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分批发酵:是指将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发酵罐进行培养,直到发酵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2. 连续发酵: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下生长或生产。3. 生长临界溶氧浓度:虽然氧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很低,但在培养的过程中不需要使溶氧浓度达到或接近饱和值,各种微生物生长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有一个最低要求,这一溶氧浓度就称为生长临界溶氧浓度。4. 发酵热: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减去散失的热量,所得的净热量就是发酵热。5. 发酵染菌: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的现象称为染菌。1. 与分批发
2、酵、连续发酵相比,列举补料分批发酵优点?答:与分批发酵相比,解除营养物基质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葡萄糖分解阻遏效应,对需氧发酵可避免分批发酵中耗氧过高,通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在真菌培养中,菌丝减少可降底发酵液粘度,便于物料输送及后处理。与连续发酵相比,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适用范围更广。2.临界菌体浓度的概念及其意义?答:概念:为了获得最高生产率,需要采用摄取速度与传氧速率平衡时菌体浓度,也就是传氧速率随菌浓度变化的曲线和摄氧速率随菌浓度变化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菌体浓度。意义:菌体遗传特性和发酵罐传氧特性的综合反应,若发酵罐的通气和搅拌强度大,传氧速率高时供氧速率曲线上移、临界菌体浓度上升
3、,当菌体需氧量低,耗氧速率降低时,摄取速率曲线下移,临界菌体浓度也上升,反正下降。3.溶解氧选择的原则?答:溶解氧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保持溶解氧浓度稍高于生长临界溶氧浓度,就可以满足微生物最大需氧量,从而获得最高的微生物细胞产量,一般微生物生长临界氧浓度是饱和浓度的 1%-30%。4.增加溶氧的工艺措施?答:1.改变通气速率(增大通风量)2.改变搅拌速度 3.改变气体组成中的氧分压 4.改变罐压 5.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 6.控制微生物营养物质浓度。5.发酵罐染菌的处理?答:发酵前期发生染菌后,如污染的杂苗对生产菌危害大,采用灭菌后弃之;如危害性不大,可重新灭菌,重新接种。2.若营养成分消耗较多
4、,可放掉部分料液,补充新鲜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进行发酵,若污染的染菌量少且生长缓慢,可以继续运转下去,但要时刻注意杂菌数量和代谢的变化。在发酵的中后期染菌,一是加入适量的杀菌剂,抑制杂菌的生长。二是降低培养温度或控制补量来控制杂菌的生长速度。6. 发酵过程污染噬菌体处理?答:1.发酵液用高压蒸汽灭菌后放掉,严防发酵液任意流失。2.全部停产,对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断绝噬菌体的寄生基础。3.更换生产菌种,不断筛选抗噬菌体菌种,防止噬菌体的重复污染。7. 列举染菌的预防措施?答:1.杜绝种子带菌 2.加强空气净化,防止空气带菌 3.消失设备和管道的死角 4.防止设备渗漏 5.严格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8. 发酵工艺放大的原则?答:为使小规模实验得到的工艺条件能在大规模发酵工艺中得到很好实现,必须遵循在放大过程中使菌体在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中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化学因素(基质浓度、前体浓度等)和物理因素(温度、黏度、功率消耗、剪切力、溶氧浓度等)完全相同这一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发酵规模的产物生产能力和功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