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羌族的饮食主要是有玉米、小麦、青棵、胡豆、黄豆、碗豆、养 麦等;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米、面粉等。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 辣椒、莲花白等,常吃自己泡制的酸菜,每日以三餐为习。羌族的饮 食文化是羌族的一些日常饮食习惯及饮食风俗, 是羌族文化的主要代 表。以下是 为你精心整理的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希望你喜欢。羌族的饮食习惯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 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 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 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 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
2、)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 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耙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炒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 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羌族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 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 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糅耙,称为洋芋糅耙,用油煎或炸后, 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糕耙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羌族的饮食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 都是将猪宰 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
3、,切成 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 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杀年猪时, 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 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 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养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 作成“瓢肚”久存不坏。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 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棵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 7;8天后即 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 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 为止。羌族是
4、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已经 4000多年,虽 然羌族随着时代的变化风俗也有所变化,但是羌族的饮食一直都保留 着最原始的味道,是羌族文化的一大分支。羌族民族历史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 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频 繁地提到“羌”这个字。诗地理考曰:“羌本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 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 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 两大部落。炎帝姜姓,姜
5、、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 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 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螃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 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集团部落众多。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联盟败给黄帝部落联盟。 炎帝部落联 盟大部分随炎帝与黄帝部落联盟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 (汉族)。另一 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藏族、彝族、纳西族 以及今天的羌族。羌族自此诞生。汉代,四川羌族建有耗牛、青衣羌国,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 乐山一带,国都在宝兴县灵关镇。西汉时西北地区的汉阳
6、 (天水)、金 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 259990户,1001802人。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羌人建立了后秦,但只是昙花一现,生命 力不强,影响不大。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跋思恭在夏州(今内蒙与陕 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夏国是 以陕、甘、宁、青一带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 建的国家。党项羌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 擒氏、拓跋氏八族,以拓跋氏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后因受吐蕃不 断的侵犯和骚扰,向唐朝政府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获准,并 赐李姓。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
7、昊继位,号 夏景宗。至此,大夏国立国346年,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在 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四川古为巴蜀国, 夏代属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 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 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 叠溪大地震)称王。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 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胧(发音与“ Rrmea ”几无 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 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 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 都江堰(
8、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卜平武县(古称 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止匕外,古羌之种还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 (钟存羌)、 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 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 塞羌、河曲羌、发羌、蜡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耗牛羌、参 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 邓至羌、汶山羌、 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 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
9、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 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威)州羌、蚕陵羌(昔 卫羌)等百余种羌支,此不赘述。不管怎样,他们和华夏族一样:具有部分炎帝部落血统。这一点 是确定无疑的,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也为中外学界认同。 秦人还有一部分是西周灭亡后留在陕西的周国遗民,秦公受周王命, 纳其为民。而秦穆公灭戎国十二个,是以国内有大量戎人。再者秦国 实行商鞅变法后招引无数关东之民入秦为民。 因此所谓秦人就是戎人 的说法是错误的。秦人一度风俗戎化,但仍以以华夏自居,等到了战 国时又与中原的华夏族融为一体。 秦始皇建国后东迁陕西咸阳,史记 等史料记载,秦始皇晚年迷信,听信了方士所谓的“亡秦者胡也”。乃使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 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羌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