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2017长沙模拟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高涨的社会原因是( )A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B士人集中总结明亡的教训C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D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答案 C解析 明朝以理学作为统治思想,反理学思潮会对明朝统治构成威胁,因而反理学思潮高涨并不是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故 A 项错误;B 项仅在知识分子中有体现,非题干要求的社会原因,故 B 项错误;明末清初僵化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严重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因而出现反理学思潮,故 C 项正确;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西学”主要是西方自然科学,非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故 D 项错误。22017广东韶关模
2、拟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 C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均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材料中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故 A 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 B 项错误;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精华(民本思
3、想)的传承,故 C 项正确;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 D 项错误。3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他强调凡做学问,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的学术成果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强调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顾炎武指出明代部分学者的弊病是“窃盗” ,要克服这一弊病就要达到“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境界,即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故 B 项正确。A 项结论过于绝对化,排除;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2
4、无关,排除。4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夫之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 ”在这里,王夫之( )A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B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答案 B解析 材料重在说明道统和政统的关系。 “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说明王夫之认为儒学所代表的道统与帝王所代表的政统之间是并行的,B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学和政治统治的关系,不是
5、强调儒学的地位不可动摇,C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托古改制的思想,D 项错误。52017山东德州期末明清之际,出现了重视众论的思想, “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言不足凭,若亿兆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 。又如“众论未必皆是,而是不出于众论之外” 。这些说法 ( )A是西方启蒙思想传入的结果B未脱离传统“公天下”政治理想C说明近代民主观念正在形成D反映当时舆论环境比较宽松答案 B解析 材料说明明清之际的这些说法虽然存在一定进步之处,但是并未脱离“公天下”的传统政治理想,故 B 项正确;明清之际西方启蒙思想并未传入,故 A 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不是近代民主观念,排除 C 项;
6、明清时期文化专制加强,故 D 项错误。62017河南测试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答案 D解析 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的是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点的重新回归,未涉及回归孔孟的本源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清初三大儒的进步主张,并不代表思想
7、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扬弃或终结理学” “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可知,清初三大儒的哲学思想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重建,故 D 项正确。3二、非选择题72018陕西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 400 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
8、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答案 (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等学说。(3)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解析 第(1)问,关键是明确“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指孔子、孟子、荀子,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回答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