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模糊思维”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究-武汉工商学院.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27027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糊思维”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究-武汉工商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模糊思维”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究-武汉工商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模糊思维”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究-武汉工商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模糊思维”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究-武汉工商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模糊思维”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究-武汉工商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模糊思维”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探究胡瑞年 1, 刘 璞 2(1.武昌理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2.武昌理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摘 要:思维存在着抽象(逻辑)、形象(直感)、灵感(顿悟)三种情形式。 “模糊思维”是以隶属律为基本规律,从广泛存在的模糊信息中提取相对确定的有意义的成分,进而通过辨证的方式对事物业已渐变的运动的质达到可靠性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 “模糊思维”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灵活性、简洁性、模糊性等特点。本文试图从探索高校教育管理艺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模糊思维方式,以期更好地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软实力、硬支撑和科学化水平。关键词:模

2、糊思维;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探究;成功素质教育;科学发展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44/ZY(2013)03-0000-00随着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人们生活中对模糊语言的大量出现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不仅诸如“大、小” , “美、丑” , “成功、失败”等相互间界限不清的词语(概念) 是模糊的,即使一些看起来十分清晰的概念,其意义也有相当的模糊性。高校教育管理是富于人性的领域,由于人的属性奇特,心灵复杂,心理活动神秘,致使思想教育成为难度极高的实践活动之一。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在实施科学管理的进程中,追求量

3、化的精确性、规范性和整齐性将会面临居多困境,其知识系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模糊性。因此,研究模糊思维、开发其内蕴含量,对有效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 “模糊思维”的内涵(一) “模糊性”的来由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是主客体之间活动中产生的客观特性,它反映人类与对象世界之间认知关系结构的历史状态。模糊与精确相对,是指客观事物(包括人类的思维和语言 )的不稳定、不清晰、不精确,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外延不清,关系不明。模糊是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式进行定量考察的一个概念,是对精确的廷伸和补充,是生活中

4、不可缺少的存在,是人的思维智能活性的表现。早在 1764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了“模糊”这一概念。他认为“模糊概念比明晰慨念更富于发现力” ,“在模糊中能产生知性和理性的多种活动” 。1965 年,美国著名学者 LA 查德在创立“模糊集合”之前,提出了“模糊思维”的概念,他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 , “人脑具有通过模糊识别、分析迅速把握信息语义的功能,在模糊中求得理解,求得准确”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模糊性,而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使用模糊概念对事物作近似的描绘,反而有助于认识事物的真谛。(二) “模糊思维”与“精确思维”的界定模糊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以反

5、映思维客体的模糊性为特征,并使思维过作者简介:2013-06-26作者简介:胡瑞年(1982- ) ,男,湖北省黄冈市人。武昌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2管理;刘璞(1982- ) ,女, ,湖北省咸宁市人。武昌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程运用非精确性的认识方法而达到思维结果的清晰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模糊思维方式遵循“同一律”和“隶属律”两大基本规律,并且具有“简单准确性” 、 “瞬时判断性”和“认知恒常性”三大基本特征。模糊思维,是思维主体在思维的过程中,以反映思维对象的模糊性为特征,通过使用模糊概念、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等非精确性的认识方法所进行的思维。模糊思维的内涵

6、没有明确的界定,给人以很大的解释空间或联想余地。模糊思维里有分析,基本上是定性分析,以定性分析的语言,简明、规范、扼要地表达客观事物的规律。模糊思维是相对于精确思维而言的,两者都是人脑的思维方式。就思维的对象件而言,精确思维是关于清晰事物的理性认识,模糊思维则是关于模糊事物的理性认识。就思维的逻辑基础而言,精确思维建立在二值逻辑的基础上,他用精确语言、精确概念和判断、推理进行思维,而模糊思维则建立在模糊逻辑的基础上,使用具有模糊性的语言、概念和判断、推理进行思维。精确思维,是思维主体在思维的过程中,以反映思维对象的精确性为特征,通过使用数据推导、逻辑推理、科学模拟等精确性的认识方法所进行的思维

7、。精确思维的内涵有明确的界定,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必然的而不是或然的。精确思维重视分析,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理方法为工具、以定量分析的语言,精细、准确、明白地表达思维。如果说模糊思维适合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话,那么,精确思维则主要运用于科学、技术、管理等诸多领域,尤其是科研领域更是依赖于精确思维的支撑。模糊是一种灰色的智慧,灵活运用模糊思维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可以断言“精确管理是基础,是依据,模糊管理是创新,是升华” 。二、 “模糊思维”的价值取向一般来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时常会遇到工作中难以研判的事情,比如它们的性质、正确程度、合理性常常介于“是与非 、 “正确与错误

8、” , “合理与不合理”两者之间。由于教育工作特殊性和学生思想的不可捉摸性,经常会出现各种随机的突发事件。有些时候对一些事与人的判定,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二值判断就可以下结论的,过分拘泥于“精确”难免导致事倍功半,学校教育管理如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适时地应用模糊思维方式,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专门活动,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它是直接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其教育涉及面广、内容多、变动大,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多。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确的外延,其性状具有不确定性,功能具有相对性,内部联系具有非线性。由于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开放系统,其情感、

9、性格是最有发散和模糊性质的,绝不能用线性的方法来统治人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评判时最忌讳绝对化和极端化,忌讳“将学生一棍子打死” ,而模糊理论的本质正是反对线性化、绝对化、极端化,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并不在于让人“归顺” ,而是在于螺旋式启蒙,在于不断地开启和拓展智慧的大门,引导和促进人们放飞梦想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人际和合,营造和谐社会,由此开发模糊思维也3是思想政治教育走人本化道路的时代要求。上世纪,针对一些过于强制认知、推理的认知主义德刘章西.走进开放式教育的春天N.湖

10、北日报,20130329.育模式的反思,出现了关照人的情感的德育模式,如关怀主义、体谅主义模式等。美国品德心理学认为,没有为别人着想的关怀,不具有体谅、理解他人的情感,就不能产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品德教育学家马文博克维兹等人在分析品德教育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效的品德教育的八大要素,其中就提到:学生得到了尊重和关怀的对待,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都得到关照。新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蒙台梭利呼吁礼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他们“纯清而又敏感的心灵” 。这些理论启示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开发模糊思维,发挥“模糊”作为人与人之间黏合剂的作用,发挥其相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本化的要

11、求。开发模糊思维,同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学生是变化发展的个体,其认知过程具有模糊性,必然存在着“模糊一精确一模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一点与成功素质教育教学观不谋而合) ,没有模糊性就没有精确性。模糊思维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是时代发展所强势驱动的必然内在要求,而研究如何运用模糊思维,紧紧围绕着“学科、学术、学者、学生和学风”来展开,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的新课题和新使命。三、 “模糊思维”的运用研究(一) “模糊思维”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模糊思维是运用模糊思维手段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它可以是认识主体有意省略一些事物联系或发展的中间环节,通过压缩,抽象出相对明晰的事物界限

12、,以达到对事物比较精确的认识;也可以把事物的类属边界、性态边界建立在富有弹性的地带上,使类属边界、性态边界直接呈现出模糊特征。这种模糊性多值逻辑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整体合一的发散性思维方式。现代思维的目的是追求思维的有效性,模糊思维运用于学校管理过程会产生聚变效应, “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教育梦想” 。它对于密切领导与被领导的相互关系,提高领导工作的适应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模糊选才”的艺术。模糊思维的功能首先体现在选拔人才上。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此语表明一般人皆处在“绝对好”与“绝对坏”之间的某种状态,即皆有优点、缺点。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在用人问题上持

13、模糊观点。事分巨细,人有长短,作为学校领导,要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譬如学校欲在各科教研组长中物色一名教导副主任人选,若运用模糊个体识别法,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和传递足够的信息,挑选出比较合适的人选。2.“模糊处事”的艺术。学校领导处理重大紧迫、明朗的问题,应态度鲜明,措施果断,但有时处理模糊性问题,则需要运用模糊处理艺术。一是粗与细的艺术。人们往往认为, “细比粗好” ,习惯于按照“是甲” 、 “非甲”的逻辑思考问题,实际上对于多种情况下的模糊性问题,诸如各组织的历史问题,领导班子的不团结、下属之间的隔阂等问题,若4用“宜粗不宜细”的方式去处理,往往胜于精查深究;二是拖延与沉默的艺术,学校

14、管理工作常呈模糊性质,对此沉默与时间拖延就显出其优越性,它既可使势态明朗化,又可使一些矛盾自行消亡。学校领导如果对那些虽属领导工作范围,但又具有“可管,亦可不管,可做,亦可不做”的模糊性事情,沉默处之,领导效果反而更好。有时领导者对发生的问题采取“冷处理”或“不处理”的拖延方式,也往往会产生比“热处理”更佳的效果。三是“就高”与“就低”的定性艺术。由于学校管理中不少现象都具有模糊性,所以严格地定量处理就很困难,有时也无必要,因此,学校领导者在奖惩处理时,应持正面事件“就高不就低” ;反面事件“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四是容忍与谅解的艺术。对学校领导班子内部、干群之间的许多具有模糊性问题,只有采取容

15、忍、谅解的模糊处理方法,才能产生较好的领导效果,教职工讲话、批评常有“正确部分” ,也有“非正确部分” ,对此,领导者要虚怀若谷,听取正确意见,不计较其不正确的意见,教职工在工作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或失误的地方,对于那些模糊性过错,管理者应主动承担责任,切忌“分清是非,各打一板子” 。3.“模糊交际”的艺术。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交际心理学认为,人际环境的宽容、和谐、协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意向、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因而,学校领导抓学校工作,就不得不下真功夫来研究模糊人际艺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科学模糊性艺术的高度概括,既然难得,就

16、说明非真糊涂,而是真机智,目的在于求得最佳的人际关系, “难得糊涂”不同于“一概糊涂” ,而是大事上清楚,小事上糊涂;根本问题上清楚,枝节问题上糊涂;原则问题清楚,生活小节糊涂;法律法规清楚,人际交往糊涂。开放中的学校教育,要求学校领导以优良的仪表风度,必备的交际技巧和娴熟的外交才能,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环境。(二) “模糊思维”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发现,思想模糊是作为思想极端、思想专制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模糊思维的运用充分肯定教育客体的思想是丰富的、变化的、复杂的、能动的模糊体,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彻底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做法,强调的是针对学生的观念、品

17、格、知识、能力、方法发展状况的多变、多样和多维,要求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去面对和处理许多无法预测的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以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弥补科学主义、精确思维的不足,模糊思维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1.利用意会性特点运用非语言因素,进行模糊信息传递。意会性即不可言传性。人人都具有一种意会性的心理潜能,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直觉态的无障碍性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例: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耐人寻味的双关语所传达出的信息,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诠释。这正

18、是模糊思维在起作用。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受教育者感觉教育者的意志越少,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利用非语言因素,5善于运用动作语言、体态语言、表情语言、空间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优化人性化的教育机制,丰富人性化的教育内容,切实做到用人性化的方式去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和引导学生。近代思想家卢梭认为:“学生的行为若不导致对自身的伤害和对别人自由的妨碍,成年人原则上不应干涉” 。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对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问题” ,老师可以在关键时严肃指出,让其警醒;亦可模糊处理,掌握时机,事后适时提醒或委婉暗示,在表扬人

19、或事的时候清晰化,而在批评人或事的时候模糊化。2.注意模糊教育动机激发内在体验,促进沟通融洽和谐。每个人都有尊重自我、体验自我的心理需求,不喜欢别人改变他的认知结构,不喜欢别人强加观点,这是一种普遍心理。而“模糊”是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其本质具有相容性,易于使老师与学生的心理接近与思想沟通。 “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这正是模糊思维运用的关注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运用模糊思维方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启发,最后接受老师提倡的某个道理或形成某种观点,老师就从模糊中求得向精确的转化。

20、这样可以使教育者的隐蔽化,教育方法间接化,缩小主客体心理距离,扫除学生内心存在的对老师的逆反心理,使学生敞开思想,在宽松的教育氛围中体验自己的行为后果,体验老师思想观点的无可排议性,从而能使老师和学生心理相容,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展开,有利于思想的接受和教育效果的提升,最终把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与需要,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要求。3.重视语言表达含蓄蕴藉自然得体,坚持模糊处理原则。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菲尔德说过:“语言中模糊词和句的存在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表达力。 ”语言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富有弹性,富有宽广的容纳性,内涵自由度大。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语言材料作为思维的特殊物质外壳

21、其本身存在着模糊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学生是有能力通过模糊语言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育、培养,要大量运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老师的真实意图。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模糊语言的应用非但没有使对他们的教育受到影响、引发混乱。恰恰相反,它使老师所表达的意思变得宽广而和谐,既令人心悦诚服,又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所以模糊语言成了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工具之一。模糊语言运用得科学、适当,就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就能征服人心、缓解矛盾,使“味之者无饭,闻之者动心” 。当然,模糊语言的运用要讲究方法,一是应该与人为善。心诚方能中肯,心柔方能言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心理状态上先调整好,才能避免过激情绪

22、和个人偏见。即使面对的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或是一个反对自己的意见并已经被证明是错了的人,同样应该从“教人以理、导人以行”的愿望出发,带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去表达心愿。毕竟教育对象本来就需要老师的谆谆教海、循循善诱。二是要做到含蓄双关,避免使用过激语言。心直口快易伤人,婉转含蓄感人心。模糊教育内容指向,适合教育客体心理承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他们不会乐意接受攻击性的语言,任何刺激性的语言在人本化管理中是行不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这种方式,为了适应受教者的心理承受能力,6关照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可有意在好恶体验上、在利害关系上作模糊识别、模糊分析、模糊控制,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

23、不妨心明而口不宣, “模糊处之” ,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求。特别是对犯错学生不妨宽容些,给其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三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能“全盘否定” 。这绝非模棱两可,而是倡导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巧妙运用模棱两可的思维方式。人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性,让所有可能走通的大路都为学生敞开,对待学生不能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要关注学生本身存在的“中间”状态。所以,很有必要为改变学生的不良状况预留适当的空间,切忌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总之,高校教育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对人的精神深层次领域的教育,有着很多不可测、不可控的因素。将模糊思维方式引入高校教育管理领域,模糊管理不是不

24、管理,更不是糊涂管理,而是科学与人文统一、理性和非理性交融的文化管理,它遵行“教育从尊重开始,管理从制度出发,习惯从文明运筹,科技从兴趣启迪”的基本规律,破除了“非此即彼”二值逻辑的思维定式,打破了经典科学追求定性定量分析为唯一方法的垄断地位,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藏,对高校教育管理者妥善解决较为棘手的矛盾和模糊不清的问题、取得教育的主动权、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工作效率等有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一是“模糊”是反对形而上学的僵化概念和绝对化的好形式;二是模糊原理的运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三是“模糊”是形成学校团结和谐环境的前提之一。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深化思想内含,对

25、于实现教育管理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促使教育管理变成人性化的教育而非机械化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将模糊思维淋漓尽致地加以运用,不断凸显模糊思维的价值,方可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在模糊中达到向精确的转化,最终达到教育管理精确性的理想境界,从而为教育管理拓展出一个独特而广阔的空间,为社会培养 “抢手人才、杰出人才、成功人才”构筑一个起飞的平台,提升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软实力、硬支撑和科学化水平。参考文献:1张涛.模糊思维.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方式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1, (03).2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代武社.模糊思维方式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9, (04).4李俊.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 理论月刊, 2007, (08 ).5时晓玲.模糊思维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http:/www.MianFeiLunW,2007.1.6李欢欢.试论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及其语用功能J.考试周刊,2010, (23)7谢首成.转型社会的阶段特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05).8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责任编辑 梅大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