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經濟學原理(實習課) Spring 2012經濟學系 March 29 ,2012工資與失業一、 勞動邊際產值(VMP):1. 定義:廠商多雇用一單位勞工,所能多賺到的利潤。2. 公式: VMP=(P:產品價格;MP:邊際產出。即多雇用一單位勞工,所能增加的產出。)二、 勞動需求與供給:勞動需求:1. 定義:在給定的工資水準下,雇主所願意雇用的勞工數量。2. 影響勞動需求右移的因素:=思考點:MP 或 P 增加,在同一工資水準下,廠商的利潤會增加,因此更有能力能雇用更多的勞工來從事生產。(a)廠商產出的相對價格增加(b)勞工邊際生產力增加。勞動供給:1. 定義:在給定工資水準
2、下,民眾所願意提供的勞工數量。2. 影響勞動供給右移的因素:(a)出生率上升(b)國外移入人口增加(c)民眾提早就職或延後退休三、 實質工資率變動的因素:1. 科技技術的發展 2. 生產力的提升或下降 =勞動需求(N)和技術勞工(w)的報酬增加或減少 例題:引入電腦控制自動設備的技術(圖一)技術性勞工 (圖二) 非技術性勞工LdLdNd 技術W 技術N 技術W1W0N0 N1Ns 技術Nd技術ABW 非技術N 非技術W0W1N1 N0Ns 非技術Nd 非技術Nd非技術AB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經濟學原理(實習課) Spring 2012經濟學系 March 29 ,2012四. 定義:1. 勞動力
3、 (Labor force):經濟體系中就業與失業的總人數。勞動力 = 就業人口 + 失業人口2. 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失業率 = 失業人口 / 勞動力3. 勞動參與率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滿工作年齡人口中勞動力的比例。勞動參與率 = 勞動力 / 滿 16 歲人口(台灣:滿 15 歲人口)五. 失業的發生原因:1. 摩擦性失業 (frictional unemployment):係指由正常的勞動異動,例如職業轉換、勞動市場的進出以及職業的消失與創造等過程中,所自然產生的失業。EX:介於 新舊工作之間的求職者、 尚待找到工作的初次尋職者。2. 結構性失業 (structural unemployment):係指當經濟的 產業結構發生巨大 變化時所造成的失業現象。EX:由於時代變遷導致劇烈的產業結構轉變,從逐漸沒落的產業所流出的勞工,需要花時間接受新的職業訓練之後,才能找到適配的工作。EX:區域間產業的盛衰變化,可能產生求才的地方找不到人力,人力大量供給的所在地缺乏工作機會的情形。3. 循環性失業 (cyclical unemployment):係指因為景氣循環所產生的失業。EX:循環性失業是因景氣衰退引起的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