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附件二 课题申请指南内容.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12220009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二 课题申请指南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附件二 课题申请指南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附件二 课题申请指南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附件二 课题申请指南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附件二 课题申请指南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附件二 课题申请指南内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课题申报指南近二十年来,我国区域性大规模的水、气、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现行粗放式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针对我国当前对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的重大需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前期工作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设立了“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2、”重大项目,重点开发产品生态设计、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固体废物再生材料资源化利用、典型区域循环经济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必须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议,并在企业、园区和城市三个层面开展应用和工程示范,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课题实施时间:2006年11月2010年12月。申报课题时请同时提交课题经费预算。现将本项目课题申请指南发布如下:课题1.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的清单优选、技术政策与标准体系一、 总体目标通过建立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技术清单、相应技术政策和标准体系,探索我国优选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的方法体系,推动资源

3、能源消耗多、排污量大的行业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发展。 二、 研究内容1.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研究和建立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评估方法体系;2. 选择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46个行业,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清单,识别需优先开发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3. 在国家层面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政策;4. 基于主要生产过程的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制订典型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根据废物再生过程原材料特性和工艺特性制订相应技术的环境标准。三、 考核目标1.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评估方法体系;2. 建立46个行业的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

4、术清单,建立其相应的生产标准、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其中半数进入国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发布或审议程序。四、 实施年限2006年10月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6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3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300万元。六、 依托单位依托单位长期从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科学研究,拥有稳定的科研团队和必要的实验室条件,具有制订清洁生产标准和循环经济政策的业绩或类似经历。课题2. 关键产品的生态设计与集成技术一、 总体目标以机电、石化和建材等典型行业的关键产品为对象,研究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方法,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生态设计规范和导则,开发产品生态设计的辅助软件,通

5、过典型产品的生态设计示范,为以企业为核心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提供技术支撑。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研究和开发典型产品的生态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典型产品的生命周期数据库;2. 研究和建立典型产品的生态设计规范和导则,开发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产品生态设计辅助软件,建立产品生态设计数据库框架,实现产品生态设计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系统化和标准化;3. 开展典型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标识认证的示范研究,为建立产品生态设计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三、 主要考核指标1. 建立生态产品设计的方法和导则;2. 开发23个用于产品生态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3. 完成58种典型产品的生态设计,形成可市场化的生态

6、设计样品。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为不少于105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35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700万元。六、 承担单位要求: 优先考虑支持具有相关工作基础的单位。课题3. 典型城乡循环经济构建技术集成与发展模式研究及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典型农村和城镇(区)的特点,开展循环经济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城乡循环经济构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 主要研究内容:1. 开发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我国典型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式、人居环境建设、土地、

7、能源与资源利用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村民参与机制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因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 研究编制我国农村循环经济构建技术规范在广泛调查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案例的基础上,筛选我国在村镇总体规划、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综合发展规划与开发、社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适用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形成适合我国典型农村的循环经济构建模式,编制我国农村循环经济构建技术规范。3. 开发新城镇(区)能源与资源有效利用集成技术结合新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和体系研究,从城镇层面集成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回用、垃圾减量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8、在内的能源与资源利用技术,形成新城镇(区)零废物排放技术系统。4. 开发新城镇(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系和模式从城镇、社区、居住建筑三个层面,研究分析其在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科技及物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开发可持续城镇(区)建设与发展的综合体系和模式,包括区域功能规划、交通规划、能源系统、水资源利用等。5. 城乡循环经济构建技术应用与示范选择典型农村,开展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循环经济构建技术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综合示范;选择典型城镇(区),开展能源与资源有效利用技术、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综合示范。三、 考核指标:1. 开发和完善1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可持续发展

9、评价指标体系;2. 编制24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循环经济构建技术示范;3. 开发13项套城镇(区)能源与资源有效利用集成技术;4. 开发1套新城镇(区)可持续发展综合体系;5. 建立24个城乡循环经济建设示范点。四、 实施年限: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五、 经费分配: 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4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2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200万元。六、 承担单位要求: 优先考虑支持具有相关工作基础的单位。课题4. 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保障体系一、 总体目标通过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健康

10、发展。二、 研究内容1. 以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为依托,研究和提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政策、法规和组织管理保障体系;2.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机制与体制;3. 探讨和提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估考核体系,公众参与机制和途径,以及教育与培训模式等,引导和培养全民绿色生产和消费意识。三、 考核指标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和机制模式被政府部门所采纳,或在典型示范区(试点)内试行。四、 实施年限2006年10月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3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15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50万元。六、 课题实施单位基本条件

11、课题实施单位应具有实现上述目标的研究基础,具有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的能力。课题5. 重污染行业铬、铝、钛化工冶金清洁工艺替代、共性技术平台与示范工程一、 总体目标针对我国有色、黑色金属冶金中以两性金属铬、铝、钛等为代表的高能耗、重污染行业,通过研发低温非常规介质强化铬、铝、钛等两性金属多种资源转化的替代性清洁工艺与关键共性技术,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从生产源头削减废弃物,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实现行业的原创性清洁工艺替代。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研发低温非常规介质的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的共性技术和通用关键设备,替代现行高温钠化焙烧和氯化、高浓酸化等高毒性化学加工的传统工艺,建设铬

12、、铝、钛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平台;2. 铬、铝、钛矿物资源低温转化反应分离耦合工艺与关键设备研发和大型化;3. 研发中间体转化与介质再生循环关键共性技术和设备;4. 研发资源多组份综合利用产业链接技术,产品高值化技术;5. 研发物质流程、能量流程与废弃物交换网路的综合优化集成;6. 开发铬、铝、钛清洁技术的产业化工艺软件包。三、 主要考核指标1. 建立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基地,实现替代性清洁技术大规模产业化,成为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化技术,资源总体利用率接近100,能耗下降20%,生产成本下降20%,实现铬渣零排放与资源化利用;2. 建立万吨级氧化铝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与传统工艺相比,资源总体利用率提高1

13、0%,实现赤泥的综合利用,生产成本下降10%以上;3. 建立千吨级氧化钛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与传统工艺相比,资源利用率提高10,无废酸和废渣排放,生产成本降低20。四、 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8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7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2100万元。六、 课题实施单位基本条件课题承担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较强工程与产业化研究条件。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化工企业作为示范工程依托单位,由研究单位与企业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的合作团队,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课题6. 稀土金属清洁生产与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集成

14、技术及工程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目前我国特色稀土资源加工过程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研发碳酸钠焙烧稀土及钍、氟等多种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集成技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生产源头预防污染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研发适合现有稀土资源特点的碳酸钠焙烧新工艺、新设备;2. 研发铈()、氟及三价稀土的高效分离技术;3. 研发钍的高效分离技术;4. 建立千吨级产品规模的示范工程。三、 主要考核指标1. 稀土与钍的分解率95%,焙烧过程无有毒废气产生;2. 单一稀土的分离效率提高10以上; 3. 钍、氟回收成为产品,过程中不产生放射性废水、废渣和含氟废水;4

15、. 稀土、钍、氟的资源回收率大于90%,综合经济效益比现有工艺提高10%以上。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六、 课题实施单位的基本条件课题承担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较强工程与产业化研究基础。选择大型稀土加工企业作为示范工程依托单位,由研究单位与企业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推进的合作团队,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课题7. 硫化矿清洁冶炼集成技术与工程示范一、 课题总体目标针对我国硫化矿如硫化锌冶炼过程污染严重和伴生元素资源化利用技术落后等问题,研发无

16、SO2产生的加压浸出等生成元素硫的先进清洁生产集成技术与关键设备,从源头减少SO2、铁矾渣的污染,有效提高我国锌冶炼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水平。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研发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技术,提高锌及伴生稀、贵金属的回收率;2. 研发硫资源产品化新技术;3. 研发浸出液净化、回收新技术,稀散金属回收和溶液高效净化技术;4. 研发加压浸出与现有湿法炼锌流程耦合关键技术。三、 课题主要考核指标1. 建立万吨级示范工程,与现有流程相比吨锌成本降低510%; 2. 示范工程的锌回收率95%,元素硫生成率80%,固体排放物减量50%。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

17、课题总经费不少于16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4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2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课题工程依托单位应选择拥有丰富锌冶炼生产经验的国内大型冶炼企业,有能力并愿意提供课题的万吨级示范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课题8. 有机碳酸酯低成本清洁生产工艺与工程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有机碳酸酯生产过程的源头重污染和不安全性,研发二氧化碳经尿素合成碳酸二甲酯和异氰酸酯的清洁工艺与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碳酸酯低成本清洁生产成套技术,为解决有机碳酸酯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剧毒污染问题提供新途径,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开辟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新的绿色产业链。二、 主要研究内

18、容1. 研究二氧化碳经尿素醇解低成本清洁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优化与高效催化剂的工业化生产技术;2. 研究碳酸二甲酯万吨级工程示范的反应器结构优化、工艺集成及工程强化技术;3. 研究二氧化碳经尿素反应耦合清洁合成异氰酸酯反应路径优化与高效催化剂体系的定型和制备放大;4. 研究异氰酸酯千吨级示范中的介质再生循环、连续反应器设计及产品工程关键技术与工程放大。三、 主要考核指标1. 建立万吨级二氧化碳经尿素醇解清洁合成碳酸二甲酯工业示范装置,碳酸二甲酯单程收率大于70%,生产成本较现有工艺降低2040%,形成10万吨级大规模工艺软件包。2. 建立千吨级二氧化碳经尿素清洁合成异氰酸酯示范生产线,生产成本较

19、现有工艺降低2040%,形成万吨级工业化工艺软件包。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化工企业作为示范工程依托单位,能够提供万吨级示范工程建设的配套资金。课题9. 清洁制革过程与绿色产业链接集成技术及工程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传统制革生产过程用水量大、废水污染负荷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等问题,对制革生产过程进行绿色产业链设计和清洁技术优化研究,开发能够从源头减少使用污染性化学品、在工艺过程中减少用量水、可以实现

20、中水回用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清洁制革过程技术,降低全过程污染排放,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二、 主要研究内容1. 开发无硫化物脱毛等关键技术,对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链接和集成进行优化研究,形成能降低物耗、水耗及全过程污染排放的清洁技术,进行制革绿色产业链的优化设计,形成全流程工程示范。2. 研究高盐含量制革废水的好氧-厌氧处理技术及废水分流措施,实现中水回用。3. 开发以制革废弃胶原材料为原料的新材料制备技术。4. 建立能够用于客观评价皮革化工材料环境友好性的方法和标准,能够指导制革行业选择和使用低污染的原材料。三、 主要考核指标建成年产300500万张猪、牛皮革的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并达到如

21、下指标:1. 在猪皮制革过程中全部消除硫化物污染;2. 制革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中水回用率达到6070%;3. 形成1-2种大规模利用制革废弃皮胶原制备先进实用材料的新技术,使制革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4. 建立皮革化工材料环境友好性的快速、客观评价方法,能够指导行业从源头上削减污染;5. 与传统制革生产相比,清洁制革过程的生产成本降低10%,制革绿色产业链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025%。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4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6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800万元。六、课题依托单位选择在行业

22、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制革企业作为示范工程依托单位,能够提供示范工程建设的配套资金。课题10. 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清洁生产新工艺与工程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污染重、能耗高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传统粘胶工艺生产过程,基于自主发明的新型高效纤维素溶剂离子液体溶剂体系,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清洁工艺与关键设备,实现再生纤维素纤维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突破,满足我国粘胶化纤生产行业对清洁生产技术的迫切需求,提高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和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研发纤维素离子液体新溶剂体系规模化制备的关键技术与设备;2. 研发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规模化制备、输送以

23、及连续纺丝的关键技术与设备;3. 研发离子液体高效回收的关键技术与设备;4. 完成全流程再生纤维素纤维清洁生产示范技术,解决溶剂循环以及产品工程等关键技术与工程放大问题。三、 主要考核指标1. 建立以离子液体为溶剂的百吨级再生纤维素纤维清洁生产示范线,完成整个工艺软件包;2. 和现有粘胶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使用强酸、强碱和其它高毒性介质,实现水的闭路循环,新鲜水消耗量减少9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3. 再生纤维素纤维的主要性能指标超过目前的粘胶纤维,达到国外先进工艺生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性能指标。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

24、题总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选择国有大型化纤生产企业作为示范工程依托单位,该单位能够提供示范工程建设的配套资金。课题11. 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与工程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纺织印染行业资源化利用率低,耗水量大、回用率低、水污染十分严重等问题,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排放、低污染和高资源利用率的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成套工艺与设备,提高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 主要研究内容1. 通过对收割、脱胶等纺前加工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构建基因工程菌,解决该菌在一体化设备中高效分离麻

25、壳、麻骨以及生物脱胶的关键技术问题,减少高浓麻纺脱胶废水,提高苎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2. 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染色废水脱色回用技术与设备,解决高温染色废水脱色回用问题;3. 开发少废低耗的无纸热转移印花集成技术,替代传统的印花工艺;研制无纸热转移印花工业化样机,完善无纸机配套设施和配件,完成无纸机技术的系统集成。 三、 主要考核指标1. 建立100吨精干麻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制成率提高810;每吨精干麻节水300吨以上;苎麻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2. 建立高温染色废水脱色回用技术示范生产线,废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在实现废水回用的同时回收热能。3. 建立一条年生产能力达到5

26、00万米的无纸工艺示范生产线,试运行时间不少于半年,且印花产品质量(主要印花牢度)达到国家标准,印花环节节水90%以上。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4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6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8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选择国有大型纺织印染生产企业作为示范工程依托单位,该单位能够提供示范工程建设的配套资金。课题12.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一、 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对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形成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全面提高我国利

27、用废旧轮胎热解燃油和炭素材料再生利用技术水平。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研究废旧轮胎常温和低温组合粉碎物料精细分级和纤维分离技术、粉碎物料高温动态脱硫技术和工艺、胶粉和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技术、以及连续交替操作废轮胎热解工艺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2. 研究集成和优化废轮胎破碎、精细粉碎,资源化综合利用成套技术;3. 研究制备胶粉的剩余废品高温裂解制碳黑工艺技术,利用热解炭渣制备超细炭黑质补强剂及应用技术,以及热解炭渣制备活性炭及应用技术,超微粉制地砖等资源化利用技术;4. 建立相应的废旧轮胎利用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研究示范工程运行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控制技术。三、 主要考核指标1.

28、 建成处理废旧轮胎10000吨/年的连续交替操作、整胎进料的热解反应炉,热解燃油得率45以上,热值大于40MJ/kg,轮胎热解处理成本小于150元/吨;2. 建立2000吨/年处理能力热解炭渣制备活性炭技术示范的生产线,所研制的活性炭产品细度大于1250目(10微米),在工业橡胶制品中能够替代50以上半补强炭黑,综合处理成本小于500元/吨;3. 废旧轮胎的资源再生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课题依托单位应具备成熟

29、的生产条件,并有一定的市场销售业绩,能够为示范工程建设提供配套资金。课题13. 包装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一、 总体目标通过包装产品源头绿色设计研究、商品包装合理性评价研究、生产者延伸责任制试点、废弃包装物分类收集及再生技术研发与示范等措施,建立包装废物资源化技术示范系统,促进包装产业及废弃包装物循环产业的良性发展。二、 主要研究内容1. 开展包装产品绿色设计和全生命周期分析研究,提出包装物材料分类标识标准草案、包装物推荐与淘汰材料目录草案;集成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包装材料替代与发展战略;开展商品包装合理性评价研究,提出典型商品包装标准草案;2. 开展有关包装废物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试点研究,结合

30、区域性分类收集,建立区域性包装废物分类收集的示范性系统; 3. 在集成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建设区域性包装材料集中再生利用系统示范工程,包括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回收再生工程;开展低品质包装材料能量回收再生技术研究并建设相应的系统性示范工程;提出相应的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草案。三、 主要考核指标1. 提出包装材料标识标准、包装推荐与淘汰材料目录、典型商品包装标准等法规性文件的推荐草案;2. 在适当的区域内开展包装废物的分类收集试点,并且至少一家大型企业参与包装废物的回收;包装废物收集率大于40%;向国家提出促进包装废物循环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建议;3. 建设完成处理规模不小于5000吨/年的

31、废弃包装材料回收再生示范工程,包括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的材料再生工程及低品质包装材料能量再生工程。示范工程污染物排放水平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综合利用产品达到市场同类产品质量标准并且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500万元。六、 课题实施单位基本条件课题实施单位应具有实现上述目标的研究基础和工程基础,拥有结构合理的技术研发队伍和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具有在示范城市内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单位之间良好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课题14. 典型工业园区或企业群

3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钢铁、化工、轻工大型企业及多产业聚集的典型工业园区或企业群,研发资源减量、循环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动-静脉产业组装技术,构建工业共生耦合网络,建立24个典型工业生态示范园区或企业群示范,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生态工业园区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工业园区发展提供循环经济新模式。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研发工业生态共生网络的优化设计与产品链接技术;2. 研发资源、能量和(或)水梯级利用与优化集成技术;3. 研发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与风险防范技术;4. 工业园区或企业群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与综合示范。三、 主要考核指标1.

33、园区或企业群的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优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水平;2. 园区或企业群的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方向拟支持4个课题。各课题总经费不少于2400万元,其中每个课题国拨专项经费800万元,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16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课题依托单位必须是企业。园区示范建设依托单位应依托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及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或依托具有较好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工业园区或企业群,匹配资金落实。课题15. 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示范一、 总体目标针对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基础

34、设施和公共设施相对完善的特点,以区域物质流分析与优化集成技术的开发为基础,突破生产和消费、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链接技术,在城市区域尺度上实现循环经济技术系统的集成创新,建立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有效提高区域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量提供先进技术支撑。二、 主要研究内容1. 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区域物质交易的标准平台,实现商业化运作;2. 开发一套区域物质流分析与优化集成的应用软件,构建区域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网络,初步实现区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优化集成;3. 以区域典型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突破为依托,建立具有良好市场化前景的万吨级的集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和管理为一体

35、的城市静脉产业综合示范工程;4. 以苏州主导电子产业为依托,针对电子废物中的通用部件和材料,研发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建立10万台套的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示范工程。三、 主要考核指标显著降低示范区域的单位GDP能耗、物耗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有效提高区域的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其中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两项指标要优于国家的“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水平。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75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1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60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依托国家循环

36、经济试点城市,示范工程和匹配资金落实。市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并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持条件。课题16. 青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示范一、 课题总体目标针对青岛滨海城市水资源短缺、特大型家电企业密集等特点,解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关键技术,通过建设资源循环工业园区、发展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技术并推动其产业化、开展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发展新型替代能源等措施,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 主要研究内容1. 结合青岛海洋城市的特点,开展海水资源多用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包括海水的化学资源、能量资源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开发具有海洋城市特点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等;2. 结合

37、青岛家电和电子产品产业发达的工业结构特点,通过开展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试点、建设区域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促进家电和电子产品生产和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处置企业的技术进步等措施,建立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资源再生产业示范; 3. 充分利用青岛市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特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同时建设具有资源与能源循环利用和最终无害化处置功能的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具有发展前途的青岛市新兴产业;三、 课题主要考核指标1. 建设完成海水化学资源和能量资源利用生产示范工程,并达到工业应用的规模;建设完成新型能源

38、利用示范工程;2. 建设完成60万台(套)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资源化示范项目,并达到不小于每年10万台(套)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的收集和处理量,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的材料循环利用率不小于80%;在青岛初步形成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资源循环系统;3. 建设完成2至3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示范线并达到工业生产规模,其处理规模不小于1万吨/年;建设完成年处理能力不小于50万吨的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示范园区;4. 通过示范工程和废物资源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推广,建立具有青岛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固体废物资源循环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区域的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促进示范区域的单位GDP能耗、物耗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降低。其中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两项指标要明显优于国家的“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水平目标。四、 课题支持年限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五、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总经费不少于75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1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少于6000万元。六、 课题依托单位依托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示范工程和匹配资金落实。市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并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持条件。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