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初步了解中唐诗歌风格。一、导入“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徊惆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闲淡,或雕琢炼饰,或浅切平易,其审美趣味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由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以元缜、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些诗
2、人,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 27 岁的天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韩愈、柳宗元的两首贬谪诗。二、预习反馈:1、理解下列加点词句,和同学交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明确:左迁左迁,贬官,古人尚右。九重天指皇帝。肯将怎么愿意。省略“岂” 。瘴江此泛指南方多瘴气之水。.2、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翻译全诗。明确:早晨向朝廷呈上
3、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3、理解下列加点词句,和同学交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明确: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惊风狂风,双关,既指自然景象,也指仕途。飐吹动。薜荔薜荔,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九回肠指愁思的缠结。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 。百越即百粤,此处是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文
4、身在身上刺花纹,南方少数民族多有文身的传统。4、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翻译全诗。明确: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5、查资料:(1)简介韩愈和写作背景.韩愈(七六八八二四) ,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 。有昌黎先生集 。他和柳宗元虽然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
5、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宪宗一心想着长生不老,把死去的高僧骸骨迎奉到朝廷大内,一时上下乌烟瘴气。韩愈正是上疏驳斥这种无聊之举,而触怒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而有司急命赴任,家人随即也被驱赶。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先行赶到,自己的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韩愈的一个十二岁小女儿,卧病匆忙前行的途中,死而埋在道旁。诗人在
6、这种情况下,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这首名篇。(2)简介柳宗元和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 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 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 岁。因为他是河东人,在柳州忍过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一生命运极度坎坷,最后一次要被诏回京城,可是还没有接到诏书,人已死去。由于长期体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写下了大量的揭露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等散文作品。特别是他的寓言,如捕蛇者说 、 憎王孙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逼真,在我国寓言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
7、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 ,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也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赴任的途中又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10 年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后来又被诏回,以为要升官,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同样原因遭贬的还有他的好友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他们的境况类似,一次次地同样被贬。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
8、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柳的这首诗就是写给这四位朋友的。诗人登临城楼,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同被贬的友人的关切之情,抒发了自已被贬的愤怒。三、质疑探究:(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请概括诗歌表现的思想内容。明确: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有着特别的韵味,请做分析。明确: 融情于景,既抒写途中的感受,更是表达深沉的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自己遭遇的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
9、。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 “马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3、说说这首诗的基本风格。明确:景象壮阔,情感悲壮,文字顿挫,深沉浓郁,既有杜甫之风,又有自身以文入诗之新。(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概括诗歌的内容,并说说你的基本理解。明确:首联,作者登楼远眺,无限愁思涌上心头。意境邈远,直与四州相连。颔联寓情于景,写惊风乱飐,密雨斜侵,隐喻保守势力横施迫害;而以芙蓉的高洁,薜荔的芳香,喻自己和四位友人的高尚品德。情景交融,了无痕迹。颈联借岭树遮目,直抒怀念四友的心情;借江曲似肠,倾吐耳腹中的愁苦,依然借景抒情。尾联叹息谪居边远地区,音信阻滞,更加深了
10、离别之别之苦。全篇以愁思起,以愁思终,愁思二字贯穿全篇。.2、诗歌的表现手法常常有以乐景写哀情,以衰景写哀情的,本文属于哪一种,并加解说。明确:空旷的荒野,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把自己悲哀的情感烘托了出来。3、对比这两首贬谪诗各自有怎样的风格?明确:都借景抒情,韩诗悲而怨,并有直抒胸臆句,情感悲壮激愤;柳诗悲而愁,哀景衬哀情,情感悲伤惆怅。四、课堂检测:1、背诵两首诗歌。2、 (10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
11、自言是凤凰。清朝 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 鸣彻 九州,延 颈望八荒。适逢商 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 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附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