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检验与校正04用盘左位置精确照准距离大于 30m 远处的一清晰目标,待示值稳定后,按【确定】完成盘左读数。 按【取消】可取消此次观测读数,重新回到盘左观测。 【确定】【补偿器零点差】 TILT 25HAR 1701926 :盘右照准目标?取消 置零 确定5松开水平制动手轮,旋转照准部,用盘右位置精确照准同一目标,待示值稳定后,按【确定】完成盘右读数。如操作无误仪器显示新的零点差 【确定】【补偿器零点差】 零点差: -9设置新值?取消 确定6按【确定】 ,仪器接受新的校正值,返回仪器常数设置菜单。如按【取消】则重复上述过程。【确定】【仪器常数设置】 1补偿器零点差2指标差视准差3仪器加乘常数7
2、.按【ESC】返回测量模式,仪器常数设置生效。 【ESC】 【测量】 HZA 9943 13HAR 35019 23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检验与校正124.2 指标差视准差设置在此项设置模式下,通过盘左盘右的角度观测,可以测定出仪器的视准差,以便仪器对水平角单盘位观测值进行视准差改正;也可以设置垂直度盘指标,消除指标差的影响。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1精确整平仪器,开机,当显示提示过零时按【3】键,同时旋转望远镜过零,仪器提示输入密码。【3】【仪器常数设置】 输入密码:2输入“1234” ,按【 】进入仪器常数设置。【 】【仪器常数设置】 1补偿器零点差2指标差视准差3仪器加乘常
3、数3选取“2.指标差视准差” ,按【 】进入指标差视准差设置。【】 【】 【】【指标差视准差】 ZA 932532HAR 3501922 :盘左照准目标?取消 确定检验与校正24用盘左位置精确照准距离大于 30m 远处的一清晰目标,按【确定】完成盘左读数。 按【取消】可取消此次观测读数,重新回到盘左观测。 【确定】【指标差视准差】 ZA 932532HAR 3501922 :盘右照准目标?取消 确定5松开水平制动手轮,旋转照准部,用盘右位置精确照准同一目标,按【确定】完成盘右读数。如操作无误,仪器显示新的指标差及视准差值。 【确定】【指标差视准差】 指标差: 0 0007视准差: -0 000
4、3 设置新值?取消 确定6按【确定】 ,仪器接受新的校正值,返回仪器常数设置菜单。如按【取消】则重复上述过程。【确定】【仪器常数设置】 1补偿器零点差2指标差视准差3仪器加乘常数7.按【ESC】返回测量模式。仪器常数设置生效。 【ESC】 【测量】 HZA 9325 23HAR 35019 23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检验与校正324.3 距离加乘常数设置此模式可修正测距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操 作 过 程 操作键 显 示1开机,当显示提示过零时按【3】键,同时旋转望远镜过零,仪器提示输入密码。【3】【仪器常数设置】 输入密码:2输入“1234” ,按【 】进入仪器常数设置。【】 【】 【
5、】【仪器常数设置】 1补偿器零点差2指标差视准差3仪器加乘常数3选取“2.距离加乘常数” ,按【 】进入仪器加乘常数设置。【】 【】 【】【距离加乘常数】 加常数: 0乘常数: 0 取消 确定4按【】 、 【】可使光标上下移动选择设置参数项(加常数、乘常数) ,输入相应常数,按【确定】完成设置返回仪器常数设置模式。 【确定】【仪器常数设置】 1补偿器零点差2指标差视准差3仪器加乘常数 在仪器出厂前其距离加乘常数已经过严格测定及设置,用户不应轻易设置。 按【ESC】返回测量模式。检验与校正4【附】距离加常数的检测仪器出厂前距离加常数经过严格测定及设置,但由于距离加常数会发生变化,故应在已有基线上
6、定期进行测定。如果无此条件,请按下面介绍的方法进行测定。注意:仪器和棱镜的安置误差和照准误差都会影响距离加常数的测定结果。因此,作业时应特别细心。并使仪器和棱镜等高,在不平坦的场地上进行测定,应利用水准仪来测设仪器和棱镜高。(1) 在一平坦场地上,选择相距约 100m 的两点 A 和 B,分别在 A、B 点上设置仪器和棱镜,并定出中点 C。A BC(2) 精确测定 AB 间水平距离 10 次并计算平均值。(3) 讲仪器移至 C 点,在 A、B 点设置棱镜。(4) 精确测定 CA 和 CB 的水平距离 10 次,分别计算平均值。(5) 用下面的公式计算距离加常数:K=AB(CA CB) (6)
7、如果仪器的标准常数和测量后计算所得的常数存在差异,可参照“24.3 距离加乘常数”进行设置。(7) 设置后应在另一基线上再次比较仪器的常数。检验与校正525检验与校正 全站仪系精密仪器,为了保证仪器的性能及其精度,测量工作实施前后的检验和校正十分必要。 从“25.1 照准部水准器”开始,按适当的顺序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 仪器经过运输、长期存放或受到强烈撞击而怀疑受损时,应仔细进行检校。25.1 照准部水准器1长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将长水准器置于与某两个脚螺旋 A,B 连线平行的方向上,旋转这两个脚螺旋使长水准器气泡居中。将仪器绕竖轴旋转 180(200g) ,观察长水准器气泡的移动,若气
8、泡不居中则按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校正利用校针调整长水准器一端的校正螺丝,将长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回偏移量的一半。利用脚螺旋调平剩下的一半气泡偏移量。将仪器绕竖轴再一次旋转 180或 200g,检查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则应重复上述操作。2 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检验与校正6利用长水准器仔细整平仪器,若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就不必校正,否则,应按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校正利用校针调整圆水准器上的三个校正螺丝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25.2 十字丝的校正 检验将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严格整平。用十字丝交点瞄准至少 50m(160 英尺)外的某一清晰点 A。望远镜上下转动,观察 A 点是否沿着十字丝竖丝移动
9、。如果 A 点一直沿十字丝竖丝移动,则说明十字丝位置正确(此时无需校正) ,否则应校正十字丝。 校正逆时针旋出望远镜目镜一端的护罩,可以看见四个目镜固定螺丝。用改锥稍微松动四个固定螺丝,旋转目镜座直至十字丝与 A 点重合,最后将四个固定螺丝旋紧。目镜固定螺丝目镜固定螺丝目镜检验与校正7重复上述检验步骤,若十字丝位置不正确则应继续校正。注意:以上校正完成后还需作下述校正“25.3 视准轴的校正 ”, “24.1 倾斜补偿器零点差、24.2 指标差、视准差设置”25.3 仪器视准轴的校正 检验将仪器置于两个清晰的目标点 A,B 之间,仪器到 A,B 距离相等,约 50 米。利用长水准器严格整平仪器
10、。瞄准 A 点。松开望远镜垂直制动手轮,将望远镜绕水平轴旋转 180或 200g 瞄准目标B,然后旋紧望远镜垂直制动手轮。松开水平制动手轮,使仪器绕竖轴旋转 180或 200g 再一次照准 A 点并拧紧水平制动手轮。松开垂直制动手轮,将望远镜绕水平轴旋转 180或 200g,设十字丝交点所照准的目标点为 C,C 点应该与 B 点重合。若 B,C 不重合,则应按下述方法校正. 校正旋下望远镜目镜一端的保护罩。在 B,C 之间定出一点 D,使 CD 等于 BC四分之一。利用校针旋转十字丝的左,右两个校正螺丝将十字丝中心移到 D 点。校正完后,应按上述方法进行检验,若达到要求则校正结束,否则应重复上
11、述校正过程,直至达到要求。25.4 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将光学对点器中心标志对准某一清晰地面点(参见“7.架设仪器” ) 。将仪器绕竖轴旋转 180或 200g,观察光学对点器的中心标志,若地面点仍位于中心标志处,则不需校正,否则,需按下述步骤进行校正。检验与校正8 校正打开光学对点器望远镜目镜的护罩,可以看见四个校正螺丝,用校针旋转这四个校正螺丝,使对点器中心标志向地面点移动,移动量为偏离量的一半。利用脚螺旋使地面点与对点器中心标志重合再一次将仪器绕竖轴旋转 180或 200g,检查中心标志与地面点是否重合,若两者重合,则不需校正,如不重合,则应重复上述校正步骤。【附】激光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按动激光对点器开关,将激光点对准某一清晰地面点(参见“7.架设仪器” )将仪器绕竖轴旋转 180或 200g,观察激光点,若地面点仍位于激光点处,则不需校正,否则,需按下述步骤进行校正。 校正打开激光对点器的护罩,可以看见四个校正螺丝,用校针旋转这四个校正螺丝,使对点器激光点向地面点移动,移动量为偏离量的一半。利用脚螺旋使地面点与对点器激光点重合。再一次将仪器绕竖轴旋转 180或 200g,检查激光点与地面点是否重合,若两者重合,则不需校正,如不重合,则应重复上述校正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