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2174441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Word文档仅供参考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清明节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落雨、 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咨询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 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 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那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是哪天呢?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别同,事实上清明节是一具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 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有些同

2、学咨询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那个说法是别对的,清明节的农历日期每年基本上别同的,他是太阳运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历日期。比方说今年清明节是2 0 1 2年4月4日,跟农历没有关系, 大伙儿能够看看在线电子万年历查询。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别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生活。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基本上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钞票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再将纸钞票焚化,为坟

3、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咨询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丽草木吐绿的时节, 也正是人们春游(古 代叫踏青)的好时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具很重要的节气, 清明一 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

4、,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生活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生活,慢慢的,寒食 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具习俗,清明之日别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对于寒食,有如此一具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亲孩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逃避祸患,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 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向来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用

5、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算是闻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立即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别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 门紧闭。介子推别愿见他,差不多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寻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别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 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 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别见介子推出

6、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差不多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觉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别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脚下

7、。 脚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恭敬的称呼,据说算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具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 天定为清明节。未来,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周围,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管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别居、别图富贵的介子推特别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伙儿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 捏成燕子的样子,用杨柳条串起来,

8、插在门上,呼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 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盛大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别生火做饭, 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 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 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味的,除了说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 冷餐伤身,因此大伙儿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躯体。所以,那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具富有特色的节日。荡

9、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 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梗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进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别仅能够增进健康,而且能够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爱慕。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算是用脚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爱慕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 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找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 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适应。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 明植树的适应。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向来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爱慕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别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耀的明星, 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据说如此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Word文档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其他办公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