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溶液一、选择题1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汽油 B面粉C小苏打 D硫酸铜【答案】C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答案】C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A4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
2、变大2D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答案】A5一杯 7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答案】D6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是( )A称取 5.0 g 氯化钾,溶解在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 5.0 g 生石灰,放入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 5.0 mL 浓盐酸,倒入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 5.0 g 二氧化锰,放入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答案】A7能证实 20 时 KNO3的溶液
3、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 10 时有 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 10 克水,有 KNO3晶体析出C加热到 30 后,再加入 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 20 时,向上述 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 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答案】D8在抗击“H7N9 禽流感”疫情中,常用浓度 0.04%0.5%的过氧乙酸溶液做各种预防消毒的消毒液,其化学式为CH3COOOH,在配置过氧乙酸溶液的过程中,若量取水时仰视(其他过程均正确),则所得溶液浓度(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答案】B9向 2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 200 g 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掉一半后
4、,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A10% B5% C2.5% D0.5%【答案】B10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3A 氯化钠放在右盘 B 氯化钠洒出C 俯视读数 D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答案】D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40%B20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 30 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将 20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30 ,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12下
5、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 ,甲析出晶体多B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t 1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 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答案】B413KCl 与 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KCl 34.0 g37.0 g40.0 g 42.6 gKNO3 31.6 g45.8 g63.9 g 85.5 gA20 时,KNO 3溶解度小于 KCl 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2030
6、 之间C40 时,5 g KCl 加 10 g 水可得到 33.3%的 KNO3溶液D50 时,10 g KNO 3中加 20 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 30 ,有 KNO3固体析出【答案】C14如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约在 64 时 KCl 和 Na2SO4的溶解度相等B在室温至 100 区间,随温度升高,Na 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C分离含少量 KCl 的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D在 40 时,40 g KCl 固体溶于 60 g 水得到 40%KCl 溶液【答案】D二、非选择题15 (8 分)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7、。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氢氧化钠 碳酸钠20 40 20 40 水 109 g 129 g 21.8 g 49 g酒精 17.3 g 40 g 不溶 不溶5(1)上述图像表示_(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2)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_(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3)40 时,若将 50 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 g 水和 100 g 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再将CO2通入所得 NaOH 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答案】 (1)氢氧化钠(2 分)(2)大于(2 分)(3)酒精(2 分) 出现浑浊
8、(沉淀) (2 分)16 (8 分)下图是配制 100 g 10% NaCl 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A B C D E(1)B 操作中应称量 NaCl 的质量为_g。 (2)D 操作应选用_规格的量筒(从 50 mL、100 mL 中选择) 。(3)配制溶液过程中,导致 NaCl 溶液浓度小于 10%的原因可能是_(填序号)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刻度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NaCl 晶体不纯。A B只有C只有 D只有(4)现将配好的 100 g 10% NaCl
9、 溶液稀释为 5%NaCl 溶液,需加水_g。【答案】(1)10(2 分) 6(2)100 mL(2 分) (3)C(2 分)(4)100(2 分)17 (12 分)如图 1 所示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某同学在 20 时进行了如图 2 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向加入 2 g 甲即可达到饱和 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均为甲的不饱和溶液 D可析出 32 g 甲晶体(2)20 时,将 8 g 乙固体投入到 50 g 水中,得到的是乙的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精确到 0.1%) 。(3)现有接近饱和的乙物质的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
10、液的方法有:加入乙物质;恒温蒸发溶剂;_。50 时,向盛有 200 g 水的烧杯中加入 175 g 甲的固体并充分搅拌溶解,然后降温至 20 ,最后烧杯中不溶性固体的质量为 g。(4)兴趣小组同学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如图 3 所示) 。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发生了变化,请你解释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 。【答案】 (1)C(2 分)(2)饱和(2 分) 12.3%(2 分)(3)升高温度(2 分) 111(2 分)(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使甲的溶解度增大
11、,剩余固体继续溶解,从而使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2 分)18 (16 分)氯化铵与硝酸钾是两种常见的化肥。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温度() 10 30 50 607氯化铵 33.3 41.4 50.4 55.2溶解度(g/100 g H 2O)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0(1)从表可知,50 时,50 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铵_克。(2)烧杯 A 是 60 时,含有 100 g 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则到 C 烧杯溶液的质量为_g。(3)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_(填“A”或“B” ) ;50 时,50 g
12、 水中加入 45 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 0.01) ;若要在含有少量氯化铵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采用的方法是_。(4)如图所示实验,除了验证氯化铵溶于水外,还有探究_的目的,实验探究结论是_。【答案】 (1)25.2(2 分) (2)133.3(2 分) (3)B(2 分) 46.09%(4 分) 降温结晶(2 分) (4)NH 4Cl 溶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2 分) NH4Cl 固体溶于水吸热(2 分)19 (8 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2)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
13、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8(3) t1 时,将质量均为 30 g 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 100 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 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烧杯中的溶质是_(填名称);将图 1 中两烧杯内的物质温度升高到 t2 (不考虑水的蒸发),充分搅拌后两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确定”)。要除去 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KCl 的实验操作是: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_过滤 洗涤干燥。【答案】(1)肥皂水(1 分) (2)2H 2O 2H2O 2(2 分)(3)氯化钾(2 分) 相等(2 分) 降温结晶(1 分)20 (6 分)将一定质量的 NaHCO3溶液与 100 g 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总质量减少 8.8 g。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