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导游口试资料.doc.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26522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导游口试资料.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导游口试资料.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导游口试资料.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导游口试资料.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导游口试资料.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从化市温泉镇,面积14.5平方公里,分为温泉游览区和天湖游览区两部分。温泉游览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广东旅游好世界 ”。【温泉游览区】从化温泉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温泉风景区的“百丈飞泉” 已被列为“从化八景”之一,被古人称为“ 枕漱”佳境。然而,正式开发利用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1931年,岭南大学冼玉清教授考察此地并撰文介绍,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1933年,西南航空公司的刘沛泉在飞机上发现了从化“百丈飞泉” ,他与律师陈大年、名医梁培基、县长李务滋4人发起成立了“ 温泉建设促进会” ,从事开发温泉风景区,并将刻有“温泉”

2、两字的石碑竖在泉眼旁。到了1936年,从化先后建造私人别墅数十座,温泉名噪一时,国民党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等人都曾到此游览。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曾提出要把从化温泉建成“冬都 ”。五六十年代,中央、省、市相继在此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从化温泉共有泉眼1 3处,分布在河东、河西两岸,温度最高可达73,最低的也有30。温泉水质晶莹,无色无味,当地人称为“ 汤泉”。温泉风景区已开发利用的热水泉眼有1 0处,平均日自流量约1400立方米,最大日流量为3000立方米。1943年,经过德国医学专家检测水样,证实从化温泉的泉水是世界珍稀泉水,全世界只有瑞士和从化两处才有。由于温泉水中化学成份的作用和温度的刺

3、激,洗温泉浴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疲乏,恢复体力,而且能调节身体器官功能,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对皮肤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关节炎等3 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1960年,经广东省地质部门对温泉水质进行科学鉴定,查明温泉水是稀有的含氡矿泉热水,即苏打泉。泉水还含有钙、钾、钠、镁等1 0多种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被誉为“岭南第一温泉” 。 从化温泉风景区风景秀丽,空气格外清新。碧浪桥、滴翠亭、清音亭等,亭台楼榭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滴翠亭,建于30年代,位于河西碧浪桥左侧,亭内以天然黄腊石为台椅,旁边种植高大的枫树,春天绿叶如盖,秋天枫叶变红。1961年郭沫若来温泉度假,为此

4、亭命名为“ 滴翠亭 ”。留春亭位于河东中心区。绿色的琉璃瓦顶,曲桥相连。蓝天绿树,倒映于水,仿佛把春天留住,故名“留春亭” 。 清音亭位于河西南端,亭前湖水清清,亭内清风习习,1963年,董必武题名为“清音亭 ”。 碧浪桥位于风景区的中心区,横跨流溪河两岸。桥下碧波荡漾,游鱼成群;每当夜晚来临,华灯初上,水中灯影五光十色。1961年,郭沫若题名为“碧浪桥”。温泉湖建于1960年。这里沙滩金黄,湖水清澈,游客不仅可以游水,还可划艇漫游湖中,观赏温泉美丽的自然风光。【天湖游览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湖游览区。天湖位于瀑布之顶头甲山上,始建于1 972年,因建在高山之上,故名 “天湖”。湖面

5、面积近1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034万立方米。湖中建有湖心亭,坝下有仙女池,仙女像由广州雕塑家唐大禧雕塑。仙女脚踏莲台,栩栩如生。仙女池下便是著名的温泉瀑布。天湖的景观还有很多,如果各位有兴趣,欢迎再次来这里游览。谢谢大家!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讲解线索:【概述】【文化古迹】 【商业优势】 【商业步行街】一【千年古道遗址】【概述】北京路是广州古城发展的中轴线,也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被誉为“岭南名街” 。现在的北京路广州市最繁华的步行街,范围包括附近的中山四路、中山五路、西湖路、教育路和禺山市场以及周边的商业网点。步行街北面越华路一带从西汉南越国时期起至清代,都是广州城的中心地区,而北京路则是唐

6、、宋、元、明、清历朝广州城内的主要街道,自明代起逐渐形成市内最繁华的文化商业街。【文化古迹】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公元前214年,秦代南海郡郡尉任嚣在现北京路附近建立任嚣城,也称为番禺城,是历史上最早建立广州城雏形的位置所在,也是广州建城的开始。根据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及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遗址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等十多个朝代的众多文物古迹。【商业优势】北京路是百年老店和广州老字号商铺的集中地,云集了如广州最早的肉菜市场 禺山市场,百年老字号名店 太平馆,早在四十年代就闻名遐迩的大百货公司 新大新。改革开放以来,商家各显神通,在北京路开设

7、了各种店铺500多家,相继发展了新大新公司、广州百货大厦等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它又是饮食文化荟萃之地,形成以国际美食博览中心名盛广场为龙头,惠福东路风味美食街为配套的风味美食功能区。【商业步行街】1997年2月,北京路正式开通为双休日步行街;在广州市“三年一中变”中,政府投人5000万元整饰北京路,实现北京路全日制步行;2002年5月,政府部门再投人1000万元重新整饰北京路商业步行街。2006年3月24日,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与巴黎市吞榭丽舍大道在名盛广场举行了友好街区正式签约仪式,标志着广州与巴黎两市的友好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千年古道遗址】漫步北京路,仿佛置身于一条漫长的历史长廊。您可以看到用

8、加盖透明钢化玻璃作盖子,原地保留的千年古道遗址和宋代拱北楼遗址,历经南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就像一个开放的博物馆,这在全国的商业步行街中是绝无仅有的。让我们回放一下发现千年古道的历史时刻。2002年7月6日,在北京路步行街进行的建设工程中,施工人员意外发现宋代拱北楼遗址。7月20日考古队员发现宋代、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时期的三朝古道。9月9日在市青年文化宫附近发现西汉南越国陶片,使北京路的历史推前至2200多年。至此,广州的北京路有上千年历史的说法得到确凿的证实。千年遗址证明:建城两千多年,广州市古城中心始终在北京路一带,城市中心近两千年没有移动过,这在全国城市是独一无二的。2003年1月,

9、千年古道遗址正式开放。遗址保护区分为南北两段。市青年文化宫门口的北段保护范围区长30米、宽3米,主要展示明代路面和宋代3层路面;西湖路口广百门口的南段保护范围区长 l 0米、宽4米,主要展示明代拱北楼门洞石铺地面,以及宋代第二期拱北楼门洞的砖铺地面、石门槛等。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的面世又给广州增添了一个历史文化品牌。一些文化专家不禁慨叹,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堪称“中国第一条千年古道”、 “中国第一街” 。广州怀圣寺怀圣寺又称光塔寺,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建的第一座清真寺,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与扬州仙鹤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

10、寺。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5 6号。相传,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派他的舅舅艾比 宛葛素来广州传教。唐贞观元年(627年) ,艾比宛葛素和侨居广州的阿拉伯人一起,捐资修建了怀圣寺。“怀圣”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意思,根据南海百咏续篇中记载:“回教之祖,名贵圣穆罕默德,寺号怀圣,怀念贵圣也”,所以取名“怀圣”寺。怀圣寺占地约3800平方米,曾在元朝被大火烧毁,后来又重建,寺内的光塔一直保留下来。怀圣寺主轴线上依次为: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堂。来到门前,您会发现,头道门开在了寺院的一角,而不是正中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早期清真寺大门的朝向有一个习惯 一般都开在寺院南墙东侧。出了头道门

11、就是二道门,二道门上方的牌匾正文是用汉文书写的“怀圣寺”三个大字,它是同治年间重修后所写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三道门,门匾上写着“教崇西域”四个字,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伊斯兰教是从遥远的西方传播而来,该匾立于光绪年间。过了三道门是看月楼。看月楼整个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四面各开一拱券门,南北券门各通庭园,东西券门各接廊庑,廊庑里镶有关于寺院的历代碑文。楼的门楣上是阿拉伯文赞词,天花板上饰有古兰经文。看月楼专供从事宗教事务的阿訇登楼望月,以定封斋与开斋的时辰之用。礼拜殿是1935年重建的,造型为中国宫殿式,是怀圣寺的主体建筑。礼拜殿前有两棵树。左边的是龙眼树,右边的是凤眼果树(即苹婆树) ,故怀圣寺又有

12、“龙凤寺”之称。礼拜殿内部装修采用了伊斯兰教色彩的阿拉伯文图案和植物花卉砖雕,但总体布局运用中国轴线对称的传统格局。礼拜殿前有“咸水石”打制的月台,平台的石栏杆是明代遗物。礼拜殿内可容1000多人做礼拜。广东省伊斯兰教信仰者有12万多人,广州有8000多人,怀圣寺是信徒们礼拜的主要场所。在礼拜殿左侧碑亭内有元至正十年(1 350年)八月郭嘉重建怀圣寺碑 “重建怀圣塔寺之记碑”,这是怀圣寺最古老的一方碑。走出礼拜癜是藏经堂,藏经堂是从文字上了解怀圣寺最好的地方,这里有多种版本古兰经和有关怀圣寺历史的书籍。怀圣寺内的光塔是怀圣寺中唯一尚存的唐代建筑。光塔又叫怀圣塔、 “邦克楼”、 宣礼楼或唤醒楼。

13、它是一座具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塔,塔上面筑有一个十来米套着双环的笔头式塔顶,好像一管银笔巨毫,穿云插天。伊斯兰教徒每天必须礼拜五次,礼拜前有人登塔顶呼唤“邦克” 。因“ 邦”与广州方言“光”的读音相近,所以广州人称该塔为 “光塔”。宋代词人方信孺在南海百咏中写道:半天缥缈认飞翬(h u i) ,一柱轮囷(q u n)几十围。绝顶五更铃共语, 金鸡风转片帆归。从这首诗中可见唐代是在珠江边上建筑怀圣寺的。光塔是一座实心塔,从外表看没有层级,而在它的内部,却有两条旋转的梯级,相对盘旋而上。怀圣光塔不仅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这种砖邦克楼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我国砖砌佛塔

14、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影响,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仰望光塔,你会发现光塔有些倾斜。行家们对光塔的倾斜原因众说不一。光塔东面一米不到的地方有一口很深的古井,其水面居然比光塔的塔内地面还要高!光塔的倾斜会不会与这口古井有关呢?著名的建筑学家陆元鼎说,恰恰由于古井吸掉了光塔底下的水而保护了光塔。其实光塔的倾斜不可能朝夕形成它也许是一个千年的历史事件!1、 (砖雕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俗称陈家祠,距今 115 年历史(1888 年筹建,1894 年落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语有“天下李,广东陈”之说,陈姓远祖舜帝,东汉时河南颍川出了一个名士叫陈实,人称太邱公。陈姓在河南颍川不断生息

15、繁衍,逐渐形成了历史上重要的颍川陈氏。广东的陈氏,除潮汕地区的多从闽南迁来外,珠江三角洲大多数陈氏是南宋时期从岭北迁至南雄珠玑巷,然后再分布到广东各地的。陈氏在南粤开枝散叶,逐步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姓氏。广东陈氏大多数是颍川陈氏分支,也以颍川堂为堂号。陈家祠总占地面积 36600,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都是 80 米。以建筑装饰七绝著称。眼前的就是第一绝-砖雕。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和北方、江南不同。选用砖泥要黏性强、质地细腻;烧砖的火候要恰到好处,出来的砖雕刻才不容易断裂。“刘庆伏狼驹”(北宋-西夏,40 多个人物,宽 4.8 米,高 2 米) ;“挂线砖雕”-用浮雕手法,层次分明,线条凹凸起伏,

16、人物栩栩如生。两边是“百鸟图” 和“ 五伦图”(凤凰、仙鹤、鸳鸯、鹁鸪、黄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西边是“梧桐杏柳凤凰图”“梁山聚义”“松雀图”。2、 (石狮前)2000 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已经有石雕艺术,从唐宋起一直到明清,石雕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岭南建筑。陈家祠的石雕采用上等花岗石,不怕风雨侵蚀,是岭南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石狮:用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 (判断雌雄)东边的脚踩石球,象征权力;西边蹄扶小狮,象征子孙兴旺。令人叫绝的是石球比石狮的牙缝大,既能自如滚动,又不会掉出狮口。狮子是“兽中之王” ,是权势、富贵的象征,中国古代太师、少师,都是指导天子的高官,师、狮同音,有官运

17、亨通之意。另外还有保护家宅,事事平安之意。3、 (陈氏书院牌匾)书院还是祠堂:官府担心各地族人在广州建合族祠堂,势力日益强大,容易聚众闹事、挟制官府,便规定城内严禁建造祠堂。另一原因是官府认为合族祠堂的建造人同姓不同宗,没有血缘关系。只要捐钱就可以有牌位,没有钱即使至亲也不理, “唯利是图,有违天理”。为了使陈家祠合法化,找了一批陈姓士绅做发起人,同时标榜建书院与广雅为邻,借广雅的美德学风以培养教育陈姓子弟,以此为祠堂的建造找到了依据。但实质上这里只是一个祭祖的祠堂和来自省内各地的陈姓族人到广州办事的落脚点和联络处。平面正方形,由 19 座独立建筑构成,建筑之间庭院相隔,长廊相连,成五路三进的

18、格局(除大门外,另有四个边门-德表、蔚颖、昌妫、庆基) 。整体建筑外有青砖围墙,形成外封闭内开放的样式。石包台:广东祠堂特有建筑。每逢大型活动,必请八音乐手,在此奏乐助兴。石 鼓:连座高 2.55,鼓面直径 1.4 米。宗族中有人获取功名和官位,才能配置石鼓,石鼓越大官位越高(陈伯陶中探花-高考全国第三,皇帝钦点翰林院编修) 。踏脚石:传统建筑风水观念中,祠堂大门内第一块踏脚石必须是一块完整的石料。长 6.33米, “定祠石”。门斗:包铜,和踏脚石为一块石。4、 (进大门)木门高 5.61 米,广东现存完好的最大清代木门。门神:4 米高,红脸秦琼,黑脸尉迟恭,广东最大门神。西游记第十回龙王违犯

19、天条,玉帝派魏征斬殺龍王,龙王托梦唐太宗求情。太宗行刑前拉住魏征下棋拖延时间,哪知魏征魂游天庭,照斩龙王。龙王恨太宗言而无信,每晚提着头来皇宫吓太宗。秦琼和尉迟恭自告奋勇守夜,龙王鬼魂没有再来。太宗爱惜大将,命人画像于宫门,后传到民间。据说当年兴建陈家祠时,周围仍是水田郊野之地,为保平安,请人画像于大门。(门上铜辅首)60 公斤重,离地 2 米多高,龙的儿子之一“椒图”。5、 (对联)沿着太邱祖所走的道路走下去,把贤德之士集于一堂切磋学问,使后代更加昌盛;与德高望重的广雅书院为邻,用良好的学风培养我百粤子弟,举拔优秀人才。(屏门)下面实体,遮挡视线;上面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若隐若现,似隔非隔

20、。(创大业,儿孙永发)叶-业,树叶中最大的就是芭蕉叶。叶 8 片,鸡 8 只。(壶里乾坤乎,爵禄成)陈家虽小,但容得天下。(五福捧寿)香炉袅袅香气,化成一个寿字和 5 只蝙蝠。福民间通俗指福禄寿喜财;正规讲法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福) 【猜一猜八个寓意】一左一右,互为倒写,“福到”、 “双福盈门”;苍劲老竹比喻陈家雄厚基业,竹子盘旋而上,象征陈家事业兴旺发达;竹子末梢的叶子生机勃勃,代表陈氏子孙朝气蓬勃;“竹”“祝” 谐音,有祝福之意; “福”左边一个“多”,右边草书“寿”,8 只仙鹤站立其中。 “青春发达,大器晚成”,希望子弟早日成才;即使科举不中也不要放弃,终会大器晚成。将传统民

21、俗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高度结合。 “岭南第一福”。6、 (月台)望柱头石雕菠萝、杨桃、佛手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岭南风情,又寄寓子孙终年以礼果拜祭天地神灵和祖先。(铁铸通花栏板)稻穗+鱼= 岁岁有余;满塘的金鱼= 金玉满堂;三羊启泰=农历 11、12、1月阴消阳长,称三阳。(花脊)上下两层,上层陶塑,下层灰塑。陶塑花脊源自明末。陈家祠屋顶正脊有 11 条陶塑花脊,人物 1100 多个,是目前岭南祠堂建筑中最大。人物身体和头像内部是空心的。具有身长腿短,有眼无珠,有前无后的特点。黄、绿、宝蓝、褐、白。(鳌鱼)性好吞火,立于屋脊,防火避灾;取义“独占鳌头”。(灰塑)灰塑选择的原料“白灰”就是生石灰。选定

22、石灰以后要加水,要一次性加到位,不然会影响到灰膏的黏稠度。然后在灰膏中分别加入草根和玉扣纸,制成“草筋灰”和“纸筋灰”,前者质地较粗硬,用来做基底,后者较细腻,覆于表面以便精雕细刻。草根与玉扣纸的比例,全凭艺人手感,分量不同,其后的质量也将大相径庭。灰膏在加入糯米粉和黄糖后,将经过 45 天左右的密封保存。这是让灰膏发酵以及让各种材料充分混合浸透,浑然一体。而糯米粉可以增加灰膏的黏性,糖用来吸水,控制干燥时间。灰膏熟化之后,便可以用来制作灰塑了。但正式动笔之前,匠人们还需要用钢丝、铜线等扎个简单的模型,随后将草筋灰填入模型压实。隔一两天之后,待第一层将干未干时,填入第二层太干两层之间无法紧密黏

23、合,太湿则难以成型如是类推,以每层三厘米的厚度往外扩展,大约要填六七层,才能大体成型。结构成型后上纸筋灰,厚度要控制在 5 毫米左右,最多不能超过 1 厘米。雕刻时灰匙的运用很讲究技巧,厚薄深浅务必要一匙到位,增增补补的返工是不行的, “越描越丑”。上色时一部分颜料掺在纸筋灰里,成为灰塑的主体颜色,另一部分颜料则单独使用,待灰塑干到七成左右动笔,这样可以让颜料借助石灰硬化的过程,牢牢地附着在灰塑的表面。7、聚贤堂:陈家祠建筑群中最高、最大、最深的建筑。当年族人在此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宴请。12 扇木雕屏风,雕有从商周到宋代的历史故事,还有民间传说等。8、后进:三间大厅是安设祖先牌位和祭祀祖先

24、的地方,共 11 座 8 米多高木雕神龛,原来供奉着一万多个牌位,正中是远祖舜帝,列祖列宗按顺序排列。凡是捐巨资兴建的族人,都可在此设立长生位。9、波折:(1)1950 年,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2)57 年 12 月 31 日,市文物部门接管。(3)59 年 10 月 1 日,广东民间工艺馆对外开放(国庆十周年献礼) ,票价两分钱。(4)66 年 6 月,一批红卫兵冲入陈家祠“破四旧”,把一万多个牌位烧掉,但经劝说没有拆掉屋脊。(5)市文化局属下广州新华印刷厂搬进陈家祠,印制“红宝书”,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作用。77 年 11 月印刷厂搬出。(6)83 年年初一,复馆。(7)88 年,全国文物保

25、护单位。(8)2002 年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古祠留芳10、 “人工天可待,天工人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这是一代文豪郭沫若 1959 年参观陈家祠即席所赋的诗句。2006 年 9 月 29 日下午,位于荔湾区陈家祠绿化广场中山七路出入口处的“ 陈家祠广场牌坊”正式落成,牌坊最大的亮点又是其两侧镌刻的“百年荔湾长联”,联由诗词家郭应新先生用三年时间构思而成。全联共三百一十八字,为西关近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作概括、形象的写照。陈家祠游踪:简介【历史;格局】 建筑特点【两点】 一进(大门外) 【灰塑独角狮;花脊;砖雕】 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 【屏门;灰塑;月台】 后进【神龛】 厢房【

26、彩画】 总结【郭沫若诗】【简介】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是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 【名称、地点、时间、性质】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并于1959年将其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向南,面积64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 “深三进,广五间” ,包括9座厅堂,东西斋 l 0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 l 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

27、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可以长廊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从外向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建筑特点】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陶塑、铁铸和彩绘【三雕两塑一铸一绘】 ,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二是极富岭南风味。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

28、,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幽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一进(大门外) 】 【灰塑独角狮;花脊;砖雕】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具有浓烈民间艺术韵味的脊饰。大家看,蹲伏在屋沿垂脊上六对 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带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接着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陈家祠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为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是灰塑,上层为陶塑。陶塑是石湾烧制的,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色。人物均是有前无后,脸部有眼无珠,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印制,根据人物不同的形态,选

29、配头型、帽饰、手脚、服饰,然后用捏、按、捺、贴等手法进行加工,按仰望角度视线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数量、长度、分层、颜色、特点、手法】花脊一般分成若干小块塑造烧制,在屋顶接驳嵌砌而成。每条花脊,在烧制的时候,都标有店号和年代,例如首进中路的花脊是光绪辛卯年(1891年)文如壁店烧制的。当时为陈家祠烧制花脊的还有宝玉荣记、美玉成等店铺。 【烧制方法、独家标记、店铺】大家注意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像凌空飞翔一样。这种怪异的动物,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置

30、于屋脊之上。 ”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祈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理。正门两侧的青砖墙上,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两幅长4.8米,宽2米,像巨幅的画卷镶嵌在墙上,使单调平板的青砖墙变得秀气典雅,又使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六幅大型砖雕,人物鸟兽形态传神生动,雕工精细入微,是广东现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这些砖雕选用质量上等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技法,逐块雕琢,拼接镶嵌于砖墙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故有“挂线砖雕”之称。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两扇大门。两扇大门上彩绘的门神高达4米,黑脸者是尉(yu)迟恭,红脸者

31、为秦琼,是唐太宗手下的大将军。据说由这两位大将军守卫门户,能起到镇邪保平安的作用。【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 】跨进首进大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四扇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门。它立在大厅和庭院正中,分隔了内外空间,但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又若隐若现,使到内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幽深高雅的美感。这四扇屏门上雕刻的都是吉祥如意的内容,如“金殿比武”、 “渔樵耕读”、 “三羊启泰”等。裙板上雕刻的这幅“创大业,儿孙永发”图,用芭蕉树的大叶象征陈氏家族创大业,母鸡带一群小鸡,则寓意儿孙永发。以五只蝙蝠围绕着一团“寿” 字的烟云,被寓为“ 五福捧寿” 。这幅“福”字图,最有象征意义,把一棵老竹雕成一个“

32、福气 ”的“福”字形状,两个“ 福”字一正一反,暗喻福到盈门。几只仙鹤站在老竹丛中,画面题词“青春发达,大器晚成”,比喻人和物的成长过程,又暗喻“福寿双全”。还有这幅“渔舟晚唱” 图,三只渔船停泊在河岸边,一张正在晾晒的渔网高高挂起,坐在船头上的几个渔夫手拿乐器在弹唱,母亲怀抱婴儿,望着另一个孩子爬到船篷上玩耍,表现出广东水乡渔民在辛勤劳动后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转出屏门,视线豁然开朗,庭院各种花草树木绿荫婆娑。沿着中轴线方向,前院架起了东西两道长廊,连接首进和中进建筑。长廊上塑有“竹林七贤”、 “公孙玩乐图”等历史题材故事;有“镇海层楼” 、 “浮丘丹井 ”等清代羊城八景;还有各种花鸟瑞兽

33、、如意吉祥图案,琳琅满目。灰塑工艺极其复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纸,制成草根灰和纸根灰,用铜线做骨架,以瓦筒为躯干,艺人直接在建筑装饰部位上制作,最后绘上矿物质颜料而成。灰塑的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逼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充满浓郁民间生活气息。其中有一种以蝙蝠造形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泼,神态亲近可爱。因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所以我国民间把蝙蝠视为福气的象征。如在一只蝙蝠前画一串铜钱,被称为“福在眼前”;两只蝙蝠重叠,又称“ 福上加福” 等等。陈氏书院的灰塑,题材十分丰富,塑艺精美,规模宏大,总长度为1800余米,居全省民间建筑装饰之上。穿过长廊,迈上台阶,两座建筑之间,山墙

34、高耸,形成一条通道,只见头上青天白云前面每进升高,有“青云直上”之意,俗称“ 青云巷”。青云巷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及防火的作用,美观而又实用。中座聚贤堂是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陈姓族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石雕月台,月台上的石雕栏杆、月台柱以及望柱头的雕饰是陈氏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月台柱雕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与多子的葡萄、石榴共戏,暗喻百子千孙。望柱头以花岗石雕成的一盘盘菠萝、杨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了陈氏子孙以礼果终年奉祀祖先的虔诚敬意。这又是一个体现广东民间艺人匠心独

35、运的生动例子。【后进】后进是安放神主牌位和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每年春秋两季,陈姓族人在此举行隆重的合族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敬意。这里共有十一座八米多高的木雕大神龛,上面安放着牌位,正中最高者为陈氏远祖舜帝,列祖按序排列。另外凡是捐资兴建陈氏书院的陈姓族人,均可以在此设立长生位,标明捐资金额,并按辈分大小、出资多寡及社会地位排列放置。神龛的外饰 大型木雕镂通花罩,雕工精致,规制宏大。这里的龛罩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上面还铭刻有制作年代、营造商号及地址,这是研究陈家祠营建情况的可靠原始资料。【西斋和厢房】看完三进主体建筑,还可以简单游览一下东西厢房。东西厢房是当年陈氏学子们读书的地

36、方。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环境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室内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前东厢为滕王阁 ,图中描绘唐代诗人王勃吟作“滕王阁序”的场面,前西厢绘夜宴桃李 ,画面表现了桃花盛开时,李白和诸学友在桃李园中夜宴的情景。虽然只有两幅作品,但却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使书院更富诗意。总的来说,陈家祠在建筑上最突出的是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1959年郭沫若先生参观陈氏书院后感叹不已,赋诗赞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对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给以极高的评价。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一颗明珠”是当之无愧的。国恩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