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音花镇农牧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白音花镇位于库伦旗南部,南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旧庙镇毗邻,省道 305 线穿境而过,是库伦旗的“ 南大 门 ”。全镇总 土地面积 90.08 万 亩,其中:耕地面积28.52 万亩,林地面积 19.17 万亩,草牧场面积 15 万亩。共辖 36 个行政村,10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7 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 2.21 万人,占总人口的 8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全镇年劳动力转移人数 8000 人次,其中稳定输出人数为 4500 人。、 农牧民工劳动就业现状1、农牧民剩余劳动力较多。我镇属于农牧结合、以农为主的乡镇,随着近几年农业机
2、械化的普遍推广,大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解放出来,转向二、三产业。2、文化程度偏低。农牧民转移劳动力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高中以上学历占转移劳动力人数的 20.2%,初中文化占转移劳动力人数的 66.4%,小学文化占转移劳动力人数的 13.4%。3、技能技术水平较差。目前在农牧民转移劳动力人员中,只有少数人员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大部分未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从事简单的低技能的体力劳动,月薪一般在 1000 至 2500 元之间。4、年龄段较为集中,转移就业地区各异。在农牧业劳动力转移人员中年龄普遍在 18 至 45 岁之间,主要是农牧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就业选择较近的地
3、方,例如库伦旗、阜新市内就业人员较多,主要是建筑业和服务业。二、农牧民工就业服务情况第一、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库伦旗一直较为重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各种就业服务机构比较健全。我镇业设有专门的服务机构,有专人负责管理,对于促进农牧民工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信息。我镇转移就业的农牧民中只有少数人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为我市组织的“ 万人 职业技能培 训” “雨露计划” “零就业转移”等培训活动,由于财力和师资等原因,我镇自身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活动。就业信息方面我镇主要通过与用人单位联系后,通过宣传单、驻村干部入户宣传等办法进行。但起到的作用较小,大多数外出务工
4、人员都是通过“亲带亲、人带人” 的方式寻找工作。三、农牧民工就业合法权益保障情况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也就造成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增加,对于这方面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村委会和学校来共同管理,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农牧民工的宅基地、耕地草地、林地承包的合法权益给以应有的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农牧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脏、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2、转移农牧民就业不稳定。由于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低等原因造成就业不稳定,同时我镇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为短期务工,主要在农闲季节就近短期务工。3、乡镇缺少劳动力培训能力。目前,我镇虽有一些临时性培训,但因师资力量、培训条件有限,存在时间不够、力度不大、培训效果不好等问题;师资力量、培训条件有限,不能真正提高农民工素质,达不到就业要求。五、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1、开展引导培训,转变就业观念。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3、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牧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