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225203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3-5-5 -4 -3 -2 - 0 1 2 3 4 5 x32-2-4-6yA(-,)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2、过程与方法:经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解决实

2、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引入展示雪人平移,来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1)什么叫平移?(2)平移之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1)如图,将点 A(2,3)向右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点 A 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2)把点 A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呢?(3)把点 A 向上或向下平移 2 个单位长度,点A 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填表:平移前的点 平

3、移方向与单位长度 平移后的点 横坐标 纵坐标A(-2,-3) 右 5 A1( )A(-2,-3) 左 2 A2( )A(-2,-3) 上 2 A3( )A(-2,-3) 下 2 A4( )问:你从刚才的探究中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进一步的探究,请再找几个点试一试,对它们进行平移,观察它们的坐标的变化,问:你上面发现的规律还成立吗?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 点的左右平移 点的横坐标变化, 纵坐标不变 点的上下平移 点的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化(4)归纳一般结论在前面对特殊情况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归纳出一般结论。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

4、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或( , ) )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或( , ) ) 简单地表示为:点(x,y) ( ,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长度点(x,y) ( , )向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点(x,y) ( , )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点(x,y) ( , )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设计说明:1. 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坐标表示三种方式描述平移.2. 将点向四个方向平移的问题转化为两个方向的平移,主要是淡化口诀“左减右加,上加下减”,防止学生在学习函数图象平移过程中出现混淆.设计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思考、

5、交流等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得出结论。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有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最终探索出点左右平移和上下平移的坐标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动手实践,利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的时空,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变式练习 1:见学案。2、探究图形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正方形 ABCD 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点 A (2, 4), B(2, 3), C (1, 3), D (1, 4),将正方形 ABCD 向下平移 7 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 8 个单位长度,两次平移后四个顶点相应变为点 E,F,G,H,它们的坐标分别是什么?如果直接平移正方形 ABCD,使点

6、A 移到点 E,它和我们前面得到的正方形位置相同吗?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设计说明:学生掌握点的平移与其坐标的变化关系后,将知识迁移到几何图形的平移上来,而图形的平移是建立在点平移的基础上的通过学生动手探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用坐标表示图形平移时,往往通过某些特殊点的平移来解决,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变式练习 2:见导学案。设计说明:这一环

7、节是为了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评价和补充,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四)总结反思,提高升华 情意发展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设计说明:师生进行合作小结,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同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清理知识的脉络,使新旧知识形成体系,教师做为组织者与引导者。(五)布置作业作业题:必做题:课本 78 页 第 1 题、第 3 题,79 页第 4 题.选做题:课本 80 页 第 11 题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目的是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A D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