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七黑斑病的防治三七的黑斑病是目前三七种植中出现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常年发病率在5%20%之间,严重时高达 60%以上。造成三七的早期落叶,植株枯萎,干花,不能结实,使三七产量受到损失。病菌能浸染三七植株的各个部位,其中以叶、茎、花轴、花、果实和果梗受害严重,但主要以幼嫩组织部位或组织结构较松散的部位受害为主,即以茎杆、叶柄和花轴受害的比例占所有发病比例的 60%以上。近几年来,通过系统研究,并结合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和开展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宣传培训,让七农对该病有所了解,也学会了科学的防治方法,最终使该病的扩展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一、 症状表现茎、叶柄、花感病时,多发生于茎顶、茎基部、叶柄轮生
2、处或花轴,初呈针尖大小的褪色病斑,继而见近椭圆形浅褐色病斑,以后色泽逐渐加深,并向上下扩展,病斑凹陷并产生黑褐色霉状物,严重时扭折而枯萎。七农按其受病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发病部位在茎杆中下部的称“黑杆瘟” ;茎基部的称“烂脚瘟” ;花轴的称“扭脖子” 、 “扭盘” 。如叶部受病,多由叶尖、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叶斑中部色泽显淡,干燥时易破裂甚至穿孔。但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斑则扩展快,达全叶1/31/2,叶片即脱落。无论是在干燥或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中心均产生黑褐色霉状物。若果实感病,表面先出现褐色斑点,继则凹陷,果皮渐渐干瘪而发黑,成为“干籽”或“黑果” 。越
3、冬芽、根茎和根部受病,常产生水浸状黑褐色病斑,并与其它病原一道共同对芽部或块根构成复合浸染而导致根腐病。二、 病原分类据研究,三七的黑斑病由人参链格孢( Alternaria panax Whetzel)浸染引起。病原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该病菌除危害三七外,还可危害人参,西洋参等人参属植物,同样引起黑斑病。三、 发病特点1、 病原的浸染循环病原首先以分生孢子的形态浸染植株,感病植株的病原在适合的温湿度环境下,一方面以菌丝的形态继续扩展、蔓延,直至植株枯死;另一方面在病斑上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又成为再浸染源,随气流、雨水长距离传播,对新的植株进行再浸染
4、,最终导致病害的大面积发生。据研究表明:三七黑斑病病原在高湿度的土壤环境下,仅能存活一个月,在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中,可存活三个月,在自然干燥条件下,可存活 12个月,因此,病原不能在土壤中越冬。进入秋冬季后,病原的越冬场所主要是病株、病果、及病残。病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翌年气温回升后,随着雨水的降临而复苏,并经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扩散、传播,形成初浸染源,开始新的繁殖危害。2、 发病规律在大部分地区,三七黑斑病始见于 5月上旬,部分地区始见于 4月下旬;病害发病末期因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中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 9月下旬、十月上旬,高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十月中旬。黑斑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也很密切。当日均
5、气温在 18度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达 65%以上,即持续 23 天小雨天气或日降雨量达 15毫米以上时,黑斑病即可发生,并且发病率随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3、 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荫棚透光率。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需在荫棚条件下栽培,一般二年七透光率在 10%15%之间,三年七在 15%20%之间,即可满足三七植株生长所需光照强度。若荫棚透光过稀,光照强度超过了三七植株生长所需,除导致叶片发黄,出现日灼病等生理性病害外,三七黑斑病的发生也随之加重。据有关研究表明,无论是二年七还是三年七,三七黑斑病发病率与荫棚透光率均呈正比关系,说明病原孢子的萌发、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若满足其所需,一旦温、湿
6、条件具备,即可加速三七黑斑病的流行。 七龄。三七黑斑病的发生因不同七龄而异,七龄越小受害越重。说明幼嫩的植株易受病菌的浸染,原因可能是幼龄植株表皮细胞较薄,菌丝体容易穿透扩展的缘故。随着龄期的增长,胞壁逐渐变厚,植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也随之增强,故个龄期三七发病率表现为:一年期二年七三年七。 苗棵素质。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生长类型的三七植株感病程度不同,发病率表现为三类苗二类苗一类苗,说明生长瘦弱的植株更易遭受三七黑斑病的浸染危害。因此,加强七园栽培管理,培育健壮七苗也是控制三七黑斑病及其它病害的重要措施,应引起七农的重视。 此外三七园内温度高,湿度大,植株过密,施肥不当,荫棚透光率稀密不均
7、,及病虫害均可引起三七黑斑病的发生四、 防治方法 荫棚透光均匀。根据三七黑斑病发生与降雨和园内光照强度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修补,避免有空洞的关系较为密切的特点,在三七的生长过程中若需对七园荫棚透光度进行调节,必须做到荫棚透光均匀,不能有明显的空洞;老七园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修补,避免有空洞的地方成为三七黑斑病的最初发病中心。 选用无病种子和种苗。为防止种子、种苗带菌传播,应把好育种选苗关。对种子的筛选,应在采集红籽时,要选用果皮色泽鲜艳、饱满无病的红籽做种;种子贮藏期间也要注意防病防虫,避免种子被病菌污染。筛选种苗时,应选择健壮无病、无损伤、根系良好的种苗(子条)移栽。 加强七园管理。在三七黑
8、斑病的发生季节里,要勤查七园,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雨季要勤开园门,通过空气流动,降低园内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合理施肥。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三七植株徒长而抗逆性降低。三七是块根植物,对甲肥的需求量略高于其它作物,可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提高三七植株的抗逆性。因此在有机种植中施肥应做到均匀合理,掌握好个成分的比例。 规范农事操作。七农在七园管理过程中,应规范农事操作,如由传统的边拔草边捡病残体的习惯,改为捡病残体与拔草程序分开,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病害的人为传播。病残体应深埋或做焚烧处理,以避免病菌的再次浸染。 严格选地:三七园一般宜选用生荒地,忌连作,尤忌与花生连作,可与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轮作 3 年以上,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撒生石灰。在大量发病区域撒上适量的石灰,可以防止病情快速、大面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