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单元计划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千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 包括理解千米、 了解毫米、 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 体会千米的含义; 通过认一认、 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认识、了解毫米;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 厘米的认识, 知道分米的基础上, 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 2 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 厘米的含义,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 学生要建立1 千米的
2、长度观念, 难度较大。 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认识毫米”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 1 千米 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和毫米。( 4)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体会 1 千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的表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能积极、 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
3、过程, 并能克服测量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重难点、关键1、重点: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 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难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关键:结合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教学措施1、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课题千米的认识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标要求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j)0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知道1 km=1000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4、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知道1 km=1000m,知道1公里 =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认识千米并积极参与实地测试,掌握千米的概 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并能克服测量活动中 可能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导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导法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分析整理、实践学法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导学准备挂图,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 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导
5、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一、创设W景,引入新课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 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 这些同学止在加紧训练,我们 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 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 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 少米?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 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 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 吗?在哪儿见过?出示“重庆340千米成 者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 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学生认真观察图,回答 什么时候用千米。从简单的回忆中引 入新课,既复习了旧 知,又为探索新知做 好铺垫,同时使学生 感受知识之间的系 统性。而这一设计让 学生
6、产生学习的浓 厚兴趣,激发起学习 的欲望,从而为本课 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探究新知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 比较恰当?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 米的认识)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 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出示100 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 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 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 一段距离是多少米。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 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1000米 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 公里。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1)活动1:组织全班 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 里),任选8位同学排
7、成一横 排。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 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 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 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 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 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因为1000米里面有10 个100,所以1000米 要走10个100米。以学生的活动体验 为主,让学生在走的 过程中进一步体验、 感受1千米有多长, 从而主动建构1千米 的长度概念,并引出 1千米=1000米。再 通过学生自己对生 活的认识感知,逐步 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 理解,让学生体验到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 际的紧密联系。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跑离通常 用千米作单位,1千
8、米(公里) =1000 米。(2)活动2:学生亲自 体验1千米有多长。昨天老师 带领大家走了 100米的路程, 那么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 个100米?全班交流:走100米的路大约 需走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 路程大概需要走2000步。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 1千 米很长,所以我们同比较长 的跑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 千米=1000米。当堂检测完成教材24页”课堂活 动” 1、2小题。学生课后自学活动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 习了什么?你肩哪些收获和 体会?1、千米是很长的长度单位, 生活中好多地方都需要用千 米做单位;2、1千米= 100
9、0米,会比较千 米与米之间的大小。3、认识千米。学生小结板书设计导学反思千米的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1000米就是1千米,也叫1公里。T米可以用km表小,1km=1000m1、本节凫点:2、待改进处:课题千米的认识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标要求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j)0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知道1 km=1000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知道1 km=1000m知道1公里 =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和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0、及空间概念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导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难点:会正确地进行千米和米之间换算导法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分析整理、实践学法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导学准备挂图,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 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引入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卜囿我们就 T来看看几个重要的工程 吧!出示例3图。学生认真观看、答问。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我知道了三峡大坝全长2
11、300米。学生2:我知道了隧道长3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怎样比“三峡大坝” 与“隧道”的长短呢?学生1:因为3千 米=3000米,3000米 2300米,所以隧道比 三峡大坝长。学生2:因为2300 米比3000米少,而 3000米=3千米,所以 隧道比三峡大坝长。通过提问,让学生学 会思考体会千米与 米的/、同,以及它们 之间的联系,从而会 比较这它们的大小。学生:我想知道“三峡大为什么想到这样比坝”与“隧道”谁长?较?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学生1:因为3千与“隧道”的长短呢?米与2300米单位不2、合作交流同,3口=3000 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而 3000 米 2300 米,
12、行小组合作交流。抽学生汇报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交流结果。米换算成米再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学生2:我想到较?2300米比2千米多,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启比3千米少,所以2300什么相同的地方?米3千米。学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学生1: 一种是把较,以及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千米数换算成米数。处是什么呢?学生2:另一种是把米 数换算成千米数。当堂检测1、完成24页“课堂活动”3、4小题;完成练习五第2、3、4题。学生课堂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 识运用的实际。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 习了什么?你肩哪些收获和本课小节体会?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首先 要今单位,再比较;学生小结小组
13、讨论得 出结果进一步巩固本节课 知识也可以通过先估算冉比较大小。板书设计导学反思1、本节凫点:千米的认识1km=m 3000m=km2、待改进处:课题毫米的认识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 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 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 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 厘米=10毫米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
14、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 识,并参与实际测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导学重难点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难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导法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归纳整理学法学生米取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本课的内容导学准备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耳多条等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引入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 虹。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 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 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 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启 多少厘米,并作记录。学生汇报后,
15、发现紫色彩 条的长度后争议。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 位测量,有时得/、到准确的结 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 位 毫米。(板书:毫米)学生认真观看、答问、 谈感想。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新知1、观察直尺,看1厘米 中可启些什么(1)看一看,直尺上1学生找直尺中的1厘 米中的小格子。1、通过组织学生观 察直尺,给学生机会 自主探索,发现、认厘米中间后些什么?识新事物-毫米,并(2)找一找,直尺上有学生用笔指1毫米。通过数一数,了解厘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米匕毫米的进率。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2、毫米这个单位太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小,所以要多准备学1厘米间的一小格的长度具让学生建立1毫米
16、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的表象,在观察、交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数出1厘米中的小格流的活动中,使抽象米小的长度单位。子数目。的长度单位-毫米(3)指:用笔头指字母表示长度单位变得具体直观,从而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knr m dm cm降低难度,促进建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构。(4)数一数:1厘米中3、让学生独立对已间有多少个1毫米。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回顾与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整理,理清个单位问米,中间后多少小格)的纵向联系,潜移默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化地训练了学生的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2 mm 3 mm 7 mm逻辑思维能力,也提练习:2厘米
17、二()毫10 mm高了学生的学习能米8厘米=()毫米()43 mm力。厘米=50毫米60毫米=()厘米(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身份证的厚度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米、43毫米吗?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 进率是10。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 示。2、实践活动,感受1毫 米的长度(1)猜一猜,桌上什么 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量一量,身份
18、证的 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3)用手势表示1毫米 的长度。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 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 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 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 1毫米的长度。(4)说一说:桌上还有 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5)想一想:生活中你 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 米?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 单位测量(1)认一认,媒体出示 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 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2)尝试量一量。媒体出示两种量曲别 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 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 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 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 量,看是多少毫米。4、探究相邻
19、长度单位之 间的进率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后哪些?相邻两个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 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 理。1 km=1000m 1 m=10dm1 dm=10cm 1 cm=10 mm当堂检测1、拍手游戏:同意的拍拍手, /、同意的摇摇头,如果不懂就 举起你的小拳头。(1)数学老师的身高大约 1米60厘米。(2)门局2厘米。(3)数学书大约厚8米。2、完成25页课堂活动1、2、3 题;3、练习五4、6、7、8 题以及思考题。让学生在改正的时候 巩固单位的长度,同时 在做题时复习巩固。体会/、同的单位长 度的长短,将其运用 于生活实际。本课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 的有关问题?学生思考总结复习,巩固。板书设计导学反思毫米的认识毫米可以用 mmfe示 1cm=10mm1、本节凫点:3、待改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