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即墨柳腔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传承策略.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25804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墨柳腔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传承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即墨柳腔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传承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即墨柳腔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传承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即墨柳腔面临的困境及其保护传承策略一、地方剧种即墨柳腔的历史渊源柳腔这一剧种大致产生于清代中叶的即墨西部地区,逐渐形成后流行于胶东一带。柳腔是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形成的,又称老拐调儿、哦嗬唵.据调查:乾隆十三年(1748 年)时,年景不好,群众生活无法维持。西边(指即墨县以西)各县的群众背井离乡,四处逃散,来即墨者甚多。在乞讨时演唱。当地群众称他们演唱的戏为周姑子,即肘鼓子,传到本地又称本肘鼓.当地群众非常喜欢,学唱者最多的地区是即墨西部靠沽河一带的刘家庄、吕戈庄、挪城、丰享庄等村庄。1900 年前后,艺人们组织起 5 个初具规模的柳腔班社,除在县内演出外,还到平度、掖县、莱阳等地巡回演出。

2、演员们对柳腔进行挖掘、整理和加工,其主要传统剧目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和八大记(玉杯记金簪记罗衫记绣鞋记风筝记钥匙记丝兰记火龙记)。即墨县于 1956 年成立了专业柳腔剧团。1976 年即墨柳腔剧团重新恢复,被文化部列入天下第一团的行列中,即墨市也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即墨柳腔面临的问题和困境1.靠政府输血非长久之计。现实说明地方剧种仅仅依靠政府或社会力量输血、资助养起来,这对于一个地方剧种来说不过是权益之计,从长远角度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柳腔要获得新生,必须从自身内部焕发新的生机,靠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赢得发展。2.娱乐方式多样化,使柳腔剧场艺术失去垄断优势。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柳腔

3、剧场艺术不仅失去了垄断优势,而且已被逐步地边缘化,人们从众多的新兴娱乐方式中获得娱乐体验,柳腔今天所处的位置相对尴尬。3.柳腔的方言俚语,在今天的背景下,确实让人有土得掉渣之感,使得一些赶新潮的年轻人离开它。同时,由于其方言味太浓,别的地方观众听不懂,无法普及,这就让柳腔一直处于地方,而无法从地方中走出去。4.创作人才的紧缺,使柳腔难有精品问世。在上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在传统戏曲百花园里聚集的是最顶级水平的文化人,今天的柳腔就缺少这样顶级水平的文化人,因此也不可能创作出大批优秀剧目去吸引观众。5.柳腔艺术缺乏深层次研究。柳腔能够走到今天,说明这一剧种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前有人也做

4、过柳腔方面的研究,并有成果,但缺乏对柳腔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研究,难以将柳腔艺术的精髓挖掘出来,观众难见其精华。三、即墨柳腔保护创新的对策与措施即墨柳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对即墨柳腔这一地方剧种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即墨柳腔的传承、保护、发展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即墨柳腔能否破解地方剧种的通病,笔者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把即墨柳腔的基础工作抓好,使其拥有一片沃土,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坚持打造精品不动摇。坚持出精品不动摇的理念,是即墨柳腔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发挥本剧种的优势,吸取其他剧种的表演程式,使上演的每个剧目都能达到剧情曲折紧凑,唱腔传统优美,表演真实质朴,

5、时代气息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即墨柳腔只有通过创新、出精品,才能实现自身历史性的变革过渡,实现柳腔自身的文学艺术价值。(二)开拓市场应是当务之急。在市场运作方面,即墨柳腔应该走三位一体的发展之路,即:强势媒体作舆论宣传,着名企业做经济后盾,柳腔院团做演出实体。通过这样的运作模式,剧团既是剧目生产者,又是剧目经营者。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接触,变坐等市场为主动培育市场。而随着市场秩序的不断完善,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种精品与市场的界线逐渐会缩减,但时下还不能要求既精品的又具市场竞争力,将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确定了它们在戏曲及剧种发展中所处的不同的形态层次。(三)人才储备应是重

6、中之重。即墨柳腔在经历了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期的艰难时期后,一批围绕在柳腔剧团周遍的编剧、导演、作曲等人才纷纷离去,导致剧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半瘫痪状态,同时,人才问题就成了剧团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形势下,解决柳腔人才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专业剧团继续抓好小班的培养工作,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形成阶梯状人才队伍。二是业余柳腔剧团要不断吸收新生力量,尤其青年人才。通过培养兴趣,使部分年轻人逐步对柳腔产生好感,产生兴趣,向柳腔靠拢,最终达到吸引年轻人加入到柳腔队伍中来。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人才凝聚到柳腔身边,尤其是将柳腔紧缺的编剧、导演、作曲等人才凝聚到身边。

7、(四) 提高柳腔社会认知度。即墨柳腔虽然有着 200 多年的历史,也曾有过辉煌的昨天,但在今天的大环境下,万人空巷看柳腔的现象已经难以再见,今天的柳腔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位置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即墨地区,现在仍然喜欢柳腔的区域仅限于即墨西部移风店镇、刘家庄镇等几个乡镇,观众多为老年人,由此造成柳腔活动范围狭小、观众面窄的局面,而即墨东部大部分乡镇并不喜欢柳腔,而是喜欢京剧和吕剧。(五)做好抢救性挖掘保护。在演出环境不断变化,地方剧种生存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笔者认为,不应用简单化的是非去对待即墨柳腔剧种的存废,也不宜盲目乐观,认为通过行政手段、资金、人才引进等就能振兴,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支艺术奇葩,它曾经辉煌过,其成就足以令后人钦羡、垂范和怀旧。由于即墨柳腔终究是人类非物质文化资产,保存其精华、传承其艺术,仍然是当前需要认真做好的一件事情。首先对已经消亡或面临消亡的柳腔戏、表演形式、传统唱腔等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以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方式将其保留下来,让它们进博物馆和档案馆。其次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发挥柳腔传承人和老艺人的言传身教作用,将他们身上的柳腔精华传给年轻一代。再次建好柳腔艺术档案,将珍贵的柳腔资料保存下来。同时加强柳腔艺术的研究工作,挖掘柳腔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