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财政的概念【课题】财政的概念【教材版本】蔡少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财政与税务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蔡少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财政与税务基础学习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蔡少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财政与税务基础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了解财政产生的历史,掌握财政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财政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财政概念中的几个基本要点。【教学方法】讲授、举例、分组讨论等方法。【课时安排】21 课时(45 分钟) 。【
2、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2 分钟)教师提问并思考:我们每天来往上学所看到的道路桥梁、保卫我们国家的军队、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警察、各级政府部门的办公等等,这些经费从哪里来?学生共同讨论回答:这些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支付的。二、讲授新课(38 分钟)(一)财政现象教师举例多媒体展示财政现象:道路桥梁的建设、教育科研卫生的拨款、国家各级机关的管理经费、农业基础建设的经费等等都是财政现象。教师提问讨论:政府的这些开支又从哪里获得收入呢?学生共同讨论回答:政府的开支主要从国家税收中获取。教师说明:为了维持国家每年庞大开支,政府要依法向企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征税;国家还可以发行公债、国库券等取得收入,就是办理
3、户口登记、工商执照、财产转让登记等都要交纳相应的费用,也都要归入国库。这些政府直接参与的分配活动都是财政现象。(二)财政的产生3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以及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历史。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迅速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产生了私有制的基础家庭,社会上出现了两个根本利益相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和奴隶。为了维护富有阶级奴隶主的整体利益,就需要掌握一种拥有暴力的统治工具以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这样,原来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转变为国家。奴隶主国家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需要占有和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由于国家本身不能进行物质生产,它本身的物质需要就只能
4、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把一部分物质产品据为己有。于是,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形式中,就逐步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分配社会产品的形式,这种新型的分配形式就是财政分配。教师归纳总结: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三)财政的概念财政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运用国家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 正确理解财政的基本概念,还4有必要把握下述几个基本要点:1财政属于分配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所构成的
5、有机整体。财政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在所有的分配环节中,有一个分配渠道专门用于解决社会公共需要,如国防、科学、文化等。满足这些公共需要是由国家来承担的。2财政分配是以政府为主体运用政治权利的分配政府的任何政治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的物质基础之上。但是政府本身并不创造物质财富,因此,它必须凭借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维持其存在。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财政分配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保障政府职能的实现,其性质是属于消费基金,它只能建立在剩余产品分配的基础上,主要靠取得剩余产品来满足。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从财政产生的历
6、史来看,财政分配的目的首先是保证 1.2财政的概念政府的需要,同时也包括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可统称公共需要。思考讨论:什么是公共需要?请同学举例说明与私人需5要相比,公共需要的特征有哪些?教师归纳总结: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包括代表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事务,如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另外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愿办,而又是社会所必须办的事务如公路、铁路、等道路桥梁的建造等等。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趋同性。 (2)具有非排他性。 (3)具有非市场性。三、课堂练习(2 分钟)教材第三页的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3 分钟)财政产生的历史 身边的财政现象 财政的概念五、布置作业见使用配套财政与税收习题集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