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达标(二十九)1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D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解析 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明采取的是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由此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 A 项错误;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的是斯大林模式,故 B 项错误;战时共
2、产主义政策破坏经济,故 C 项错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21920 年 6 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 。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 )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解析 1919 年初,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题干材料相符,故 A 项正确;1921 年,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
3、粮收集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927 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1936 年,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3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 “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体现为( 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目的是集中全
4、国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战争胜利,并实现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要求消灭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故 A 项错误;提取材料的信息“列宁” “资本家” “资产阶级专家”可以推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2政策的实质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来建设社会主义,故 B 项正确;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都是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的,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消灭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故 C、D 两项错误。41919 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 2/3 是这些人解决的。这说明( C )A “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
5、交换活动C “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解析 1919 年的俄国处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进而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货币和自由贸易,不存在“正常的市场秩序” ,故 A、B 两项错误;该活动满足了人民的需要,故 C 项正确;工农业发展失衡是斯大林时期的现象,故 D 项错误。5下表是 19131928 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C )年份 1913 1922 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102 72 101谷物收获量(亿普特) 86 56 73马(百万头) 36 24 34牛(百万头) 61
6、46 66A1928 年谷物收获量低于 1913 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析 A 项是对图表内容的直接表述,而不是原因分析,故 A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故 B 项错误;19211928 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故 C 项正确;苏联全盘推行集体农庄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6列宁说:“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
7、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C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3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解析 依据材料“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信息可知,苏俄为了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危机,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即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C 项符合题意。7 “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
8、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 ”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B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C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D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当时苏俄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因斯大林上台而逐渐被取消,故 B 项错误;材料“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说明新经济政策有助于恢复苏俄经济,为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
9、础,故 C 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故 D 项错误。8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B )A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义务交售制解析 由“农民在比较自由地经营” “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故选 B 项。 9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 ,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 ”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10、( B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解析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题干相符,故 B 项正确;集体农庄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发展商品经济,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工业发展的内4容,故 D 项错误。10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 B )A “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1、”B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 “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解析 由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可知列宁所说的“尝试”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 A 项错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 B 项正确;“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与新经济政策相符,故 C 项错误;“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与斯大林模式相符,故 D 项错误。11下表为 18901933 年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
12、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C )年份国家 1890 1900 1910 1920 1933英国 11.2(29.9%)13.5(32.8%)15.3(34.9%)16.6(37.3%)18.7(39.2%)美国 9.6(15.3%)14.2(18.7%)20.3(22.0%)27.4(25.9%)45.1(32.8%)德国 5.6(11.3%)8.7(15.5%)12.9(20.0%)15.3(35.7%)20.7(30.2%)俄国 4.3(3.6%)6.6(4.8%)10.2(6.4%)4.0(3.1%)36.5(20.2%)A18901933 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但高于德国B191
13、01933 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 19101920 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解析 18901933 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德经济先后超过了英国,故 A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知在 19101933 年间,尽管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低于美国,但英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高于美国的,说明英国城市化水平是高于美国的,仅比较城市人口数量无法证明美国国力领先,故 B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市场,压制了城市经济的活力,导致城市人口减少,故 C 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92019
14、33 年间,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故 D 项错误。5121921 年 10 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 A )A利用市场机制 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 D按劳分配产品解析 “新经济同农民经济”应该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形式,农民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那么新经济就应该是与市场联系密切的经济形式,所以列宁是在强调利用市场机制。13苏联的经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图中 H 段相当于苏联的哪一段( B )AA
15、段 BB 段 CC 段 DD 段解析 从运行机制来看,中国的 H 段是在 1978 年后,该时期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与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相似,故 B 项正确;A 段采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要求,故 A 项错误;C 段是斯大林体制实行时期,采用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D 段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经济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不符合题目要求,故 D 项错误。141926 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
16、策的第二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 B )A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B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解析 依据材料“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可知,没有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故 A 项错误;重点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的表现,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为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故 B 项正确;苏联通过 1928 年至 1937 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而“新经济政策的第二时期”是从 1926 年开始,故 C 项错误;以工促农建立合理的经济结6构在材料中没有体
17、现,故 D 项错误。15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 D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C斯大林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解析 材料中所说的苏联对外战争属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早已结束,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也早已结束,故 B 项错误;苏联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的差异,不能据此推断出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故 C 项错误;这一差距反映出斯
18、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故 D 项正确。16(2018云南昆明一中检测)20 世纪中期赫鲁晓夫执政并首先从农业方面进行改革,扩大农场的自主经营权,并提高农产品价格。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C )A否定斯大林工业化模式 B农业衰退引发农民不满C农业衰退影响了工业化 D国外对粮食的大量需求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否定的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模式,故 A 项错误;农民不满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次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赫鲁晓夫的农业方面的改革是服务于工业发展需要的,是由于农业衰退影响了工业化才进行的,故 C 项正确;国外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19、也是次要原因,且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不利于出口,故 D 项错误。17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缴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入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 B )A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B与新经济政策有相通之处C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D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赫鲁晓夫改革重视物质利益,但没有体现出实行商品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实行按劳分配,与题干中重视物质利益,承认个人和企业利益相似,故 B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
20、场经济,改变所有制结构等内容,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 C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故 D 项错误。181991 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关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7确的是( B )A改革初期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上,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B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改进工业管理C在政治改革中,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D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解析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期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上,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 ,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
21、夫改革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1980 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1965 年)计划期间增长 50%。这表明( A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的重视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1976
22、1980 年间属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题干的意思是在此期间苏联的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由于对农业的重视,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不是赫鲁晓夫,故 C 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不是勃列日涅夫,故 D 项错误。201990 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 8 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 ”这反映了( D )A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B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C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D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解析 材料中没有说苏联人的饮食习惯,也没有说除了麦当劳之外没有其他快餐,故A 项错误;不能仅仅凭借第一家麦当劳的开业就说“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 ,故 B 项错误;吃麦当劳还要排 8 小时的队,说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故C 项错误;根据“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我们在烈日下等了 8 个小时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说明买麦当劳、茶叶、糖等生活用品仍然很困难,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滞后的局面,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