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景观生态.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463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景观生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景观生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景观生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景观生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景观概念及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尽管是各个形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低于单元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是否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的总体。理解;1景观是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由异质性。2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实体,其结构和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3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4景观即是生物的栖息地又是人类生存环境.5景观具有尺度性,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6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 .功能和变化的科学发展史:1.萌芽阶段(19 世纪初20 世纪 3

2、0 年代末 )地理学的景观学思想和生物学的生态学思想各自独立发展,主要表现为 Humbololt 和 Passarge 的综合景观概念与思想的形成以及 Haeokel 的生态学和 Tansley 生态系统概念与思想的形成2.形成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80 年代初)Troh 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正式提出,以及中西欧国家结合自然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及规划等应用实践开展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3.发展阶段(1982 年以后)1982 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六届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生态学协会(IALE) ,标志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三特点:研究与教学活动普遍化;学术

3、交流频繁;出版物大量涌现4.提高阶段 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2 景观与土地的区别与联系A 景观质地上具体一部分,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B 景观更强调美学,生态价值及给人嗲来的长期效益;土地侧重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等。C 景观异质性与以均质性地块单元的土地有区别。3 斑块-廊道- 基质模型都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基质:在景观中分布最广阔,同质,连通性最强这样的背景地域为基质。廊道:线状或带状的斑块斑块:在景观中间,空间比例尺最小的异质单元,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4 景观结构与格局景观结构:只景观的组分构成及空间分布形式,不同的是景观结构

4、,是不同动力学发生机制产物,同时还是不同景观得以实现的基础。景观结构与格局:结构包括景观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而格局是指一般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景观结构是景观生态多研究的基础。5 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路:在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质监所形成的能量流经通道。2食物链:江绿色植物形成营养,转化为取食与背取食一连串的有机体3时间与空间多样性格局:指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格局不同4生物的化学循环: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圈内眼特定途径,从环境到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左右规律的运动5发展和进化;生态系统随时间的迁移,从一种形态装化成另一种形态短期过程,称为生态发展,或生态演替生态系统长期

5、变化称之为进化 1 群落发展有序过程 2 群落引起自发改变 3 最大生物量和共生时,成为发展定点。6控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功能。6、岛屿生物地理论岛屿:是与大陆相连的一块陆地,岛屿上生物物种多少与岛屿面积相关斑块:斑块物种丰富度取决于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特征,基质特征及斑块隔离度等marcarthur 理论:到与生物物种丰富度取决于物种的迁入与灭绝 a 迁入定居成功率小,定居的灭绝率大 b 距离效应 c 面积大,种群大种群灭绝率随岛屿面积减少而增加(面积效应)d 当迁入率等于灭绝率时,岛屿物种丰富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局限性:1:迁入率和灭绝率是相互独立的,同种个体的

6、不断迁入伴随着基因变异程度的增加,减少灭绝率 2:岛屿面积增加不仅影响灭绝率还影响迁入率7、异质种群的含义与分类(meta 种群)含义:经常局部性灭绝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所组成的种群 a 频繁的亚种群水平的局部性灭绝 b 亚种群之间存在生物繁衍体兼个体交流(迁移和再定居过程)涉及到的两个空间尺度:亚种群尺度和 meta 种群尺度(斑块尺度和景观尺度)分类:1:经典型 2:大陆-岛屿型 3:非平衡态 meta4:中间型兼混合型8、根据起源斑块分类 9、各类型斑块概念并举例1: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成镶嵌分布而形成的斑块(沼泽)2:干扰斑块:基质内的局部干扰引起的斑块3:残余斑块:

7、基质受大范围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森林火灾)4:引入斑块:a:由于人为活动把某物种引进某一地区时形成的斑块 b:与干扰斑块相似,小面积的干扰可产生这种斑块(种植斑块 聚居地)10、板块大小和形状1:大小1)面积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 a:一般情况是大斑块比小斑块大能量和养分丰富 b:小斑块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和产量比大斑块高 c:大斑块比小斑块又更多的营养级的动物,且食物链更长2)面积对物种的影响:a:岛屿:大岛屿物种多,小岛屿稀有种多 ,小岛近离繁殖 b;陆地3)斑块与自、保护区;设计保护区时,面积比较重要2:形状几种类型的斑块形状 a:圆形呈正方形斑块和扁长形 b:环状斑块 c:半

8、岛斑块形状指数 D=L/2A (某一斑块周边长度 L 与同面积的圆形斑块周长之比)11.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1)反映物种动态:可对这些分布形状进行分析并了解物种的动态,甚至推断物种的迁移路线。 (2)生物分布和觅食:斑块形状对于生物的散布和觅食具有重要作用。 (3)影响环境变化与斑块更新过程:林中裸地的形状与环境变化及更新过程有密切联系。 (4)园林设计,采取不同斑块形状,收到不同艺术效果。12.廊道及廊道的作用:景观中的廊道是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长带状土地。廊道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质,包括将不同景观隔离开和将景观另外某些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1)运输作用(2)保护作用(3)资源作用(4)美

9、学观赏作用。13.廊道的结构特征:(1)弯曲度,可以用一段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来表示弯曲度;廊道越通直,景观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越短,物体或生物在廊道中移动的越快,但这显然不是越直越好。 (2)宽度,廊道的宽度会影响到物种的迁移,这个宽度不是固定不变的,狭窄处称为狭点;两个廊道连接处或一个斑块相连处,也有特殊的生境意义,称为结点。 (3)连通性,指廊道是如何连接的或在空间上的连续程度;连通性以廊道单位长度中裂口的多少来表示;无论从通道功能或障碍功能来说,连通性均是很重要的,对有的廊道来说,不允许出现裂口,否则就完不成通道作用或障碍作用。 (4)内环境,廊道内环境与廊道外

10、是不同的。 (5)环度,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它表明物流、能流和物种迁移路线的可选择性程度,也是度量网络复杂度的一个指标。14.按宽度以及边缘和中心区对廊道的分类,以及河岸带的生态环境特点:(1)线状廊道,指全部由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 (2)带状廊道,较宽每边都有边缘效应,两边中间包围一个内部环境。河岸带指河流两旁特有的植被带,是一种长带状的植被带。生态环境特点:突出特点水分多;土壤肥力较高;大气空气温度较高;有的季节洪水泛滥,河岸带常受淹没。15.判断基质的标准:(1)相对面积大小,当一种景观要素类型在一个景观中占的面积最广时,即应该认为它是该景观基质。 (2)连通性,如

11、果一个空间不被两端或空间的周界相接的边界隔开,则认为该空间连通。 (3)动态控制作用,一般来说,顶级群落控制动态发展的能力更强。16.景观基质孔隙度以及孔隙度的生态学意义:斑块在基质中即是孔,孔隙度是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质中不同斑块的隔离程度,而隔离程度影响到动植物的基因交换,并进一步影响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说明边缘效应,而边缘多少与动植物的分布和生存有一定关系;孔隙度低说明基质中的环境受斑块影响少。17.网络及其结构上的重要特点:廊道如互相交叉连接则成为网络,网络是基质的一种特殊形式。重要特点:(1)交点:一个网络中不同廊道之间的交点是各种各样的,分为十字型,T 型,L

12、 型,以及与斑块相交的点;网络并不一定是完全连通的,可能包括一些间断的裂口;交点处及附近的环境条件与网络上的其他部位有所不同。 (2)网格大小:网格内景观要素的大小,形状,结构环境条件及人类活动等特征对网络本身有重要影响,相反地网络对被包围的景观要素给予影响,网络大小起着重要作用。18.景观异质性表现:景观内部的组分,要素的属性,斑块镶嵌均存在巨大差异并随时间变化。 (1)空间异质性:空间内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或看作一种静止的或动态景观格局。内容:空间组成:各斑块类型,数量及面积比例。空间构型:各斑块空间关联程度,整体或多数的关联程度,空间梯度和趋势度。影响因素:要素类型、面积比例、形状。

13、分类:水平异质性和垂直异质性。 (2)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变。 (3)功能异质性(4)基质异质性19.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分类以及各指数的含义:(1)结构上:(1)类型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表示景观内不同要素的总数;均匀度指数,表示景观内板块分布的均匀程度;优势度指数,表示一种或几种类型斑块在一个景观中的优势化程度;(2)斑块多样性指数分维数,斑块边缘复杂性的量度;斑块的拉长指数,G=1/S S:斑块面积;(3)格局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一种类型斑块与毗邻的另一种类型斑块连接状况的量度;镶嵌度,描述相邻斑块的对比程度;聚集度,表示不同类型斑块的团聚程度;距离指数

14、,指同类型斑块间的距离构造的指数;连接度指数,描述景观内同类斑块的联系程度;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内一生境类型在给定时间内与给定性质上的破碎化程度,包括斑块破碎化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和景观内部生境破碎化指数。2)功能上:干扰过程、养分循环速率、能流速率、斑块稳定性和变化周期等。20.景观要素构型:概念: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经常是有规律的,形成各种的排列形式,称为景观要素构型。类型:(1)规则型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一特定类型的景观要素间的距离相对一致。 (2)团聚式分布格局:指同一类型的斑块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面积分布。 (3)线状分布格局:指同一类型的斑块呈线状分布。 (4)平行分布格局:指

15、相同类型的斑块平行分布。 (5)特定的组合和空间连接:指不同的景观要素类型由于某种原因经常相连接分布。生态意义:(对野生动物颇为重要) (1)特定景观要素构型由特定作用力所产生的,并能产生特定的景观功能;(2)多种景观要素聚集一处,常能成为野生动物的聚焦点;(3)为此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这些点应分外注意,严格加以保护。21.从景观格局角度分析大兴安岭北部林区不同林分的空间关联分析结果(结果给出来 分析关系)22.生态交错带的特征、功能及时空尺度特征:交错带是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应力带;交错带内能量与物质交换最高;是生物不同栖息地之间的过渡带(边缘) ,具有边缘效应。功能:(1)基本功能:被动扩散主动扩

16、散过滤器或屏障聚集源汇 栖息地(2)其他功能保持景观中的物种多样 7性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时空尺度:(1)按时间尺度划分:短暂或称日计尺度季节尺度永久尺度(2)按空间尺度划分:微型、中型、大型、巨型交错带。23.破碎化过程的特点(1)植被的破碎化能形成不同的布局,给当地的生态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2)破碎化过程取决于人类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又受到破碎化速率的影响;(3)破碎化对许多生物物种和生态过程均有负面影响;(4)破碎化是一个连续过程,是逐步发生的;(5)破碎化是一种动态过程。24.破碎化对生物的影响(1)大的碎块能为物种提供更好的聚集条件,保存更多的物种,包括一些特殊种,大的碎块出现的概率

17、小,但对自然保护区极为重要;(2)小的碎块仅能保持较小物种,通常是一些普通种,破碎细小,一些特殊种经常消失;(3)在任何尺度上都可以看到破碎化。25干扰的类型 性质及生态学意义类型:按干扰来源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依干扰的功能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按机制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干扰;按传播特征分为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按产生结果分为离散性干扰和扩散性干扰。几种常见干扰类型有火干扰、放牧、土壤物理干扰、土壤施肥、践踏、外来物种入侵、人类干扰。性质:干扰具有多重性和相对性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干扰是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生态学意义:干扰与景观异质性:低强度干扰增加景观异质性,中高

18、强度干扰降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的变化会增强或减弱干扰在空间上的扩散和传播干扰与景观破碎化小规模的干扰可导致景观破碎化;规模较大时,将会导致景观的均质化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物种对干扰有敏感性,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26.景观连接度及其分类概念: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是对景观空间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分类: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27.景观功能连接度及其生态学意义概念:是量测过程的参数,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以所研究的生态学对象和过程的特征尺度来确定。生态学意义:(1)与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生物栖息地之间

19、景观连接度水平,分析生物群体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通过改变廊道数量、质量改变生物多样性;(2)与景观设计和规划:土地利用调整:农田扩大,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消失,在影响生物群落的重要地段,保留生物栖息地或建立廊道道路的建设:在敏感区,建立廊道保护生物栖息地。城市建设:建立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并在其间建立廊道或暂息地。28.迁移过程包括的类型 物种流的形式 动物运动的方式 植物的传播模式类型:土壤侵蚀和堆积水流(地表水流、地下水流、潮汐和洋流)气流冰川泥石流滑坡 火山熔岩流凋落物;物种流形式:连续运动和跳跃运动;动物运动方式: 7巢区内运动,疏散运动,迁徙运动;植物传播方式:通过繁殖体的扩散,

20、依靠物质流和移动力迁居到新地点,以散布为主,长距离指越过几个景观,短距离指载数米到数百米之内。29.举例说明斑块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30.山地林带和河流的相互作用 河岸森林和河流的相互作用河流对河岸带森林的作用:为河植被供给充足的水分提供充足的空间湿度土壤养分丰富;山地河岸森林对河流的作用:维持景观稳定性和保持水土维持河流生物能量和生存环境维持良好的水文状况维持河流的良好水质31.林等待与周围景观元素的相互作用: 人工林带(或防风林)的建立是为了改善农田的小环境,特别是降低风的影响以求提高农田产量。林带造成了一个温度、风速、土壤湿度和空气水分都不相同的微气候。(1)农田防护林的形成:以带状在农田

21、四周营造、并且交织成网,又称农田防护林带农田间作,农田内间种树木片林(2)林带对农田的影响:小气候 :、风速降低 30%40% 、减若湍流交换 、降低农田蒸发、保持水分、保持积雪、防治沙尘暴 、避免干热风 、气温 林带白天使农田气温略增加,夜间略降低 水分状况: 、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 、降低地下水分和减轻土壤含盐量 、减少地表径流 动植物: 林带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 作物生产力: 增产作用(3)农田对林带的影响:农田上物质向林带流动 动物破坏林带 人对林带 如:烧、伐等32.景观生态学中尺度的概念,什么是尺度推译?尺度是辨别生物过程与格局过程的时空量度尺度推译: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

22、往利用某一尺度上景观信息来推测其它尺度上景观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景观推译33.景观稳定性的定义,景观特征与景观稳定性关系的基本原则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抗干扰能力 :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恢复能力:受干扰后回复该状态的倾向)基本原则:1.岩石.水泥路面等无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统的稳定性(死稳)2.随生物量增加,耗散结构稳定性增加(活稳)3.耗散结构的稳定性:顶级群落先锋群落 4.抵抗力:顶级群落先锋群落,恢复力:先锋群落顶级群落34.判断景观变化的标准 :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变成景观基质几种

23、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稳定性的时空尺度:时间尺度:定义观察景观的时间尺度以略长于人类的平均寿命为好空间尺度:不同程度上稳定性程度不同 生态系统空间配置不同,稳定性程度不同35.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干扰频率 恢复速度 干扰的强度和范围 景观的大小和空间范围36.不同强度作用下景观的生态反应(举例)(1)极弱干扰 作用力小于 s 值对景观有某种微小影响,由于远远小于景观的抗性,没有形成干扰力,景观依然保持其稳定性(2)弱度干扰 作用力达到 s 值之后形成微度干扰,即小环境的变异导致景观特征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也只是围绕

24、中心位置发生波动,仍处于平衡状态,只要干扰力消除,景观可迅速恢复至原状态(3)适度/中度干扰 当作用力达到 D 时,外力引起一种干扰力的作用,不过只是适度干扰,景观系统超出其波动范围内的变化,已进入非稳定状态,可使景观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可产生超出平衡的波动,但是一旦停止干扰仍可使景观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4)严重/强度干扰作用力大于 N 时,外力产生严重干扰,景观靠本身的恢复力难以重现原来的平衡态,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不过原有的相对地位或某些属性有显著变化,但终归还未达到建立新景观的程度(5)极度干扰当作用力超过 R 时,出现极度干扰,原有的景观消失,在同一地面形成新的景观,这在许多消失的人类

25、文明发源地表现最为明显,新的景观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要恢复其原有的景观特征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更大的干扰37.举例说明景观进化的过程及方向38.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1)景观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1)地表性质变化引起能量重新分配;(2)引起地表反射率的变化;(3)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变化;2)景观变化对土壤的影响(1)对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能量交换,地表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和反射作用,土壤上面的覆盖层不同,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水交换,景观变化可以改变降水在地表的分配;侵蚀与堆积,是地表矿质元素在分配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土壤发育过程中,它们自然影响地表形态,

26、但人类活动引起的景观变化大大影响发生的速率和空间分布;生物循环和农作物生产;(2)对土壤养分流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流动规律,不同的土地单元对营养成分的滞留和转化作用不同,N、P 等重要营养成分在景观中的转化途径也不同;(3)景观变化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景观变化对水量的影响包括森林变化的影响、草地变化的影响、耕地的影响和聚居地和其他非农用地影响;景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途径有三种:地表景观类型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质;景观变化引起区域或全球气候变化间接影响到水质;景观变化引起气候变化,变化了的气候反过来引起景观变化,进一步影响水质。39.景观分类的目的 原则 步骤(1)

27、目的:通过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2)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实用原则和等级性原则。 (3)步骤:构建初步分类体系;表列分类单元的指标特征,逻辑序划分类体系;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依据类型单元指标,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其中,结构性分类是从景观生态系统的固有结构特征为依据;功能性分类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主要是生态功能属性,还有人的主导应用方面。40.主要景观分类系统生态土地分类景观性质分类(Westhoff 自然、亚自然、半自然和农业景观)按生态流的景观分类(Z.Naveh 自

28、然、半自然、半农业、农业、乡村、城郊景观和城市工业景观)根据人类影响强度的分类(Forman 和 Godron 自然、经营、耕作、城郊和城市景观;肖笃宁自然、经营、人工景观)根据景观类型功能分类(陈利顶的“汇”景观和“源”景观)按照地域分异规律、景观人为干扰等分类(中尺度上分为 4 级:景观类型、景观系、景观组、景观型)41.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定义,特点定义:1.广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活资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2.狭义:生命支持功能,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

29、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特点:1.客观性 2.固定性 3.多样性 4.不可替代性 5.意义重大性 6.人类活动对其具有损害性42.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评价的意义1.可提醒人们必须对产生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给予足够的重视 2.能够反应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国家.地区的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价值提供理论根据43. 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分类1.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产生的价值 2.间接利用价值: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选择价值: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 4.存在价值:又称为内在价值,是人们未确保生态系统服务

30、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和人类利用无关44.景观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未受到损害,关键生态组分和有机组织保存完整,且缺乏疾病,对长期或突发的自然或人为扰动能保持弹性和稳定性,整体功能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活动和相应的生产率,其发展终极是生态整合简单概念:能够提供包括多样性在内的丰富的生态服务的景观45.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特点,原理概念: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内涵:1.它涉及多学科,具有高度综合性 2.它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程及其与人类

31、活动的关系基础上 3.规划的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4.强调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潜力,形成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及社会经济功能的互补与协调,而不是建立封闭的景观生态系统 5.景观生态规划侧重于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 6.规划不仅协调自然过程,还协调文化和社会经济过程特点:1.主要研究对象是土地利用,是在维持区域状态良好的状态下对土地的合理布局和配置进行优化研究 2.强调景观的整体性 3.以景观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优化为最终目标原理:1.斑块的基本原理:斑块大小原理,斑块形状原理,斑块数目原理,斑块位置原理2.景观廊道的基本原理:廊道数目原理,廊道构成原理,廊道宽度原理

32、,廊道连续性原理3.景观镶嵌体的基本原理46.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步骤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6.综合信原则 7.动态性原则步骤: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2.景观生态调查 3.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4.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6.景观功能区的划分 7.进行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的评价及实施 8.规划方案调整47.自然保护区规划选址原则,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分区以及功能区景观划分原则选址原则:1.典型性或代表性 2.稀有性 3.脆弱性 4.多样性 5.面积因素 6.天然性 7.感染力8.潜在的保护价值 9.

33、科研的潜力内部功能分区:1.核心区:此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受到绝对的保护,禁止一切人类的干扰活动或有限度地进行以保护核心区质量为目的,或无替代场所的科研活动 2.缓冲区:围绕核心区,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态.景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科研活动,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可以有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和资源采集活动3.过渡区;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致区,可以进行一般科研活动,经济活动以协调当地居民区及研究人员的关系功能区界限划分原则:1.核心区:核心区的面积.形状.边界应满足种群的栖居.饲食和运动要求;保持天然景观的完整性;确定其内部镶嵌结构,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2.

34、缓冲区:隔离带,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天然性的干扰,为绝对保护物种提供后备性.补充性或替代性的栖居地 3.过渡区:按照资源适度开发原则建立大经营区,使生态景观与核心区.缓冲区保持一定程度和谐一致,经营活动要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48.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原则1.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2.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好 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间距越近越好 4.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廊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 5.为了避免”半岛效应” ,保护区以圆形为准49.城市景观生态规划集中在哪几个方面,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敏感区的保护,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

35、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具体内容:1.环境敏感区: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可分为:a.生态敏感区: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水系.滨河地区.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和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b.文化敏感区:城市中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 c.灾害敏感区:包括城市中可能发生洪涝区.地质不稳定区严重污染区 2.生态绿地:a.作用: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 b.城市绿地分类:公共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和风景区绿地 c.规划中对生态绿地的要求:生态绿地不仅数量要多,而且分布均匀,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城市中的绿地廊道最好与道路廊道结合起来 3.城市外貌与建

36、筑景观的总体布局 a.城市外貌要与城市的地形等自然因素相适应 b.建筑景观不仅要体现建筑物体量.轮廓.色彩和绿化等内容,还要与城市的性质.规模等相适应,并且建筑群之间要协调50.我国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该遵循的原则1.建设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 2.控制建筑斑块盲目扩展,建设宜人景观的居住环境 3.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增加绿色通道和分散自然斑块补偿和恢复景观的生态功能 4.在功能建设区要节约工程用地,重建环境优美,回归自然的理想境地51旅游区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协调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维持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整合性的关系,协调开发建设与景观生态破坏的关系以及景点.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和建设52.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和类型原理:共生原理,多重利用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原理,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原理类型:1.多层利用的桑基鱼塘系统 2.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 3.综合利用的农.草.林立体景观设计 4.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类型 5.景观唯美的园林风景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