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1宋明理学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4248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1宋明理学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1宋明理学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1宋明理学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1宋明理学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1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7山东日照模拟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不是冲击,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父母恩重经的内容,不能据此得出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佛教文化的传入适应中国传统,不是二者的合流,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22017广东湛江四校联考北宋司马光说:“

2、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皆自投牒求试,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无所不为,积日既久,不胜其弊!”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司马光不可能主张恢复西汉时期的察举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反对“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 ,不是反对礼教虚伪僵化,故 B 项错误;司马光认为,隋唐以来的进士科使得儒生“专尚属辞,不本经术” ,明经科“止于诵书,不识义理” ,即科举考试只让儒生懂得辞藻华章、经文词句,而对其中

3、所蕴含的儒家义理,却毫无所知,导致“儒雅之风日益颓坏” ,儒生日益浅薄。因此有识之士主张应重申儒家伦理道德,注重儒家经典的内在义理,故 C 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提出的,故 D 项错误。32017北京朝阳模拟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 “义学” “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敬宗收族、义恤乡里” “义仓” “义学” “义冢”体现了儒家倡导的道德标准,这是

4、由于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推动下,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推动了儒学的普及,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没2有体现。42017山东德州期末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这一主张( )A否定了孔子思想至高无上B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强调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 A解析 王阳明认为:学贵在合乎本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之人所说,也不能否定。由此可见,王阳明并不

5、认为孔子思想是至高无上的,也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B、D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52017湖南衡阳模拟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 ,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这说明程朱理学( )A重在经世致用 B蔑视君主权威C追求普遍真理 D实质虚伪教条答案 A解析 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 ,朱熹

6、针对性地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 ,故 A 项正确;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题目反映的是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思想主张,并未反映追求真理,故 C 项错误;程朱理学是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思辨化、哲学化的产物,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维护了专制权威,故 D项错误。62018湛江四校联考“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材料强调( )A程朱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

7、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成为官方的正统观念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其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 A 项正确;理学也是儒学,故“儒家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 项错误;“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材料没有体现出来,故 C 项错误;“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后半部分,故 D 项错误。3二、非选择题72017江苏三地模拟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

8、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因而打

9、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答案 (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总结和借鉴北宋二程的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传播对象不同

10、: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不同: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3)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 “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并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他编著四书集注 ”“编撰童蒙须知 ”得出,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据材料二“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得出,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第(2)问,第一小问,

11、据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 “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得出,传播对象上朱熹是士大夫阶层,王阳明是发展到普通民众,据材料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 “王阳明的致良知 ”得出,认识论上朱熹是格物致知,王阳明是致良知;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简易直接为特色” “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据材料二“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4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世俗化,据材料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社会化;第二小问,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得出辩证继承,创新发展,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面向大众,联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