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练习题一答案一、填空:1 32, 30 2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3衍文,脱文。4连绵词,叠音词,附音词,合成词。5 平水韵(或诗韵), 1066唐宋(或中古)7发音部位。8连绵9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二、概念题:1 联绵词: 又称联绵字, 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 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2 五音: 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 把声母分为: 唇音 、 舌音 、 齿音 、 牙音 、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 粘、对:所谓“粘” ,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所
2、谓“对” ,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4 读为: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5 清、浊: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清” ,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所谓“浊” ,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6 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 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 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7 同义词:指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形式各异的词。8 拗救: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
3、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9 字母: 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 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 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 ,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10 、 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词, 也就是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11 古无舌上音: 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 ,也是钱大昕提出的。12双声: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13 义疏: 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唐人多称 “义疏” 为 “疏” , 在唐代又称 “正义” ,即注解经书而得义
4、之正,如孔颖达等人的五经正义 。14 七音: 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 把声母分为: 唇音 、 舌音 、 齿音 、 牙音 、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 ,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16 韵部:在汉语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部。17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18 貌: “貌”一般用在动词
5、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19 阴声韵: 按照韵尾的不同, 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0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来文字的现象。三、辨析题(同义词辨析)1 畏 、惧: 两者的差异从语法上看。畏和惧都是动词,当害怕讲。但“畏”多用作及物动词, “惧”多用作不及物动词, “惧”如带宾语常作使动用, “畏”不表使动,如老子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畜、养: 两者的差异从习惯用法上分析。二者在“养活”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人
6、,它们也有通用的时候,即畜用于人,所畜的对象都是当时的地位低贱卑下的。如孟子梁惠王上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可以说,两词虽然有时可通用,在多数情况下、正常情况下还是有分别的。3 肌 肉: 两者的差异从词义上看。在先秦时, 肌和肉二者在词义的适用对象上区别很严;肌是人的肉;肉是指禽兽的肉, 只有当骨和肉连用或并举时,或者指称死人的时候, “肉”才指人的肉。4 之 往: 两者的差异从语法上看。在“向某处去”的意义上, “之”和“往”是同义词。往是向所要去的地方走,仅仅表示方向性或目的性,是不及物的,所以不带宾语。但“之”必须带宾语,可以直接接所要到达的目的地。5 笑 哂: 两者的差
7、异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都有笑的意义。笑,笑是情绪外在的表现,是通称,笑有很多种,苦笑,讥笑,开怀大笑等。但“哂” ,表微微一笑,常常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或者是带有轻蔑、嘲讽的感情色彩。6 谏、诤: 两者的差异从词义上分析。这组词都含有规劝君主、 尊长、 朋友并使之改正错误的意思。 其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规劝词义的轻重。谏是一般的直言规劝。诤则有力争、强谏的意思。7 步 跬: 两者的差异从词义上看。步与跬的区别在于词义所表的概念范围大小不同。步,古指两脚各动一次的距离,现在把行进间的两脚的距离叫一步,这古代只能叫跬,度指现在的半步。小尔雅广度:“腔,一举足也,倍度谓之步。”司马法中说:“凡人一
8、举足曰跬,两举足,步也。 ”8 杀 弑: 两者的差异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这两个词都有杀的意思,残害人生命的意思。 “杀”是个泛用的动词,适用面广,对一切生物都是适用的, 凡致死都可以叫杀, 不论用什么器物或是徒手, 不论是对人或动植物只要致死都叫杀。弑,它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宗法制下特有的用词。只限于臣弑君,子弑父母,弟杀兄长总之,以下杀上都可以用“弑。”9 耻 辱: 两者的差异从语法上看。两个词都指羞愧之心或可耻之事,是名词,如果它们活用为动词时,耻一般表意动,辱一般表使动,如论语公治长:“不耻下问”,即不以下问为耻。论语子路:“不辱使 命” 。即不使君命受辱。四、归纳题元文幽谈冬之文
9、职药真之鱼侵冬-bt*蒸宵文职之歌五、论述题1、词义引申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一般来说词义引申的途径可以基本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 ) 、延展引申: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 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如:临,从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 2 ) 、 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 (或本义) 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如:斗,由古时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舀酒的勺子) ,引申出北斗星,只因两者形状相似。( 3 ) 、条件引申: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
10、体的语言环境中, 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如:刊,本是砍,所以可以说“刊木” ,而引申出“刊误”的“刊” (删改义)是因其与谬误的搭配关系而形成的。( 4 ) 、活用引申:活用引申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的新义。如“衣”常作动词用,引申出“穿衣”的意思,它是因为经常活用而产生新义,并为人们所公认的。2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的格律形式。平起仄收式: (即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词义引申的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从词义引申的类型上
11、说, 即由本义 (或基础义) 派生出引申义, 所显现层次和线路上说,也有一定格局和规律。 我们就管词义引申所形成的格局叫词义引申的类型, 一般可分两大种:1、连锁式的引申:由本义(或基础义)在不同层次上所产生的连锁派生。即由本义A 派生出引申义a-引申义b-引申义c-引申义x;因为它是连锁式的,一环套一环的,所以叫“连 锁式”引申。如:习,(反复地练习飞)-反复练习、钻研-熟习、熟悉-习惯。2、放射式(辐射式)的引申:是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以上的向不同方向的引申,即由本义A派出引申义a、b、c、dx;派生的方式犹如光束向四周放射,所以叫放射式的引申。如:节,有竹节引申出“季节” , “骨节
12、” , “节拍” , “节省”等义。4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格律形式。仄起平收式: (即首句入韵的仄起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5. 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 1) 、定义:本义应该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 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 但并不一 定是最初的意义。而我们所说的引申义,是指从本义发展衍生出来的词义。( 2 ) 、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1 ) 、本义在一组词义中只有一个,而引申义的数量可以很多。2 ) 、引申义总是围绕
13、着本义这个中心发展的,即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3 ) 、词的本义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或行为,引申义一般比较抽象。4 ) 、引申义有的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距离中心较近,和本义关系较密切, 这叫直接引申或近引申;有的是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由距离中心较近的引申义进一步引申出来的,距离中心较远, 这叫间接引申或远引申, 直接引申由于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贴近本义,所以容易看到它和本义的关系, 而间接引申是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辗转引申后距离本义较远,需要费一些思索才能意识到它和本义之间的关系。6举例说明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辨析同义词?( 1) 、从词义内容上辨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
14、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例如:步,跬,步古指两脚各动一次的距离,现在把行进间的两脚的距离叫一步, 这古代只能叫跬,跬指现在的半步。 步与跬的区别在于词义所表的概念范围不同。( 2) 、从用法上辨析1) 、从习惯用法上分析如:畜、养:二者在“养活”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人,两词虽然有时可通用,在多数情况下、正常情况下还是有分别的。2) 、从语法上分析如:之、往: 在“向某处去”的意义上, “之”和“往”是同义词。往是向所要去的地方走,仅仅表示方向性或目的性,是不及物的,所以不带宾语。但“之”必须带宾语,可以直接接所要到达的目的地。( 3) 、从等级观念和感情
15、色彩上看如: 笑、 哂, 都有笑的意义。 笑是个通称, 有很多种, 苦笑, 讥笑, 开怀大笑等。 但“哂” , 表微微一笑,常常含有不以为然的意思,或者是带有轻蔑、嘲讽的感情色彩。7三十六字母代表的是哪一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其中全清声母有哪些?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它是研究和认识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声母系统的桥梁。全清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8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格律形式。仄起仄收式: (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9.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古今词义的差异,有哪几种
16、情况?举例说明。( 1 ) 、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 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随之扩大, 或由部分扩大到整体, 或由个别扩大到一般, 或由狭窄变为宽泛, 扩大的结果使古义成了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这种演变叫词义扩大。如: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包括一般的河流,后来河扩展为北方河流的总称现代,不论南方水系还是北方水系,都可以称河了。( 2 ) 、词义缩小:词义有的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 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 也随之收敛由整体到部分, 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词义缩小。如:臭,本指所有的气味,包括好闻的,难闻的,香气,秽气。后来词义范围缩小到专指秽气。
17、( 3 ) 、词义转移: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新义和原义之间,彼此没有类书关系,他们是靠现实中的某种关联修辞上的关联, 语法上的关联, 某种事实上的关联, 甚至某种偶然的关联联结在一起的,这种由事物的关联发展出的词义,叫做词义转移。如:领,上古汉语指脖子,后来因为脖子和衣领的部位相关, 于是把衣服围绕脖子的部位也叫领, 这是部位相关引起的转移。10论述上古音系中唇音和舌音的研究成果。答: ( 1)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 ,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如:同一个联绵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匍匐扶服扶伏蒲伏。( 2)古
18、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 ,也是钱大昕提出的。如:杨倞注荀子 : “特,犹直也。 ”特(定)舌头音,直(澄)舌上音。11写出五言律诗的首句入韵的平起式的格律形式。平起平收式: (即首句入韵的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2写出五言律诗最常见的格律形式。五言律诗最常见的格律形式即仄起仄收式: (即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 练习题二答案一、填空:1 纪传,十二本
19、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2 战国,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 。3内篇,外篇,杂篇,郭象,成玄英。二、注释题:1 怒:振奋,这里指鼓动翅膀。2轨:遵循,用如动词。3晦: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4埏:做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黏土。5渐:浸泡。6扶摇:旋风。7壁:军队的营垒。8干:求,谋求。9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聚结处。10 史记:记载历史的书。11特:独。12质:本来是箭靶,智力引申为对象的意思,即郢人。13息:休息。14恢恢:很宽绰的样子。15园圃:种树的地方。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16 离:通“罹”,触犯。 文学:古代文献经典。
20、17 .卷同“餐”,饭食。18 .糅:通“煤”,用火熨木使弯曲。19会:节奏。20效:呈献。21比:合,适合。22.霰:空。23族:交错聚结,这里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24方:并,并列。25户:门。26举:称赞。27虫:指蜩和学鸠。28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29绝:直上穿过。30. B:通“措”,插。31苦:粗劣。32舍:军队停下来住一夜。三、 识别题:(一)指出下文中加点字是一个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并解释其意义)1 蓬蒿:两个单音词。蓬:蓬草。蒿:蒿草。2 .瘠聋:两个单音词。瘠:哑。聋:失聪,听不见。3 瓠落: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廓落,大的意思。4妻子:两个单音词。妻:妻子。
21、子:儿女,子女。5 苍苍:一个复音词(或叠音词)。深蓝色的意思。6夭阏: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拦阻的意思。7权衡:两个单音词。权:秤锤。衡:秤杆。8 望洋: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仰视的样子。9作息:一个复音词,偏义复词,只有“作”的意思,劳作。10衣冠:一个复音词,偏义复词,只有“衣”的意思。衣服。11 果然:一个复音词,饱的样子。12埏埴:两个单音词。埏:造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黏土。13.利敝:两个单音词。则:磨去棱角。敝:损坏。(二) 识别题(指出下文中复音词的类型)1 布衣:合成词2匍匐:连绵词3瓠落:连绵词4坎坎:叠音词5阿爷:附音词6披靡:连绵词7有众:附音词8、融融:叠
22、音词9、诸侯:合成词10 望洋:连绵词四、标点题1、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 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2、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
23、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3、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 “不亡。 ”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 不亡何待?”优莫曰: “ 桀纣之亡也 , 遇汤武 , 今天下尽桀也 , 而君纣也 , 桀纣并世 , 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4、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拍其喙。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