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美术简史,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16世纪下半期,处于内忧外患的意大利,危机日益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艺复兴的艺术出现了衰退现象。一些盛期的艺术大师相继谢世,群星陨落,一时天空里黑暗了许多。这时虽有样式主义艺术在兴起,但它毕竟是一个短暂的流派,昙花一现,不起多大作用。就是在这样一个沉寂、困扰、寻觅的时期里,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有3个艺术流派终于在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中产生了。这3个艺术流派是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意大利17、18世纪的美术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
2、;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多彩多姿,并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其影响就更大了,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17世纪意大利艺术绝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应该说它是多元的,只有承认它是多元的,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意大利当时的美术,也才能看到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当时,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也有相互斗争。,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最著名的学院之一是波伦亚学院。它大约创建
3、于1590年,它的创始人是著名的画家卡拉契兄弟。学院产生的原因一是为了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先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二是企图把年轻的美术家引向所谓正路,使他们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的主张是力求订出一些法则,使人们遵循,如强调绘画中最高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勒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所以说学院派的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的特色。,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也比较狭窄,大都是描绘宗教或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趣。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以上这些特
4、点都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卡拉契兄弟,波伦亚学院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契兄弟。 阿尼巴卡拉契(1560-1609)是卡拉契三兄弟中最为驰名的一个。阿尼巴卡拉契早年曾从兄路德维克卡拉契学艺,后曾在威尼斯、帕尔玛、罗马等地工作,1609年去那不勒斯,后在那里染上疟疾病回到罗马身亡。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善于大型壁画,也作祭坛画和架上画。他为罗马法尔内塞宫所作的天顶画尤为出色,风格很近似米开朗基罗,构图宏伟,人物生动。,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15971604)就是这一天顶画中的一幅,画面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巴库斯和他的妻子正坐在动物拉的车上凯旋式地前进,此时,飞翔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
5、涅的头上,周围有不少是酒神的朋友,簇拥着他们,场面十分壮观。美惠女神为维纳斯梳妆打扮也是他前期的一件作品,画上的人物雍容华贵,颇似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人物。后期的作品好像完全摆脱了前期的威尼斯画派的奔放的风格,日益变得庄重、宁静,更具有纪念碑的特色。,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约1605)是他创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画上的风景不是大自然的写生,而是理想式的风景。山川、树木、河流、田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轻烟,画中点缀着几个神话中的人物,为的是增加一种传说的气氛。这样的风景画也叫作英雄式的风景画,因为这些画具有一种崇高、庄严、雅典的特色。他的这种古典风格对后来的普桑、克劳德、洛朗的风景画有
6、着直接的影响。,逃亡埃及途中,学院派的画家们认为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需要艺术家加以创造,赋予它理想化,这种理想化的风景,又叫作英雄化的风景。 在这幅逃亡埃及途中就可以看到古典主义理想化的风景特点:画中的风景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经过画家重新创造的理想的风景。在画面上有充满阳光的蓝天白云,沐浴在金黄色阳光下的古城堡,闪光秀丽的河流、羊群、山峦、树木均匀地散布其间,中景点缀行走的牧民,近景的岸边是赶路的耶稣一家人,屹立画面中心位置的古城堡格外显得庄严肃穆,整个画面笼罩着庄重、典雅、宁静的气氛,它奠定了欧洲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基本模式。,阿尼巴卡拉契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吃大豆的人
7、、肉店(1583年前)等,格列尼,格列尼(15751642)是波伦亚学院派的重要的后继者之一,他在路德维克卡拉契逝世后,继任波伦亚学院的负责人,1629年又被任命为罗马圣路加学院的院长。他出生在波伦亚附近的卡里维查诺,父亲是个音乐家。他早年曾在波伦亚学院从路德维克卡拉契学习艺术。1600年,他来到罗马,曾对卡拉瓦乔十分仰慕,不过,他最崇拜的还是拉斐尔的艺术,最终他在学院派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他的画,素描严谨,色调明快且富有抒情特色。他的作品很受一些上层人士的欢迎,当时,向他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曙光女神,曙光女神(约1613)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为罗马的洛斯比里奥西别墅而做的天顶画。
8、这件作品构图宏大,空间开阔,人物优雅,色调瑰丽。曙光女神手持花束,正在驱走黎明前的黑暗,身后是太阳神的马车隆隆前进,美惠三女神带着愉快的表情,且歌且舞,背景上一片金色,象征着曙光如锦。,卡拉瓦乔与地方画派,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派艺术相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卡拉瓦乔主义在当时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想色彩的卡拉瓦乔艺术的产生与当时意大利的动荡时代有关。16世纪下半期至17世纪意大利人民的起义斗争连续不断,这种斗争也影响了一些出身于下层的艺术家,他们的苦闷和叛逆情绪必然会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作
9、品之中。某些资产阶级的艺术史家把卡拉瓦乔看成是一个奇怪人物,其实,他正像同时代的布鲁诺、伽利略、康帕内拉这些人物一样,都是历史的必然。,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出生于意大力北部伦巴底一个贫苦之家,由于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的一个绰号。早期,他曾从米兰的西蒙彼得尔查诺学习,在这位老师的影响下,曾接触过样式主义艺术。但是,对他的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当然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师的作品和伦巴底的现实生活。大约在16世纪90年代,他来到了罗马,开始寻找和开辟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篮的孩子(1589)、酒神巴库斯(1589)、逃往埃及途中(1590)、弹曼陀铃的姑娘(1
10、595)以及女卜者(15881590)等,这些作品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酒神巴库斯,罗马神话巴库斯(酒神)本是个肌肉健壮,性格外露的倜傥青年。在这幅画上只裸露半身,神态倦怠,虽斜视画外,然若有所思。只有手上的酒杯提示这是一个酒神。酒神前的静物,一篮水果被画得与肖像同样清晰。尽管油画笔法是严谨的,用色也精到,但仍给人一种干巴巴的乏味感。这幅画当时为谁而作,史料未能提供更多信息。只知画家曾给医院负责人画过许多油画。后来这位订件人把这些作品运到西西里或塞维利亚去了。,占卜者是卡拉瓦乔早期风俗画的代表作品,画中描绘的是流浪的吉普赛女占卜,在为一个贵族子弟看手相。这是一个街头常见的风俗场面,人物形象目
11、光相对,那个头戴羽帽的贵族青年以轻蔑挑逗的目光看着女占卜者,而她虽地位低下,却显得庄重自尊,回敬的目光中既真诚又含智慧,对比之下,贵族青年却显出华而不实的肤浅。 这是一幅具有肖像性的半身构图风俗画,这种布局形式使人物形象更加简洁突出,由于免去了一切不必要的细节描绘,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目光和手势更加引人注目。社会底层的流浪人第一次作为主人走进绘画,这在意大利以往的绘画中还不曾见过。,他的一生,从生活到艺术,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 卡拉瓦乔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这种把宗教题材世俗化的观点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的意义的。,基督下葬,描绘的是基督被钉死十字架后
12、,由约翰、尼哥底母、圣马利亚与基督的两个女信徒给他下葬的悲剧场景:微弱的光线只照亮岩洞的一块大石板。在一片昏黑的背景前,约翰与尼歌底母慢慢地把耶稣赤裸的尸体放入墓中。背后站着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与两个女信徒。耶稣的尸体被光线照得透亮。整个场面俨然一个阵亡英雄或战士的下葬情景。耶稣的躯体画得强壮结实。脸上也显出刚毅的意志力。一张留短黑须的脸十分安祥。气氛肃穆,悲怆而庄严。,画家运用准确的解剖技巧表现了肌肉发达的尸体。唯有耶稣垂落的一只手提示他已没有生命。但这只下垂的手与被抬起的双腿,在画面上构成平衡的光感。尼哥底母在这里是卡拉瓦乔重点刻画的形象。传说他是法利赛人。曾于夜间见过耶稣,和耶稣谈论过人可否
13、重生的问题。耶稣被钉死后,他前来帮助埋葬。画家把他描绘成一个上了年纪的农民形象。并把他画在前景主要位置,尤其展示了他的一双赤裸的大脚。为了加强整个形象的稳定性,这两只脚在前景上起着平衡作用。,在这里,除前景上耶稣尸体与尼哥底母的生动形象外,后面三个妇女形象也处理得很有节奏,尤其是双手高举、脸上表现了悲痛欲绝的心情的抹大拉,她给画面增强了悲剧性。她哭肿了双眼,嘴唇半张,似在呼天抢地。圣母包着头巾,脸容消瘦,她从约翰的肩后伸出一只右手。这只手被光照射着,因而使分布在右边的受光部分取得均衡。同时这只掌心向下的手又起着对这幕下葬悲剧的指挥作用。,中间一个马利亚形象画得很美。她显得楚楚动人,娇弱可爱。她
14、是拉撒路的姐妹。一个质朴的农家姑娘。她正低着头,沉浸在悲痛之中,右手用手帕紧擦着眼泪。梳着中间分缝的并在脑后盘上小辫的发式,更使人感到这个形象的写实性质。所有人物,除了约翰的脸部沉入半阴影中外,都有清晰的受光部位。画家的典型构思是作了一番精心考虑的。,在色彩上,衣服的红、蓝与皮肤的苍白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色调对比。这使英雄下葬的悲怆气氛,与四周的黑暗构成了强烈的冲突。当这幅画公展时,不仅使卡拉瓦乔的崇拜者心悦诚服,连他的宿敌也不得不承认画家的高度艺术修养。此画现藏罗马梵蒂冈绘画馆。,召唤使徒马太,卡拉瓦乔是采用明暗对比色彩方法来处理这幕戏剧的。由于光线明暗对比强烈,观众首先从昏暗的房间中看到了高
15、处一只指向马太的手,让观众沿着手指的方向去搜索主要形象。使画面故事性更加鲜明了。卡拉瓦乔用写实的手法提示这一主题,并没有使之失去艺术的概括性,这是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功之处。死后,他的风格被各国现实主义画家所继承,人们把这种画风称为卡拉瓦乔主义。,圣马利亚与蛇,卡拉瓦乔成名后,他的艺术声望几乎是毁誉参半的。一些人对他的独特手法极感兴趣,承认他构思大胆,写实技能高超;另一些人则说他表现的人物过于粗野,强烈明暗光影违犯规范,故弄玄虚,还说他对待崇高的圣经题材是任意的,卡拉瓦乔所绘的圣经人物,确实都穿上与他同时代一样的服装,这往往引起非议。这一幅圣马利亚与蛇(作于年)就是如此,除了表现圣母与圣子的天伦之
16、情外,还赋予正义战胜邪恶的象征意义。它创造了这个思考性情节。圣母的打扮是世纪富裕家庭主妇的装束。,使徒马太的殉教,圣母子,卡拉瓦乔的圣母子形象构思独特,毫无宗教气息。就世俗化的程度看,他的圣母比拉斐尔的圣母更甚。这一幅就是明显的一例。圣母与圣婴的形象是当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宗教题材与宗教人物的世俗化,从文艺复兴开始至卡拉瓦乔时期,已发展到了极点。画上的圣母头上的灵光几乎是难辨的。画家为了增强一种凡人的美,尽可能减少宗教的程式化。,圣母之死这幅画,构图的中心是圣母玛利亚,她蓬首赤足,面有菜色,周围哭泣的人也都是一些乡野村夫。这样的画面如同是真实生活的一幕,没有丝毫的美化,也没有表现出圣母的神圣
17、与荣光,正是由于这样,订货人以对圣母的不大敬为借口把它拒绝了。,为什么卡拉瓦乔的画常常会引起争议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二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的社会抱有批判和怀疑的态度,而他的这种怀疑与批判被一些人看作是叛逆的表现,所以人们把他看作是“不合群的人”。我们在卡拉瓦乔其起一系列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是多么大胆地在怀疑和批判当时那个社会。 最后,卡拉瓦乔,这位推开17世纪艺术大门的人在流浪中悲惨地结束了一生,死时年仅39岁。,男子肖像,世纪的意大利自从出现了卡拉瓦乔之后,各地方画派中的一些卡拉瓦乔的追随者日见增多,其中有些画家的成就也不小,他们构成了意大
18、利写实主义绘画的阵营,是给意大利美术在衰落时期增添了不少色彩。拿波里画派中的萨尔瓦多洛撒就是卡拉瓦乔的热烈追随者之一。 萨尔瓦多洛撒()不仅是画家,而且还是一位演员、戏剧家、音乐家和诗人,足可称之为多才多艺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也不少,颇有点象卡拉瓦乔,有些带有传奇色彩。,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坠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
19、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
20、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洛伦左贝尼尼(15981680)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他与卡拉瓦乔完全不同,他一生显贵,荣耀非凡,他为好几代教皇服务,并都能博得当权者的欢心。贝尼尼出生在那不勒斯,父亲也是一位雕刻家,1605年举家
21、迁来罗马。据说,他在8岁时就拿起雕刻刀做了一个小孩的头像,20多岁时已蜚声罗马,这个时期他为权倾一时的红衣主教波尔盖兹制作了一系列雕刻作品,为的是装饰主教的私人花园。其中大卫(1623,大理石)着重表现了远动中的人体,和不可遏止的激情。,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16211622)也是为主教而作,这件作品充满了戏剧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冥王和少女的对抗,对抗是激烈的,在对抗中表现了力量和运动,也很富有空间感。,取材古希腊神话传说。传说,谷物女神的女儿帕尔塞福涅采花时,土地突然裂开,冥王普路同(希腊神话中称作哈得斯)跳出来把她劫走,并强娶为冥后。,这组雕像所展示的是狂暴与少女挣扎的冲突。少女在凄楚地喊叫
22、,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这泪珠就要从腮边滚落下来。整个形象对比强烈,富有戏剧性。无论从动势的节奏感,还是从形象的内心的激愤表现来看,贝尼尼的高超的技艺都是惊人的。正象他自己在回忆制作这尊雕像时所说的“青年时期,我没有错误地凿过一刀”他那种不知疲倦的创作热情,就象他的组雕的旋律一样狂热。有人说,大理石在他手中好象成了一些柔顺可塑的软材料,连不易被人窥见的地方,他都做理那样细腻圆润。巴洛克雕刻的特点,就如在这两尊雕刻像上所见到的,华美的形式和娴熟的富有装饰性技巧的完美结合。,借希腊神话为题材来歌颂人类的理想与爱情:小爱神丘比特为了复仇,将一支点燃爱情之火的金箭射向太阳神阿波罗,同时又将另一支拒绝爱情
23、的铅箭射向河神的女儿达芙妮。陷入情网的阿波罗发狂地去追逐美丽的达芙妮,而少女却冷若冰霜,竭力想躲开他。雕像表现达芙妮在听到身后阿波罗的脚步声时,急切地向父亲呼救,让父亲把她化为一棵月桂树的一瞬间。据神话传说,当阿波罗的手一触到少女的身体时,她就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无可奈何,只得取其枝叶编成花冠。后来,人们给胜利者头上戴以桂冠的典故,即来源于此。这里同时也表现了阿波罗正要触到达芙妮的身体时的一刹那。,两个人体正沿着一个对角线的方向跑去,那个少女似乎将要离开大地,她那轻盈腾飞的姿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内心激情。达芙妮眼睛斜视,侧着头,具有使人怜悯的美感。为了加强这一形象的表现力,贝尼尼充分运用了
24、他最擅长的舞蹈动作。据一位美术史家判断,其中的阿波罗是摹仿希腊后期的雕刻风格的,而达芙妮则是艺术家的天才独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欣赏这尊组雕的舞姿,贝尼尼杰出的雕塑技巧都是无懈可击的 。,1623年,是贝尼尼创作的转折时期,由于欣赏他艺术的乌尔班八世教皇即位,从此他进入了教廷,开始为教廷服务。教皇乌尔班八世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下令要贝尼尼为他建立陵墓。贝尼尼为这个陵墓可谓呕心沥血,但是教皇本人的雕像作得并不完全理想,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重视外在的效果,缺乏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标志贝尼尼雕刻顶峰的是他在16451647年间所做的圣德列萨祭坛。这件作品是为卡尔纳罗礼拜堂制作的,这组雕刻主要由两个人物
25、组成,一是女圣徒德列萨,另一个是天使。女圣徒身穿宽大的僧袍,赤着双足,坐在云端上,处在沉迷的状态之中,她的神情恍惚,脸色苍白,显得有点飘忽不定。在她面前,一个拿着带火金箭的小天使正向她走来,好象正要把箭向女圣徒的心口刺去,这爱情之箭刺向少女静如止水的心海,使心海又泛起了爱的涟漪。这里虽然描写的是一个宗教传说,但贝尼尼别出心裁,使传说带有世俗的色彩。雕刻家为了配合祭坛雕刻,还在旁边的包厢里雕刻了一组观众,坐在包厢里的是订货人卡尔纳罗一家,这件名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它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德列萨是世纪时西班牙的一个修女。少年时因患了癫痫,就潜心修炼,事奉上帝。每当
26、病发时,人就失神落魄,脑际幻觉丛生,此时据她自诉,她能看到种种奇迹。后来她过着隐居生活,空时便把自己每次昏迷中的幻觉记述下来。这份自述流传到世纪,教会便利用它来宣扬宗教的神秘主义。并把这位修女封为圣徒。此事在民间深有影响。,贝尼尼运用他那熟练的大理石雕凿艺术,把德列萨作成在昏迷中祈求爱欲的神姿:她的手脚松垂,身子横卧在云中。她脸色苍白,嘴角微启,两眼轻合,在朦胧状态中似乎梦见了一个小爱神模样的少年天使在用金箭向她的心口刺来。这是德列萨在她的笔记中的自述。笔记中还写道:“我感到这支箭头已刺透了我的心。当他把金箭抽出时,我感到好象在抽我的心那样这时我感受着一种无限的甜蜜,我很想把这种痛苦永恒地继续
27、下去”德列萨在雕塑家手下成了一个象征性形象。他刻画出了笔记里所写的那种少女复杂的内心感情。把神秘的病态变为一个在朦胧意识下女性对爱与欲的痴迷状态。她的昏迷与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体现。,贝尼尼那圆熟的雕刻技巧尤其表现在圣女雕像(尺寸与真人等大)身上的复杂衣褶上。大面积的皱襞与下面表现云朵的细节,大大减轻了大理石的沉重感,一切似乎都在飘浮着。巴洛克雕刻的装饰特点是人体动作的复杂曲线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当这尊组雕被安置在祭坛上时,上部还加了一束镀金的金属条。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些金属条的反光正洒落在雕塑上,增强了雕像的戏剧性效果。圣德列萨祭坛可以说是贝尼尼艺术的又一里程碑。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标
28、志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极盛阶段。,四河喷泉(恒河部分),所谓四河喷泉,它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四条河流,但这里的大河是以人体为寓意性象征的。如果说,人体与某一自然造物发生联想,是欧洲民族形象思维在心理机制上的拓展,那末,贝尼尼大既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拓展得最出色的艺术家了。,巴洛克建筑,贝尼尼也是一位巴洛克建筑大师。16561667年期间,教皇委托他建造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及柱廊。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工程,广场的面积约有3公顷半,呈椭圆型,横线上有两个喷泉,处在广场中心的是一座方尖碑,广场两边是巨大的柱廊。柱廊环抱广场,犹如教皇的两只臂膀,当人们走进广场时,便如投入到教皇的怀抱。贝尼尼最满意的一件建筑作
29、品是著名的圣安得烈阿尔克维里纳列教堂(16581670),这是一座更为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和贝尼尼齐名的另一位巴洛克建筑家是弗波罗米尼(15991667),他的建筑好像是艺术家不平静的心灵的反映,给人一种虚幻莫测的感觉,代表作品有圣卡罗教堂(16351667)、圣伊人德拉萨比恩查教堂(16421661)等。波罗米尼是个悲剧人物,最后自杀而死。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家还有彼也特洛贝列尼达科托纳(15961669)、巴隆吉那(B.Longhena,15981682)和古瓜里尼(16241683)等人。,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首先表现在建筑与建筑装饰上。这种艺术的特点是色彩华丽、讲究形式美。这
30、些建筑壁画有宏大的构图。天顶画有透视的幻觉,而且他们往往把雕塑、绘画、建筑三者混合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装饰效果。这种巴洛克装饰画,不能不说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术新发展。,这幅天顶画的作者是意大利后期巴洛克画大师安德列德尔波佐()。波佐是特利安人,曾在米兰受艺术教育,早年崇拜卡拉齐兄弟创始的学院风格,后来渐渐从巴洛克画风中学会以夸张空间来表现宗教情节的手法,使壁画增强了它的空间魅力。年,他加入耶稣教团,被派赴各地从事新教堂壁画创作。大约从年起,他在维也纳从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所以,他在意大利除了与卡拉齐兄弟的学生们一起先后所作的那些巨幅壁画与天顶画外,别无更多的影响,这一幅天顶画是他的代表作。
31、波佐善于处理复杂的虚构透视,把人物形象置于更大的空间。这种画如没有熟练的透视缩短法技巧,是很难展现其效果的。他先后为罗马圣依克纳蒂教堂的圆形屋顶、半圆形壁龛以及长廊制作了几幅壁画。这一幅天顶画在罗马桑蒂涅亚乔教堂内,是呈长方形的一间客厅顶部。,这幅天顶画上有数百个人物,都是圣经传说中的形象:历代主教、天使、圣徒、马利亚、耶稣与上帝等。但大多以裸体、半裸体来展现。高空的最中心处是伊洛纳底乌斯背负十字架升入天国的景象。左侧站在高空云端里的是基督形象。所有形象呈飞翔姿态。周围云气缭绕,衣披的彩色缤纷,使整个天顶显得豁然开阔。当你仰视此画时,会觉得此间大厅是敞顶似的,给人以神秘与不可思议的心理感受。甚
32、至连观者自己似乎也随之飘浮升腾起来。这正是巴洛克装饰艺术的感染力量。当你惊叹不已时,教会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波佐的艺术成就不仅是这些壁画。年,他还著述了一部研究建筑绘画的书,题为画家和建筑师的透视学。,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进入18世纪,意大利各派艺术出现了衰落的倾向,这时只有威尼斯画派还继续保持了一定的繁荣,但仍然是流派繁杂,主要有晚期的巴洛克、古典主义、罗可可和卡拉瓦乔主义等风格流派的艺术。,奥勒利安的凯旋,一般认为意大利的绘画进入世纪时,它的急剧衰退便十分明显了。即便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两位出类拔萃的大画家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和安东尼奥卡纳列托,但它在欧洲的地位仍每况愈下。不过,近来
33、西方世纪欧洲美术史家对这种看法产生了动摇。他们发现18世纪的威尼斯仍然是多产的艺术中心。直到世纪后半期,罗马也还是欧洲各国艺术家与鉴赏家们的荟萃之地。这时意大利的光辉并未泯灭,它的绘画影响还不能说是一落千丈。 就拿这幅奥勒利安的凯旋的作者提埃波罗在世纪的威望来看,他的造型气势、形象魅力,都是全欧绘画界的谈话资料。提埃波罗对整个欧洲的近代绘画有深刻的影响。,乔凡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是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他出生威尼斯,少时师事画家拉扎里尼,青年时代受威尼斯书籍插图画家与油画家乔凡尼皮阿采塔的熏陶,一度以委罗内塞的作品为临摹对象。但他的艺术活动不限于威尼斯一地,在意大利其他许多城市,都有他完成
34、的富有想象力的装饰壁画。作为青年壁画家,其构图的最大魅力是人物英姿勃勃,色彩明快强烈,章法自由奔放,富有感染力。 提埃波罗约从世纪至年代起,取得了巨大的绘画声誉。后来他受聘为外国宫殿画了一些壁画。于年被推选为威尼斯美术学院院长(两年后他辞职)。提埃波罗喜用饱满的暖色调,从柔和的银色、淡红、金黄、铅灰、棕色到蓝色,色泽的转换自然和谐。,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的宴会,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世纪初,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中新生一种城市风光画,这种绘画体裁既不与传统的风景画相一致,又不是可以用风俗画这一概念来说明的。这一类风光画有一个专有名词,叫Veduta(可译成景观画),它的特征是手法细腻,以真实的景物为对象,描绘城市、集镇或地方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