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469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教育的鼻祖,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曾对整个人类文明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发挥了巨大作用.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的,他办学是为了培养一大批能够参加春秋后期政治改革活动的志士仁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政治动荡的时代,孔子对此怀着极大的忧虑,不断深思造成这种动乱的根源。孔子认为造成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的主要根源,应该从人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方面去寻找。孔子的整个学说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认为人的内心的道德水平决定人的行为的高低,强调人的内在思想

2、可以塑造与改变的。他强调只有拯救人心,才能拯救世界。因此,孔子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将教育内容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置德行于诸科之上。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出现了“私门富于公室 ”的现象,在政治上出现了 “陪臣执国命”的现象,在学术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 ”、 “学在四夷”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标志着春秋领主制的崩溃,意味着思想的大解放,神的世界的枷锁开始被打破,人的价值得到一定的尊重,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正如孔子所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在这新旧交替,思想解放的大变革时期, “士”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应运而生,成为变革旧制

3、度的先锋战士也是势所必然。孔子作为士阶层的优秀代表,承历史之重托,拓社会之未来,首先提出“ 仁者,爱人”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颜渊的卓越认识,摆脱传统的束缚,为新士人的兴起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揭示了更高的人格,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世界。春秋末期,中国社会的现实使孔子深深认识到人的真正的作用。他指出:“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 乱臣十人而宇宙平” ;桓公得管仲 “九合诸侯”,穆公取百里奚 “一霸天下” 。然而,人才难得, “才难,不其然乎 ”。当时战乱纷纷,硝烟滚滚,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而孔子迫切希望统一,希望建立一个 “天下为公”的“大一统”的新社会。谁来实现这个统一,

4、建立这个新社会呢 孔子希望以“ 士” 来达到这个目的。孔子心目中的士又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承此重托呢 从论语一书中不难发现,孔子认为:首先士必须有“仁 ”的理想和追求;必须有中庸之德。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其次,士必须有文化教养。子曰: “不学 诗无以言”季氏 , “君子 ”应“博学于文”。再则,士必须遵纪守法。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可见孔子心目中的士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如果孔子仅仅局限于这些条件,那他的认识还只是处于一种理想阶段。事实上,孔子并非局限于此,他认为士必须是既有远大政治目标而又能“躬行” 的君子,是能够真正把“

5、道”运用到实践中去革除时弊的人。孔子指出,士必须树立面对现实,顺应与变革现实,修养自身,努力进取的思想。 宪问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路曰: 恒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未仁乎 子曰: 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叛主,大逆不道,斩之亦轻,然而孔子却大力称赞他。其原因就在于管仲能面对现实,顺应变革的潮流,爱民、惜民,以天下统一为己任。也许有人会问,孔子不是要“从周” 吗 不是要“克己复礼”吗 殊不知孔子的 “从周 ”是从周能“监于二代”之路;虽然孔子说过“克己复礼为仁 ”,但这里的礼已不再是周礼,而是经过孔子吸收、改造并赋予了新时代内容的礼。因为孔子不相信鬼神

6、而相信人,懂得“爱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且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等等。这与周礼明显对抗,为周统治者所不能容忍。限于当时的历史,孔子只能以复“周礼” 为名,行改革之实。正如西欧的文艺复兴,不是复兴古希腊文化,而是为资产阶级的兴起开创道路一样,孔子是在为新兴封建地主阶级设计蓝图。他不但不是旧制度的保守派,反而是为实行新制度而努力不倦的激进者。天下不平就得治,天下无道就得变。假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尽管孔子在现实的斗争中采取了缓和式的战斗,但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有如此闪烁的思想,是无羞于时人,更无愧于后人的。孔子所需要的士就是他自己这样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变革,同时还是充满

7、自信、积极进取的人。在积极地正视现实,努力进取的基础上,孔子要求士应该大胆地投身于社会之中,做一个能“ 躬行”的“ 君子儒” ,而非“巧言令色” 、有言无行的“小人儒” 。因为孔子懂得政治目的的实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有实干能力并能去实干的人。所以孔子特别强调“躬行” ,强调学以致用。故而 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学时而习之 ”。他要求士不但要读书,而且应该经常置身于实践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多见” 、 “多闻”,才能“寡尤” 、 “寡悔” ,才能“择其善” ,改己过,才能把所学的东西与改革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士应该多行少说,先行后说,言行.一致。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

8、于行。 ”子贡问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行动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果是光说空话远不能及的。正因为如此,孔子极力反对那种言行不一、夸夸其谈的人。子曰:“君子耻于言而敏于行”,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极力赞赏那种用行动来说明一切的人。管仲为桓公“九合诸候” 、 “一匡天下”,因而赢得了孔子“如其仁,如其仁” 的美誉;颜渊一切以行动来回答,孔子称赞他“三月不违仁 ”。可见在孔子那里,行动是达到 “仁”的最好的途径。这样,孔子所要求的士必须是有“仁” 、有“中”、有“艺”、守“纪” 的人,是用行动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

9、来的有知识有实干精神的人,从而使孔子的理想扎根于现实生活中,也因此使儒士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体现出革命性和生机勃勃的朝气,使儒家思想一开始就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孔子一方面大力推荐自己的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大胆地承担推动社会变革的艰巨任务。并且认为,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是士实践的好场所,作为士应该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样在孔子的思想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观念:即人的才干、能力是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 “道” 也只能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推行、发展和壮大,作为士也就是真正成为为“道” 而奋斗的实干家”。另一方面,孔子自己也是“ 躬行”的典范,为行其道,验其道,

10、不畏难苦,一生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地方,就把道传到那里。孔子就是这样一位以仁为己任,终生为行道而奔波,力求为实现一个士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竭尽自己心力的人。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论士思想中也有其过失和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一点是:他虽然强调实践,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所谓的士只是为统治者政治上服务的人,他主张的实践也仅仅局限于政治、教育、文艺等方面。他反对士去从事农业和商业的实践,对一切生产劳动也都是抱极端轻视的态度。显然,这种思想上的缺陷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使其后中国长期的社会发展受到不利的影响。 总之,孔子作为一位划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伟大之处,就是他的“躬行” 思

11、想,作为士的孔子能够把其“ 道”与变革现实联系起来,并置身于变革现实的实践中,这也正是他与他的“道”的生命力之所在。我们既要认识到孔子士的思想的进步性和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它的不足,并且要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认识问题,而不应该脱离当时的背景去苛求前人。 教之道,德为先”。孔子以道德品质教育为教育的首要,强调“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学校重视能力培养与品质形成并重孔子一贯提倡.普及教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博大精深的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则更成为指引人类社会航船继续发展、进步,驶向更加文明彼岸的灯塔。儒学作为中国古典哲学,其影响和作用正像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所断言: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存着“内在而未诞

12、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 。正因如此,孔子不仅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封为圣人,也被现代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的美国入选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一,同时还被美国的人民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以孔子为中心的儒家思想,经后世不断发展完善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孔门教学分成四科,孔子是按学生不同的品行与才性施以教育,培养出参政与从教的不同人材,如德行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修养最高;政事以冉有、季路最出色;言语有宰我、子贡;文学有子游、子夏。其中像冉求、子路、宰我、子游等,曾为列国大夫或邑宰,子贡常相鲁、卫,在施政上很有政绩。至于他晚年招收的弟子,则专门致力于学术教育的活动,如曾参、子夏、澹台

13、灭明、商瞿等。曾参设教于武城,孟轲称其弟子有七十人(孟子离娄下 ) 。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李悝、田子方、段干木均是他的弟子。子夏在孔门中是传经之儒,汉代学者称儒家经学均由他所传授。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诸侯。此外,还有商瞿传易 。澹台灭明和子夏的教育事业,又进一步将孔子的思想传播到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但是到了春秋时代,社会发生剧变,王室衰微,官学已经荒废停办,垄断在王官那里的文化典籍也散失四方,不少过去在官府教书的王官、巫祝、礼乐之士,也都流落到平民中间去了。因此,兴办私学已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私学的产生又适应了当时文化下移、平民知识分子兴起的需要。孔子目睹春

14、秋以来“礼崩乐坏“、“官失其守“、“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 )的局面,他以“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感,抢救并整理了濒临散失危险的上古文化典籍,同时,以此为教本,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教授弟子,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是罕见的。春秋时代,私学的出现,不只是孔子一家,其实在孔子之前,或与孔子同时,就有许多著名学者兴办私学,只不过是以孔子新办私学的规模和影响力最大,孔子办学之后,推动了私学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古代中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学术团体,许多著名学者带领门徒四处讲学,于是百家争鸣蔚然成风,形成了春秋战国的众多学派,出现了.一种思想自由、学术繁荣的新风气

15、。“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口号,也是他创办私学的最大特点。造成古代贵族政治与阶级政治的主要因素除了出身以外,另一个就是知识的鸿沟,这对于当时的贵族政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谓“有教无类“,历来有不同解释。或指出身、贫富不分类,或指族种、地域不分类。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这是说不管是什么人,只要送给他十条干牛肉,孔子就收他做学生。由此可见,孔子办学,向学生收的学费是很少的,大体上说?有教无类“的重大意义,在于孔子招收学生已经打破了贵族和平民出身限制,不管是什么出身的学生,他都给予他们同样的学习机会,一律平等地看待他们,一视同仁地进行教育。这种不分富贵贫贱一律教育的

16、作法,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自孔子创始的。由于孔子教学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相传他门下的学生竟达三千人之多,其办学规模可谓空前。由此可见,孔子办学极大地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论语阳货上记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明确宣布,人之成为各种不同的人,主要是后天的影响造成的。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张瑞番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 ) 。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都是基于这种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从而将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甚至贱人奴隶的范围,这的确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个重大突破正是孔子通过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对教育的垄断地位,才得以完成的。孔子之所以

17、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和“万世师表“而为世人所崇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通过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从而为世界文化教育发展史增添了宝贵的财富。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进步。教育内容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夏、商、周贵族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十分简单的,谈不上有多少理论性、知识性的教材,这是与当时的文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有关的。 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上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的礼、乐、射、驭(同御) 、书、数等六艺,指的是保氏对国子(贵族子弟)施教的内容,其中射、御是属于军事性质的技能

18、,这种军事技能以及和技能相配合的礼、乐活动,是当时贵族从事政治、军事、外交活动所必备的素养。此外,礼是指待人接物的礼仪,乐是指音乐、舞蹈方面的艺术教育,还得掌握一些书写和计算的知识技能。这就是孔子之前贵族子.弟的学习内容。孔子在教学中,仍然采用这种礼乐、射、御、书、数的课程,使他的学生在这六个方面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孔子在办学中,又对教育内容作了重要改革,他研究整理了我国古代的大量文献,从中选出了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这六部经典,作为教课书。这六部经书后来被称为六经或“六艺“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这六部书,也曾被列为贵族子弟的教育内容,但那时还是未加工整理的、十分庞杂零乱

19、的,并且充满着“怪、力、乱、神“荒诞迷信的内容,只是到了孔子手里,才排除了重巫、重鬼的重天命的宗教鬼神文化的成份,注入了春秋时代人文主义的新精神,终于编订成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文化知识课本。经过孔子整理的“六艺“或六经的这一套教本,在中国古代的学校中,一直被使用了两千多年。礼记经解上记载了孔子对“六艺“或六经的解释:“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诗教也;疏通致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 乐教也;洁静精微, 易教也;恭俭庄敬, 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进行的“六艺“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赋于春秋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素质教育“。教育方法首先是因材施教。这是孔子的一

20、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非常宝贵的传统。今天看来,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素质教育,即是说,孔子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气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孔子认为人的智力是有高低的,因此在教育上应有所区别。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这是说,对于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向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对于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对他的弟子们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几乎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孔子说:“柴也愚(愚直) ,参也鲁(鲁钝) ,师也辟(偏辟) ,由也(刚猛) 。“又说:“回也其庶乎,屡空

21、,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 )他只用一两个字就刻画出高柴、曾参、子张、子路、颜回、子贡的个性特点,甚至连颜回、子贡二人的经济条件也十分清楚;并且对他的学生的优缺点也能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如子贡问孔子:“师(子张)与商(子夏)谁更好些?“孔子说:“子张办鹿?穑?酉陌焓虏患啊?子贡说:“那应该是子张胜过子夏了吧?“孔子说:“办事过火与办事不及都一样不够多啊!“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是我国古代启发教学的首倡者,也是世界教育史上启发教学.的创始人。远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前 470-前 399 年)提出启发法之前,孔子就已积累了丰富的启发教学经验。孔子认为,学

22、习知识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他又是注入式教学最早的反对者。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愤则已用力于思,故可启以开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既已得其意而未能发表,故可发以达其辞。“论语为政篇记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做孝,孔子只是答以“无违“(不要违背礼节) ,孟懿子没有再往下问,孔子也就不往下讲了。学生提问到什么地方,孔子也就回答到什么地方,并且也是按照学生当时的理解程度和如何积极程度而定的。孔子又将此事告诉樊迟说:“孟懿子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又进一步问“无违“是什么意思,孔子这才进一步回答“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

23、之以礼。“孔子是在学生自身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时,才给以教导的。颜回曾经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论语子罕 )颜回感到孔子善于有步骤地诱导他求学,既教他学习古代的文献,又要求他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他既有知,又能行,使他的知识成为有用的知识,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就是想停止学习也停不下来。再次,教学相长。孔子办学主张教学相长,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一部论语就记载了大量师生之间互相讨论问答的情况。 论语学而上记载子贡请教孔子说:“穷人能不谄媚人,富人能不骄,如何?“孔子说:“这也算不错了。但不如穷而能乐道,富而知好礼,这就更好了。“子贡

24、于是说:“诗经上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孔子说:“赐呀!像这样,才可与你谈诗了。“由此可见,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教学上是互相取长补短的。孔子认为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启发,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反过去,颜回在孔子面前从来不提相反的意见,孔子就批评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他希望颜回对他的教学多提意见,以便使师生之间互相促进提高。孔子对于学生的缺点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宰予昼寝,孔子批评他是“朽木“、“粪土之墙“,要他振作精神,不断上进。冉有为季氏宰,他搜刮民财以肥季氏,孔子见他损害老百姓,十分气愤地说:“这个人已经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都可打起鼓去声讨他!“(论语.先进)

25、但孔子身为老师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孔子在卫国不得已去见南子,回来后,子路对他表示不满,孔子感到子路不理解并错怪了他,他就在子路面前激动地对天发誓,求得子路明白他的心志。 (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孔子入武城“闻弦歌之声“而笑子游“割鸡何必要用牛刀“,子游不服气地反驳孔子说:“往日我曾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于道,便懂得爱人,小人学于道,便易于使命。“孔子觉得他讲得有理,就公开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讲错话,并说:“学生们听着,子游说得对,我前面所说是和他开玩笑的。“(论语.阳货 )孔子曾坦诚地向学生们表示:“我有什么事隐瞒大家吗?我的一切行为都是向大家公开的,这就是我的为人!“孟子曾经说:“以德服人者,

26、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正因为孔子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民主、平等,有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他是一位“圣之时者“,又是一位有热情、有感情、有爱情的文化圣人,因此弟子们对孔子十分敬爱,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师生之间也团结精诚,能够患难与共,相濡以沫。这可以说是孔子办学的伟大与成功之处。师生平等、教学民主,也是孔子办学的一大特色。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亲如一家,孔子对学生平易近人,坦率真诚,学生对孔子敬爱尊重。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陈亢向孔子的儿子孔鲤打听,问他从父亲那儿学些什么,孔鲤告诉陈亢除了教他学诗、学礼 ,再也没有其它功课了。陈亢知道了孔子将学生和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他也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代表,他的思想将源远流长。.孔 子 的 教 育 思 想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高殿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