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 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 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 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 润物细 无声”的教育魅力。小学时期,正是儿童认知世界,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时刻,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其有着积极的影响。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 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 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 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
2、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 社团活动,它体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亦称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 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包括校 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 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后面的这些校 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 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 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一种潜在的隐
3、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 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 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 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 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 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 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并使学生逐渐 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首先,教育性原则。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道德建设的好坏, 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 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道德兴,国家
4、兴;道德兴,民族兴- 这是现实得出的结论。学校是教育人、 培养人的场所,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 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其次,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组织系统,从领导机构到专
5、、兼职辅导老师,再到学生必须环环相扣;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最后,艺术性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 氛围等, 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 得到美的享受。 校园环境的绿化、 美化,应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 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 也要融教育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 活泼有趣, 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
6、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发掘环境文化。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 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 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 都带有教育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
7、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教室里、 走廊上, 悬挂的是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普通班、 美术特色班学生的优秀作品, 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又两次动员各年级全体学生收集格言警句, 要求在爱国与成才的主题下,结合两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收集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每班选定名人或自编的共两条格言警句经过加工制作分别布置在教室内外。 通过个别访谈, 我们了解到这些格言警句的确对部分同学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哲理隽语让学生体会, 凡人小语使学生共鸣, 名人名言叫学生醒悟思索。 课题组还提议
8、组建校“小记者团”,创办校报晨曦报,建立长桥中学网站,校刊、校报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 新事、 新面貌,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将原有的宣传橱窗留出一半作为爱国成才教育的专栏,定时更换其中的内容, 学生和老师们课余时间看专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2修炼礼仪文化。健康的、 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怎样处理同学间关系?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 优化学校人际环境, 开展尊师爱生活动, 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
9、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倡导“赞赏鼓励”。目前,“老师好!”已经成为校园流行语。目前,“老师好!”已经成为校园流行语。3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 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因此,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
10、香校园读写大赛”, 五月份“春季运动会”, 九月份“庆祝教师节”, 十月份“祖 国颂诗朗诵”,十二月“冬季三项运动会”从而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星期六还组建了校美术、书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1)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 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
11、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 “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因此,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 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 我们每个星期一坚持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近年来, 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深入学习师德规范, 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广大干部勤政、廉政,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 2)狠抓制度和规范建设。明确而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 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
12、求, 学校的特点, 师生共同制订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校歌、校服等,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坚持开展文明班队等的评比活动, 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联系社区,繁荣通小文化建设。( 1) 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 同样学校文化也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带动整个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学校成立了社区家长委员会, 成立了家长学校, 通过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沟通, 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及家庭的文明和谐,提升家庭教育效能,从而达到对社区文化的辐射。我们经常组织师生走访社区
13、各单位, 同时邀请社区各届代表人物走进校园, 为学 校作报告、进行法制讲座、交通法规宣传等,以社区文化来推动校园文化,以加强“亲密接触”。校江海小记者则如辛勤采蜜的小蜜蜂,对居委会进行了采访,收获颇丰。 同时, 新近成立的学校“爱心社”也将把爱心奉献给社区, 开展各种 形式的公益活动。( 2)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推动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窗口。 我们学校地处城镇,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丰富, 为此学校与有关单位建立了联系。 同时, 邀请市政法委书记担任校法制副校长, 定期给家长开展法制教 育讲座。如今, 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我们的校园成为充满思想、底蕴和智慧的校园,使广大师生的观念、 品味、 素养逐步升华, 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