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肋楼盖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一) 施工流程模壳进场、施工准备 脚手架支设 模板铺设 定位放线 框架梁钢筋绑扎 模壳安置 水、电管线铺设 肋梁及楼板钢筋绑扎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养护 拆除模板及脚手架(二) 施工流程操作要点1 模壳进场、施工准备模壳进场,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公司合法的营业执照、合格证等,清点模壳进场数量,施工单位或甲方、监理单位验收后方可使用于工程施工。施工准备包括:脚手架支设、木条铺设完毕并通过预检验收;框架结构的框架梁钢筋等已绑扎完成。材料主要有模壳,辅助材料有小铁钉、废旧编织袋等,其他均同普通实心现浇楼盖。机具包括木工工具、钳子、云石锯、吊运模壳用钢筋笼(1.2m2
2、.4m1.2m ,底面及四边用多层板封闭)等,其他均同普通实心现浇楼盖。 劳动力组织基本同普通实心现浇混凝土楼盖;需要增加模壳安装工序、抗移位设置以及防止漏浆工序;可安排钢筋班组进行。抗移位设置时,在确保模壳准确就位的前提下,紧贴模壳四周角部在模板上钉钉子固定。 2 脚手架支设按照脚手架支设方案及规范进行。3 方木条铺设方木条支撑方案按一般楼板模板支撑的方案要求布置,支撑完毕先安装框架梁模板,最后铺设模壳底模,并按 12进行双向起拱。4 定位放线:按照设计排列图要求,在楼板模板上放线,保证框架梁、后续肋梁钢筋绑扎和模壳安装的位置准确。依据轴线,放出纵横向肋梁控制线,肋梁间即是安放模壳位置。在覆
3、膜模板上放线可采用白涂料等代替墨汁,以保证所放线的清晰牢固。5 框架梁钢筋安装按常规进行钢筋安装。6 模壳安置1 将模壳吊运到方木条面上,并分散堆放,以免造成过大的集中荷载。2 模壳铺设前,应安排工人将方木条面清扫干净,确保模壳与方木条面的紧密接触。3 安装时应安排两个人同时抬放,按事先弹好的分格线摆放。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模壳的保护,不得破坏。模壳边缘之间应结合紧密,或用塑料封口胶带封实,严禁出现漏浆现象。4 摆放完毕后,安排专人对模壳进行调整,以确保肋梁的顺直和断面尺寸。在确保模壳准确就位的前提下,紧贴模壳四周法兰边部在方木条面上钉钉子固定。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模壳移位。7
4、 铺设预埋管线1 水电的线管、暗盒等都尽量安装在肋梁内,并与肋梁钢筋绑扎固定。也可安装在现浇层内2 暗盒安装时可用切割机在模壳的顶面上开口,并及时将切割碎片清理干净,但严禁在顶面上直接打凿。3 消防管、雨水管等楼板套管及配电管井预埋在梁、柱边的楼板实心调整区内。4 在肋梁、板面钢筋安装后,应及时在肋梁内穿引水电线管与预埋好的暗盒连接,并用铁丝将线管固定在肋梁钢筋上。8 肋梁、楼板钢筋安装绑扎肋梁钢筋:为保证肋梁截面尺寸,预先用 10 钢筋按照肋梁截面内净尺寸焊好井字形支撑马凳,沿肋梁纵向每隔 2m 设置。绑扎完毕后,拉线检查并调整好肋梁的位置、顺直。注意保证区格板周边和柱周围楼板设计实心部分的
5、尺寸。在绑扎过程中要注意肋梁钢筋和板面钢筋的同层同向,减少钢筋重叠以降低高度,保证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9 搭设施工便道、架设混凝土输送管:模壳本身有一定的强度,但频繁踩踏也容易造成损坏,施工中应用脚手板搭设架空施工便道,方便施工人员操作、通行,并保护模壳和楼板钢筋成品。 混凝土输送泵管不应直接架在楼板钢筋上,可搭设短管架子或垫木方等将泵管架高,布料杆等安放位置应提前安排好,布料杆应用脚手板和架子架高,不得直接压在模壳上。施工机具等不得放置在模壳上,施工人员不得踩踏模壳。 10 隐蔽验收:钢筋绑扎、模壳安装等工序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三检和隐蔽检查验收,重点加强对抗侧移设置,防漏浆设置的检查
6、,验收合格后,进入混凝土浇筑工序。 11 混凝土浇捣1 输送混凝土的泵管应尽可能从框架梁上架设,如确需从模壳顶面架设泵管,应在纵横向肋梁相交处的混凝土泵管下垫放弹性缓冲垫(如废旧小汽车外胎)缓减泵管对模壳的冲击力。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模壳上。若采用塔吊运送混凝土,吊斗出料口处应铺设模板缓减混凝土冲击力,混凝土不能直接冲击模壳。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尽量降低泵管出料口的下落高差,下落点也应铺设模板缓减冲力。3 浇筑混凝土时,先浇筑柱头与框架梁,再浇筑肋梁和楼板混凝土,肋梁和楼板的混凝土浇筑同时一个方向进行。4 为保证楼盖混凝土浇倒密实,混凝土塌落度宜取 1518 cm,混凝
7、土采用粗骨料粒径不得大于 31.5。浇筑时宜采用小型插入振动器(直径 3.5cm)振捣,不得将振捣器直接触压模壳表面进行振捣。若配合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应采用小功率振动器。5 混凝土浇注完毕,在初凝后应安排工人将面层压实一遍,终凝后及时浇水养护。12 养护、拆模:混凝土的养护和拆模与实心楼盖相同,夏季采用浇水养护,冬季可用塑料布和草帘(厚度由热工计算确定)进行覆盖保温养护。 13 后浇带:后浇带位置严格按照施工图定位留置,一般为 1 块模壳的宽度;板面钢筋、肋梁钢筋可在后浇带处通过;后浇带处模壳和其他位置模壳同时安放。在后浇带浇筑前应注意对此位置模壳的保护以免损坏。(三) 注意事项1 模壳到场
8、后应按要求进行验收。2 模壳的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洁净,未作表面硬化处理的堆场,其基层应压实,表面应铺垫厚度不少于 50mm 洁净砂子。应避免撞击和挤压,严禁甩仍。模壳应按规格型号分类侧卧单层堆放(立码,高度不得超过两层) 。3 模壳铺设前,模板要先进行验收,并派专人清扫,做到板面平整干净,保证模壳安装的平整度。4 模壳如尺寸比较大(长度超过 1000mm,高度超过 500mm) ,应在模壳内部增加木支撑,避免混凝土浇筑压力过大,导致模壳变形或受损。5 模壳应按平面布置图摆放,如设计未作要求,模壳与梁、墙钢筋的净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与预留孔洞的净间距50mm。框架梁与柱相交核心部位采用相应的
9、配套产品。6 模壳铺设完毕后,进行钢筋安装时,调运到板面的钢筋尽量不要堆放在模壳上,如需堆放也要先在模壳上铺上模板进行保护。7 严格保证模壳准确就位。 在验收合格的底模板上,根据施工图的轴线定位,弹出肋梁中心线(结合模壳型号具体尺寸计算出肋梁中心线距离模壳边缘的尺寸,保证两侧等间距。 ) ,8 模壳与底部模板之间应结合紧密,严禁漏浆;模壳摆放完毕后,使用限位钢钉固定模壳,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模壳位移。9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严禁振捣棒接触模壳侧壁,防止模壳移位。10 模壳摆放后,再统一进行检查:破损及移位情况、模壳型号与图纸是否相符。11 发现模壳破损,要更换成完好无损的模壳;如钢筋已绑扎,模壳无法更换,则采用钢丝网对破损部位局部覆盖加固,必要时在模壳内部增加木支撑。12 模壳不得随意切割、拼接,以免影响模壳强度;如切实需要切割、拼接,需要联合厂家技术人员,制定出切割后的模壳加固措施,避免浇筑混凝土出现漏浆、塌陷等现象。13 模壳因各种因素无法完全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偶然发生凹陷、漏浆等现象,需要在拆模后,对渗漏混凝土凿除,并确保主、肋梁尺寸,禁止混凝土凿除时破坏主、肋梁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