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如何充分利用朗读培养学生英语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精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的形成是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而形成语言实践中自然而形成的。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有效训练培养语感呢?我以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大量阅读、反复朗读、背诵、大胆模仿。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
2、好英语。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不少学英语的人却未必明白。 很多人都热衷于做题目, 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结果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 试卷一套又一套, 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学习英语的确要做适当练习。但归根结底,好的英语是 “读”出来的,不是做练习 “做”出来的。“读”出来的英语是地道的、 自然的,因为使用者依持的是 “语感 ”;“做”出来的英语往往流于生硬,因为使用者是依赖 “语法规则 ”硬 “做”的。一谈到阅读,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想到 “苦读 ”。如果把这两个字理解成读书需要花功夫, 倒也有理。但如果认为阅读一定是很苦的,精品资料_很少有欢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3、然而,目前的很多英语学习者都视英语阅读为苦事,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教师让学生读点英语材料,就像给孩童吃中药,需要捏着鼻子硬灌下去。自然效果也不会好。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也可以轻松愉快。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首要的。也就是说,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书籍。这类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可读性很强,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来了,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负担了。二、容易读,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三、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至于阅读的方法,我认为需要一口气读下去,即便有个别单词挡道,只要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理解,就不必停下来查字典,更没有必要见到好句子停
4、下来就抄。因为那样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速度,甚至扼杀阅读的兴趣。 不要以为读完一本书没有记下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就是一无所得。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 “潜移默化 ”,在于获得语感。阅读需要 “量”,没有大量的语言 “输入 ”,是难以学好英语的。而我们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恰恰语言输入量太少, 当然输出量就更少。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语言材料丰富多样:有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富有韵味和节奏感的童谣、小诗、绕口令,还有纯正鲜活的人物对话。朗读背诵是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 才能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
5、。 在课上尽量让学生多读多精品资料_背,特别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味。小学生特喜欢学儿歌。 儿歌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和熟悉的形式, 朗朗上口,有自然的语调,还配有表情动作。小学生常创造性地把儿歌和游戏结合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学到了语言。通过背诵儿歌,学生可以获得语感, 对语言建立初步的印象。 在刚接触一门新的语言时,没有必要要求学生理解每个句子和单词, 就像许多孩子能背得多唐诗却不能解释它们一样, 学生往往会全盘接受儿歌。 开始他们会对一首新儿歌的形式着迷, 他们会对全新的韵律、 音调及单词发音感兴趣。随着对这些表面形式的逐渐熟悉, 他们自然会对儿歌基本的意义
6、进行思考,进而会要求老师解释。 通过儿歌,学生学会了简单的单词、句子,对英语有了初步的理解释、判断,同时也学会了自然优美的语音、语调,学会了欣赏语言的韵律美。有了这个成功的经验,我在日后的单词、句型等教学中也尽量利用儿歌进行教学。如教 “mouse”这词时,我自编一个简单的儿歌 Mouse,mouse,wheresthe mouse ? House,house,it s in house 通过简单的儿歌,让学生记住了单词,还复习了 house,押韵的句子又便于学生模仿学习。除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朗读材料外,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二、为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习得的环境,增强语感
7、。语感从生成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语感的产生来自大量的言语实践。 在小学生对英语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创造一个学英语的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精品资料_首先,教师在英语课上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尽量用英语授课。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在介绍新的语言项目时,应把要学的内容放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以情景为中心,强调用多种感官感知音、形、义、词、句、话的语言整体,将语言材料融于情景之中。如在介绍 “打电话 ”这一语言项目时, 我把电话机入引课堂,教学生怎样开始打电话,怎么报电话号码,怎么结束打电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打电话的功能。并且在课后鼓励学生用
8、所学的语言知识互相打电话, 或给教师打电话, 让他们试着自己独立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 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 以使他们整体把握这一语言现象。在教单词时,也尽可能地为生词创造语境,如编一个小故事或小对话等。在这种整体语言信息中,学生能通过上下文,通过老师的表情、语气和形体动物揣摩出生词的意义。在记住该生词的同时,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该词的用法。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如录音机,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课体等,营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逐步提高学生语感。 课后鼓励学生反复听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多看形象逼真的英语录相,如原版动画片,儿童教学录像,多读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朗诵英语短诗
9、,富有韵味的童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始终受到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摆脱母语的束缚、 调动多种器官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的习得语言的环境, 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由于小学生外语是启蒙阶段,词汇量少,有时对外语内容全不知所云,也不妨让他们反复听听,这样做可以使它们对英语发音系统及模式逐步熟悉精品资料_和了解。他们一遍一遍兴趣盎然地听着接触地道的英语, 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三、开展多种语言活动,提高语感。英语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语感的形成来源于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提供大量的语言操练机会, 在情境活动中感知,操练和巩固和运用语言。 我们所用的教材中
10、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符合交际原则的对话题材, 如问候、购物、介绍、问路、看病等。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题材, 组织学生进行角角色诵读、 分小组表演。有时还应鼓励学生不受教材了限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模仿课文的主要句型,自编自演小对话。通过这些对语言功能反复、多样地操练,使学生尽可能灵敏、准确地感知语言信息,并以此培养、增经学生语感的实践稳定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采取较快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如 “开火车 ”提问法,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成员 “one by one ”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加快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
11、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 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活动项目,如游戏、调查、讲故事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开展英语活动课,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开阔视野,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促进语感的开成课外, 老师则可创造条件让学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操练,如指导学生在课外,英语广播、看英语读物,经常组织英语角,组织英语讲故事比赛口语比赛。通过精品资料_这些练习,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越来越强,常常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交际能力也不断提高。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感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生理、生理优势,加强语感训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