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1 页 (共 16 页 ) 绝密 启用前 玉溪市 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Mn: 55 第 卷 ( 选择题 , 共 126分
2、)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一、选择题 : 本 大 题共 13小题。在 每小题 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 是 符合 题目要求的 。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层中磷脂分子含量不同 B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叶肉细胞内 H的消耗不一定发生在生物膜上 D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会融入溶酶体中 2. 下列关于酶、 ATP 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吸能反应与 ATP 的形成有关 B. 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均需要酶 的参与 C. 剧烈运动时细胞内 ATP 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D.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
3、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 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播种,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植株统称 Y,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 Y 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40 条 B获得植株 Y 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C植株 X 自交,其下一代抗病植株所占比例小于植株 Y 中 D放射性 60Co 可以诱发定向的基因突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2 页 (共 16 页 ) 4某 miRNA 基因能抑制 A 基因 的表达,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iRNA 基因转录时,
4、 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 B miRNA 与 A 基因 mRNA 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 与 U、 C 与 G 配对 C miRNA 基因抑制 A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双链结构的 miRNA 直接与 A 基因 mRNA结合所致 D该过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 生在内环境中 B胃酸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C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无机盐、神经递质 D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但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 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
5、是 A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能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 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D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环境能促进残翅昆虫的产生 7化学与生活相互渗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臭氧 -生物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深度处理,利用了臭氧的强氧 化性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B 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 C 采取“静电除尘”、“燃煤烟气脱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 D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 。“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鸡
6、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可溶解 B苯、乙酸、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C分子式为 C3H6Cl2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4 种 (不考虑立体异构 ) D CH3COOH 和 CH3COOCH3 互为同系物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3 页 (共 16 页 ) 9用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5 时, pH=3 的醋酸溶液 1L,溶液中含 H+的数目小于 0.001 NA B 1L1mol/L 的 Na2S 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为 1 NA。 C标准状况下, 11.2LCl2 与足量的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其中转移电子数为 NA。 D a mol 的 R2+
7、(R 的核内中子数为 N,质量数为 A)的核外电子数为 a(A-N-2)NA 10短周期元素 X、 Y、 Z、 W 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其中 X 原子的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 Z 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Y 与 X、 Y 与 Z 均 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 1和 1 2 的两种化合物, Y 和 W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与 Z 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 1:2 B. X 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 +1 C. Y、 Z、 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D. X、 Y、 Z、 W 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11金属 (M)-空气
8、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 M 作电池负极 B电池反应 C正极的电极反应 D电解质是熔融的 MO 12下列实验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序号 相关实验 试剂 现象和结论 鉴别 K2CO3和Na2SO3 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 体的是K2CO3 鉴别 NO2和 Br2蒸气 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 试纸变蓝色的是 Br2蒸气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新制 Cu(OH)2 悬浊液 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的是葡萄糖 鉴别 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 氨水 先产生白色沉淀 ,然后沉淀又消失的是AlCl3溶液 A. B. C. D. 13 25 时,在
9、“ H2A HA- A2-”的水溶液体系中, H2A、 HA-和 A2- 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 ( )随溶液 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含 H2A、 HA-和 A2- 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固体, (HA-)一定增大 B将等物质的量的 NaHA 和 Na2A 混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 (HA-)= (A2-) C NaHA 溶液中, HA-的水解能力小于 HA-的电离能力 D在含 H2A、 HA-和 A2-的溶液中,若 c(H2A)+2c(A2-)+c(OH-)=c(H+),则 (H2A)和 (HA-)一定相等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4 页 (共 1
10、6 页 ) 二、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第 14 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8 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4一质 点 t=0时刻从静止 开始做直线运动,其位移 x随速度 v变化的规律为 241v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质点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加速运动 B该质点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 C 4s末质点的速度为 8m/s D 0 4s内质点的位移为 8m 15 图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己知大量处于 n 2能级的氢原子,当它们受到某种频率的光线照射后,可辐射出 6种频率的光子,下面
11、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 2能级氢原子受到照射后跃迁到 n 5能级 B 这 6种光子有 3 种可以让逸出功为 10ev 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频率最高的光子是氢原子从 n 2能级跃迁到 n 1能级放出的 D波长最大的光子是氢原子从 n 4能级跃迁到 n 1能级放出的 16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n1: n2: n3=3:1:1,三个灯泡的规格均相同,此时 L1的功率为 P 假定灯泡的电阻不随电压 变化而改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L2的功率为 3P B. L2的功率为 9P C. I1: I2 3: 1 D. I1: I2 1: 3 17如图所示,一条直线上有 O、 M
12、、 N三点, OM=MN,直线上方的整个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子和一 粒子分别以速度 v1、 v2从 O点 沿 OP方向射入磁场,质子经时间 t1从 M 点射出磁场, 粒子经时间 t2从 N 点射出磁场。质子和 粒子的重力不计,不考虑它们之间 的相互作用。则关于 t1、 t2, v1、 v2的判断正确的是 A t1= t2, v1=v2 B t1 t2, v1v2 N O M P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5 页 (共 16 页 ) A B C D O 18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 m 的小圆环,圆环与轻质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 O点。现将小圆环向
13、上拉至 A点(图中 AO、 CO 间距恰好等于弹簧自然长度, B点是 AC 中点, AD间距为 h)由静止释放,在小圆环下降至最低点 D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圆环从 A至 C过程中 机械能守恒 B.小圆环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小圆环从 A下落至 D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为 -mgh D.小圆环下落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 19如图所示, A、 B、 C、 D 是 纸面 内同一个圆上的四个点,直径 AC与直径 BD 垂直,在圆心 O 点 固定 一个负点电荷 ,加 一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 后, B点的场强 为零。则加匀强电场后 A D点的场
14、强方向由 O指向 D B A点的场强 方向由 A指向 B C A点的电势与 C点的电势相等 D B点的电势高于 D点的电势 20 如图所示,轨道 1、 2分别为人造地球卫星 绕地球运 行的 近地 圆 轨道和椭圆轨道,两轨道在 P点相切,卫星在轨道 1、2 运行的周期分别为 T1、 T2,卫星在轨道 1、 2 运行时经过 P 点时 的 速率、加速度大小分别 为 v1、 a1和 v2、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T2 B v1=v2 C a1=a2 D v2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21如图所示, PQ和 MN是固定于水平面内电阻不计、间距 L=1.0m 的足够长平行光滑金属轨道
15、。质量均为 m=0.2kg、接入两 轨道 电阻值均为 R=1.0 的两 金属棒 ab、 cd静置于 轨道上,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 B=0.4T的匀强磁场中。 某时刻 cd棒 突然受到水平向右 I=0.8Ns 的瞬时冲量作用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金属棒始终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 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始运动后, d端电势始终比 c端电势高 B cd棒 开始运动的瞬间, d、 c两端的电势差 Udc=1.6V 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电路 abcd中产生的热量为 1.2J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通过 ab棒横截面的 电荷量为 1C M N a b d
16、 c B P Q 1 2 地球 P O C B A D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6 页 (共 16 页 ) 第 卷 (选择题 174 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3题第 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 ( 6分)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测量一圆柱形金属丝的电阻 Rx(阻值约为 5),部分实验器材规格如下: 电压表 V(量程 0 3V,内阻约 3k) 电流表 A(量程 0 0.6A,内阻约 0.1) 滑动变阻器 R1( 0 20) 滑动变阻器 R2( 0 500)
17、 电源 E(电动势为 3.0V) 开关和导线若干 ( 1)实验时,电路中的 P端应接 到 _(选填 “ a” 或者 “ b” ); ( 2)实验时, 滑动变阻器 R应选择 _(选填 “ R1” 或者 “ R2” ) ; ( 3)实验中 测 得 金属丝电阻为 R0、直径为 d、长度为 L、则该金属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是_(用 R0、 d和 L表示)。 23 ( 9分) 如图 1 所示 , 气垫导轨 a 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b端到桌面的高度 h 可调, 让 滑块 A沿导轨下滑, 位移传感器 B能将 A、 B间 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 。 ( 1)甲同学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时测得
18、导轨 ab 长度 L=1.20m。将高度 h 调节为 0.60m, 让滑块 A从 紧靠传感器 B的位置 由静止 释放,经 计 算机处理后 得到的x-t 图像和对应 的 v-t图像 如图 2、图 3所示。若物块质量 m=0.20kg,取 g=9.80m/s2。则在00.50s 内,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 EP= J;动能的增加量为 EK = J。 (计算结果均保留 2位有效数字) ( 2)乙同学用此装置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的关系。 R Rx S a A V b P 图 1 L B A a b 接 电脑 h O v/(ms-1) 0.50 2.4 t/s 图 3 O x/m 0
19、.65 0.60 t/s 0.50 1.00 图 2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7 页 (共 16 页 ) 图 4 为他某次实验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拟合得到的 v-t 图像,由图像可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_m/s2。(计算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 保持气垫导轨 a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得气垫导轨长度为 L,多次调节 b端距离水平桌面的高度 h,得到每次实验中物块下滑的 v-t 图像。实验得到多组 a和 h的数据,若 a和 h的关系符合 图 5中 的 _(选填“ A” 或“ B”或“ C”),可得“物块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的结论,该图像的斜率为 _(用 L和 g表示) 2
20、4( 12 分) 如图所示, abc是半径为 R的半圆形 光滑固定 轨道,直径 ac 水平, b 为轨道的最低点 。一质量为 m的 小球 1 从 轨道最高点 a 由静止释放,在轨道最 低点 b 与静止的小球 2发生正碰。第一次碰撞后小球 1反向弹回,两小球沿圆弧上升的最大高度均为 3R 。求: ( 1)第一次碰撞结束时,小球 1和 2的速度大小; ( 2)小球 2的质量 。 25( 20 分) 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 xoy位于竖直平面内, x轴水平。将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坐标原点 O 以某一初速度沿 x 轴正方向水平抛出,一段时间后小球通过点 A( L,2L)。若
21、在该空间加一平行于 y轴的匀强电场,将小球以相同初速度1 2 R a O b c B a 0 h2 a 0 hh2 C h A a 0 图 5 v/ms-1 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t/s 图 4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8 页 (共 16 页 ) 沿 x 轴抛出,一段时间后小球通过点 B( L,2L),重力加速度为 g,求: ( 1)匀强电场的场强 E0; ( 2)若所加匀强电场随时间按图乙所示规律周期性变化, t =0 时刻将小球以相同初速度沿 x 轴抛出,小球通过直线 x=L 时速度恰好
22、平行 x 轴,则 小球通过直线 x=L 时纵坐标的可能值。 26 ( 14 分) 某地菱锰矿的主要成分为 MnCO3, 还含有少量的 FeCO3、 CaCO3、 MgCO3、 Al2O3等杂质,工业上以菱锰矿为原料制备高纯度碳酸锰的流程如图所示 : 已知 : MnCO3+2NH4Cl MnCl2 +CO2 +2NH 3 +H 2O ( 1)焙烧时温度对锰浸取率的影响如图。 焙烧时适宜温度为 _ ; 800 以上锰的浸取率偏低,可能原因是 _ _ _。 ( 2)净化包含三步 : 加入少量 M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加氨水调 pH,生成沉淀主要是 _ ; 加入 NH4F,除去 Ca2+
23、、 Mg2+。 ( 3)碳化结晶中生成 Mn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x y O A B ( L, 0) t E O E0 乙 甲 T 2T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9 页 (共 16 页 ) ( 4)滴定法测产品纯度 I 取固体产品 1.160g 于烧杯中 , 加入过量稀 H2SO4充分振荡,再加入 NaOH 溶液至碱性,发生反应 2Mn2+O2+4OH- 2MnO(OH)2; II 加入过量 KI溶液和适量稀 H2SO4,发生反应 : MnO(OH)2+2I-+4H+ Mn2+I2+3H2O; III取 I中混合液的 1/10于锥形瓶中,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 0.1000 mol/
24、L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发生反应 :2S2O32-+I2 S4O62-+2I-,滴定终点时消耗 Na2S2O3 溶液20.00 mL。 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_ _。 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则产品纯度为 _。 27 ( 14 分) 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盐。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制备 FeCO3的最佳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 1 向 2 mL 1 mol/L Na2CO3溶液( pH=11.9)中加入 1 mL 1 mol/L FeSO4 溶液( pH=4.5) 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振荡,部分沉淀呈灰绿色,无气泡产生,放置 58分钟,灰绿色沉淀逐渐增多,最终变
25、成红褐色 实验 2 向 2 mL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中加入 1 mL 1 mol/L FeSO4 溶液( pH=4.5) 出现白色颗粒状浑浊,片刻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振荡,粘附在试管内壁的白色颗粒状浑浊变红棕色,且越来越多 实 验 3 向 2 mL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中加入 1 mL 1 mol/L (NH4)2Fe(SO4)2溶液( pH=4.0) 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实验 4 向 1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pH=4.0,再加入一定量 Na2SO4 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 Na+对实验无影
26、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1 mL 该溶液加入到 2 mL 1 mol/L NaHCO3溶液中 同实验 3 ( 1)实验 1中除生成 FeCO3外,还可能生成 Fe(OH)2的依据是 _ 。 ( 2)实验 2中产生 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 3)实验 3所得 FeCO3需充分洗涤,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 _ 。 ( 4)设计实验 4 的目的是探究实验 3 中 NH4+所起的作用。实验 4 中加入 Na2SO4固体的目的是 _。对比实验 2、 3、 4,甲同学得出结论: NH4+水解产生 H+,降低溶液 pH,减少了副产物 Fe(OH)2的产生。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 案不够严谨
27、,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 _,再取该溶液 1 mL,与 2 mL 1 mol/L NaHCO3溶液混合。 ( 5)分析现象认为,实验 3 所得固体中 FeCO3的含量最高,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测定验证该结论。分别将实验 1、 2、 3 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再称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 10 页 (共 16 页 ) 等质量的 3种固体,转移至 B处的广口瓶 中进行实验。为测定 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 _ _。 ( 6)综合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填字母)。 A用 NaHCO3制得 FeCO3纯度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 NaHCO3溶液碱性弱 B
28、用 1 L1.0 mol/LNaHCO3与足量 FeSO4溶液反应理论上可制备 116 gFeCO3 C工业上用 NH4HCO3和 FeSO4反应可制备纯度更高的 FeCO3 28.( 15 分) 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备肼 、硝酸、硝酸铵和氯胺等 ( 1) NH3催化还原可以消除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相同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a、 b、 c)发生反应:4NH3( g) +6NO( g) 5N2( g) +6H2O( g)反应产生 N2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abc B.X点时, NH3的
29、化学反应速率为 0.5molL -1min -1 C.达平衡时,使用催化剂 c时 NO 的转化率最小 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当 K 值不变时,说明反 应已经达到平衡 恒温恒容下,向容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8molNH3和 2.4mol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体系的压强为反应前压强的 22/21倍,则化学平衡常数 K= molL -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上述反应改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反应达到平衡时 NH3的体积分数 (填 “ 变大 ”“ 变小 ”或 “ 不变 ” )。 ( 2)肼 (N2H4)是一种火箭燃料。已知 : N2(g) + 2O2(g) 2NO2(g) H = +67.7 kJ mol 1 N2H4(g) + O2(g) N2(g) + 2H2O(g) H = 534.0 kJmol 1 NO2(g) 1/2N2O4(g) H = 28.0 kJ mol 1 反应 2N2H4(g)+ N2O4(g) 3N2(g) + 4H2O(g)的 H = kJmol 1。 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肼的离子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