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周节:11-1课 题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 过程与方法: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的形状、大小、1 知识,预测植物种 长变化的兴趣。i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1子的内部结构。重、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具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教学活动过程:一、 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 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
2、写下来。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 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 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四、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
3、它的生长变化过程。五、【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六、总结设计意图: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 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 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外部:形状、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教案周节:1 2-2课 题1.2种植我们的植物授课时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 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重、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 长变化情况。教具准
4、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 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教学活动过程: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
5、仙花生长变化情况。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 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五、【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六、总结设计意图: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 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 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
6、物生长变化 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 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 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 么方向生长。教学反思教案周节:21-3课 题1.3我们先看到了根授课时间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重、难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 实验。教具准备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 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
7、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 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
8、来研 究植物根的作用。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和矿物质。四、【作业布置】:家庭实验:参看 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 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 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 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 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板书设计:3.我们先看
9、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教学反思教案周节:22-4课 题1.4种子变成了幼苗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重、难点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教具准备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生长四 周的凤仙花、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 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
10、,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二、我们的思考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 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 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3、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 P11页上内容。4、
11、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 制造养料和氧气。四、【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 植物的光合作用。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 找问题的答案。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 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 究科学的愿望。板书设计:4.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二氧化碳十水 氧气+养料教学反思教案周节:315课题1.5茎越长越高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
12、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重、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具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 光合作用的课件【教学过程】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 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 发生了哪些变化。2、师:(活动指导)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 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利用 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
13、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 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 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 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二、植物茎的作用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 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 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师:(活动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 用的问题。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引领学生了解科 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
14、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 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提醒学生注意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四、【作业布置】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记录。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 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 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 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 用进行猜测。板书设计:5.茎越长越高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教案周节:326课 题1.6开花了,结果了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5、科学概念: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中有种子。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重、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具准备不同形状的云的图一朵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 片等。【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交流活动: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 生长现象。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整理观
16、察信息的活动: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 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
17、生 比较观察。3、师:教师总结。五、【作业布置】: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设计意图: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 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 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 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 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板书设计: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六、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教案周节:417课 题1.7我们的大丰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
18、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重、难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教具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 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 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2、生:赞成。二、我们收获了种子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2、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 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1、师
19、: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2、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 周期。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 P17页上的表格。4、师: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5、师: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 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7、师: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 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
20、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四、【作业布置】: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 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 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 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 点。板书设计:7.我们的大丰收1、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2、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 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 和开花结果期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 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教学反思教案周节:428课 题2.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
21、等。过程与方法: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重、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具准备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 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 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 命吗?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卵(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 很像
22、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 的,经1 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 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 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 的。)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 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 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 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
23、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 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三、总结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 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 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 长变化。板书设计: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颜色观察蚕卵大小形状教学反思教案周节:519课 题2.2蚕的生长变化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
24、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重、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 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教具准备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 饲养的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设计意图: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 能。长变化。二、学习新课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
25、报和交流。)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 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 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 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 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三、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 身体的变化。3、用
26、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 的生长变化。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 一步去观察。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板书设计:2蚕的生长变化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教学反思教案周节:5210课 题2.3蚕变了新模样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重、难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具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 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
27、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二、学习新课设计意图: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 茧。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 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 ?它
28、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 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2、观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 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 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 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 “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 明有更多的认识。)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 生欣赏。三、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流观察
29、结果。板书设计:3、蚕变了新模样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度和气体之间的溶解。教学反思教案周节:6-1-11课 题2.4蛹变成了什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重、难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 重点。教具准备蚕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二、学习新课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设计意图: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 和蚕蛾的形态、
30、行为。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 部特征。(1) “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 (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对蚕蛾
31、身体形态的观察, 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 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 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 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 翅下垂,柔软皱缩, 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 时提出问题。)(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 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 义。(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3、画蚕蛾和蛹的图 4、蚕蛾是什么
32、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三、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4、蛹变成了什么蚕蛾和蛹的比较蚕蛾蛹教学反思教案周节:62-12课 题2.5蚕的生命周期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过程与方法: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重、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 生长发育、繁殖、4.心口教且准备死亡四个阶段。物比.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用投影仪
33、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2、小结蚕的一生设计意图:1、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2、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3、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 义。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 么不同来进行。(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 死亡结束的时间。)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 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3、蚕的生命周期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34、上升为出生生长发 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 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让学生 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5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 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 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三、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5蚕的生命周期幼虫卵蛹成虫教学反思教案周节:71-13课 题2.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
35、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过程与方法: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重、难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具准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 资料和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 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设计意图:1、
36、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 动物的生命过程。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 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 综合、概括的能力。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 的生命周期。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 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 胎生。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
37、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 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 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
38、,并得以不断延续。三、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 不变态给动物分类。板书设计: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反思教案周节:81-14课 题2.7我们的生命周期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过程与方法: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重、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指导学生了解人一 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二、学习新课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39、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设计意图: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 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 么变化。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 点。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 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 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2、我们的一生(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40、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 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 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 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
41、别是儿童少 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三、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7我们的生命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 岁的为婴儿,12岁 15岁的为 少年)16岁 35岁为青年35岁 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教学反思教案周节:82-15课 题3.1温度和温度计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重、难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42、。教具准备自制温度计模型【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 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3、师:比较它们的冷热。4、汇报。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 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设计意图: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 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 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二、观察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
43、这个温度 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 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 请立即告诉老师。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4、汇报交流。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6、汇报交流。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25C”,你会读吗?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
44、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五、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1温度和温度计温度: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教学反思教案周节:91 16课 题3.2测量水的温度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过程与方法: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重、难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教具准备4杯不同冷热的水、4支水温计 水温测量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 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 100c之间