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 案教研室主任授课题目 2-2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教 务 科 长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演示 教 具 多媒体授课班级与时间 12 级机电 47知识目标:介绍三投影面体系和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教学目标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教学难点 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演示、举例相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前提问概念:投影法、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正投影。2、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二、引入新课题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都是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绘制出来的,而机械图样是用正
2、投影法绘制的。三、教学内容(一)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在机械制图中,通常假设人的视线为一组平行的,且垂至于投影面的投影线,这样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正投影称为视图。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图 26 所示,两个形状不同的物体,它们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相同。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增加由不同投影方向所得到的几个视图,互相补充,才能将物体表达清楚。工程上常用的是三视图。4图 26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1、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的形成(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所组成,如图27 所示。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三个投影面分别为:正立投影面:简称为正面,用
3、V 表示;水平投影面:简称为水平面,用 H 表示;侧立投影面:简称为侧面,用 W 表示。三个投影面的相互交线,称为投影轴。它们分别是:OX 轴:是 V 面和 H 面的交线,它代表长度方向;OY 轴:是 H 面和 W 面的交线,它代表宽度方向;OZ 轴:是 V 面和 W 面的交线,它代表高度方向;三个投影轴垂直相交的交点 O,称为原点。 图 27 三投影面体系(2)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物体的位置处在人与投影面之间,然后将物体对各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得到三个视图,这样才能把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形状表达出来,如图 28(a)所示。三个视图分别为:主视图
4、: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立投影面(V 面)上所得到的视图。俯视图: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 面)上所得到的视图。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 面)上所得到的视图。2(a) (b)(c) (d)图 28 三视图的形成遇展开(3)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在实际作图中,为了画图方便,需要将三个投影面在一个平面(纸面)上表示出来,规定:使 V 面不动,H 面绕 OX 轴向下旋转 90°与 V 面重合, W 面绕 OZ 轴向右旋转 90°与 V 面重合,这样就得到了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如图 28(b)所示。可以看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在这
5、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同一条 OY 轴旋转后出现了两个位置,因为 OY 是 H 面和 W 面的交线,也就是两投影面的共有线,所以 OY 轴随着 H 面旋转到 OYH 的位置,同时又随着 W 面旋转到 OYW 的位置。为了作图简便,投影图中不必画出投影面的边框,如图28(c)所示。由于画三视图时主要依据投影规律,所以投影轴也可以进一步省略,如图28(d)所示。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从图 29 可以看出,一个视图只能反映两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由此可以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对正” (即等长) ;主、左视图“
6、高平齐” (即等高) ;俯、左视图“宽相等” (即等宽)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反映了三视图的重要特性,也是画图和读图的依据。无论是整个物体还是物体的局部,其三面投影都必须符合这一规律。2图 29 视图间的“三等”关系3、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关系,如图 210(a)所示。六个方位在三视图中的对应关系如图 210(b)所示。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关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关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关系。 (要求学生必须熟记 。 )(a)立体图 (b)投影图图 210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注意:以主视图为中心,俯视图、左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侧为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侧为物体的前面。四、小结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2、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五、布置作业P41 3.4注:请根据内容多少自行添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