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比较优势理论.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22537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比较优势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目录,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第四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第五节 对比较优势模型的评价,重点:绝对利益理论和相对利益理论,本章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本章作为国际贸易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古老的重商主义,以及对国际贸易理论仍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和穆勒德相互需求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并学会用数学模型将其表述出来。学习重点和难点:比较利益论是贯穿国际贸易理论的主线,因此,认真领会其理论精髓,正确评价比较利益论,找出其不

2、足,同时将其思想用数学模型表述出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国际经济理论的基础。,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问题,1.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 国际贸易的结构3.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四、绝对优势理论案例分析五、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奠基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英国,著作,国富论,标志着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批判了重商主义,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被人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国富论也被世人

3、誉为经济学的“圣经”,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货币即财富;财富的源泉即对外贸易;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贸易是零和博弈。,(一)基本思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的绝对量不会增加,要使财富增加必须进行出口贸易,实现财富增长的途径,途径一:开采金矿、银矿,途径二:扩大出口,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其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出口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 ,而进口外国产品则会造成货币

4、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除了在国内对农民的剥夺之外,国际贸易和海外掠夺是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时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获取黄金,而当时西欧本身黄金的开采和储备已很有限,迫切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和对外掠夺来满足当时在西欧国家中出现的“黄金渴望”,恩格斯 论封建制度的解体及资产阶级的兴起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二)分期:,1、早期重商主义 时间:15世纪16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英国

5、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 观点: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点是保证每笔对外贸易都保持顺差,并严格禁止金银外流,以积累社会财富。,早期重商主义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把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货币差额论,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二)分期:,2、晚期重商主义:时间: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托马斯.曼观点:晚期重商主义一般被称为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点是保证的对外贸易总额保持顺差,并且不反对在短期内对个别国家的个别商品的贸易出现逆差。也不绝对禁止金银出口。,托马斯孟说:如果我们只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

6、在田里抛撒下许多谷物,我们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获季节考虑到他的劳动成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带来的增益。,贸易差额论,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三)评价,1、符合时代的需要,加速资本原始积累。2、不能正确阐明国际贸易的基础。3、单纯考虑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衡量手段过于片面。4、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思考:按照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出口大于进口。请问在只有两个国家的世界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为什么?,重商主义思想在21世纪仍然活跃,二、绝对优势理论,“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

7、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亚当.斯密,1776,二、绝对优势理论,背景知识,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8、,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斯密,生于苏格兰哥尔克第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先后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经济学之父。岁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终身未娶。1748年受聘于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文学。后受聘于格拉斯哥大学,先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1764年斯密以私人教师身份跟随布克列公爵赴欧洲大陆旅行,结识了重农学派主要代表魁奈和杜尔哥等人,且深受影响 1776年发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首先对如何进行贸易才能有效地积累财富和发展经济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命题其政策代表了英国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主张国内和国际间实现贸易的自由17

9、78年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长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年又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会遵循以下的准则,从不在家生产那些比购买的还贵的产品。 裁缝不会试图自己做鞋, 而是从鞋匠那里买鞋” “ 在每个私人家庭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 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不会是荒唐的。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给我们, 那么, 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中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向他们购买。”,为市场立宪,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研究思路) 只要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大于商品的运费等,两国若没有贸易限制,商品就会从价格低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国际

10、贸易可以增加每个国家的财富。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产品的单位成本绝对低于其它国家,那么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的产品,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利。,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分工是交换的结果,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绝对优势,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再相交换,那么都可以获得绝对的好处。,假定A、B两

11、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A生产X的成本低于,生产Y的成本低于A,则A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假设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假设5: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假设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假设7:无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1.绝对优势的定义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2.主要内

12、容两国贸易的基础在于绝对成本差异绝对优势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获得性优势贸易模式是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主要观点,推论,四、绝对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从表1.1可以看出英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为8,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为20;美国生产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2和10,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表1-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案例,从表1.2可以看出,进行国际分工之后,

13、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表1-2 国际分工后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四、绝对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结果如表1.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英国和美国各增加了100单位布的消费量。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表1.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四、绝对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绝对优势理论是如何回答四个理论问题的?,1. 国际贸易的动因,2. 国际贸易的结构,追求价格差

14、带来的贸易利益,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3.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分工产生的利益交换产生的利益,4.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价格差别越大利益越多,五、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证明了国际贸易是实现专业化分工利益的重要途径,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为自由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英国能不能从贸易

15、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背景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奠基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 英国同斯密并称为自由贸易学说的奠基人,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首先以比较优势原理补充与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谷物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自由贸易,一、

16、比较优势理论背景,David Ricardo,1772-1823,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生于英国犹太族大资产阶级家庭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14岁他就结束了正规教育,并到他父亲的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所以,“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20岁时他和异教徒女子普利丝娜恋爱,

17、遭到父亲坚决反对,为此他与家庭脱离关系,独立经营交易所业务25岁时即成为大富翁此后,他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矿物学和地理学等1799年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引起了对经济学的兴趣,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 40岁离开商界,并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被誉为继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经济学巨著1819年他被选为下院议员他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主张修改选举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大地主阶级为了提高地租收入,防止进

18、口谷物竞争,由议会通过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1846年被议会废除,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比较优势模型的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而不是绝对差别之外。,“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外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故事:有兄弟俩都已结婚另立了门户。哥哥家养一头牛,弟弟家有一台拖拉机。如果用牛耕地,一天可赚40块钱,搞运输能赚60块钱;拖拉机耕一天地可赚50块钱,搞运输能赚100块。刚开始

19、时,兄弟俩都是上午耕地,下午跑运输,一天下来,哥哥收入50块,弟弟收入75块。几天过后,聪明的弟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哥俩一天干两种活,不如分一下工。于是就找哥哥说,从今以后,你替我耕地,我则专门跑运输,每天除了你耕地得到40块外,我再给你20块作为你替我耕了半天地的报酬,这样,你就可以得到60块,比以前多得10块,我在支付了给你的报酬之后,还能得到80块,比以前多5块,对我们俩都有好处。哥哥半信半疑,不知这多出的15块是从哪里来的?还以为是聪明的弟弟在骗他。,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1.比较优势的定义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

20、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2.主要内容较大的绝对优势或较小的绝对劣势成为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贸易双方均获利。国际分工改善了两国福利,贸易利益来源于分工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改进。贸易模式是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即比较优势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主要观点,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A 生产X、Y的成本都低于,但X比Y低的更多, 则A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理,生产X、 Y的成本都高于A,但Y与X相比高的少些,则B在 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一

21、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就可以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就能够使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两利相权取其重,机 会 成 本,两弊相权取其轻,从表1.4可以看出,中国在小麦和布上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中国在小麦上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4,而布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2,相比之下,中国布的绝对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小麦的绝对优势比布的绝对优势要大,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22、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专门生产布,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表1.4 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之后,两国的总产出都会有所增加。增加情况如表1.5所示。进行国际分工后,世界布的产量由200增加到300,增加了100单位。,表1.5 国际分工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如果假定美国以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交换后两国布的消费水平比国际分工前都增加了50单位,小麦的产出水平和消费水平没有变化,由此可见,即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双方仍然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获得利益。因此,不仅美、英等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开

23、展自由贸易,美国和中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以开展自由贸易。,表1.6 国际贸易后各国产量分配,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案例分析,国 家,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单位) (人/年),1 100 1 90,2 190,英国葡萄牙,2 200,1 120 1 80,合计,分工前,2.2 220,2.2 220,合计,2.125 170,2.125 170,英国葡萄牙,分工后,1.2 1,1 1.125,英国葡萄牙,国际交换,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比较优势理论案例,英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毛呢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练习,下列两表表明了不同情况下美、英两国工人每人每小时可生产小

24、麦和布的数量。请指出在每种情况下各国具有绝对优势(劣势);比较优势(劣势)的产品,并说明贸易的可能性及流向。,思考题-答案,在A情况下,美国在小麦上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布上有绝对优势;在B情况下,美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布上有比较优势;在两种情况下,美国都应该生产和出口小麦,并从英国进口布匹;而英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布匹,并从美国进口小麦。,一国在产品X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条件为:axaYbxbY,思 考,一国在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必定在另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此话对吗?对。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则有ax ay bx by, 又 ax、 ay 、 bx 、 by均大于零,

25、 必有 by bx ay ax 即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对亚当斯密理论继承和发展。“比较优势”学说不仅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在实践上也部分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劳动价值论的假设与现实不符。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获利的影响。,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比较优势概念不是李嘉图第一个提出,但是他第一个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论证的经济学家。“四个有魔力的数字”使人们记住了李嘉图而为记住第一个提出概念的人Robert Torrens.,“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 -萨缪尔森,人生设计的原则比较优势原理

26、,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呢?这就需要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第一步: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存在不同的追求目标。 这种差别主要受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的影响。第二步:目标的选择是一个比较优势的确立问题。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你具备怎样的比较优势?首先要考虑的是你有没有什么强烈的偏好,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厌恶。然后在你偏好的目标集中进行比较选择。,第三步:接着要分析你拥有的资源禀赋。 你有怎样的家庭背景、个人关系网络?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智力潜力?与别人相比,在那些方面有优势,在那些方面有劣势? 第四步:再接着分析你的操作技能。 为了达到目标,你是喜欢脚踏实地、勤奋刻苦,还是喜欢投机取巧?投机取巧会有什么风险?

27、风险有多大?代价有多高?,第三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约翰.穆勒(1806-1873),约翰.穆勒(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学生。天才人物,3岁学习希腊文,7岁熟读柏拉图的对话,8岁学习拉丁语,13岁时已对经济学有了相当的见解。约翰穆勒通常被看作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他也自称为斯密、李嘉图的追随者。由于李嘉图没有阐明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究竟如何确定以及贸易利益将怎样分配的问题,也未考虑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于是约翰穆勒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中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提出了他的“相互需求学说” 。该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补充。,第三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国内商品的交

28、换比率由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决定,比如在美国单位劳动投入的小麦(W)产量为12,单位劳动投入布(C)的产量是10,因此美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是:1W5/6C(即相对价格),同理中国国内的交换比例是: 1W5/3C。互惠的国际贸易的交换比率要在参加贸易的两个国家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否则其中一国就会退出贸易。上例中美国和中国之间互惠贸易比率范围是:5/6 (W/C) 5/3.,二、互惠贸易比率范围,相互需求方程式,第三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1、指出了互惠贸易的范围。 在比较利益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阐述了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即两国贸易前各自国内的交换比例构

29、成了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如果超出这个界限,国际贸易就不会发生。2、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多少取决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如果越接近于本国的交换比例,就对本国不利;相反,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则对本国越有利。,三、主要内容:,(1)进步之处:强调需求因素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以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商品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李嘉图的交换价值理论。(2)局限性: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第三节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四、相互需求理论评价,第四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

30、势,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W,Wmax,Cmax,W,C,图1-1 PPC和机会成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s, 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机会成本则指的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布)而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小麦)的数量,例如:,C,A,B,D,斜率=横轴商品的相对价格=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问题:,1、在家吃饭

31、便宜还是在饭馆吃饭便宜?2、坐公共汽车便宜还是坐出租车便宜?3、你为什么买车?4、小时工做家务没有你做得好,你为什么还要用保姆和小时工?5、你花钱买什么?6、你认为作为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7、我们如何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姚明应该自己剪草坪吗?,姚明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2002年到美国NBA打球,2004年4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名单,姚明是入选该名单的惟一的一位中国人和惟一的一位NBA球员,他也是七位入选该名单的体育界名人之一。姚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都拥有大量的球迷,他2004年的广告收入总计1.1亿美元,据保守

32、估计,姚明的实际身价已高达3亿美元,是中国最富有的运动员。姚明打球很优秀、出手灵活,想必除草也不会逊色,但是姚明要不要自己除草呢?,姚明不自己除草,我们在花钱买时间,时间是有限的,姚明除草2个小时的机会成本是1万美金;如果请一个钟点工来除草,他要4个小时,当然在这4个小时中,他也可以去麦当劳工赚20美元,也就是钟点工除草的机会成本损失是20美元。姚明不应该自己除草,而应该去拍广告,让钟点工去除草,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得好处。,二、案例分析,在前面关于美国和中国的例子中,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美国要增加种植一单位小麦,就必须放弃5/6单位布的生产。于是,美国种植一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5/6单位

33、布。相同的道理,中国增加一单位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是5/3单位布。小麦的机会成本在美国要比中国低,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三、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根据机会成本理论,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而中国应专门生产布。在这里我们虽没有作出劳动是惟一生产要素和劳动是同质的假设,但得出的结论与李嘉图基于劳动价值论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四、机会成本的三种情形,

34、机会成本不变;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机会成本不变,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保持不变,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本不变,此时PPC为一条直线;,W,C,每增加一单位的C,所必须放弃的W均为3/5个单位。,图 1-2 机会成本不变,机会成本递增,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本递增,此时PPC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C,W,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C,所必须放弃W的数量逐渐递增。,图1-3 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逐渐递减,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35、本递减,此时PPC凸向原点。,C,W,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C,所必须放弃W的数量逐渐递减。,图1-4 机会成本递减,五、社会无差异曲线,图1-4.1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社会无差异曲线: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这样的曲线,称为社会无差异曲线。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满足的程度。不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凸向原点,曲线的斜率均为负值。,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人们对物品的消费是边际效用递减,因此CIC凸向原点.,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表1.6给出了

36、美、中国两国小麦和布的生产可能性组合。可以看到美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2/3单位的布。中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的布。,表1.7 美国、中国小麦、布的生产可能性组合,无贸易时美中的PPC和消费可能性曲线,生 产 模 式,根据机会成本原理,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中国应专门生产布,则美国生产组合将会从没有贸易情况下的点A(90W,60C)移动到点A1(180W,0C),而中国的生产组合将会从点B(40W,40C)移动到点B1(0W,120C)。这种分工,扩大了经济的整体规模。两国小麦的总产量由贸易前的130单位增加到180单位(全部由美国生产)。两国布的总产量由贸易前100单位增加到1

37、20单位(全部由中国生产)。分工带来产量净收益为50单位小麦和20单位布。,C,120,90,60,W,180,斜率3/2,C,120,60,40,W,40,斜率为1/2,A1,A,B,B1,图1-7 中美的生产分工,C,120,90,60,W,180,110,70,A,A1,贸 易 所 得,B,B2,B1,C,120,40,W,60,50,40,70,A2,设美、中进行贸易的国际比价为1W=1C,美国生产的180单位W,自己消费110单位,其余70单位用来交换70单位C。图中,A2点(110W和70C)为贸易后美国的消费组合点。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给美国带来的净收益为20单位W和10单位C。

38、同样,中国生产120单位C,自己消费50单位,其余的70单位交换70单位W,图B2点(70W和50C)为中国贸易后的消费组合点。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净收益为30单位W和10单位C。,贸易三角形(美国),贸易三角形(中国),图1-8 中美贸易所得,六、商品相对价格的均衡分析,商品的相对价格 贸易后相对价格的决定,基本知识,商品的相对价格在这里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前例中:英国国内小麦的相对价格(记为PW/PC)2,英国国内布的相对价格(记为PC/PW )1/2;美国国内小麦的PW/PC 2/3;美国国内布的PC/PW 3/2。若英国专门生产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则互惠贸易的交换比率的区间为:

39、1/2(W/C)3/2.,互惠贸易的范围,孤立条件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图1-9.1 孤立均衡,在无国际贸易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其均衡点为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点,这一点被称为孤立条件下的均衡点,所确定的切线斜率为孤立条件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贸易后商品相对价格的决定:均衡分析,在左图,Sw是美国与中国的小麦总供给曲线,它表明在Pw/Pc=2/3时,美国可生产小麦的最大量为180单位,即OB。而当Pw/Pc=2时,中国可生产小麦的最大产量为60单位,即BB*。Dw是有贸易时美中两国对小麦的总需求。Dw和Sw交于

40、点E,因此均衡产量为180W,均衡相对价格为1。右图则表明布的相对价格的决定,道理同上。,O,O,图1-9 商品相对价格的决定,第五节 对比较优势模型的评价,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原因。那么,这一理论在多大程度上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实践呢?一种理论的生命力是否长久,除了理论框架本身是否完善外,最主要的还是看其在实践中的解释或预测能力。 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由迈克道格尔(GDAMac Dougall)完成的。他的实证研究以1937年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后来的一些学者按照迈克道格尔的研究思路,又进

41、行了一些检验分析。,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验证,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1)比较利益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2)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3)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4)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42、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第五节 对比较优势模型的评价,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1)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2)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价值的角度看问题,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交换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3)比较利益说隐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

43、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于为相对落后国家接受。,第五节 对比较优势模型的评价,一是李嘉图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二是李嘉图的理论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现实中,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大都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3、李嘉图贸易理论本身存在的不足:,第五节 对比较优势模型的评价,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虽然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但它仍然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

44、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即劳动投入的差异决定了绝对优势或比较利益,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产生。但实际上生产要素不仅仅只有劳动力。因此单纯以劳动成本的差异为基础来分析的国际贸易动因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新的分析方法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Homework,3、请查阅资料阐述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1、有比较优势的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有绝对优势并不一定有比较利益。请问上述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中国的土地比澳大利亚大得多,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比中国更具有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