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班级教研计划表新学期已经到来,如何制定幼儿园班级教研计划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班级教研计划,欢迎阅读。幼儿园班级教研计划篇一一、情况分析:由于今年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各班人数又较多,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离开自己的亲人和陌生的老师、同伴在一起,这时的幼儿往往产生分离焦虑, 这就要求小班老师不仅要做好幼儿的环境适应工作, 还必须做好幼儿的生活适应工作。 通过开学初的家访以及幼儿入园一周的观察, 近半数的幼儿曾经上过托儿所, 对集体生活有初步的经验。但是,由于城区人口素质结构的变化,农村户口的幼儿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些幼儿的家长往往忙于做生意, 经常早出晚归,较少与孩子接触
2、,缺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 ;还有,独生子女大都生活在 四捧一 的家庭环境中,由于有的家长教育不得当,过于溺爱,使孩子产生娇气、依赖、霸道等行为,给幼儿园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二、教研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结对培训以及传、帮、带作用,逐步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根据各自的实际, 建立和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以及特色班的研究活动, 充分发挥年段教研组的作用, 使年段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阵地。三、教研措施:1、逐步建立、完善鼓励每个教师积极参与的教研制度,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支
3、持、沟通,共同探讨和研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促进其提高。2、坚持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采用集中教研和有计划的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以促进教师的发展。3、年段教研组每双周开展集中教研活动,并围绕幼儿园教研计划选择研究专题, 各班再根据本班实际确定小专题,制定科学可行的专题计划,扎实开展活动, 把措施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学年进行全面、科学的回顾与总结,并在园内交流、推广。4、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 老带新 的活动,新老教师一起讨论,拟定新学期的培训计划,共同转变观念、大胆实践,提高教育水平。5、探讨如何有效
4、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以及怎样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心得点滴,并于每月月底进行交流和探讨。6、结合园教研计划和特色班计划,组织小班年段教师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四、年段教研专题:1、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园主题式课程的设计2、特色班活动课题:本年段3 个班级均定为识字特色班。五、月份安排:月份、内容:9 月 1、讨论制定各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逐步养成幼儿各项活动的良好常规。 2、制定年段教研计划,各班分析具体情况,依据教育目标制定专题计划和结对子培训计划。10 月 1、早操观摩研讨, 并进行观摩后的讨论、 评析和修改。 2、落实特色班以及主题
5、探究活动的实施情况。 3、区级观摩活动。11 月 1、反思:区级观摩活动情况。 2、讨论:如何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 ?12 月 1、各班做好幼儿发展情况评估工作。 2、讨论:怎样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1 月 1、专题总结,论文交流。2、各班交流、推广特色班进展情况及经验。2-3 月 1、组织教师分析调整、补充新学期各类计划的部分内容。2、组织教师讨论、创编新学期早操。3、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4、落实专题计划实施情况。4 月 1、早操观摩研讨活动及观摩后的讨论与评价。2、创优环境观摩研讨及观摩后的讨论与评价。5 月 1、小班段半日活动
6、观摩研讨及观摩后的讨论与评价。 2、落实主题探究活动情况。 3、组织对幼儿发展情况的评估。 4、讨论:如何利用儿童节这一有利的教育资源 ?6 月 1、专题总结交流研讨。 2、学年教研工作总结。 3、讨论制定 20xx-20xx学年度教学计划。幼儿园班级教研计划篇二一、组员情况分析:优势:小班组教师队伍中原有的教师师德良好, 工作认真负责, 敬业心较强 ;教师们动手能力较强,在环境布置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踏实肯干,积极主动性较强。 本组教师中每班均有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动搭班较好地开展班级管理、 家长工作,有效落实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弱势:组内共有四位成员,一名教师临近退休 ;一名教师去年九
7、月份刚上岗 ;一位教师工作三年 ;还有一名教师从未担任过小班教学。四位教师的理念与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加强环节指导帮助她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新的集体。二、工作目标:1、带领全体教师利用原有资源优势继续探索如何创设适宜小班幼儿发展的可支持性环境;2、带领全体教师继续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中集体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实践研究 ;三、内容与措施(一)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小班幼儿可支持性环境的适宜性1、各班继续根据主题、幼儿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为小班幼儿创设适宜的可支持性环境,并及时更新,努力做到情境化;2、创设适宜的自主性游戏环境,通过随机现场诊断发现各班自主性游戏环境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自主性游戏水平的发展。共2 页,当前第 1 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