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血栓性浅静脉炎2.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12300835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栓性浅静脉炎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血栓性浅静脉炎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血栓性浅静脉炎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药物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类静脉炎是由静脉注射引起的,多发生于四肢,所注射的药物多有刺激性或浓度过高,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某些抗癌药物对静脉内膜均有刺激性,加上用药时间较长或静脉较细,或一处静脉反复穿刺等引起。发病后,病人多主诉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发红,沿静脉走向有压疼性索条。一般12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化如绳的索条,多无明显全身反应。治疗以患肢抬高,局部热敷或理疗为主,多可奏效,也可不治自愈。个别浅静脉血栓向深静脉繁衍者,可行浅静

2、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在下肢曲张的静脉内,因血液淤滞,加上局部皮肤营养不良,屏障作用减弱,易致细菌侵入,或因局部外伤而引起曲张静脉出现炎症反应。由于曲张静脉的存在,静脉炎也可反复出现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曲张静脉闭塞而自行治愈。也可完全吸收,曲张静脉如初。治疗包括抬高患肢、局部热缚或理疗、口服抗生素。病变不重者可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的支持下活动。炎症消退后应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1939年 Mondor 对此病做了较详尽的描述,因此又称 Mondor 氏病。本病原因不明,部分病人有外伤史。好发年龄为2040岁,多见于肥胖及缺乏锻炼的妇女,常为单侧

3、。多在上肢用力牵拉后,出现患侧胸、腹壁疼痛,上肢上举或外展时加重。检查时可发现胸腹壁有一压疼的硬韧索条,少数呈树枝状。皮肤绷紧后,可见索条处如沟状凹陷或嵴状隆起,呈弓弦样。疼痛可于二周后自行缓解,索条多持续很长时间,而后逐渐软化。治疗:有文献报道,本病的治疗可根据病程长短决定治疗方法。病程短者(1月) ,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每周1次,连用3周。也有学者认为,只需局部热缚或理疗,不必使治疗复杂化。少数闭塞的静脉索条挛缩,使局部总有牵拉感的患者,可用尖刀刺入皮下,于皮下将索条切断,以缓解牵拉症状。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类病变为不同部位反复出现的浅静脉炎。全身各处浅静脉均可发生,以下肢多见。病因尚不

4、清楚,但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且与内脏癌肿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即其中一部分患者以后发现了内脏肿瘤,尤其是胰腺癌,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是侵犯中小浅静脉,偶可侵犯肠系膜静脉、门静脉或肾静脉等。临床表现多为一处突然出现发红、条状或网状索条,病变处压疼,全身反应不明显。13周后可自行缓解,病变处留有色素沉着,隔一段时间后在另一部位再次发病。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每周1次,连用3周。也有学者认为,只需局部热缚或理疗,不必使治疗复杂化。少数闭塞的静脉索条挛缩,使局部总有牵拉感的患者,可用尖刀刺入皮下,于皮下将索条切断,以缓解牵拉症状。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类病变为不同部位反复出现的浅静脉炎。全身各处浅静脉均可发生,以下肢多见。病因尚不清楚,但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且与内脏癌肿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即其中一部分患者以后发现了内脏肿瘤,尤其是胰腺癌,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是侵犯中小浅静脉,偶可侵犯肠系膜静脉、门静脉或肾静脉等。临床表现多为一处突然出现发红、条状或网状索条,病变处压疼,全身反应不明显。13周后可自行缓解,病变处留有色素沉着,隔一段时间后在另一部位再次发病。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但应仔细查找有无内脏肿瘤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