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教学策略,本章学习目标:,明确概念图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学习绘制概念图的一般方法,能指导学生绘制概念图并进行评价。 概述合作学习的意义,观摩教学实况,学习和模仿合作学习。 探讨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方法。 简述STS的定义、特性及STS教育和传统教学的不同点。,本章教学重点: 四大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其 在实践中的应用。,本章教学难点: 概念图的制作; 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STS教育的实施。,第一节 概念图策略,一、概念图及其理论基础,二、概念图的特征,概念图的概念图,光合作用概念图,三、概念图的制作,提供相关资料: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概念 图策略的实
2、验研究,徐洪林等 生物 学通报 03(3):38 材料准备: 3人为一小组,确定组长。每 组一张大纸,小纸片若干。胶水(或胶 纸)、铅笔、 小刀等。,1.概念图制作要领及规则。 2.学员活动:小组合作,绘制 “基因的 分离规律” 概念图。 3.展示作品,交流、分析、比较,评出 最优作品。,4.学员优秀作品展示交流:,“基因的分离规律” 概念图,5.小组发言:本小组在参与概 念图制作过程中有何体会?,黑版画 主要特点是所描绘的对象不是一次出现的,而是随着讲授的进度逐步出现的,不仅出现的及时,而且应该消失的内容可以及时消失,给人以动感。,作用: 1、教师公开画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简化
3、的图形可以指导学生观察。 3、可以帮助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4、因简单明了,可以指导复习。,书面作业:,独立制作概念图:生态系统,第二节 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一、为什么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1.使学生在社会中求生存,“我们要为学生终身的幸福着想,使他们成为人类社会中最能生存的人,因此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十分重要。” -英国人类学家 Aahley Montagu,2.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互动、互学,二、教学实况观摩-合作学习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示例,观摩课题: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1)发给每人一份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节教材,供观摩前讨论用。 (2)学员代表发言:结合本次对“合
4、作学 习”教学策略的学习,如果让你讲授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你准备怎么安排这部分内容?,1、观摩前的准备:,(1)本节课在那些方面较好地体现了 新课程关于倡导“合作学习”精神? (2)除体现“合作学习”精神外,本节 课还在哪些方面较为成功地贯彻了 新课程的理念? (3)本节课还存在哪些不足?,2.观摩后的讨论:,3.师生总结观摩教学和讨论结果,第三节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我们面临的矛盾:,如何解决面临的矛盾,一、探究学习的含义,科学探究:提出问题(来自生产、科研与生活) 做出假设(依据现有理论)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经过分析与推理) 表达与交流(撰写论文、报告
5、会),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教学的特征: 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得到探究能力的培养 有效地形成科学概念,而不仅是文字知识 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教学的目的:,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和回答问题 保持学生良好的好奇心 让学生参与高水平的认知和技能活动 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 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1.个人探究:适于一些简单的探究性学习。 2.小组探究:适于较复杂、内容多、耗时 长的探究性学习。 3.小组划分的方法。 案例:P95,三、探究性学习的类型,1.发现式探究 以学生的观察和经验为基
6、础,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学习的内容要点 两个阶段: (1)教师分发教具和材料 (2)各组学生开发他们的操作方式进行发现,并在班 级进行交流 主要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重复操作;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又到学生去发现。,2.推理性探究,主要特点: 仅通过思考进行探究; 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 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得出结论,3.实验性探究,完整的实验过程 经历: 提出问题-辨别变量-假设- 根据控制变量原则设计实验-实施-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形成报告 特殊价值:锻炼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四、探究技能,观察 定性-定量 分类 单级-多级 测量 推论 预测
7、交流 图表、统计图、方程式、语言、图画、模式 数量关系的识别 时空关系的识别 构建假设 确定可操作性定义 解释数据 实验 案例:P102,五、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本人 必须是一个探究者,1.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调整自己的角 色和与学生的关系 2.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提高组织教学能力 4. 注重教学反思,六、“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况观摩,观摩后讨论:,1.谈谈授课者在引入课程和结束课程方面的特点。,2.如何挖掘生物实验中的探究因素对于简 单的实验,授课者采取了哪些手段,一步一 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七、课外教学实践报告: 就你指导的一次探究性学习,写出组织 实施的全过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8、。 (等到自己进行教育实习后自由完成),第四节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一、重要性:(科学与社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培养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人才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STS的起源与定义: 1980年,J.Ziman的关于科学和 社会的教育学中首次出现STS。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学者先后提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综合的科学教育新理念。 STS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不仅是知识,也是过程方法、态度、创造里一级应用等5个领域的综合体,STS的特性:,学生找出当地有趣及有影响力的问题 运用当地的资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信息 这种活动能够用来解决
9、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延伸至教室与学校之外 着眼于科学与技术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科学不仅是考试中的概念 强化能用来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技能 强调人生规划 提供学生体验公民角色的机会 认识科学与技术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方式 鼓励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二、STS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概念领域 过程技能 创造力 态度 应用与连接,案例A:微生物的利用,案例B: 酶的应用,三、我国的STS教育 1982年王觉非的文章STS英国学校中的一门新课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教育委员会举办了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会后提出了STS教育在我国的试点实施。如北京师大附中开
10、设了人与环境、生物实验技术等选修的课程。 1991年,国内第一部研究STS教育的著作STS教育的理论和实验出版了。同年,“理科教育中的STS研究”被列人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五”教委重点研究课题。 199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袁运开、顾明远主编的STS辞典。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STS研究中心成立。 1995年,在湖北当阳举办了全国STS教育专题研讨会。 1997年,举行了STS教育研究的阶段总结表彰会。此后,我国STS研究和STS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不同的形式全面展开,STS教育理论研究著作和STS教育教材也开始出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规律、教学原理、教学目标,使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贵在得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材施教,要符合本地、本校实际 -因地制宜,依据教师本人特长 -个性魅力,教学时间的许可性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