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研究】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42题开 放式论述题解题研究.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20 上传时间:2018-03-0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研究】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42题开 放式论述题解题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高考研究】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42题开 放式论述题解题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高考研究】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42题开 放式论述题解题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高考研究】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42题开 放式论述题解题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高考研究】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42题开 放式论述题解题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应对“一纲多本”的现实挑战, 串联以提高综合能力,与左图相关的知识点:*洋务军事工业的产生动因*“师夷长技”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洋务工业的成效,一、应对“一纲多本”的现实挑战, 均衡以体现公平原则 宗教改革的平民性 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因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他们不可能具备阅读希腊文、拉丁文古典著作的能力和条件,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而加入到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 2004年人民版,一、应对“一纲多本”的现实挑战, 均衡以体现公平原则 宗教改革的平民性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

2、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007年人教版,一、应对“一纲多本”的现实挑战, 均衡以体现公平原则 材料不过是证明史实存在的依据,不同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证明同一个史实。材料可以是多样的活的存在,而史实则相对稳定。,二、识解历史材料的形式,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 (往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往事呈现),二、识解历史材料的形式,历史的三重意义 往事 往事的痕迹 往事的呈现,二、识解历史材料的形式,历史呈现的三种方式 教科书体 通史体 史论体,二、识解历史材料的形式作用,经过史料调味的教科书是进入历史之门的基本路径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托。如果我们把教科书里的文字细细分类,就会发现,除

3、了有一部分原始的史料外,大部分都是编写者根据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性语言。这些结论性的文字能否看成是“第二手史料”?应当如何加以运用?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史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夏辉辉 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二、识解历史材料的形式作用,经过史料咀嚼的通史体是丰富历史认知的宝藏 鲁人因为过于重礼信儒,引起与齐人的纠纷,齐人吟唱道: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惟其儒书,以为二国忧! 鲁人的顽固!几年都不觉醒。使我们又要奔波。一味死守着他们的儒书,引起两国间无限的麻烦! 张荫麟 中国史纲第四章,二、识解历史材料作用,经过史料咀嚼的通史体是丰富历史认知的宝藏,二、识解历史材料

4、作用,保留史料原汁的论说体 让学生初识历史研究之一角,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 历史2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互补一义:经络畅通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 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互补一义:

5、经络畅通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互补一义:经络畅通 材料是多样的,对于中学师生、甚至历史研究者来说,都是无法穷尽的,可以确定的是历史脉络。对教材的轻视其实是对历史脉络的轻视,而轻视历史脉络,就失去了理解史料片断的最基本的能力。,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互补二义:骨肉相连如何理解教材的历史骨架? 以生动而具体的“历史肌肉”来丰富历史的骨架,这历史肌肉就是材料。,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俞庆棠乡村妇女基础读本,1940年,互补二义:骨肉相连,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互补二义:骨肉相连 织布机有旧式

6、的木机,有改良的铁木机,有全用钢铁造的织布机器。旧式的木机用人力,新式的机器用电力。用铁木机织布,可以用人力,也可以用电力,出品也很好。 俞庆棠乡村妇女基础读本,1940年,三、教材与材料的互补关系,互补三义:克服排异 在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但帝国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已经大量渗入。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譬如点灯全用“洋油”,衣料绝大部分用“洋布”。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小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徐懋庸回忆录,微笑面对“送命题”,对41题(开放式论述题)的思考,一、高考文综历史

7、科目,(一)暂时不变:试题构成,1、客观题模块: 2435题;2、主观题模块(视政治而定):(1)40题材料解析;(2)41题开放式习题;(3)4446题选修题。,一、高考文综历史科目,(二)一直在变:试题命制,1、命题人员的变化:(1)第一阶段:祝明为代表的山东大学学者;(2)第二阶段:刘宗绪为代表的的北师大学者;,一、高考文综历史科目,(二)一直在变:试题命制,1、命题人员的变化:(3)现阶段:杨宁一为代表的命题组,包括刘芃、何德章、李少兵、吴伟、张帆、杨玉圣、郝瑞庭等。,一、高考文综历史科目,(二)一直在变:试题命制,2、命题要求的变化:(1)知识立意;(2)能力立意;(3)素养立意。,

8、一、高考文综历史科目,(三)以不变应万变:备考应对,1.建构通史体系,深化知识运用2.研究高考试题,深挖高频考点3.解读高考考纲,强化能力立意4.渗透学科素养,强化素养立意5.提高讲评技能,提升应试能力,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一)高考真题回顾:,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二)高考真题解读:,1、题目类型解读:(1)从问题设置的角度:A、信息类:提取、区分、修改、补充;B、观点类:提取、评析、探讨、论证;C、论文类:自拟主题并阐述、论证。,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二)高考真题解读:,1、题目类型解读:(2)从材料呈现的角度:A、段落文字类;B、特色文字类:表格、目录、框架、公式;C、图片类:地图

9、、建筑、人物;D、综合类;,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二)高考真题解读:,1、题目类型解读:(3)从有无限定的角度:A、无限定词类;B、有限定词类;,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二)高考真题解读:,2、相关热点解读:(1)涉及领域:A、学术研究热门;B、实际现实需要;,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二)高考真题解读:,2、相关热点解读:(2)涉及史观:A、整体(全球、世界)史观;B、文明史观;C、近代化史观;D、革命史观;E、社会生活史观。,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二)高考真题解读:,3、给分标准解读:(1)从答案层次来看:三层;(2)从答案要点来看:三段。,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学生情况解读:,1

10、、考察能力解读:(1)给出新材料,创设新情境;(2)基于教材,高于教材;(3)体现考纲中的四大能力目标 找、用、写、思。,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学生情况解读:,2、学生现状解读:(1)答题示例:,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学生情况解读:,2、学生现状解读:(2)得分情况:A、10分以上人数很少;B、平均分4到5分之间;C、白卷或没写完居多。,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学生情况解读:,2、学生现状解读:(3)暴露问题:A、时间安排不合理;B、畏难心理占大头;C、审题不清偏方向;D、书写规范没做到。,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学生情况解读:,2、学生现状解读:(4)改进建议:A、留出八

11、到十分钟时间;B、读清楚材料以及题目;C、调动出最切合的知识;D、答题格式写规范明了。,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教师备考建议:,1、理论指导:(1)突出核心素养;(2)强化问题意识;,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教师备考建议:,2、侧重方面:(1)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2)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3)历史事件逻辑的认识。,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三)教师备考建议:,3、操作方法:(1)整合教材构建通史思维;(2)高考真题尽可能讲透彻;(3)对开放式习题答题建模;(4)加大学生分类题型练习。,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1、基本步骤:(1)仔细读题审题:A、分辨题目类型;B、分

12、解设问题语;C、选择答题方向。,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1、基本步骤:(2)构思答题提纲;(3)按照格式书写。,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2、具体题目:(1)信息类:,(典型例题:2016年全国三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考点分析)1、考点体现:提供文字与图片,围绕晚清“自开商埠”这一历史现象,考察近代中国经济及社会的变化

13、;2、热点体现:近代化历程,改革开放,一带一路;3、能力体现: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现历史问题,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发现问题进行阐释、论证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对其做出正确解释。,(思维过程)1、读题:(1)材料来源:文字,图片以及出处;(2)答题关键:自开商埠信息;(3)答案构成:信息(是什么)、分析(为什么、怎么样);2、延伸:(1)切入点:开放数量、地区分布;(2)联系点:时代背景、基本目的、客观效果;3、作答: 按照格式及要求;,(答案示例)答:信息:自开商埠集中于沿海地区。 分析:(1)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

14、展;(2)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模板总结)1、此类试题大概可以概括两步:(1)提炼信息(观点)是什么。信息不是显现的,需要结合提供的材料,找出隐含信息进行归纳提炼,不必贪多求全;(2)说明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论证),说明和解释你所提炼的观点,要求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据准确,史论结合,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分析;2、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2、具体题目:(2)观点类:,(典型例题:2012年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

15、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考点分析)1、考点体现:以冲击-反应这一解释历史的模式和图示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近代史,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动力;2、热点体现:近代化历程;3、能力体现: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思维过程)1、读题:(1)材料来源:文字,图片;(2)答题关键:冲击反应模式

16、;(3)答案构成:观点(对模式的态度)、评析(为什么、怎么样);2、延伸:(1)切入点:西方冲击、中国反应、自身惰性;(2)联系点:时代背景、逻辑顺序、产生影响;3、作答: 按照格式及要求;,(答案示例)答:观点:我认为该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评述:(1)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

17、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可见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2)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综上:西方冲击对中国社会近代化有促进作用,但中国社会也有自身内在的发展特点。,(模板总结)1、此类试题大概可以概括为三步

18、:(1)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要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2)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3)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史观分析法在答题中的运用是“点睛之笔”,将会使考生的答案说理更为透彻,立意更为高远和丰满。因此,总结争取能上升到历史学科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2、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2、具体题目:(3)论文类:,(典型例题:2017年全国一卷),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

19、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考点分析)1、考点体现: 以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为材料,考察中西方历史发展中的异同及关系;2、热点体现:社会转型;中西发展异同;3、能力体现: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思维过程)1、读题:(1)材料来源:表格;出处(2)答题关键:中西关联;(3)答案构成:论题;阐述(论点、论据、论证过程)2、延伸:(1)切入点:中西大事;(2)联系点:中西相同;中西不同;中西联系;3、作答: 按照格式及要求;,(答案示例)答:论题:1417世纪中外

20、交流及影响 阐述:(1)1415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2)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入中国。利玛窦到达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3)17世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的朱子学说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模板总结)1、此类试题大概可以概括为三步:(1)首先拟定论题。紧贴题目

21、要求,简洁直观。(2)选取相关史实作为论据,进行论证。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3)结尾强化自己的论点。争取能上升到历史学科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2、注意“观点”和“论题”的区别。(1)“观点”是一个陈述句,主谓宾齐全,范围小;(2)“论题”范围更大,即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主语,又可以是一个陈述句。,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3、几点建议:(1)大概认识: A、“点、述”的类型;B、 “观点、史实、说明”的原则;C、“论题、阐述、小结”的模式;,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3、几点建议:(2)基本步骤: A、审:读材料,分类型,找关键;B

22、、选:答题方向,合适史料;C、写:写前构思,书写格式。,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3、几点建议:(3)选择内容: A、观点正确;B、自己熟悉;C、价值立意;,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四)高考真题讲评:,3、几点建议:(4)易入误区:,论点(论题)论据阐述格式,在观点(信息、论题)部分:不能提出较正确的观点,观点背离材料,观点不能高于材料等。对策:紧扣材料,观点明确,自己最熟,论证最易。 在论证部分:(1)论证角度单一对策:23个案例,从政、经、文、外等多个领域,从古今中外正反等角度思考。(2)史实调用不合对策:多读几遍题目要求,先构思,后答案。(3)缺失论证语句对策:运用史实

23、后要用一名总结性的话提示史实与史论间的关系。(4)无法调动史实对策:建构系统的通史知识。在结论部分(1)缺失结论对策:严格按三段论的格式要求。(2)无法提炼对策:换种语言或角度重述结论。写作过程:不分段,无要点,无关键词,切忌一团糕。,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五)后期针对练习:,1、高考真题变式:(1)变式要求:A、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升命题审题能力;C、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D、形成中外关联的知识体系。,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五)后期针对练习:,1、高考真题变式(2)变式举例:,原题:(2016年全国一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

24、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变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

25、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五)后期针对练习:,2、每日一练准备:(1)精选习题:A、类型齐全;B、材料深度;,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五)后期针对练习:,2、每日一练准备:(2)练习格式:,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五)后期针对练习:,2、每日一练准备:(3)基础建模:A、论题(论点、观点、信息):15个字以内、围绕关键词、指向简洁明确、不带符号;B、阐述(论证、评析):两到三个自然段、史实全面贴切、有段落总结;C、小结:重申升华观点、带入历史术语、体现历史素养。,二、开放式习题的备考,(六)高考大体预测:,1、重在创新,年年变脸;2、侧重能力,核心不变;3、重在审题,史论结合;4、试题开放,答案多元。,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教育部考试中心 刘芃考试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