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要点.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184982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研究所卢静第一部分:近代国际关系史第一讲绪论一、国际关系是什么?(一) 国际关系: 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指的是主权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 由联结世界上所有的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纽带所形成的各个国家之间密切联系,互相交错、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二)国际关系的特点1、历史性2、交往频率的密切性3、交往地域的广泛性4、交往内容的全面性5、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三)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区别与联系国际关系格局: 是国际舞台上各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在一定时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态。体系与格局:体系(体制)与格

2、局内涵上大致相同。体系(体制)指由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格局指该统一体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秩序与格局:格局强调客观态势和相应的战略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秩序则更多地强调理想的或主观上要确立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运行机制。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名称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维也纳格局凡尔赛 华盛顿格局雅尔塔格局特点群雄争霸五强并立力量失衡两极对峙1648 年结束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814-1815 年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开罗会议( 1943)、德黑兰形成“三 十 年 战 争 ”黎和会( 1919 年)和华盛 会议( 1943)、雅尔塔会议( 1

3、618-1648 年)的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顿会议( 1921 年)( 1945 ) 和 波 茨 坦 会 议威斯特法里亚和会( 1945)国家主权,镇压欧洲革命,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处置战败国, 美苏划分势内容宗教问题,维护封建秩序,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秩力范围国家疆界划分势力范围序实质由主权民族国家组维护封建旧秩序,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体系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秩序成的现代国际体系确保欧洲均势二、国际关系的宏观历史背景1500 年前后的世界 I、东亚封贡体系 II 、穆斯林世界 III 、欧洲的中世纪三、欧洲走出中世纪1、文艺复兴Renaissance但丁神曲达 芬奇蒙娜 莎和最后的晚餐米朗开基

4、大 像2、宗教改革2、宗教改革新教分 以M. 路德、 J.加 文和英国国王亨利八世 代表美洲的 及 好望角到 印度通路的 ,是人 史上最大而又最重要的两件事。其影响已 很大了。 通 欧洲 品开辟一个用之不竭的新市 而 新的分工和工 的 步提供了机会, 在古代商 的狭小圈子里是从不会 生的。不 , 于西印度及 印度两 的土人, 两件事件本来能 生的一切商 上的利益却被它 所引起的不幸完全抵消了。 当斯密: 国民 富的性 和原因的研究3、民族君主国的出 4、地理大 1486 年迪 士 非洲南端的( 暴角)好望角;1492 年哥 布航行到达美洲;1489 年达伽 开辟 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151

5、9-1522 年麦哲 完成人 首次 球航行;1642-1643 荷 人塔斯曼航行至澳大利 和新西 等地。四、 国 秩序的建立1、近代政治学的建立 基 利、托 斯霍布斯2、近代国 法的出 格老秀斯3、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衣主教黎塞留 答 :1、什么是国 关系?2、 封 体系的特点。第二 威斯特伐里 体系的形成与 展重点:欧洲三十年 争的背景及原因;法国路易十四在欧洲大 的 ;十八世 几 重要的列 争 。 点:威斯特伐里 体系的意 。一、威斯特伐里 体系的形成(一)欧洲的 “三十年 争 ” 1618-1648“三十年 争 ”是欧洲在从中世 向近代 渡 期所爆 的第一次大 模的国 性 争。 争的

6、起因是神圣 帝国皇帝企 加 中央集 , 合天主教 侯同新教 侯 行的一 内 ,欧洲主要国家借机干 德意志事 ,以便 疆拓土,争 霸 ,都先后卷入 争。致使 以天主教同盟同新教同盟开始的德国内部的斗争演 成了广泛的国 争。 束 争的威斯特伐里 和会及和 具有重大的 史意 ,它 志着由主 民族国家构成的国 关系史的真正开始。1、 17 世 的欧洲政治版 2、神圣 帝国是内部矛盾奥格斯堡宗教和 1555 年 9 月1、以帝国法律的形式 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 局面,确立了路德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的平等地位。2、根据 “教随国定 ”原则,各邦诸侯在其领土内享有决定本人及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力。3、赐予路德

7、教徒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加尔文教徒被排斥在外。4、按照 1552 年实际存在的状况确定宗教疆界,当时新教诸侯所占天主教会财产不再退还。3、战争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4、欧洲 “三十年战争 ”的四个阶段:1618-1648I 波希米亚 -普法尔茨时期 (1618 1624) II 丹麦时期 (1625 1629)III 瑞典时期 (1630 1635)IV法国 -瑞典时期 (1635 1648)(二)威斯特伐里亚和会与和约1、威斯特伐里亚和会的召开奥斯那布鲁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瑞典、德意志新教诸侯和城市代表闵斯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法国、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诸侯2、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内容( 1)欧洲

8、领土调整。法国得到阿尔萨斯大部 (斯特拉斯堡除外) ,洛林的 3 个主教区 (梅林、图尔、凡尔登 )。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 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 德意志境内几个大诸侯邦都扩大了领地,如勃兰登堡、巴伐利亚。( 2)帝国宗教关系。承认德意志境内新旧教地位平等。( 3)德意志的国家体制。确认德意志诸侯邦的主权。( 4)确认国家主权。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三)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意义1、确立了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2、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3、积极促进了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 1)开创了以国际

9、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2)在实践上肯定了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的基本准则。(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条例。( 4)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使国际法脱离神权的束缚。( 5)在西欧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对外关系1、 英荷矛盾与三次英荷战争 1652-1654 , 1665-1667 , 1672-1674 航海条例 1651 年 8 月英国颁布。条例规定:( 1)从 1651 年 12 月 1 日起,欧洲以外地方生产或制造的一切商品或货物,只有用英国船员管理的英国才能运入英国领土;( 2)欧洲国家制造

10、或生产的商品和货物,或用英国的船运或用生产该商品国家的船,才可运到英国领土;(3)如违反本条例,没收其货物和载运的船只。2、英西矛盾3、英法矛盾三、法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1、“遗产战争”1667-16682、法荷战争1672-16793、对“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九年战争)1688-1697四、十八世纪欧洲列强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2、北方战争1700-17213、七年战争1756-17634、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1772 、 1793 (俄普)、 1795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欧洲 “三十年战争 ” 、2遗产战争 3、北方战争 4、七年战争二、论述

11、题:1、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意义。参考资料:十卷本国际关系史第一卷第2 章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第一章“国际关系的形成”第三讲拿破仑战争一、法国政局演变情况二、七次拿破仑与反法联盟的战争1、第一次反法联盟与法-奥坎波 ?福米奥和约1793 年 3 月 -1797 年 10 月2、第二次反法联盟与法-奥吕内微尔和约1798 年底 -1801 年 2 月3、第三次反法联盟与法-奥普莱斯堡和约1805 年 4-12 月4、第四次反法联盟与法-俄普提尔西特和约1806 年 9 月 -1807 年 7 月5、第五次反法联盟与法-奥维也纳和约1809 年 4-10 月6、

12、第六次反法联盟与法-英俄普奥第一次巴黎和约1813 年 3 月 -1814 年 5 月7、第七次反法联盟与法-英俄普奥第二次巴黎和约1815 年 3-11 月三、拿破仑的霸权外交(一)追求 “天然疆界 ”(二)建立附庸国(三)与英国争夺霸权“我曾向往过一个世界帝国, 为了保证我能做到这一点, 无限制的权力对我来说曾是必要的。仅仅统治一个法国, 似乎照宪法行事要更好些。我曾向往过一个世界帝国,又有谁处在我们的地位上会不这样向往呢?世界要求我统治它,那些君主和臣民争先恐后地归附在我的王笏之下 ” 拿破 思考 : 答 : 1、大 封 政策 述 : 1、如何 价拿破 的外交?参考 料: 民:西方外交思

13、想史第二章第二 “拿破 的霸 外交”第四 也 体系的形成一、 也 会 1814 、 9-1815 、 61、背景2、会 召开俄国Tsar Alexander I英国Castlereagh奥地利Metternich3、与会大国的具体目的和政策4、波 - 克森 普 士Hardenberg法国Talleyrand5、最后 定 二、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支柱和 充1、神圣同盟1815 、92、四国同盟1815 、 113、欧洲 体的 : 琛会 1818 、 9特洛波 - 莱巴赫会 1820年 10和 1821年 1月 那会 1822 、 10三、 也 体系的 价“重建欧洲持久和平”、 “确立欧洲的政治均

14、” 也 会 最后 定 “大大小小帝王分配 物和 金并商 能把革命前的形 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 和 出,被分割和合并,只要完全符合 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恩格斯 也 体系的均 构 予“欧洲一代人一个没有大 ,没有不断革命的情况下 其愿望的 定 期。” 基辛格19 世 初拿破 帝国崩 后 ,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 士 首的 国通 也 会 在欧洲大 上建立的新均 体系。1814 年 10 月 1 日 1815 年 6 月 9 日,根据反法 盟国家同法国 的第一次巴黎和 ,参 各方在奥地利首都 也 行会 (即 也 会 )。会 的主要目的:恢复拿破 争 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

15、 山再起, 国重新分割欧洲的 土和 地。 1815 年 6月 9 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7 国 署 也 会 最后 定 ,正文 121条和 17 条附 条款。 主要内容是恢复欧洲封建秩序, 定封建 制国家在其中占支配地位,各 国重新划分了在欧洲的 力范 ,确定欧洲新的 土分割及要求法国向反法 盟国家支付 争 款等。 也 会 最后 定 及有关条 、宣言和文件构成了 也 体系。它以均 原 、正 主 和 原 等 指 思想,在拿破 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 ,并 持了欧洲封建列 的和平与 。1848 年法、意、奥、普等国 革命运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1853 年克里米亚战争

16、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波兰 -萨克森问题2、神圣同盟3、四国同盟二、论述题:1、如何评价维也纳体系?参考资料:陈乐民:西方外交思想史第二章第三节“力量均势维也纳会议”基辛格:大外交第四章“欧洲协调”许博:“浅析维也纳体系的多极格局”,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 年第 2 期。第五讲东方问题一、“东方问题”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指的是奥斯曼帝国衰落后, 欧洲列强, 尤其是沙俄在争夺奥斯曼帝国领土时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复杂的国际问题。这些问题多集中在巴尔干和黑海通向地中海的两海峡。内容: 1、列强对土耳其的干预;2、沙俄的侵略扩张;3、该地区的人民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

17、放运动。核心:列强对土耳其领土和权益的争夺二、 19世纪 20-40 年代“东方问题”的发展1、希腊起义1821-18272、俄土战争与亚得里亚那堡和约1828-18293、第一次土埃战争1831-1833和安吉阿尔 - 斯凯莱西条约4、第二次土埃战争1839-1841与伦敦条约海峡公约三、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与巴黎条约因沙俄的扩张计划所导致的沙俄与英法在近东为争夺土耳其权益而进行的一场争霸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圣地保护权问题。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1856 年签订了结束战争的巴黎和约。战争使俄国开始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英法加强了在地中海和土耳其的力量; 土耳其虽为战胜国,

18、 反被剥夺了在黑海拥有舰队的权利,并在经济上沦为英法的附庸国。四、 19世纪 70年代东方问题的发展1、列强的外交斗争安德拉西照会和柏林备忘录2、 1876年保加利亚起义和塞土战争3、 1877-1878 年俄土战争和圣斯特法诺条约4、柏林会议1878 年1875-1878 年近东危机期间欧洲列强召开的重新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的国际会议。内容:会议着重讨论了保加利亚问题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问题。结果:将保加利亚分为三部分, 一个自治的保加利亚公国, 一个半自治的东鲁美利亚省,一个仍受土耳其管理的马其顿。 关于波黑: 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有占领权。影响:1、俄国外交失败,俄国在柏

19、林会议上被迫让出部分果实。2、俄国把责任推到德国身上,德俄两国关系笼罩上了阴影。3、柏林成为欧洲事务的中心,德国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仲裁人。4、会议虽然缓和了近东危机,但并没有对此做出根本解决,却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思考题:、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3、柏林会议参考文献:王三义: “东方问题的延续与终结”,南京师大学报2006 年第 2 期。任羽中、陈斌: “试析 19 世纪上半期围绕 “东方问题 ”所产生的大国关系模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4 期。赵爱伦:俄国与 “东方问题 ”的形成,西伯利亚研究2001 年第 5 期。第六讲俾斯麦外交一、俾斯麦其人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强

20、壮的体格,粗野的个性,对待农民的残忍,追求目标的毅力和不择手段以及现实主义的态度二、德意志的统一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1864、普奥战争 1866、普法战争 1870三、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1、原因2、核心内容: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大陆政策:是“俾斯麦时代” 德意志帝国总的对外政策。 核心内容: 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 避免法、 俄两国夹击德国, 集中全力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业已取得的霸权地位。外交战略布局:联奥、拉俄、亲英、反法,集中精力对付法国,其中联奥是建立其体系的关键。3、三个三国同盟(德奥俄1881年、德奥意 1882年、德奥罗 1883年);两个

21、地中海协定1887年2月和 12月(英意奥);一个再保险条约1887年 6月(德俄)三国同盟:德、奥匈、意结成的秘密同盟。德奥结盟后,俾斯麦为进一步孤立法国, 又利用法、意两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加盟。主要内容: 1、如意遭到法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遭受法侵略,意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2、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3国应协同作战。 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 3、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奥)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条约有效期 5年。之后四次续订。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

22、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 , 三国同盟瓦解。思考题:1、从德意志的统一评俾斯麦外交的特点2、试评述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参考资料:基辛格:大外交第5 章 “两大革命家: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陈乐民:西方外交思想史第三章第2 节 “俾斯麦的小德意志与威廉二世的扩张主义第七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一、体系层次:德国的崛起打破欧洲原有的均势导致同盟体系的僵化1、德国实力的增长英德矛盾的具体体现:1、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2、贸易竞争; 3、海军军备竞赛2、两大对立同盟体系的形成(1893法俄同盟、 1904英法协约、 1907英俄

23、协约)3、均势体系失去灵活性(民族主义的兴起、人们对和平产生自满、德国政策)二、国家层次1、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内部危机2、德国的国内政治形势三、个人层次奥匈皇帝弗兰茨 ?约瑟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战争导火线:奥匈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刺杀思考题:名词解释: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论述题: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参考资料:陈乐民:西方外交思想史第三章 “从力量均势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 小约瑟夫奈: 理解国际冲突第三章“均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基辛格:大外交第6 章 “现实政治自食其果”;第 7 章 “走向毁灭的政治机制”第八讲 第一次世界大

24、战前的国际关系一、英德军备竞赛和两次海牙和平会议二、三次战争危机和三次局部战争1、第一次摩洛哥危机1905-19062、波斯尼亚危机1908-19093、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4、意土战争1911-19125、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6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思考题:简答题:1、 怎样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矛盾?2、 两次巴尔干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第九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关系教学目的: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 大战主要经过及结果。教学内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 26 日奥匈对塞宣战(7

25、月 28 日),德国对俄( 8 月 1 日)法( 8 月 3 日)宣战,英国对德宣战(8月 4 日)列强参战的目的和战争的性质二、 大战初期阶段的国际关系(1914 年 8-12 月)欧洲大陆的三条战线,施里芬计划。日本对德宣战(8 月 23 日),并出兵山东。俄国对土宣战( 11 月 2 日)三、 大战中期阶段的国际关系(1915 1916 年)德国主力转向东线和俄军的失利;西线僵局;意大利的中立与参战;美国中立;美国对德宣战( 1917 年 4 月 6 日)四、 大战后期阶段(1917 1918 年)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思考题:简答题: 1、萨拉热窝事件2 、

26、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第二部分: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十讲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1919 、 1、 18-6 、 28(一)召开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2、欧洲国家的革命和民族运动高涨3、战胜国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二)战胜国参加和会的目的1、宰割战败国及其殖民地2、反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三)和会的召开焦点问题: 1、关于建立国际联盟和委任统治制度问题、2 、关于德国疆界问题3 、关于德国赔偿问题4 、阜姆问题5 、中国山东问题6 、俄罗斯问题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凡尔赛和约(包括对德和约和国际联盟盟约1919、6和约内容:(1)领土调整(2)殖民

27、地问题(3)军事条款(4)赔款问题国际联盟:国联盟约于1919 年 4 月在巴黎和会通过,1920 年1 月随同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国联会址设于瑞士的日内瓦。宗旨: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组织机构:大会、行政院、常设秘书处及各种专门委员会2、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1919、 93、对保加利亚的纳依条约1919、114、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1920、 65、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1920、8三、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会议召开的背景 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形势的变化:( 1)美国力量的膨胀( 2)疯狂的海军军备

28、竞赛( 3)美、英、日等对中国的争夺2、会议召开的目的( 1)美国破坏英日同盟( 2)限制海军军备竞赛(3)对中国的处置3、华盛顿会议的成果(1) 1921、 12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2) 1922、 2英美日法意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3)1922、2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简称九国公约思考题:简答题:1、威尔逊的十四点2、国际联盟3、四国条约4、五国海军军备条约论述题:如何评价凡尔赛体系参考资料:基辛格:大外交第9 章 “威尔逊与凡尔赛和约”爱德华卡尔: 20 年危机第三章“乌托邦主义产生的背景”陈乐民:西方外交思

29、想史第四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十一讲一、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打破了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苏俄 / 苏联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2、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4、国际体系中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相处、交往和矛盾。二、苏俄 / 苏联建国初期的外交(一)十月革命后苏俄所处的国际环境(二)苏俄对外关系的根本任务1、列宁其人2、求和平(1)和平法令1917年 11月 8日兼并 “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不管这种强迫合并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不管这

30、个被强迫合并或被强制留在别国版图之内的民族的发展或落后情形如何,不管这个民族是居住在欧洲或是居住在远隔重洋的国家,都是一样。”(2)布列斯特- 立托夫斯克和约1918年 3月(3)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I 、 1919年 3-8 月; II 、 1919年 9月 -1920 年 2月; III年 4-11 月(4)公布秘密外交文件(5) 告俄国和东方全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1917 年 12月 3日最后,、1920( 6)承认芬兰和波兰独立( 7)两次对华宣言 1919 年7月和 1920年 9月3、谋发展( 1)苏英贸易协定 1921 年3月( 2)热那亚会议 1922年 4-5 月和拉巴洛

31、条约 1922 年 4月1、 突破外交孤立思考题:简答题: 1、和平法令2 、布列斯特 - 立托夫斯克和约3 、拉巴洛条约论述题: 1、如何看待列宁在苏联建国初期的外交?Lenin Addresses Crowd in 1917第十二讲德国赔偿问题一、英、法、美、德利益各方的打算英国:大陆均势法国:最大限度宰割德国美国:维持欧洲正常经济运行德国:尽可能少的赔偿二、德国赔偿问题的解决过程1、赔偿委员会的解决“斯巴比率 ”( 1920 年 7 月):法: 52%;英:22%;意:10%;比:8%;日:0.75%;葡 :0.75%;希、罗、南: 6.5%伦敦会议( 1921 年 4 月):德国赔款总

32、额:1320 亿金马克;分42 年还清;每年支付20 亿金马克给协约国;为完成支付对德国进行财政监督2、鲁尔危机3、道威斯计划4、杨格计划5、胡佛计划6、洛桑会议思考题:简答题: 1、鲁尔危机2、道威斯计划3 、杨格计划参考资料:1、王绳祖主编: 国际关系史 (第四卷),第六章 “德国赔偿问题与欧洲安全问题”2、王宏波: “从道威斯计划看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外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3 期。3、张涛: ”1923 年鲁尔事件与欧洲格局剧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 年第5 期。4、肖德芳: “德国赔款问题与 20 年代欧洲政治格局的

33、演变 ”,历史教学问题 ,2000 年第 4 期。5、王维克: “20 年代德国赔款问题与国际关系”,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 年第2 期。第十三讲欧洲安全问题法国拿破仑战争后如何削弱法国: 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权利国际安全观的变化 (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有一定影响) ,靠制度的安排,国际法,通过协约制度形式保障安全一、 1920年代初期欧洲国家 关系建立欧洲安全保障机制的需要:1、法国需要建立安全保障机制;2、英美防止德国与 俄接近。二、 迦 公 1925年 10月 国 国家 力的 化英、法、德、比、意、波、捷七国在瑞士的 迦 行会 。英国外交大臣 伯 、 法国外 白里安、 德国外 斯特

34、莱斯曼、 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等参加了会 。主要内容: 1、德比法英意五国 定相互保 公 ;2、德国分 与比法波捷 仲裁条 ;3、法国与波 、捷克斯洛伐克 相互保 条 (再此 内容中,重要的几方不在其中,没有关注德国 部疆界是否会 更) ; 4、德国加入国 ,并任国 理事会的常任理事。三、国 的裁 活 四、关于 弃 争作 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 称非 公 又称 洛格 - 白里安公 1928年 8月“斥 用 争来解决国 , 弃 争作 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可能 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 其性 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 理或解决 ” 思考 : 答 : 1、 迦 公 2、非 公 n.第十四 欧 争策

35、源地的形成1929年 危机改 世界政治格局;1933 年1 月希特勒上台是欧洲 争策源地的形成; 政治的 代,理想主 救不了世界,仍需靠 利政治;当 的德国 外国 本的依 性 ,但其失去了海外殖民地,面 危机, 无法 嫁危机,此 需要一个敢做敢 的人或政党;极端的民族主 。一、欧洲 争策源地的形成1、体系 次:a. 凡 体系自身缺陷,本身内部矛盾重重,德国 此极其不 ;b.1929 1933年世界 危机成 加速器;c. 国 的 弱无力2、国家 次:a. 德国等法西斯主 ,国 社会的反 :英法的 靖政策;美国的中立主 ; 集体安全政策的失 ;b. 德意志 国主 的 ,德国内部的分裂;c. 德国

36、凡 体系 迫的反抗,欲将其打破3、决策者个人:希特勒其人英法的 靖政策:指二 前英法 治集 德意日法西斯侵略 所采取的姑息、 退 、以 牲弱小民族利益 取大国之 的 “和平 ”,避免武力冲突和 抗的一种外交政策。 靖政策 生的社会 史根源( 1)英法的(相 )衰落 安全 略所造成的限制和影响,是 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2)和平主 思潮( 20 年代) 是 靖主 生并得以 期推行的社会基 ( 3)一 后 欧洲均 格局的 化 和不 定的国 形 ,是 致英法 靖外交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 4)英法政局的不 定 也是其推行 靖主 的一个内部原因( 危机)( 5) 的 、猜疑以及把 “ 水 引 ”的愿望,

37、是英法 行 靖政策的最 重要的原因【( 6) 治集 人的原因】绥靖政策的最高峰 慕尼黑阴谋(1938 年 9 月)美国的中立主义 (不参与欧洲事务,孤立主义根源)中立法案 1935 年 8 月一旦其他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美国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由美国或其属地之任何地点把武器、 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 ”苏联建立集体安全尝试的失败(1)美苏建交 1933 年 11 月(2)苏联加入国联1934 年 9 月(3)东方公约计划的夭折1934 年 10 月(4)法苏互助条约1935 年 5 月(5)苏捷互助条约1935 年 5 月二、德意日法

38、西斯集团的形成(一)柏林 -罗马轴心的建立(1936 年 11 月)1、阿比西尼亚战争( 1935 年)2、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6 年)(二)德日意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定1、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6年 11 月 )2、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 年 11 月)三、德国的扩张四、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体系层次: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国联无力2、国家层次:日本和英、法、美、苏等对日政策3、决策者个人东方会议(1927 年 6-7 月)田中奏折“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中国);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满蒙权利果真归我所有,那么,就可以用 满蒙 作基地

39、,假借贸易来征服支那 400 余州;再以满蒙 的权利为司令塔,而攫取全支那之富源;再以支那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 ”。美国的 “不承认主义 ”(或 “史汀生主义 ”)( 1932 年 1 月) 不作为的,没有人真正抵制日本的侵略扩张“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结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 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 的任何条约或协定”。补充宣言又表示:美国丝毫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合法条约之权利,也不拟过问任何解决事件之方法,但此项方法不得破坏美国在中国的权利。李顿调查团报告书(1932 年 )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 “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而 “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 ”是研究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