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 炼——初中语文》作业.doc.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23573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 炼——初中语文》作业.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 炼——初中语文》作业.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 炼——初中语文》作业.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 炼——初中语文》作业.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 炼——初中语文》作业.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长治县六中学员 邢瑞波1、 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从对话效果看,有点、拨、挑之分。请从对话效果的角度,辩析点、拨、挑。答:( 1)点:“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

2、巧。 (2)拨:“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写山用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句子,按理 鸢飞戾天者应该更加激发功名之心,怎么会息心呢?我认为作者在写作时有疏漏。”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些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反对者认为“因为作者看到寒树们互相轩邈 ,感到这样争下去没有意

3、思,于是才有了息心的心理啊”,一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鸢飞戾天者看到的仅仅是山上的树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醒悟过来:原来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促使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了,“ 峰” 只是作者议论的一个媒介。教师的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3)挑:“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

4、人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在教学寒风吹彻一文时,在差不多结束对文章语言魅力探寻的生生对话时,最后发言的女同学在充分肯定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后提出,尽管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但她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写得太灰暗。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因为学生的这一问题正好是探究编者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机,他立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对话深入了下去:“有人说这是一篇描写苦难的文章,写得比较灰暗,与我们同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应该选进中学课本,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一言既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之热烈,发言之踊跃,观点之鲜明,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对话的结果是,大家普遍认为,对于身处城市的当

5、代中学生而言,对于苦难的理解与认知基本是缺乏的,读了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在我们的国家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苦难之中,还没有摆脱生活中的窘境,知道了这一切,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反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切,我们可能对民族的现状一知半解,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又如何想到关心那些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也是符合编者人文教育的主题的。2、 简要说明:提问和追问的联系和区别。答:所谓提问就是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首先,提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

6、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的新鲜的观点和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第四,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去把握它?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追问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

7、”、“是什么”、“怎么样 ”去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另外,可以正面设问,也可以反面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3、 简要说明:讲述和讲授的区别。答:它们都是教 师 通 过 口 头 语 言 向 学 生 描 绘 情 境 、 叙 述 事 实 、 解 释 概 念 、 论证 原 理 和 阐 明 规 律 的 教 学 方 法 。讲 授 有 多 种 具 体 方 式 : 讲 述 。 侧 重 在 生 动 形 象 地 描 绘 某 些 事 物 现 象 ,叙 述 事 件 发 生 、 发 展 的 过 程 , 使 学 生 形 成 鲜 明 的 表 象 和 概 念 , 并 从 情 绪 上 得到 感 染 。 讲 解 。

8、 主 要 是 对 一 些 较 复 杂 的 问 题 、 概 念 、 定 理 和 原 则 等 , 进 行较 系 统 而 严 密 的 解 释 和 论 证 。 讲 演 。 教 师 就 教 材 中 的 某 一 专 题 进 行 有 理 有据 首 尾 连 贯 的 论 说 , 中 间 不 插 入 或 很 少 插 入 其 他 的 活 动 。讲 述 是 讲 授 的 一 种 具 体 方 式 。4、 完整地设计一篇课文(或作文)的教学,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并有设计说明,可以单独写,可以融在各部分中。答:苏教八下语文海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

9、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把事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就在于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此类文章的写法,能够写借物喻理的文章。(2)学习方法:这些文章都是语言优美的散文,因此要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抓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联想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托物言志的文章中体现“理”的语句难以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学习,以突破难点。教材分析: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它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写于 1901 年,那时

10、正是俄国 1905 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有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作品通过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几个场景,刻画了象征着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形象,“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冲击于阴云和海浪之间,勇猛地叫喊。别的海鸟海鸥、海鸭、企鹅视暴风雨为灭顶之灾,惊恐万状,而海燕却在热切地迎

11、接一种新生;当暴风雨逼近,阴云直压下来时,海燕仍然有如“黑色的闪电”,离弦的箭,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笑着,号叫着,像“暴风雨中的精灵”;当电闪雷鸣、山呼海啸,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终于发出了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时代的战斗的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目标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条: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3、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

12、,使学生把握 “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第 1、2 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 3 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本文是高尔基在 1901年 3 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是 海燕之歌。深刻反映了。1905 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海燕发表后立即成为进行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列宁非常喜欢这首诗,并曾在文章中引用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 l。)高尔基(1868

13、1936),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 4 岁丧父,lO 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3)要求:记住作者。二、自主学习 师: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 2。)1朗读 海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注意节奏和重音。 2读过课文后你能说一下散文诗的特点吗?3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4 为本文试拟副标题。 ( 要

14、切合课文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5课文中描绘了三幅画面,你能说说各写了什么吗?( 提示: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 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1学生朗读,师生点评优缺点。2 学生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什么是散文诗。明确:(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是一种文学体裁。、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

15、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要求:了解散文诗的特点。3读准下列字音。掠(lue4) 渊(yuan1) 蜿(wan1)蜒(yan2) 翡(fei3) 怯(qie4)(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4为本文试拟副标题。(学生能拟,说明已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 )(明确: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使用。)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渴望暴风雨的勇士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革命的先驱者划破乌云的利剑 5课文中描绘了三幅画面,你能说说各写了什么吗?(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五、梳理巩固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

16、,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七、布置作业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设计说明:教读本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像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

17、范朗读(最好是朗诵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5、学生不会问,提出的问题意义不大,教师用什么手段引导?可举例。答:【案例展现】威尼斯商人第二课时片段师:上节课我们弄明白了节选部分的矛盾是什么以及是怎么解决的,同时也很透彻地了解了夏洛克和安东尼奥这两个人物。这节课我把时间交给你们,看看还有哪些是你们想知道的,你们提问题,我来回答。就一个

18、要求,要和文章本身有关系。 生 1 :为什么是鲍西娅去做法官而不是别人?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开了一个好头。 生 2 :鲍西娅是怎样一个人? 师:这又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请问,你为什么想问这个问题?(学生沉默不语)你说不出来,我来试试能不能说出你的想法。这幕戏夏洛克是一个主角,安东尼奥也是一个主角,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鲍西娅。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两位男主人公的形象,唯独对这个女主角还没有涉及,对吗?我正等着你们问这个问题呢!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3: 这个戏想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师:这又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你能说说答案吗? 生 3 按照参考书读了答案。 师: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问?(学生笑)

19、恐怕有这样一个原因:你们刚才讨论的都是文章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文章的中心。这个问题说明这名同学有很强的中心意识。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语言。 师:很好,用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 生 4 :“你愿意让毒蛇咬两次吗”是什么意思? 师:很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生 4 :因为剧本里都没有出现过毒蛇,这里出现有些奇怪。 师:非常好,大家发现了吗,这位同学很注意文章之间的照应。 生 5 :这部戏剧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师:真好,又填补了一个空白。我们阅读文章,如果知道了社会背景,就能更深入地去理解它。还有吗? 生 6 :作者塑造夏洛克这个人物是为了说明什么? 师:很好,这个问题依然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的

20、,和刚才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有所不同。还有吗? 生 7 :为什么夏洛克和葛莱西安诺前后称赞鲍西娅的话是一致的? 师:很好,这个问题既是语言上的,又是关乎结构的。 【案例评析】在这堂课上,教师的鼓动性很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给予了很高的赞扬,这就缓解了学生提问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愿意展现自己。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对于阅读方面的知识还是掌握得非常好的,而且大家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后面的问题无一例外地是对前面问题的补充。所以,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提问题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教师并没有注重对学生问题的回答,而只是用种种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把问题都提出来,相信学生如果关注

21、到了这些问题,解决它们是比较容易的,而难的是发现问题。年龄的增加和被动接受灌输的学习方式抑制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用各种手段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体验探究式学习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增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措施(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 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如果教师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爱,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感情的投资,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聊聊最近的读书体会,帮助解答课文中的一些疑难问

22、题。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 、“ 悱” 的状态是教师调动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有疑,有疑而没有解答,同时又有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学生自然就会提问。中学语文中的很多文章,粗看上去都很好理解,学生又不去深入地阅读,自然提不出问题。教师应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细节,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文章的环境中,这样学生自己就能发现很多问题了。(3)构建

23、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方向;二是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或是进行情感上的迁移,增强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6、 面对学生挑战性质疑,教师该怎么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答: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也并非事事皆通。新课程本身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就是一种挑战,新的历史教材内容大大压缩,许多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和补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质疑空间。例

24、如:我在上难忘九一八(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当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这一框内容时,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教材中写道:“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那么当时的柳条湖一段路轨属于中国还是属于日本?还有的学生推断:当时日本还没有占领我国东北,柳条湖一段路轨应当属于中国,就算日本所污蔑的柳条湖一段路轨为中国人破坏,可是中国人破坏自己国家的铁路,与日本有什么关系?这不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 听着学生的议论和质疑,我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新教材删去了 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段历史,学生不了解东北曾是俄国的势

25、力范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为中东铁路的支线)。新教材更没有提到日俄战争(俄国战败,铁路被日本所占,改称南满铁路)。所以我当时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正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这些疑问,使简单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起来。这不正是历史教师期盼已久的效果吗?因此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书上这样写的,你就这样记。”或者“不要想到教材外面去”等语言或者用不感兴趣的眼光来制止、压抑学生,千万不可压抑、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认为要做到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不仅要从思想上抛弃“师道尊严”,放下“居高临下”的

26、姿态,而且要提高业务素质,多钻研,勤阅读。教师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坦诚地和学生交流,相互促进,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和学生一起成长。7、 你在学生读书读网的活动中,是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答:指导学生读书读网的基本方法读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读教材。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提纲导读。学习新内容前,教师向学生出示精心设计的阅读提纲,学生根据提纲中提出的问题阅读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新授课或单元复习。提纲导读的特点有:一是强调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问题多、阅读量大;三是问题问得比较直接,学生自己基本能解决,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标注“是什么 ”

27、和“ 为什么”等;四是其直接目的是通过提纲的导读起到使学生快速熟悉教学内容的作用。这种阅读属于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以识记为目的的阅读”。提纲导读,能够使学习内容更清晰。( 2 )示范朗读。朗读可以由教师示范,也可以由学生示范。示范朗读能突出读者对内容的理解,更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少年时期,对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阅读。阅读并不是为了把读过的东西记住并且用来回答问题,而是为了使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只有那种不一定要识记,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解剖”的东西,才能最有力地影响个人。可见,示范朗读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3 )接龙诵读。即一个同学接一个同学地读。读的内容可以

28、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即下一位同学接前一位同学的内容的顺序往下读。由于不知道下一位要读的同学是谁,所以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努力地保持着对阅读内容的注意力,这样有利于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这种阅读方法一般运用于比较长的文章。( 4 )角色扮读。指几位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对话的形式读。比如按角色扮演、按不同观点扮演(辩论)等。这样的阅读能把静止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场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放松紧张的神经,同时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5 )全员默读。指全体同学不出声地带着问题阅读教师指定的内容。这种阅读方法的阅读内容远远超出了提纲导读,它强调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主张

29、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阅读材料。这是一种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智,激起他们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们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的阅读。( 6 )全员齐读。指全班同学一齐读教师指定的内容。齐读的内容应该是教育或教学中的重点,因为齐读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7 )全员乱读。全班同学一齐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一部分或全部,但是不必考虑是否和他人语速一致,只需要考虑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既可。读漫画的基本方法首先要读标题;然后读漫画中的内容,包括漫画主体是什么,是人物还是借喻物,有什么表情和语言;最后把标题与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漫画的含义。读图表的基本方法首先要读图表的标题,即是什么图

30、表;然后读图例或文字项目;再读数字;最后把前几项内容综合起来理解。读其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可以粗读、精读或细读,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读懂,这是关键;然后提炼或概括出核心词。看影像资料的基本方法认真观看;边看边思考;生成问题或感悟。读网的基本方法( 1 )指定浏览。在学习某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浏览教师自己制作的专题网页,也可以指导学生去某网站浏览网上资源或某网页。这种方法适合目的非常明确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课上阅读,也可以在课后阅读。( 2 )相关浏览。这种浏览比较适合课后拓展学习或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使用。如学习论语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论语或者孔子的相关资料、网友评论等。再如开展

31、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上网查找、搜集信息等。8、 叙述一个关于激励或惩戒的教育故事,并在故事中有简短的反思。答:教育故事: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学生分成为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的学生采取一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对第三组的学生不断地给予批评。实验结果表明,经常受到关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总挨批评的第三组学生也有所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学生却几乎在原地踏步。反思: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有多么巨大的作用。鼓励是营造一种保护学生自信心的行为。对那些所谓“差生”,要充满爱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同

32、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让他真正体味到求知、探索、积极思维和创作的快乐。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对后进生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善于研究发现每个后进生的优点,尤其是对他们的兴趣、特长、爱好的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9、 请写出一个你最曾经运用过的精彩的作业设计,并简要说明。答:月迹作业设计一、作业指导月迹是“明月”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二课,是近代文学大家贾平凹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它的前一课是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后一课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 1969 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的向往。相对而言,月迹更贴近孩

33、子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的想象。因此,本课的作业设计,更侧重于让孩子品味近代文学大家的写月名篇,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进一步培养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写作手法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设计的几项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自主完成。二、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把你认为课文中最优美的词、句、段摘录下来。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要从小打好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对此也指定出了量化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能激发学生积累的欲望。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背背,感受月夜的美。如此,不仅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还使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 搜集课外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文章,认真朗读体会。新课标指出: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课本为点,扩大阅读面,大量积累语言。同时,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他们的学习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练笔:你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请运用你积累的优美词句,发挥你的想象,施展你的文采,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