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绷带应用技术 作用 : 绷带应用技术对保证颌面、颈部手术创口的顺利愈合和损伤救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用: 保护术区和创部,防止继发感染,避免再度受伤; 止血并防止或减轻水肿; 防止或减轻骨折错位; 保温、止痛; 固定敷料。 材料 : 普通绷带(纱布或者棉布,宽、窄) ; 弹性绷带(纱布或者棉布 +丝类) ; 石膏绷带(纱布或者棉布 +石膏粉) ; 一绷带包扎的基本原则: 包扎绷带应力求严密,稳定,舒适,美观,清洁; 压力均匀,并富有弹性; 松紧适度,利于引流; 注意消灭死腔,防止出血; 经常检查,发现绷带松动、脱落时,应及时予以加固或者更换。如有脓液外溢或渗出,应酌情加厚或更换。 二 绷带包
2、扎的注意事项: 颌面、颈部创口的包扎,应根据创口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结合创口的性质和手术的要求,综合进行考虑以下几点: 无菌创口注意无菌操作,覆盖的无菌纱布应用一定的厚度和范围。感染创口也要防止再污染,所置引流应保持通畅。 绷带在包扎颌下区和颈部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压迫喉头和气管。 所施压力应均匀适度,防止组织过度受压而坏死。 腮腺区创口包扎应施以一定压力,并应富于弹性防涎瘘。 切开引流创口,第一次包扎应加以适当压力利止血,以后不宜过紧应注意引流通畅。 整形术后创口包扎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影响血运。游离植皮术后包扎,覆盖创口纱布应力求平整,外加疏松纱布和棉垫,再以绷带作适当的加压包扎。
3、骨折复位后的创口包扎,应注意防止错位。 三 绷带的选择: 普通绷带(即卷带、四头带)最常用,也可用三角巾或毛巾。 颌面部常用宽 810cm,长 5m 绷带。 石膏绷带在颌面部用于石膏帽制作,以利于颌面部骨折牵引复位。 四头带可用于鼻、颏部、上下颌前庭沟创口的包扎。 上下颌骨骨折固定,可加用弹性吊颌帽。 四 应用技术: 交叉十字绷带(环绕法、颅颌绷带): 面部绷带(单眼绷带) 头部绷带(回反绷带) 颈部绷带 颈腋 8 字绷带 四头带(四尾带) 交叉十字绷带 方法:用绷带先由额至枕部环绕两周,继而反折经一侧耳前腮腺区向下,经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后向上,复至同侧耳前;绕下颌下及颏部至对侧耳前,向上经顶
4、部,向下至同侧耳后,再绕下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后。如此反复缠绕,最后再如前作额枕部环绕,以防止绷带滑脱,止端打结或以胶布固定。 应用范围:该包扎在颌面外科中应用十分广泛,用于颌面和上颈部术后和损伤的创口包扎。包括双侧面部耳前区、耳后区、腮腺区、颌下区及颏下区伤口包扎。 该方法固定范围广,加压可靠、牢固,不易滑脱。 单眼绷带 方法:于鼻根健侧先置一上下斜行的短绷带或纱布条,并在患侧耳周垫以棉垫或纱布,以免包扎时压迫耳廓。绷带自额部开始,先绕额枕两圈,继而斜经头后绕之患侧耳下并斜行向上经同侧颊部,眶下至鼻背,健侧眶上,如此环绕数周,每周必须覆盖前一层绷带的1/31/2,直至包妥为止,最后将留置的短绷带或纱布条打结收紧,以暴露健眼。 应用:用于半侧头部、眼部、耳部、上颌骨、面颊部手术后的创口和损伤包扎。 四头带 方法:剪取约 70cm 长的一段绷带,将其两端剪开即形成四个带尾。中份垫以数层敷料后,将其置于术区皮肤表面,带尾拉紧后两两打结,分别置于枕下和头顶部,并将两结用剩余带尾连接,可防止带尾滑脱。 应用:用于颏部、面颊部、鼻旁伤口的加压包扎。 该法加压力量有限,固定带尾易滑脱,固定效果较差。多用于上颌骨囊肿刮除术后的加压包扎,术后第二天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