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五长江师范学院“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实施方案(试行)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的育人功能,全面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根据学校“131”发展 战略,学校决定推进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总揽,坚持功能互补、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学校为主导,以二级学院为主体,遵循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统筹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促进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战略转型。二、目标任务统筹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构建独具
2、我校特色的“三维互动、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保障机制三维一体互动,教学、团学双线培养”,在全市率先探索一条教学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新途径,切实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具体措施(一)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与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 2各二级学院要围绕培养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确保人才培养既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修养,突出教学团学双线培养目标指向的一致性。(二)构建团学工作模块体系,推动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体化1.构建团学工作模块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
3、标的要求,按照团学工作自身的特点,整合团学工作中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以及学生活动等各环节,组建“养成教育” 、“专业应用”、 “素质拓展”、“实 践育人” 团学工作模 块体系,将重要的 团学活动有机纳入教学计划,明确学时、学分、认定及考核方式、开设单位、开设学期等要求,与“通 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 ”的“1+2+1”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团学活动的目标价值指向人才素质的每一个培育点上,统筹课堂内外,实现功能互补。大一学生的团学工作重点在“ 养成教育” 模块;大二、大三学生的 团学工作重点在“素 质拓展” 、“实践育人”、 “专业应 用” 模块;大四学生的团学工
4、作重点在“ 专业应 用” 、“实践育人”模块 ,推动教学团学的“ 双线培养” 。2.构建“养成教育”模块。团学工作“养成教育” 模块要有机融入“通 识 教育平台 ”,具体内容包括:(1)入学教育。对大一新生开展专业教育、学籍教育、校史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工作,使学生更加爱专业、爱学习、爱学校、爱社会,第 1 学期开设,学生发展与服务工作处牵头开设;(2)学生社团。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 1 个社团,并积极参加社团的各项活动,团委牵头开设;(3)劳动教育。学生 1-6 学期按照要求认真参加校园3卫生扫除并维护校园卫生的,每学期计 0.5 学分,学生发展与服务工作处牵头开
5、设,由各二级学院负责考核,直至修满 2 学分为止;(4)国防教育。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中军事训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预备役,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集中军训第一学期开设,保卫处负责开设。3.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团学工作“素质拓展” 模块要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平台 ”,具体内容包括:(1)科技 创新与学科竞赛。由各二级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专业素养的专业应用能力大赛、专业学科竞赛及其它科技创新活动。在第 18 学期内开设,3 学分,其获奖情况按创新学分予以认定,各二级学院负责开设;(2
6、)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要通过打造精品人文艺术活动以文化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学术导向,各二级学院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每学期至少精心设计一项独具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每学期开设,共 2 学分,各二级学院负责开设。4.构建“专业应用”模块。团学工作“专业应用” 模块要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平台 ”和“实践教育平台”,具体内容包括:( 1)职业技能培养。鼓励学生在大学修读期间取得一个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按创新学分予以认定,各二级学院负责开设;(2)师范生技能培养。开设教师教育专业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早讲晚练、三字一话、教育信息技术等基本素养的培养和锻炼
7、,凡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按创新学分予以认定,开设教师教育专业的二级学院负责开设;(3)学生考研。各二级学院要全面动员学生认真复习报考硕士研究生,并给予积极指导和帮助,各二级学院负4责开设;(4)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发挥专业特长自主创业,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并获奖的,按创新学分予以认定,各二级学院负责开设。5.构建“实践育人”模块。团学工作“实践育人” 模块要有机融入“实 践教育平台” ,具体内容包括:(1)大学生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利用第 2、4、6 学期的暑假,安排两次“ 三下乡”社会实践,将大学生“ 三下 乡” 社会实 践活动与专业实习 、见习等实践教学相结合,提
8、升社会实践的专业化水平,每次至少 2 周时间,共 4 周时间,每次社会实践计 1 学分,共 2 学分,由各二级学院负责考核;同时,学生参加带薪实习的,每次计 0.5 学分,由各二级学院负责考核,直至修满 2 学分为止;(2)大学生志愿服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每学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凡获得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按创新学分认定,各二级学院负责开设;(3)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展示。根据专业特性,积极组织开展毕业成果展、汇报展、模拟展等课外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展示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在第 28 学期内开设,各二级学院负责开设。6.团学工作模块学分的统计
9、和应用。除创新学分直接由教务处认定外,学生团学工作模块学分于每学期末由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予以认定,并通过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办公室汇总后报教务处,作为学生毕业、授位的依据。每个学生在团学工作模块应修满 9 个学分,方能毕业。(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教学与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保障中的一体化 1.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联席修订制度。一是教务处和学生发展与服务工作处、团委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全面5推动“三维 互动、双 线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 实践;二是各二级学院要建立党政联席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制,由教学、团学两大系统工作人员充分酝酿协商,立足学科专业实际,完善并优化“三 维 互动
10、 、双线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扎 实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2.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一是要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以教师的教带动学生的学;二是要通过严肃考风考纪,端正学风;三是通过优秀学生典型示范,引领学风建设;四是通过养成教育,促进优良学风养成;五是浓厚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合力营造“弘毅尚知、求真务实” 的优 良学风。3.统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严格遴选责任心强、为人师表的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引导广大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是团学工作队伍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育人经验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三是 45 岁以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
11、职教师每四年至少担任一学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实质指导团学工作,用团学工作的实践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进一步完善新进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制度,通过其团学工作的切身体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其教学工作更具育人意识。4.切实加强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一是要坚持和完善教学与团学一体化项目登记制度。要以项目化为依托,建立项目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团学活动的评价机制,深入挖掘团学工作项目的教育内涵。同时整合专职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组建指导教师团队,以项目覆盖学生,以指导教师团队引领学生成长;二是要强化学生课外科6技活动立项制度,
12、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大力资助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同时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打造指导教师团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学生科研项目,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三是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明确专职教师指导团学活动职责。专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学年参与团学活动的指导一般不少于 8 学时,纳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由各二级学院予以认定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将其作为专职教师晋职晋级的考核依据。5.充分利用教育载体。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教育载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促进专
13、业学习。6.建立健全信息整合机制。一是依托现有教学信息系统,建立教学与团学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学生的基本信息、考试成绩、奖惩情况、综合表现等录入每个学生信息系统,建立学生综合信息档案,实现学生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团学一体化联席会议,通报教学团学工作情况,沟通协商有关事宜。各二级学院要建立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7.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团学、教学工作系统均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导向。团学工作系统要参照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把学生的评价作为评价团学工作优劣和团学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行之有效的团学工作评价机制;二是学校将教学与团学工
14、作一体化纳入对各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中,切实保证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8.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和团学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学生发展与服务工作处、教务处、人事7处、科技处、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管理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团学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学团学一体化工作组织实施、沟通协调。领导小组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学生发展与服务工作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和团委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各二级学院建立由院长、党总支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含学工办主任、教工办主任、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政治辅导员、教学秘书等共同参与组成的
15、教学团学一体化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教学与团学一体化工作。四、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教学团学工作一体化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向教学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重要举措,各部门、院(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二)落实责任,示范带动。学校建立教学与团学工作一体化的奖励机制,对教学与团学一体化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倡树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三)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各部门、院(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切实贯彻执行本实施方案。各二级学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学生发展与服务工作处、教务处。附:“ 三 维互 动、双线 培养” 人才
16、培养模式示意 图附:“三维双 线” 人才培养模式示意 图专业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素质拓展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实践育人模块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实验实训课程模块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其它实践课程模块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8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修养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养成教育模块入学教育学生社团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联席修订制度 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充分利用教育载体 建立健全信息整合制度统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公民素养课程模块认知素养课程模块生存素养课程模块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大赛文化艺术活动师范生技能培养学生考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教线线职业技能培养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