫面寥寥幾筆,既少著色,也沒有人物點綴,表現孤寂、蕭疏的情境,這種畫風象徵著倪瓚孤高的人品,因而被後人所推崇、模倣。倪瓚自稱作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倪贊,虞山林壑圖,元 1371畫於晚年,構圖與前一張相似,但有更多的細節,畫面較為飽滿,山水、樹石穿插有致,表現一種較為靜穆豐厚的氣象,不似早期的孤寂冷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