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 按设计要求 以一定的方法和精度在地面上确定下来 并设置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 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以衔接 指导各工序的施工 主要内容 施工前的施工控制网建立 建筑物定位和基础放线 工程施工中各道工序的细部测设 施工期间的质量监测 施工期间建 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竣工验收测量 特点 1 与测定相反 2 精度与建筑物有关 3 与施工进度密切相关 4 现场工种多 地面变动大 机械多振动 测量标志易破坏 妥善保护 经常检查 及时修复 原则 也要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准备工作 1 建立组织 检查制度2 检查图纸3 现场踏勘4 计算测设数据5 仪器
2、检验6 注意人 仪器安全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10 1 施工测量简介 测设是施工测量的一部分 测设 将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特征点 或轴线交点 的位置 形状 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 以便施工 测设工作的实质 是点位的测设 测设数据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轴线位置 尺寸及其高程 算出待建的建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 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 之间的距离 角度 高差等测设数据 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设平面点位和高程 测设平面点位的具体操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测设的依据 已有控制点 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 放样与测定比有以下不利因素 1 测定可做多测回重复观测 放样不便 2 测定时点
3、可选 事先埋设好 测设时 观测与设点同时进行 点不许选 3 测定时一人观测固定目标并读数 有利于提高观测速度 精度 放样时 观测者指挥助手移动目标 10 2 水平距离 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一 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 沿给定的方向 量出已知 设计 的水平距离 在地面上定出另一端点的位置 1 一般方法从A点开始 沿已知AB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 按已知设计长度D在地面定出B 点的位置 再往返量取AB 之间水平距离D 若相对误差在容许范围 1 3000 1 5000 内 则将端点B 加以改正 D D 0 内移 求得B点的最后位置 2 精密方法用一般方法在地面定出B 点的位置 再按精密量
4、距方法 测量AB 的距离 并加尺长 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数 求出AB 的精确水平距离D 计算差值D D 将端点B 按差值加以改正 求得B点的最后位置 向外移动7mm 3 用光电测距仪测设水平距离 A点安置测距仪 瞄准已知方向 沿此方向略大于测设距离D的B 点安置棱镜 测出棱镜的竖直角a及斜距L 计算水平距离D LCosa 求出D 与应测设的已知水平距离D之差D D 根据差值的符号在实地用小钢尺沿已知方向改正B 至B点 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位 为了检核 应将棱镜安置于B点 再实测AB的水平距离 与已知水平距离D比较 若不符合要求 应再次进行改正 直到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为止 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
5、准测量的方法 根据附近已知水准点 将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标志上 上下移动前水准尺使读数b 0 910 尺底划红线 25 000m 三 已知高程的测设 较深的基坑高程的测设 较高的建筑物高程的测设 一 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是根据已知纵 横坐标之差 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 桥墩 台桩基 中线桩号差 10 3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600 500 极坐标法是根据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 它适用于量距方便 且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近的地方 二 极坐标法 三 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适用于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远或量距较困难的场合 测设数据为角度 可由作保方位角计算 盘左 盘右平均 并常用骑马桩法 有时三线
6、相交取重心 四 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适用于测设点离两个控制点较近 一般不超过一整尺长 且地面平坦 便于量距的场合 测设数据为距离 10 4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在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及修筑道路等工程中 经常需要在地面上测设设计坡度线 坡度线的测设是根据附近水准点的高程 设计坡度和坡度端点的设计高程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将坡度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标定在地面上 测设方法有水平视线法和倾斜视线法两种 HB 设计高程点A 1 水平视线法 Hj HA iAB jdbj HBM5 a Hj j A 1 2 3 B HB 第九章教学内容回顾 1 已知水平距离 水平角 高程的测设2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3 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That sallforthischapter BM5 B A 仪器高 i i i i 视线 A B H1 H2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