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1 頁,共 9 頁國立臺東高中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一次期中考測驗 104.10.15考試範圍:地理(四)10、13 章及應用地理(上)13 章 適用班級:305308班一、 單一選擇題:81(第 144 題:1.5 分;第 4559 題:1 分,請將答案畫於電腦卡上)1.中國這頭大象每年進口 30005000 萬噸糧食,每年消耗世界 1/3 的煤、棉花和鋼鐵;波音及空中巴士每生產兩架 150 人座飛機,就有一架被中國購買。 上述所言最適合用以說明中國下列何項人口特色?(A)為全球人口數最多的國家,人口數量龐大 (B)人口基數龐
2、大,故未來人口增加的數量亦相當可觀 (C)人口成長正處於人口轉型的末期 (D)隨著經濟快速成長,龐大的中國人口對全球資源的消耗帶來巨大壓力。2.右圖為中國的人口密度分布圖,其中人口稠密區與下列哪個地理區大致重疊?(A)西部經濟帶;(B)地勢第二階梯;(C)季風氣候區;(D)人口淨移入區。3.中國由於晚、稀、少及一胎化等政策影響,出生率不斷下降,因而造成人口結構的改變。在相關的政策影響下,其所產生的改變不包括下列何者?(A)人口老化 (B)少子化 (C)祖父代 4 人、父母代 2 人、孫子代 1 人的四二一家庭結構 (D)性別比變小。4.對於中國人口遷移政策的敘述,下列正確的是?(A)1980
3、年代以前,遷移政策採較強制性移入東部與鄉村的移民為主 (B)19501980 年間,政府以鞏固國防、開發邊區等理由,大量移民到邊疆 (C)1980年代以後,改採較封閉的遷移政策(D)19501980 年實施人口城鄉分隔政策 ,避免都市人口向鄉村移動。5.中國有句順口溜:兵農工學商,個個去學商,中南西北東,個個去廣東。 這句話表示中國近年來的產業發展重心與其經濟開放政策的特色。 請問下列哪一中國發展的現象與上述最無關係?(A)旱澇天災頻繁(B)都市出現大批來自鄉村的移工 (C)產業集中汙染嚴重 (D)區域發展不均。6.右圖為中國都市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圖中曲線顯示中國在 1978 年以前都市人口
4、比例小於 20%,甚至有不增反減的情形出現,主要受到那些政策的影響?(甲)一胎化政策;(乙)人口城鄉分隔政策;(丙)上山下鄉運動;(丁)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政策,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7.有關上海市的敘述如下:(甲)近年來都市擴張的腳步不斷進行,主要是往浦東地區擴展,而該區已成為臺商近年來投資與產業外移的天堂;(乙)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於浦東設立中關村,成為中國科技研發中心;(丙)居中國海岸線中央,控制長江入海口,交通機能顯著是在形容上海的地點;(丁)原本是一個小漁村,簡稱滬,自清末開埠以來,工商快速發展,而上海外灘為其都市最早發展的地方,以上正確的是?
5、(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8.上海洋山港是世界第一個建在外海島嶼(大洋山島與小洋山島之間)的離島港口。洋山港的興建,基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2 頁,共 9 頁本上是要突破上海港的發展瓶頸,以因應中國貿易量連年大增的航運需求。上海港發展瓶頸導因於天然條件不佳,請問此天然條件應為下列何者?(A)冬季結冰 (B)腹地狹小 (C)淤沙水淺(D)海岸線短。9.有關中國的三大環境問題,中國政府的因應方式,下列哪些正確?(甲)在沙丘上種植沙棘等植物可降低沙塵暴的威脅;(乙)三峽大壩興建後降低兩湖地區發生洪災的機率;(丙)三北防護林計畫可緩解黃河斷流問題;(丁)南水
6、北調工程是將長江水向北供應至華中、華北及東北地區,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10.某旅行者曾遊覽中國境內 X、Y、Z 三地。下列三段文字為其日記的摘要:X 地:我騎著腳踏車,穿梭於擁擠的購物人群與車陣中,街道兩旁的建築雖顯得有點陳舊,但卻帶有一點西洋風情,恍如回到巴黎的舊區中。騎著車子上了橫跨江水的大橋,迎面可見一座座嶄新的商業大樓,迎著夕陽奪目而來,路面是如此的寬平,我大可放開雙手,奔馳在腳踏車道上,一路飛回住宿的飯店了。 Y 地:沿火車站往外走,路邊東一堆、西一堆年輕人或站或坐,看起來相當疲倦和焦慮,他們大多來自外省,所操語言與本地居民大不相同,甚至無法
7、聽懂本地人在說什麼的地步,他們都努力地在尋找著工作。 Z 地:此地的廣場非常大,很多遊客在這裡拍照,每年國家很多慶典也多在此舉行,只是現在雖然已是四月天,但走著走著午後的太陽就逐漸黃濛濛的,向隔著毛玻璃似的,小倩告訴我快要颳風了,要我趕緊回去,我起初還不依,但不久果然遍地裡颳起一陣陣的風沙,遊人都趕緊回家了。 請問 X、Y、Z 三地分別是指哪個城市?(A)哈爾濱、重慶、瀋陽 (B)武漢、廈門、西安 (C)上海、廣州、北京 (D)深圳、上海、北京。11.1998 年長江流域出現大洪水,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長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陽湖共潰堤 1075 處,淹沒面積 32.13 萬公
8、頃,其中耕地 19.67 萬公頃,影響 229 萬人的生活,造成1562 人死亡。請問長江中下游容易發生洪患的原因有哪些?(甲)年雨量變率太大,導致降水不斷,水位上升;(乙)長江出三峽,水流變緩、河道曲折,產生大量淤積;(丙)上游森林濫伐,水土保持欠佳,導致淤沙增加;(丁)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和鄱陽湖調節江水能力下降,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12.水位 135 公尺,已淹至四川鬼城酆都的老街下方,但原來的景區大門、牌坊和上下山索道,都還是完好,老城搬的空空的,只留下空蕩蕩的房子,看起來真的活似鬼城 。 請問形成鬼城居民搬遷的原因為何?(A)地勢低窪
9、,雨季容易氾濫,必須遷居 (B)三峽水壩蓄水,居民必須遷居 (C)長江上游水土保持不佳,土石流嚴重必須遷居 (D)政府徵收用地做為南水北調的必經之地,居民必須遷居。13.中國西北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可能與那些自然和人文條件最直接相關?(甲)氣候長期乾旱缺水;(乙)長期灌溉土壤鹽鹼化;(丙)開闢農田灌溉渠道;(丁)開闢道路交通網絡;(戊)擴大牲畜放牧範圍,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乙戊。14.議題有許多種類,其中被歸為地理議題者均有哪一共同特徵?(A)與空間、人地、區域的觀點相關 (B)涉及人與人的關係 (C)探討自然與科技關係 (D)牽涉人際關係和空間聯繫。
10、15.能吸引大眾注意,引起廣泛討論的議題具有哪些條件?(甲) 對大多數人造成影響;( 乙)可在短時間獲得解決;( 丙 )涉及多層面;( 丁)具有區域範圍。 (A)甲乙丙 (B)乙丙丁 (C) 甲丙丁 (D)甲乙丁。16.小蕙欲研究天后宮與鹿港地區的發展 ,進行了以下研究過程:(甲)研讀清朝的地方志;(乙)訪問當地的耆老;(丙)參考相關的論文期刊;(丁)至天后宮附近老街與當地攤商做實地的觀察與訪談;(戊)對照清朝、日治與現今的地圖,了解天后宮附近聚落的演變;(己)參與天后宮的慶典活動,記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3 頁,共 9 頁錄當地民眾參與的情形。請問在這些過程中,小蕙可以
11、獲得那些第一手資料?(A)甲乙戊 (B)乙丁己 (C)甲丙戊 (D)丁戊己。17.聯合國 WCED 提及:滿足當代的需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機會,即是在生態環境容許的情況下,維持基本消費的精神,而且不損及下一代的利益。 上文應是在描述哪一個地理概念?(A)永續發展(B)環境負載(C)生態印跡 (D)生態平衡。18.下列何者是水文學中定義的可更新水資源量?(甲) 降水量;(乙) 入滲量;(丙)地表逕流量;(丁) 地下水逕流量。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19.右圖為台灣水資源利用概況圖。請問圖中顯示台灣水資源利用的最大問題為何?(A)水庫優養化嚴重 (B)年降水量
12、不足 (C)水資源汙染嚴重 (D)河短流急,逕流量過多流失。20.中部非洲以每人每年可更新水資源來看屬於豐水 ,以缺水類型來看屬於經濟性缺水 (當地用水量可更新水資源量25%) ,造成如此現象的最可能解釋為何?(A)農業灌溉用水量大 (B)厲行節水政策避免水源浪費 (C) 政府效能不彰導致水源利用受限 (D)經濟發展程度不高產業用水量少。21.水質汙染嚴重若發生於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常常形成疾病防治的死角,嚴重威脅當地居民的健康。下列哪二項疾病最容易透過受汙染的水傳染?( 甲 )霍亂;(乙 )痢疾;(丙)愛滋病; (丁)登革熱 (A)甲乙 (B) 丙丁 (C)甲丙 (D)乙丁。22.世界用
13、水類型各地區差異大,右圖是 2009 年世界各區域用水類型分布圖。請問圖中哪個地區最可能是歐洲地區的用水類型比例?(A)甲 (B)乙 (C)丙 (D)丁。23.世界水資源的利用具有下列哪項特色?(A)隨著產業發展,全球用水比例最高的是工業部門 (B)已開發國家的用水比例,以家庭用水所占比例最高 (C)由於地下水汙染小、水質佳,目前成為全球總用水量、農業用水比例最高的來源 (D)家庭用水在世界用水的比例中最低。24.利比亞的大人工河計畫 ,主要是引取下列何種水源供都市使用?(A)回歸水 (B)不可更新地下水 (C)河流湖泊水 (D) 高山雪水。25.過度超抽地下水最可能引起那些災害?( 甲)表土
14、流失、土壤退化;( 乙)若發生於海濱地區,易造成地下水鹽化;(丙) 加速地表植物枯死;( 丁)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嚴重;(戊)地層下陷。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乙戊。26.下列對於全球海水淡化的水資源利用敘述,哪項說明最為合理?(A)淡化過程排出廢水影響海洋生態環境 (B)淡化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能源、海水,導致海平面下降 (C)目前透過海水淡化創造的水資源量已占全球的總用水量 30%以上 (D)目前以土耳其的鹽水淡化廠數量最多。27.墨西哥市是全世界地層下陷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百年來下陷已接近 10 公尺。下列哪兩種方法可有效解決墨西哥市的水資源問題?(甲)向南加
15、州購水;(乙)越域引水計畫;(丙)朝向高科技知識產業發展;(丁)工業與生活廢水回收再利用,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28.因為埃及極力主張根據尼羅河水協定分配尼羅河水資源,結果造成許多國家的不滿,認為有損各國權益。下列哪一國家雖位居尼羅河上游藍尼羅河源地,卻無法主張水權?(A)蘇丹 (B)衣索比亞 (C)坦尚尼亞 (D)蒲隆地。29.下列有關環境負載力的說明,何者錯誤?(A)一地能提供人類食物以及接受汙穢物的能力 (B)饑荒代表環境負載力發生波動 (C)一地的環境負載力是固定且不會改變的 (D)如果環境負載力維持一定,則影響生態失衡的主因為人口增加。30.為
16、增加糧食供應量,全球耕地在 20 世紀快速增加,然而受到下列哪三項因素的影響,目前全球耕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4 頁,共 9 頁地卻有減少的趨勢?(甲)各國提倡農業休養回復當地原始植被;(乙) 土地生產力下降,原本可耕地變為不可耕;(丙) 部分農地變為都市與工業用地;(丁) 因土地汙染而減少可用耕地面積 (A)甲乙丙 (B)乙丙丁 (C) 甲丙丁 (D)甲乙丁。31.1990 年代開始發展的基因改造作物,雖然栽培面積不斷擴大、需求不斷增加,然而關於基因改造工程 ,學界尚有多項疑慮,主要包括下列哪二項?(甲) 可能降低生物多樣性;(乙) 易使土地生產力下降;( 丙)容易加速
17、不可更新資源的損耗;(丁) 長期食用對於人體或許有不可知影響 (A)甲乙 (B)乙丙 (C) 丙丁 (D)甲丁。32.右圖為全球各洲( 包含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穀物產量與每人平均穀物量關係圖,關於圖中乙洲自然環境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以季風氣候為主,降水區域差距大 (B)四周環海,受洋流影響,水資源豐富 (C)地形多為平坦的平原地形,農業發達 (D)多為溫帶氣候區,地形由東向西分三區。33.資料一:歐美國家要求 2020 年前提高生質油用量達到 10%,本為提倡環保的美意,卻間接變成饑荒的罪魁禍首。 資料二:若農夫忙著收割,那表示今年是豐收年,人人都可以吃得飽,但現
18、在收割作物卻必須運到歐美國家變成汽車燃料,這讓墨西哥的主食價格翻了一倍。 文中提到做為生質油的作物為何?(A) 小麥 (B)玉米 (C)甘蔗 (D)大豆。34.世界糧食生產總量理論上可滿足全人類的需求,但區域性的饑荒仍極為常見。最重要的原因為何?(A)缺乏國際貿易 (B)糧食的分布不均 (C)全球暖化造成區域氣候變遷 (D)開發中國家的綠色革命失敗。世界最大水利工程-中國境內的南水北調工程將進入實施階段,工程共分為東、中、西三線來調配水源。透過三條調水路線與四大江河的聯繫,逐步構成以四橫三綜為主體的布局,有利水資源南北調配以及東西互給。 請回答第 35、36 題:35. 三條調水路線中有兩條的
19、終點在華北平原,其缺水情形可見一斑。華北平原地區的缺水與其氣候有關,下列各圖何者最能代表華北平原地區典型的氣候型態?36. 四橫三綜中的四橫也就是四大江河,請問下列哪一條河流不包括在其中?(A)珠江 (B)淮河 (C)海河 (D)黃河。中國的苦難憂患一直與黃河息息相關。黃河自青藏奔騰而下,穿過黃土高原流向華北平原,最後注入渤海,全長近 5500 公里(如右圖所示)。上游川峽相間,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水多沙少;進入中游的陝晉峽谷,劈開萬仞山,雷霆萬鈞,壺口瀑布奔騰而來咆哮而去。下游泥沙長期淤積,河床逐年淤高,形成人在河底走,抬頭見帆船的景觀,且夏季暴雨常氾濫成災。除了水患,自1972 年以來,黃
20、河枯水月份增多,水量遽減,1997 年黃河斷流 226 天,舉世皆驚,造成河口生態改變與工農業生產的損失。請回答第 3739 題: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5 頁,共 9 頁37. 下列對黃河河段的敘述,自上游到河口的景觀排列,依序為何?( 甲)天上懸河,千里大堤鎖狂河;(乙)泥龍擺尾,奔流到海不復回;( 丙)斷壁千仞,九曲黃河萬里沙; (丁)青稞鍋中流出萬里長河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甲乙丙 (D)丁丙甲乙。38. 20 世紀末黃河斷流的原因可能為:(甲)黃河上游水土破壞;( 乙)黃河流域水源過度引用;(丙)黃河流域區蒸發量大;(丁 )黃河河口溼地消失,以
21、上正確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39. 1990 年代以後,針對圖中甲區的水土流失,下列何者不可能是政府使用的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A)將坡地改為梯田 (B)增加植被的覆蓋率 (C)實施退田還湖政策 (D)設淤地壩攔截流失水分和土壤。有關地理學家解決問題的途徑有事實發現與假說檢驗兩種,請問:40. 這兩種研究方法的第一步驟都是?(A)形成問題 (B)提出假說 (C)蒐集資料 (D)觀察現象。41. 若將上述兩種研究途徑加以比較,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事實發現法對問題的認識較深入 (B)假說檢驗法的貢獻在於較能建立普遍性的法則或原理 (C)事實發現法較偏重蒐集第一
22、手資料 (D)假說檢驗法的研究過程較為簡捷而易導出結論。中國近年來發生最有名的沙塵暴,是在 1993 年 5 月 5 日發生的五五黑風暴 ,侵襲內蒙古的阿拉善地區。當時正是放學時間,許多小學生被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捲起並擲落地面,少數人還因塵沙灌入口鼻窒息而死。根據統計一共有 85 人死亡,31 人失蹤,經濟損失達 5.6 億人民幣。看完上文後請回答下列問題:42. 五五黑風暴沙塵暴的形成和下列哪一項因素關係最小?(A)強風吹拂 (B)地勢平坦 (C)沙源充足 (D)天氣不穩。43. 此類沙塵暴亦常影響至華北地區,其影響集中於以下哪一季節?(A)秋冬之交 (B)炎夏季節 (C)冬春之交 (D)寒冬
23、時節。44. 那些措施可降低類似五五黑風暴沙塵暴發生的頻率?( 甲)退耕還牧;( 乙)開闢梯田;(丙)栽種防風林;( 丁)控制牲畜數量,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右圖為全球飲用水來源的比例示意圖,圖中甲至丁為四種不同用水來源。請問:45. 乙類水源最大的特色為何?(A)又可稱為化石水 (B) 大多取自水庫 (C)必須使用大量能源來生產 (D)水質較佳、不易受汙染。46. 北非、西亞地區利用丙 ,主要與當地何種環境條件有關?(A)氣候乾燥用水不足 (B) 水源充足成本低廉 (C)降水季節分布極度不均 (D)地層傾斜水資源可自然湧出。47. 圖中的甲至丁
24、最不可能是下列何種用水?(A)地下水 (B) 廢水再利用 (C)去鹽淡化水 (D)不可更新地下水。新聞報導:祕魯南部涼流流經沿海,海岸年中有 200 多天被大霧籠罩。位於秘魯首都利馬郊區的斜坡上,豎起一張張長 4 公尺、寬 10 公尺的網子,霧水經由網子流入水槽,然後通過小管子流入容器裡,一張網子每天可收集 250 公升水,足夠一家人使用。請問:48. 下列有四個地區的氣候資料,請問何者最有可能是文中敘述的地區?49. 國際慈善機構在與上文敘述環境相似或多霧的地區推廣該供水措施,主因該措施有下列哪種特性?(A)減少水分蒸發 (B)防止土壤鹽鹼化 (C)增加當地降水量 (D)減少能源的耗用。高三
25、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6 頁,共 9 頁右圖為 2008 年各國人類發展程度指數(HDI)和人均生態印跡散布圖(圓面積大小代表人口總數,A 線代表地球人均生態印跡)。請問:50. 依據上圖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各國 HDI 與人均生態印跡成正相關 (B)人均生態印跡較大的國家多為生態盈餘 (C)極高度發展國家的人均生態印跡大多為全球平均值的 4 倍 (D)非洲國家人均生態印跡的差異性大於 HDI 的差異性。51. 圖中甲丙依序所代表的國家為何?(乙、丙為亞洲地區的國家) (A)巴西、中國、印度 (B)美國、印度、中國 (C)日本、印度、中國 (D)美國、中國、印度。
26、新聞報導:海地因政治紛擾、天災頻繁而陷入赤貧,原本山區 8000 公頃林地已砍伐殆盡。2008 年 8月起連續 4 個颶風襲擊海地,黃濁泥水由裸露山頭傾洩而下淹沒民房與農田。在此之前,由於國際糧價狂飆,長期仰賴糧食進口的海地,貧窮人更吃不起大米,只得尋找替代糧食-利用中部山區出產的黃泥土,混和食鹽、植物油或人造黃油製成泥巴餅,每個售價 5 每分,成為貧窮人民解決飢餓的主食。該國 75%人口(約 610 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400 萬人糧食短缺。 請問:52. 國家常見的饑荒有:(甲) 乾旱頻繁;(乙)國際經濟制裁;(丙) 政治動盪;(丁) 貧窮;(戊)過度開墾土地等。根據上述,海地發生饑荒
27、的原因包括哪幾項?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乙丁戊。53. 貧困的飢民可以從下列哪個國際組織獲得直接的糧食援助?(A)OPEC (B)WFP (C)APEC (D)WTO 。右圖為 2013 年的世界飢餓地圖,圖中甲戊代表五個不同國家。請問: 54. 圖中飢餓人口的界定標準為何? (A)每人平均體重不及安全體重 (B)每人每日收入低於 1.25 美元 (C)平均每人 BMI 指數低於全球後 50%平均值 (D)每人每天攝取的卡路里低於 2,100 大卡。55. 圖中甲國最可能遭遇何種類型的天災而使其供糧能力大降?(A)熱帶氣旋帶來暴雨 (B)長期乾旱造成土地
28、退化 (C)強烈地震破壞灌溉系統 (D)龍捲風襲捲牲口死傷慘重。近年來隨著糧食價格不斷上漲,不少國家發現,在一個充滿貿易限制的時代,依賴進口糧食是十分危險的。因此,愈來愈多的國家開始加入海外屯田的行列。所謂海外屯田,就是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購買或者租用土地,透過派遣常駐工作人員進行農業生產,產出的農產品用於供應作物種植國的國內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7 頁,共 9 頁需求。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日本最先開始海外屯田。一項調查顯示,日本的食品企業在 20062008 年間,於巴西、非洲和中亞等地租用和購買了大量農田,目前日本已擁有超過國內農田三倍的海外農田。請問:56. 日本派遣
29、到巴西的常駐工作人員,在出國前必須修習何種語言?(A)法語 (B) 英語 (C) 西班牙語 (D)葡萄牙語。57. 日本透過海外屯田,固然可以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但卻可能造成下列哪一問題?(A)無法保障食物的品質 (B)不易訓練適當派遣人員 (C)長途運輸食物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D)減少國內農民的工作機會。印度目前為全球人口第二大的國家,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加上天災擾亂,要餵飽每一個人變成一項艱鉅的工作。為了解決糧食問題,1960 年代推動綠色革命,推廣高產量作物的栽種、提高農業生產力。到了 1980 年代,穀物產量勉強自給。但後來人口成長快速加上糧食分配不均,缺糧問題再度籠罩。為獲得充分食物,
30、印度政府與民間採行各種方式改善,例如白色革命,補充國民蛋白質營養,推動糧食配給與發放計畫。請問:58. 印度推動綠色革命以提高糧食產量,雖解決糧食供應的困擾,卻也產生下列哪兩項問題?(甲) 加大社會貧富差距;(乙 )埋下日後水患頻傳的隱憂;(丙) 施用化肥加速不可更新資源耗竭; (丁)造成當地居民養成糧食浪費的習慣 ,以上正確的是?(A)甲乙 (B)丙丁 (C) 甲丙 (D)乙丁。59. 印度政府進行白色革命 ,不但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改善營養不足的現象,此即推行下列何種型式的農業活動? 二、非選擇題:19 分1.2009 年 9 月曾有船隻在中國三峽大壩以東的宜昌因水位降低而觸礁,同年 10
31、月三峽水庫的蓄水位在170 公尺附近時,管理單位沒有繼續蓄水至工程所規劃的正常蓄水位175 公尺,便開始排放庫水。水庫建設同時亦具有提升長江航道機能的效益,並對南水北調的營運有所助益。請問:(1)管理單位沒有將蓄水位提升至 175 公尺,最可能的原因應是長江中下游遭受哪種自然災害所致?(2)三峽水庫規劃的蓄水位在不同季節會有所不同,在雨季來臨前,管理單位會將蓄水位降至 145 公尺,目的是要發揮水庫的何種功能?(3)依據計畫,三峽水庫兼有輸水至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的任務,其目的是為支援南水北調方案中哪線工程所需的水源?(4)學者認為南水北調後,長江流域的血吸蟲病會擴散至北方溫帶地區。此類問題可
32、在非洲哪條河川大型水利工程完工後,血吸蟲病沿著灌溉渠道擴散的經驗得到佐證?(5)三峽大壩完工前後,兩湖盆地荊江地區的水文歷線變化應為下列何者?2. 右 圖為尼羅河流域興建亞斯文高壩之後對環境的影響分析。請看圖回答下列問題:(1)此項分析方式為哪一項地理學傳統?(2)圖中 A、C 兩項,應分別填上何項環境影響結果?(A) (B) (C) (D)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8 頁,共 9 頁3. 右圖為濁水溪、清水溪的部分供水系統示意圖,甲至戊代表輸水管線。請問:(1)圖中的集集攔河堰 、 湖山水庫 、 斗六堰 ,屬於供水系統中的何種設施?(2)圖中哪二條輸水管線屬於灌溉系統?(3
33、)圖中哪二條輸水管道所輸送的水質要求標準最高?4.地理議題的探索流程包括:(甲)觀察;(乙)資料蒐集與分析;(丙)選擇議題;(丁)提出地理問題;(戊)綜合討論;(己)決策分析。請寫出正確的順序為: 5.地理學研究傳統係以空間分析、生態分析與區域複合體三種主要的研究觀點來看待這個複雜世界,請問:(1)班上有 5 位同學提出對鄉土地理的研究報告,題目分別是:(甲) 蘇花高之環境影響評估;( 乙) 花蓮縣推動觀光業,對於產業結構的影響;(丙)花蓮市各國小之學區範圍;(丁)花蓮縣阿美族之分布;(戊) 鳳林鎮土石流發生與檳榔栽種之關係。請問以上那兩者為著重空間分析的報告?(2)近年來,許多鄉鎮強調所謂的
34、社區總體營造,塑造出社區特色也作為當地開發計畫的一部份。若進行此研究,應屬於地理研究中的何種分析觀點? 6.右圖為乾燥地區的坎井系統剖面圖,請問:(1)坎井的灌溉水利工程是直接取用何種水源? (2)請問圖中利用暗渠來輸送灌溉水源的主要目的為何? 國立臺東高中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一次期中考測驗 104.10.15班級: 座號: 姓名:二、非選擇題答案欄:19 分(每個答案 1 分) 1.(1) 旱災 (2) 蓄洪 (3) 中線 (4) 尼羅河 (5) A 2.(1) 生態傳統 (2)A: 土壤鹽鹼化 1 D 11 B 21 A 31 D 41 B 51 D2 C 12 B
35、 22 A 32 A 42 B 52 C3 D 13 D 23 D 33 B 43 C 53 B4 B 14 A 24 B 34 B 44 C 54 B5 A 15 C 25 D 35 送分 45 D 55 A6 B 16 B 26 A 36 A 46 A 56 D7 D 17 A 27 D 37 D 47 B 57 C8 C 18 C 28 B 38 A 48 A 58 C9 A 19 D 29 C 39 C 49 D 59 B10 C 20 C 30 B 40 D 50 A高三社會學程地理科第 1 次期中考測驗 第 9 頁,共 9 頁C: 海岸後退 3.(1) 水利設施 (2) 乙、丙 (3) 丁、戊 4. 甲丙丁乙戊己 5.(1) 丙、丁 (2) 區域複合體分析 6.(1) 地下水 (2) 減少水分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