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大肠的概述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大肠亦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与肺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二、大肠的生理机能(一)主传化糟粕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过肛门有节制的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道之官”之称。(二)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是所谓的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与
2、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三、大肠的结构功能(一)盲肠盲肠为大肠起始的膨大盲端,长约 68cm,位于右髂窝内,向上通升结肠,向左连回肠。回、盲肠的连通口称为回盲口。口处的粘膜折成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为回盲瓣,此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二)阑尾阑尾形如蚯蚓,又称蚓突。上端连通盲肠的后内壁,下端游离,一般长约 220cm,直径约 0.5cm。阑尾全长都附有阑尾系膜,其活动性较大。(三)结肠结肠为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按其所在位置和形态,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四)直肠直肠的位置及毗邻直肠为大肠的末段,长约 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第 3 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五)肛管肛管上段的粘膜形成 610 条纵行的黏膜皱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肛瓣。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