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难点(关键)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桥标)一、承台大体积砼施工防温差裂缝的施工措施:承台大体积砼,施工时正值寒冷春季,突出难度如下: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在规定限值(25)以内,存在 3 个极不利因素:底板(承台)混凝土超厚,要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易散发;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般需用硅 525 或硅 425 水泥,水化热高;春季施工,环境温度低,混凝土内表温差大。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必然形成较高的温度,存在着产生裂缝的危险。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就必须从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这两方面综合考虑。
2、为此,我们编制了较为完整的施工方案。 1.C25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为降低 C25 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最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 (1)水泥:C25 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2)细骨料:宜采用区中砂,因为使用中砂比用细砂,可减少水及水泥的用量。 (3)粗骨料:在可泵送情况下,选用粒径 5-20mm 连续级配石子,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4)含泥量: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是要害问题,若骨料中含泥量偏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又严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抗裂的危害性很
3、大。因此骨料必须现场取样实测,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砂的含泥量控制在 2以内。 (5)掺合料:应用添加粉煤灰技术。在混凝土中掺用的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并且混凝土的 28 天强度基本能接近混凝土标准强度值。故本工程采用 60天龄期的混凝土强度来代替 28 天龄期强度,控制温升速率,推移温升峰值出现时间。 (6)外加剂:采用外加 UEA 技术。在混凝土中添加约 10的 UEA。试验表明在混凝土添加了 UEA 之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这样相应地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温度预测分析: 根据现
4、场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中的气温气候情况及各种养护方案,采用3DTFEP 程序对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差进行计算机模拟动态预测,提供结构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及随混凝土龄期变化情况,进行保温养护优化选择。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由于承台混凝土厚达到 3.5m,内部水化热温升偏高,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不易控制,砼浇注时,分二层施工,每层高度 1.52.0m。浇注砼按照一般常规法,采用预制场拌和站拌制砼,然后通过砼输送泵泵送入模分层浇注和振捣,终凝后开始养生,达到规定养护期及强度后,再浇筑上层砼。(2)按设计要求埋设散热循环水管,并保证其畅通,防止堵塞。 4.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 按设计要求预埋测
5、温时管。每隔 12 小时用温度计对测温孔进行温度量测,同时也要量测冷却水出口水温及承台砼表面温度,作为分析控制承台内外温差措施的依据,防止砼出现温差裂缝。 5.养护措施: (1)第一层砼施工完毕后,因承台混凝土表面位于承台面层钢筋以下,无法覆盖保温材料,在浇筑后 45h 采取间断浇热水的措施,尽量控制温差。其间出现过温差25,及时采取了措施(水温加高,并用碘钨灯照射),温差控制在 25内。 (2)浇完第二层砼后,及时浇温水保养,表面及时铺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 12 层麻袋,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在养护期间,随时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及温差(内表温差达 23时就发警报),及时浇水保持
6、混凝土温润。其间大承台温差大于 25,采取了灯照和上搭 2m 高塑料保温棚,将温差控制在 25内。 6.健全施工组织管理: 在制订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同时,还落实了组织指挥系统,逐级进行了技术交底,做到层层落实,确保顺利实施。 二、主桥箱梁挂篮悬浇关键工序施工控制措施:1、主桥箱梁为无支架施工,采用挂篮逐段张拉预应力钢筋,逐段压浆,完成一段,延长一段,直至合拢。2、主桥施工共分 15 施工阶段,要求每个主墩(9#13#墩)上同时对称按节段浇注箱梁混凝土、张拉预应力束、孔道压浆。每个主墩要求同时对称浇注相同梁段,在特殊情况下,桥墩两侧荷载偏差不能超过设计要求,施工时必须严格操作。3、挂篮投入
7、使用前,安设计荷载预压 72 小时,消除塑性变形,并检验构件强度和刚度,记录挂篮弹性变形,支点位置,自重。4、桥墩两侧挂篮移位时,要求同步进行,施工时务必严格执行。5、0#梁段浇注完成后,必须保证梁的各部位尺寸、轴线、各控制点标高满足设计要求,纵向、线型顺畅,有允许梁段部下挠要求 0#梁段支架基础牢固,不沉降,支架刚度大,不变形,施工时严格监测。边跨部分梁段为支加上现浇施工,必须确保支架基础牢固,不沉降,支架要求预压,在混凝土浇注时及合拢前,支架不允许有较大的变形,严格控制支架标高,各部分尺寸定时观测,发现变化,及时调整到设计的标高。6、箱梁合拢(1)合拢顺序:浇第一跨、第六跨第二跨、第五跨合
8、拢第三跨、第四跨合拢(2)合拢段施工设计要求合拢温度为 1416,合拢段两侧箱梁轴线应重合、对应部位标高应一致,其误差应满足精度要求。合拢段两侧箱梁之间增设钢结构支撑杆,以控制两侧箱梁标高和合拢段长度,防止两侧箱梁之间有较大相对变位。钢结构支撑杆应在合拢期间中最低温(零晨 45 时)安装,安装前先用千斤顶预压,以减少杆件压缩变形。在正式合拢段砼前,应监测各部位标高、模板尺寸、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注合拢段砼。施工精度要求:设计要求全桥轴线误差、标高误差、构件各部位尺寸误差、箱梁浇注相对标高误差均不得大于 5mm。7、施工精度控制:(1)设计要求大桥施工时,两岸各设置一个桥梁纵轴观测站(轴
9、线观测与水平观测) 。在大桥施工期间,水准点不得移动,必须固定牢固。大桥两岸水准点高程精度应满足精度要求。(2)在主桥施工期间,各施工阶段分别测量:已浇好梁段的标高、待浇模板标高、浇注后梁段的标高、四个主墩、八个悬臂段相应部位标高相互核对,误差超过精度要求时,及时调整纠正。每施工一个梁段前、后都要测箱梁轴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在箱梁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气温、湿度、箱梁各控制点(各节段悬壁点) 变化,进行定时观测并记录,以指导合拢工作。(4)全桥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以控制张拉吨位为主,伸长量作校核,伸长量误差要求+10%或-5%,否则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三、桥梁及其它构造物的台背填筑公路投
10、入营运使用后,往往在桥头或其它构造物处存在跳车现象,而在一些软土地基或高路堤跳车现象更为严重。这不仅影响行车速度、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容易使桥台、台背、桥头伸缩缝以及连接的路面结构遭到破坏,从而成为公路运营中必须经常维修养护的主要路段。为此,在进行桥头接线路基施工时,必须充分注意并尽可能地做好桥涵及其它结构物处路堤的填筑施工。1、填料在桥台、涵台或其它结构物背墙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台背填筑处理,填料按设计要求采用级配砂砾或其它渗水性填料。2、填筑应适时分层回填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宜小于 20cm,当采用小型夯实具时,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15cm,并应在桥台背墙或明显地方标明高度逐层填
11、筑,逐层碾压检测,检查频率每50m2 检验 1 点,不足 50m2 至少检验 1 点,每点必须合格,台背填筑压实度标准比一般路堤提高 12%。3、填筑范围按照规定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 2 米;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 2 米;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 34 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 2 倍孔径长度。回填钢筋混凝土圆管时,必须注意两边对称同时进行,直至管顶。回填时特别要注意管道两侧腋下的回填压实。回填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时,只有在盖上钢筋混凝土板后才能回填。当客观情况需要两侧不均匀填筑时,必须等到涵台(墙)的混凝土或圬土砌体的砂浆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进行。回填桥台背后填土时必须与锥坡同时进行。结构物回填应分层平铺,紧接桥台、翼墙处,应密切注意与结构物相接的压实度,但也应注意任何压实不能对结构物部位造成损害。对于圆柱式桥台肋柱式桥台的台背回填,应内、处侧同时分层填筑,并随时砌筑护坡以减少单向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