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孟子思想的核心.doc.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236339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孟子思想的核心.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孟子思想的核心.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孟子思想的核心.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孟子思想的核心.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孟子思想的核心.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孟子思想的核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掷地有声的言辞是思想家孟子所阐述 的人格标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它作为格言传诵至今。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为“亚圣” 。他是战 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是山东邹城人,三岁丧父,是母亲仉氏把他抚养 成人。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三迁择邻”的故事,说的是孟母为了给孟子选 择一个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 “断机教子”的故事说的是孟母 为了教育孟子,把织好的布剪断,并说:读书就跟 织布 一样,不能间断, 不然会前 功尽弃。 孟子从 40 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

2、奔走于各诸侯国 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 爱心。 孟子的“ 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 ,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 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

3、济 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 ,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 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 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 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 。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

4、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孟子的学说要点 一、心性论 1.性善与四端 道德价值的根源 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 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 道德价值的论证 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於自觉心的, 属於人的本质, 即所谓人的性 。人之性, 必有异於禽兽之处, 这种异於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 。他指出, 人之所以不善, 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 人应放弃私利, 以达

5、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3.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 以全力扩充存於内心的四端, 孟子称之为尽性 。 尽性的修养, 培养出浩然之气, 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再以心志统气, 控制自己的情感, 便能成德。 4.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 而道德根源背後的标准, 便是天, 天表现於人, 便是性 。人苦能有足够修养, 便能知天, 达致天人合一 。 b.政治思想 二、政治论 1.民本说 孟子指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 天命在於民心而不在於君主

6、, 苦君主无道, 人民便可推翻他; 但若君主有旨, 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2.法先王 孟子主张行仁政, 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 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3.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必须先有仁心, 然後方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 乃有不忍人之政, 仁政, 是统一天下者必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 就是使家给人民、百姓安乐的王道, 要实行王道, 又要尊贤使能 。 4.德治观念 孔子论仁, 是自觉的道德; 孟子的仁, 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 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 故主张有德者执政 。 5.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 反对

7、武力服人的霸政, 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 缓和社会矛盾, 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 反对霸力服人。 6.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 。 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 国家授田人民耕种, 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 当作纳税, 因此, 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 国家自会安定。 三、教育主张 贯彻始终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而且, 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 但又认为人善性, 是无法从外在培养( 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 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修身方法上, 主张自由发展, 因势利导。 此外, 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

8、境, 置学子於优良环境中, 施以自发的教育, 方能成功. 孟子学说对後世的影响 A、启发未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 只要每人扩充善性, 压抑物欲之性, 自身反省。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 成为後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 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B、形成 道统观念 孟子时, 更把尧、舜、禹、禺、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 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 。从此 , 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 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C、民本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 行仁政的主张, 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这套革命理论, 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 号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 却成为传统治制度中, 抑制君权的合理性渊源。 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 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 如隋唐的均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